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馮振《老子通證》述略
——“粵西諸子學研究”之一

2017-03-11 01:09郭玉賢
賀州學院學報 2017年3期
關(guān)鍵詞:諸子老子研究

郭玉賢

(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 中文系,廣西 桂林 541006;廣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馮振《老子通證》述略
——“粵西諸子學研究”之一

郭玉賢

(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 中文系,廣西 桂林 541006;廣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馮振作為民國時期較有影響力的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在諸子學說的教學與研究中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尤其是其在日常教學積累基礎(chǔ)上撰寫的《老子通證》,以老子之說互為參證,創(chuàng)以老解老的研究方法對后世影響較大。不但繼承了清代“乾嘉學派”考據(jù)學的研究方法,力求回歸元典,也吸納了西方新學的某些科學理論對老子學說的義理加以新的解釋,使其老子研究具有民國的時代特色、其體例的嚴謹性、詮釋方法的獨特性、闡釋內(nèi)容的深刻性到邏輯運用的靈活性,以及中西兼容的研究理念都頗值得稱道,對于今天研究老子乃至先秦諸子均有借鑒與參考價值。

馮振;《老子通證》;老子

馮振(1897—1983),字振心,自號“自然室主人”,原名馮汝鐸,廣西北流人,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教育家、詩人。曾在上海南洋公學、吳淞中國公學等校就讀,在廣西梧州中學、無錫國學專修學校、上海大夏大學、廣西師范大學等校任教。先后拜近代著名國學大師唐文治、陳衍為師,在少年時代,就研讀“四書五經(jīng)”,并對老子、莊子、韓非子都作了全面研究,其治學嚴謹,知識面廣博,對文、史、哲、經(jīng)、教、農(nóng)、林、醫(yī)、工、數(shù)皆有涉獵,且著作頗豐,其中尤以對先秦諸子學說、宋明理學、古文辭、文字學有深入研究,正如他在自傳中所言“廣心博騖,義理、詞章、考據(jù)三者,每欲兼營并包[1]643”。而在諸多諸子學著作中,《老子通證》是其代表作。

一、馮振《老子通證》撰寫背景

春秋末年至西漢初年的先秦諸子學說,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哲學思想淵源,因其涉及內(nèi)容極為廣泛,文辭精辟深奧,加之傳抄過程中產(chǎn)生的訛誤、錯簡、衍奪等現(xiàn)象,給后人的解讀增加了諸多困難,形成了各家對諸子學說進行文字注釋、義理解說莫衷一是的局面,其中對后世影響最深的是清代“乾嘉學派”用考據(jù)學的方法對先秦諸子進行校勘、訂正,力求恢復諸子原貌。馮振作為清代同治光緒年間著名經(jīng)學家陳衍的門生,在陳師的影響下,非常注重對先秦諸子的研究。他對先秦諸子學說的研究主要體現(xiàn)在《老子通證》《荀子講記》《韓非子論略及提要》《<呂氏春秋>高注訂補》等著作中,其諸子學研究義理熟習,闡釋深刻,見解獨到,在20世紀30年代為國人所矚目和贊許。

《老子》又名《道德經(jīng)》《五千言》,據(jù)魏代王弼的《老子注》,全書分上下經(jīng)(篇),上經(jīng)(道經(jīng))三十七章,下經(jīng)(德經(jīng))四十四章,共八十一章,是先秦時代道家學派的重要典籍,集中反映了先秦道家的思想。

馮振在無錫國學專修學校任教期間講授《老子》,在修訂教學講義的基礎(chǔ)上于1929年完成《老子通證》的撰寫。撰寫目的,一是因為“《老子》,余素所篤好者也[1]595”二是因為歷來眾多的老子注解本,多自存成見,甚至附會《老子》的原義,難得原書之本真,所以馮振為了回歸元典的本真而撰寫《老子通證》作為教本。《老子通證》之所以用“通證”二字,其深層的含義是:“通”包含兩層內(nèi)涵,一是“讀諸子之書,必融會貫通,求其宗旨之所在,然后能明其萬派生于一源,一源流為萬派,此通之事也”,二是后人解讀《老子》“強古人以就已,首尾本末,仍相聯(lián)屬,是亦通也”。“證”的含義一是“明義非虛構(gòu),語有左證也”,二是“以本書證本書,殆更足信矣。”所以“通證”指的是疏通證明,還《老子》以真實的面目。

