周小華,儲著源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安徽合肥 230032)
【法學理論研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要素分析及啟示
周小華,儲著源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安徽合肥 23003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一個包括五個基本體系在內的各種法治要素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互為整體、互推互進的有機要素系統(tǒng)。除基本體系之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理論、法治制度、法治目標、法治原則和法治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六大構成要素。六大要素各司其責、互為整體,全面協(xié)調推動法治體系形成、發(fā)展和運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要素分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文簡稱《決定》)的重大法治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因此,弄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要素系統(tǒng)及其結構邏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全面建設和有序運轉亟需解答的重大課題。
依據《決定》精神,狹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規(guī)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jiān)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和黨內法規(guī)體系五大基本體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則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集中體現(xiàn)中國人民意志和社會主義屬性的法治諸要素、結構、功能、過程內在協(xié)調統(tǒng)一的有機綜合體”。[1]立足廣義視角,《決定》系統(tǒng)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僅包括五大基本體系,還包括推動五大基本體系形成、實施和發(fā)展的其它各種有關因素。筆者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一個具有政治性、法律性、歷史性、社會性、理論性、實踐性的要素系統(tǒng),是一個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系統(tǒng),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踐中各種法治要素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互為整體、互推互進的理論模式和實踐模式,實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建設的頂層設計模式。顯然,廣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呈現(xiàn)出理論性與實踐性、靜態(tài)性與動態(tài)性、歷史性與時代性、民族性與世界性、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辯證統(tǒng)一的整體性理論特征和實踐特征。因此,廣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哲學方法論和基本戰(zhàn)略模式,是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的根本范式,且這個范式具有特定的一整套構成要素。
綜上所述,本文重點討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構成要素是指除五大基本體系之外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形成、發(fā)展、實施和校正的道路、制度和理論體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思想理論方法、實踐工作方法和政治領導方法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理論與實踐的目標、主體、原則、經驗和保障等,實質是指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理論建構、實踐實施和目標完成的重大影響因素。這些因素既有理論的也有實踐的,既有中國特色的也有世界特色的,既有世界觀方面的也有方法論方面的,既有經濟基礎方面的也有上層建筑方面的,呈現(xiàn)出多學科、多領域、密不可分的邏輯結構。因此,其它要素和基本體系一起完整地構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系統(tǒng)工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理論、法治制度、法治目標、法治原則和法治文化是六大構成要素。它們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邏輯關系是多維的、實踐的,既是決定法治體系形成和發(fā)展的因素,也是法治體系必須內含的意蘊,它們對法治體系的價值關系和價值意義通過五大基本體系在理論上和實踐中凸顯和實現(xiàn)。所以,這些要素既是基本體系建構的理論根基和方法論前提,也是基本體系全面實施的中介系統(tǒng)和橋梁,更是基本體系走向實踐、融入實踐的催化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如同一臺運轉的機器,五大基本體系是機器發(fā)動機,法治體系其它要素是保障機器正常運轉、有效運轉、不偏離軌道的關鍵部位零部件,一樣都不能缺少,若缺少一個將會破壞整個機器系統(tǒng)。因此,我們必須要準確把握各個法治要素運行環(huán)境和工作機制,構建一個良好的可持續(xù)的法治體系運行模式與方法。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指示燈”
“指示燈”基本功能是因方向是否正確給予明確的提示或警告,方向正常顯示正常,方向錯誤連續(xù)發(fā)出警告。通常,各國法治理論與實踐存在許多交叉點,或所謂的共性方面。因此,法治體系世界化或與國際接軌過程中容易失去方向和容易陷入所謂“共享法學理論與全方位融入法治實踐”的陷阱。法治道路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指示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影響和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形成和發(fā)展的整個邏輯過程?!稕Q定》指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法治體系是法治道路的理論形式和實踐模式,是法治道路賦予的法治夢想付諸于法治實踐的必經之路。因而,法治體系內在包含法治道路意蘊,法治道路始終主導和引導法治體系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于是,法治道路是法治體系內在包含的構成要素。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xiàn),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盵2]按照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指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在開創(chuàng)、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構建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的實踐道路??傊?,法治道路總體上決定了法治體系的構建范式和運行模式,建設法治體系必須以走法治道路為前提條件,建設法治體系是對法治道路一種最有意義的探索和實踐。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導航儀”
“導航儀”主要意義關鍵在兩點:一是按照排列組合的數理邏輯預先準備著實踐主體所期待的行進路徑或路程全程設計模式,它既是一個起點和終點的連接系統(tǒng),也是一個給予主體具體航程的工具系統(tǒng),其隨時幫助主體分清航程歷經之地和歷經方式;二是直接指導主體正在進行的具體旅程,主體按照它給出的路線能夠順利到達目的地。實際上,“導航儀”對主體即將開啟和已經開啟的旅程具有先導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關于法律思想和法治理論的發(fā)展形態(tài),是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和法治理論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創(chuàng)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黨領導人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全程指導黨和人民依法治國實踐過程,為黨的依法治國理論和實踐提供理論和方法指導。顯然,法治理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形成、發(fā)展和實施具有典型的先導性。主要體現(xiàn)在:法治理論是法治體系形成、發(fā)展和實施的理論基礎;法治理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形成、發(fā)展和實施提供馬克思主義辯證思維方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實際運行奠定方法論前提;法治理論內在規(guī)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立場和價值目標,內在規(guī)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理論和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的;建設法治體系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指導,切實通過運用馬克思主義解答依法治國各種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制度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控制器”
“控制器”凸顯意義是控制整臺機器的運轉速度、運轉方向和運行狀態(tài)。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法治)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內涵和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關于法治理論、戰(zhàn)略與實踐的具體制度,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關于依法治國的制度規(guī)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制度基礎,法治體系是法治制度落實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中介系統(tǒng)和具體規(guī)定。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盵3]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制度內在孕育和產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法治體系的“控制中心”和頂層設計,它們決定著法治體系的根本性質、運行模式和價值導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理論與實踐方面來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法治制度,是中國化時代化法制化的制度體系,內在接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制度的屬性規(guī)定。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定位儀”
“定位儀”意義在于:一是為主體提供準確坐標,準確鎖定主體位置;二是為主體鎖定目標,以鎖定的目標引領主體前行。因而,明確的法治目標是引領黨和人民建設和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定位儀”,以此反復地提醒黨和人民必須實現(xiàn)依法治國的夢想,并警示黨和人民推進依法治國的即時完成度、現(xiàn)時難度和所處的歷史階段。同時,實現(xiàn)依法治國目標,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起點和歸宿,這是法治體系存在和建設的最大意義??梢哉f,法治體系嚴格按照目標而建構,目標推動法治體系的形成、發(fā)展、完善和調整,沒有目標就沒有法治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為了實現(xiàn)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根本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目標可以從四個層次解讀:其一,基于國家層次設定的總目標。具體是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其二,基于黨和政府設定的根本目標。具體是指建設法治政府,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堅持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建設完備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jiān)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和完善的黨內法規(guī)體系。其三,基于社會設定的基本目標。具體是指建設法治社會,形成全民學法、全民懂法、全民普法、全民用法和全民守法的法治社會良好氛圍。其四,基于人民群眾設定的現(xiàn)實目標。正確解答廣大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重大法律問題,切實依法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是依法治國最迫切、最基本的現(xiàn)實目標。總體來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法治目標的規(guī)約和引導,法治體系建設戰(zhàn)略必須嚴格按照《決定》規(guī)定的依法治國總目標建構和實施,切實做到有的放矢,建立起廣大人民群眾對依法治國的信心和信任。法治體系是一個邏輯嚴格、絕對權威的國家治理體系,若不能有效實現(xiàn)既定的法治目標和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實施,就必然影響到法治體系公平公正、人人平等的法律精神。
(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原則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粘合劑”