《老子通證》最常見的版本為曾德珪選編的《馮振文選》(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中所收錄者,另有《〈老子通證〉自序》,單行?!恶T振文選》除收錄《老子通證》外,還收錄了馮振的另外三部諸子學著作《荀子講記》《韓非子論略及提要》《〈呂氏春秋〉高注訂補》和文字學著作《說文解字講記》及《〈荀子講記〉自敘》《〈韓非子論略〉自敘》《〈呂氏春秋〉高注訂補自敘》等單篇論撰,書后附《馮振小傳》《馮振自傳年表》。

二、《老子通證》的闡釋特點

自漢代以來就有《老子》注解與闡釋,歷代層出不窮,馮振《老子通證》并未直接沿襲前代的注解與闡釋,而是在繼承前輩研究成果基礎(chǔ)上又有自己獨特之處。

(一)體例的創(chuàng)新

歷代學者的《老子》注解本體例,一般多為注釋和譯文,以??薄⒂栐b為主,重在字、詞、句意思的闡發(fā)與辨析,如吳澄的《道德真經(jīng)注》以注文和校正原文章句為主,劉師培的《老子斠補》以注文和校義為主,高亨的《老子正詁》以對原文字詞的訓詁考證為主。馮振的《老子通證》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既有繼承,也有發(fā)展,他不作簡單的注文校正研究,而是有自己的完整體系,全書由凡例、史記老子列傳、古代老學評論輯要、老子通證四部分組成,老子通證各章詮釋體例分注文、通論、參證三部分。其中史記老子列傳輯錄了《史記·老子列傳》全文,對老子的生平、孔子向老子問禮、《老子》的創(chuàng)作緣由做了細致交代。古代老學評論輯要輯錄了《莊子·天下篇》《荀子·天論篇》《呂氏春秋·不二篇》《史記·老莊申韓列傳》《漢書·藝文志》及司馬談論六家旨要對老子及道家要旨的解讀。將《史記·老子列傳》和古代老學評論輯要放在正文之前,增強了全書的邏輯性與完整性。

注文解釋字詞句的意思,附在本句之后,對于文辭簡約而義蘊深玄的《老子》字詞,不作望文見義的解讀,而是精選古今學者的注釋,不主一家,上自戰(zhàn)代,下至今人,均有采及,也就是從戰(zhàn)國到民國歷代重要的老學研究成就均有所吸收采納,而選取的標準“不拘于宗派,而浮詞濫調(diào),在所必擯”,而以“大要選其精華,求其融貫;不尚博征,但期約取?!薄独献油ㄗC》給人以一部書讀懂《老子》的收獲。

通論是注文的深化與提升,概括每章主旨,“融匯一章之義,雖時采前賢之說,仍以個人之義為主”,為不失老子原著的本真,通論中列舉其他各章與本章意義相關(guān)的論說,避免孤立地解釋一章的意旨,既充分表達了本章的主旨,又兼及他章,貫通全書,集中體現(xiàn)對各章的全面理解,呈現(xiàn)老子原義。如《老子》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也。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1]35。

對此章的解讀,歷來說法眾多,馮振先生結(jié)合例證的解釋是:

道本無名,強為之名,純樸不殘。可名為小,雖小而天下不敢臣之也。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歸,百姓將自至,莫之令而常自然也。然天地之始,固未嘗有名,而萬物之母,則始制有名矣。名者,實之賓也。夫既有名,因名以求實可也,若逐名而不止,舍實而務賓,如惠施、公孫龍之詭辯,是窮響以聲,形與影競走,未有不殆者也[1]35。

本章主要從“道”的自然無為講到侯王治理天下國家也應當自然無為。對于“道”向來有很多深奧、玄妙的闡釋,馮振卻以明白曉暢的語言將“道”做了深刻的解讀,認為“道”原本是沒有名稱也不可指名,一旦指名就會有所限定。當“道”滋生了萬物,便產(chǎn)生了各種名稱,名稱與實物之間應該是一致的,這與第一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五章、三十四章所講的“道”與“名”之間的關(guān)系很好地系聯(lián)在一起,體現(xiàn)了《老子》關(guān)于“道”“名”關(guān)系表述的整體性與系統(tǒng)性,將“道”的無限制性和“名”的有限性從宏觀的角度闡述得明白曉暢,易于接受。