“粘合劑”最大意義是按照一定設計思路和模式方法將各個零部件“焊接”成一個結構邏輯嚴密、必有實際意義的“機器整體”?!罢澈蟿睂崿F(xiàn)自身意義,必須具備激發(fā)它意義的有效因素。比如,被粘合的材料質量、粘合材料的技術方法、預先準備的圖紙、成型整體的功能效度等。所以,“粘合劑”實質是主體實踐原則,且這個原則在實踐之前已經成熟,要不然無法粘合成預期的物體。因而,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社會科學,其理論體系形成和發(fā)展之前都有一套成熟的、科學的理論原則和實踐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原則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關于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依法治國立場、觀點和方法的集中概括。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原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建構原則、運行原則和發(fā)展原則,它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五大基本體系和其它各種要素科學地粘合成一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理論指導系統(tǒng)和實踐方法系統(tǒng)。同時,法治原則內在規(guī)定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領導原則、主體原則、理論原則、制度原則、實踐原則、道德原則和方法論原則。
(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潤滑劑”
“潤滑劑”本身是機器的構成要素,是機器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潤滑劑”是整臺機器得以順利運轉的一個基本條件,它是機器特別是發(fā)動機各個零部件磨合的必備要素,它的核心意義在于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各個零部件構成機器整體的潛力和能力,相當于1+1>1模式,并且最大限度地減少機器整體損耗。簡言之,“潤滑劑”是機器有效、高效和長久運轉的必備因素。參照此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也必需內含這樣的基本要素,將法治體系各類構成要素科學合理地連接起來,最大限度激發(fā)法治體系和法治要素的法治能力和法治力量,以保障法治體系得以有效、高效、持久和和諧運行,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法治保障。因而,我們亟需建構一個全面連接各項工作、調動各項法治要素的法治“潤滑劑”。那么,什么樣的要素才能擔當此任呢?按照馬克思主義觀點,文化是任何一個時代的軟實力集中體現(xiàn),是任何一個民族的血緣紐帶,是任何一個社會的和諧之源。如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潤滑劑”?!稕Q定》指出:“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盵4]法治文化和法治精神,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自覺性的集中表現(xiàn),它最大意義是既實現(xiàn)了體系內各種要素的科學結合,又實現(xiàn)了體系內外各種有效因素的協(xié)力合作,是全社會自覺形成人人學法、人人懂法、人人用法和人人守法的重要推動因素。應該說,法治文化是一種作用于法治因素的整合力、凝聚力、影響力,這種力量通過社會主體的內外因素推動社會形成高度自覺和自信的法治機制,從而保障整個法治體系一旦形成就能在實踐中實現(xiàn)有序運轉。
一般意義上,法治文化是由法治立場、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觀念、法治行為等構成的文化形態(tài)?!拔幕刑N涵著人類的智慧、價值追求和審美情趣,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在根本上是民族的血脈、人民的精神家園”[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根據“三個有利于”和“三個代表”的根本要求,在開創(chuàng)、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程中,帶領廣大人民群眾,通過豐富和發(fā)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關于法治文化理論而建設的法治立場、法治思維、法治話語、法治觀念、法治意識、法治精神和法治愿景,具體表現(xiàn)為廣大人民群眾關于依法治國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思想、意識、觀點、想法、愿望、價值立場、感知覺、認可度等。從法律制定、實施、宣傳和實現(xiàn)的法治邏輯過程來看,法治文化主要分為四個階段的四條建設主線。其一,立法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法律必須代表無產階級意識和根本利益,是無產階級思想觀念體系在法律體系上的呈現(xiàn)。所以,立法不能單純靠政府和專家,要靠黨和人民,既要充分地挖掘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更要充分地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顯然,立法文化建設必須堅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辯證統(tǒng)一,立法文化要充分地體現(xiàn)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關于法律規(guī)范體系建設的思維模式和思想觀念。其二,普法文化建設。普法文化建設關鍵在于法治宣傳和教育,即普法工作。普法工作核心是建立一群法律專業(yè)化的人才隊伍,隊伍不僅包括國家公檢法公職人員,也包括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專業(yè)人才和青年學生,還包括企業(yè)單位、公益組織和社會團體中的專業(yè)人才。法律生效和實施,普法先行。普法文化實質是國家、社會和個人高度自覺、協(xié)調合作的法律學習、宣傳、教育的思維理念和實踐機制。其三,執(zhí)法文化建設。法律全面實施和有效運行是法治文化的基本價值訴求。執(zhí)法文化是指執(zhí)法人員以人為本的法治觀念,內在要求切實做到科學執(zhí)法、合理執(zhí)法、嚴格執(zhí)法、公平執(zhí)法,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執(zhí)法理念。其四,守法文化建設?!稕Q定》指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盵6]守法文化是法治文化高層次形態(tài),是法治文化建設的最高境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歸宿和守法文化終極價值取向是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實現(xiàn)社會各階級階層自覺守法、遵法,嚴格律己、示范他人,始終以法律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的準繩,切實做到主觀不違法。總之,法治文化建設涉及到法治建設各個方面的系統(tǒng)工程,是一項長期的戰(zhàn)略和謀略,貴在實踐中自覺積累和全面建設。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黨、國家和社會高度關注的重大基礎課題。通過對法治體系的要素分析可以得出幾個重要啟示:首先,建設法治體系是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法治體系承載著依法治國的規(guī)劃、戰(zhàn)略、目標和實踐方法,是依法治國的核心主線和戰(zhàn)略展開的主要依據。習近平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涉及很多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盵7]其次,建設法治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法治保障和重大標志。法治體系一方面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法治能力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評價指標,法治體系是否先進從一個重要維度體現(xiàn)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程度;另一方面,法治體系為國家治理體系建設提供了全方位的法律依據和法治保障,黨員干部法治能力培養(yǎng)極大地推動了自身和全社會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習近平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8]。第三,法治體系是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和人民依法當家作主的頂層設計。習近平曾指出,大家普遍希望“針對法治工作中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出強有力的措施,對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作出頂層設計”[9]。法治體系必須對當前各種重大法律問題作出理論解答和實踐回應,必須從黨、國家和全社會的高度上樹立主流的法治話語和培育主流的法治文化,以此保障依法治國戰(zhàn)略全面展開和深度構建。第四,建設法治體系必須契合時代主題,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大局,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目標”和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法理依據和法治保障。第五,建設法治體系必須自覺納入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法治體系是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同時,建設法治體系是繼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路徑,并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法治保障和主導力。因此,法治體系建設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提供了新的實現(xiàn)路徑,也為提升中國馬克思主義國內外話語權提供了新的視界??傊ㄔO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涉及到黨、國家和社會工作的方方面面,我們必須借鑒系統(tǒng)方法論整合方方面面的有效因素,建構一個經得起實踐檢驗和人民考驗的法治理論體系和實踐體系。
[1]江必新.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N].光明日報,2014-11-1.
[2]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4-10-29.
[3]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4-10-29.
[4]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4-10-29.
[5]本書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00.
[6]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4-10-29.
[7]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4-10-29.
[8]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4-10-29.
[9]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4-10-29.
【責任編輯:王瑞紅】
Analysis of the elements of the system of socialist rule of law w 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enlightenment
Zhou Xiaohua,Chu Zhuyuan
(Second ClinicalMedica lCollege of AnhuiMedical University,Hefei Anhui230032,China)
The system of socialist rule of law w 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 kind of organic elements system,including various elements of five basic systemswhich aremutually linked,restricted,integrated and promoted.In addition to the basic system,the socialist rule of law road,the rule of law theory,the rule of law system,the rule of law goals,the rule of law principles and the rule of law culturew 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re the six elements of the system of the socialist rule of law w 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six element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ir respected duties as a whole,and comprehensively coordinated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developmentand oper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system.
socialism w 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rule of law system;analysis of the elements
本文系安徽醫(yī)科大學博士科研資助基金項目(批準文件號:XJ201424)、安徽醫(yī)科大學軟科學項目(項目編號:2015xkjr06)、安徽醫(yī)科大學校級教學研究項目(批準文件號:校教字[2015]58號)的階段性成果。
周小華(1983—),女(漢族),安徽樅陽人,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研究;儲著源(1979—),男(漢族),安徽岳西人,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中共黨史、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研究。
2017-01-20
D616
A
1009-1416(2017)02-0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