參證部分是全書的重點部分,以比類證明的方式,列在最后。參證所引用的十之八九為以本書證本書,形成同一觀點的資料匯集,前后文章字義宗旨所在,清晰明了。如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1]44-45。

這一章的參證部分這樣寫道:

本經(jīng)曰:強行者有志。三十三章此即勤而行之之義。本經(jīng)曰: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十章又曰:不自見故明。二十二章此即明道若昧之義。本經(jīng)曰: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七章又曰: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六十六章此即進道若退之義[1]45。

短短一章,用了另外五章的內(nèi)容來佐證,將關(guān)于士的等級與對“道”的認知與實行的內(nèi)容恰到好處地聯(lián)系起來,體現(xiàn)全書對“道”的描述及對“道”的感悟這一問題的理解,呈現(xiàn)出老子思想的完整性與邏輯性。

由注文、通論、考證組成的嚴謹體例,從字句到章句,再從章句到指歸,逐層深入地展現(xiàn)老子的思想內(nèi)涵。表述簡而不略,博而不雜,更體現(xiàn)了馮振對《老子》全面而透徹的研究,成為后人撰寫先秦諸子注解類專著的參照,影響頗深,如張松如的《老子校對》體例由校釋、說解構(gòu)成,嚴靈峰的《老子達解》體例由句解、釋詞、校議、語譯構(gòu)成。不能說后代研究《老子》的學者都是遵循馮振《老子通證》的體例,但在馮振之前,鮮有這樣的體例出現(xiàn),之后的學者多沿用這種簡潔嚴謹?shù)男麦w例,不能不說《老子通證》在體例上有所創(chuàng)新。

(二)中西結(jié)合

受業(yè)恩師陳衍和唐文治對馮振的治學影響很大,陳衍是同治光緒年間著名的經(jīng)學家,走的是“乾嘉學派”考據(jù)學之路,唐文治曾受業(yè)于經(jīng)學大師黃元同和王先謙的門下,從事訓詁之學,兩位老師的尚實治學精神與教育思想直接影響馮振的文學研究,使得馮振繼承了古文經(jīng)學的考據(jù)訓詁方法,將其用于諸子學的研究。在20世紀30年代,西方文化逐漸傳入中國,唐文治早年出使東南亞各國和西歐,是中國早期接觸西方現(xiàn)代思想的學者之一,馮振在悉心治諸子學基礎(chǔ)上,除文、史、哲等皆有所學之外,熟悉英文,曾以英文論文考取留學美國,因美元匯率突然提高而未能成行。這樣的背景使得馮振研究《老子》,既繼承“乾嘉學派”的訓詁考據(jù)之學,在此基礎(chǔ)上歸納總結(jié)其優(yōu)點,摒棄不切實際、繁雜瑣碎的考據(jù)之法,校勘、訂正了《老子》傳本的諸多偏誤,又運用西方新學的理論解釋《老子》的義理,如在《老子通證》中對62位學者觀點的引證中,包括戰(zhàn)國的文子、韓非,漢代的河上公、鄭玄,三國的王弼,唐代的張君相,宋代的范應元、呂惠卿、司馬光,元代的吳澄,明代的薛蕙、王守仁,清代的陶紹學、畢沅、王念孫,清末民初的馬其昶、劉師培、陳柱,現(xiàn)代的馬敘倫、高亨,日本學者石田羊一郎等,這其中有走“乾嘉學派”路線的畢沅、王念孫、馬其昶,也有接受西方新學的馬敘倫、陳柱、劉師培。

旁征博引體現(xiàn)了馮振扎實的傳統(tǒng)文化功底,同時也不難看到受西學影響的痕跡,如《老子通證》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韓非曰:制在己曰重,不離位曰靜。重則能使輕,靜則能使躁。〇嚴復曰:二語乃物理公例[1]30。

對同一句話的釋義,既有諸子韓非的傳統(tǒng)觀點,也有受西學影響的嚴復運用的“物理”這樣的西學概念。可見,馮振對老子的古今中外研究了然于胸,才能做到旁征博引、排比綜合時信手拈來、左右逢源、觸類旁通,并在這些注文的甄選與征引中,體現(xiàn)中西結(jié)合的鮮明時代特點與研究特色。

(三)結(jié)合現(xiàn)實

馮振對國學經(jīng)典的理解,不簡單停留在對經(jīng)典原文的字義章句解讀,更重視國學經(jīng)典對現(xiàn)實生活的影響及產(chǎn)生的意義,如他在《韓非子論略》的自序這樣以形象的比喻闡述經(jīng)學與諸子學的關(guān)系:

六經(jīng)菽麥也,諸子藥石也。無病之時,固恃菽麥以養(yǎng)身。及其有病,或?qū)柠湺荒苁常蛎銖娛持?,而適足以增病。必藉藥石摧陷而廓清之,然后可徐徐復食菽麥[1]594。

用“菽麥”比喻經(jīng)學,用“藥石”比喻諸子學,內(nèi)容貼切,形象生動,在馮振看來,《老子通證》作為諸子學的一部分,對他所生活的時代,對國難時期的國人有治病功效。能將諸子學的研究上升到與現(xiàn)實密切結(jié)合的高度,且結(jié)合得恰到好處,實屬難得。

三、馮振《老子通證》的創(chuàng)見

(一)以老解老,以子證子

在歷代眾多的《老子》注本中,所運用的詮釋方法多種多樣,如自魏晉以來興起的“以佛解老”,想通過闡述達到印證“佛老為一,佛為老之本”的學術(shù)目的,僅清代和民國期間就涌現(xiàn)了諸多如鄧暄的《道德經(jīng)輯注》、丁福保的《老子道德經(jīng)箋注》等“以佛解老”著作。而“以老解老”并非馮振的創(chuàng)見,1924年蔡廷干做了《老解老》,主張“以老解老,以經(jīng)解經(jīng)”,盡管出發(fā)點很好,但最終卻做成了將《老子》原文的每個字在全書中的出現(xiàn)頻率及出現(xiàn)章節(jié)做了系統(tǒng)的統(tǒng)計,實際上是做成了老子索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以老解老”,在其之后的部分以老解老注本多為少量、片段地使用,唯有《老子通證》將其作為基本體例貫穿全書,將“以老解老”“以子解子”的詮釋方法落到實處,是通過《老子通證》的參證部分實現(xiàn)的。正如馮友蘭所言:

馮振先生此書,主張以老子本書證老子,與蔡廷干先生的意思相同。但是工作卻比蔡先生好的多了。他也引莊子韓非子等書以解老子,但其所引,亦不必限于有明文言系解釋老子者[2]254。

馮友蘭的評價非常中肯,馮振認為“解經(jīng)者貴乎以經(jīng)正經(jīng),尤貴乎以本經(jīng)證本經(jīng)[1]3”,八十一章的參證所引,除有二十三章引用《韓非子》《莊子》《淮南子》《文子》的觀點外,其余三十四章(第五、二十一、二十四、三十一、四十九、六十八、七十二章沒有參證)均以“本經(jīng)曰”的方式呈現(xiàn),這是馮振繼承“乾嘉學派”治學的經(jīng)驗,結(jié)合自己研究實際發(fā)展而成的印證、比較的研究方法,用本經(jīng)互注,相互參照,將老子的基本思想進行準確而客觀的詮釋。如第二十八章的參證針對正文的: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1]32。

做這樣的解讀:

本經(jīng)曰: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三十九章又曰: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痪悠鋵?,不居其華。三十八章此亦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榮守辱之義[1]32。

將第二十八章與第三十八章、三十九章的文義進行了很好的關(guān)聯(lián),讀者由此對老子“知雄守雌”的人生哲學有了整體把握,因為老子深知代表剛強、居上的“雄”與代表柔弱、處下的“雌”相比較而言,“雌”更有生命力,“知雄守雌”是最好的人生取向,也是最淳厚的“德”,常守這種德就會復歸于樸,即復歸于“道”。

《老子》作為一部具有完整體系的哲學典籍,必然有嚴密的內(nèi)在邏輯體系,不能孤立片面地僅憑只言片語去解讀老子,不能用孤證去破壞老子的整體思想系統(tǒng),更不能用“老子注我”的方式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老子》?!独献油ㄗC》從保持老子思想的整體性出發(fā),從文本出發(fā),注重文本之間的邏輯關(guān)聯(lián),對老子的核心思想給予了透徹的分析解答,唯有此,才是真正《老子》元典的正確詮釋方式。這種系統(tǒng)客觀地運用“以老注老”研究方法真實地展現(xiàn)《老子》的思想內(nèi)涵的同時,使《老子》研究有了質(zhì)的飛躍,也為后代研究《老子》提供了難能可貴的借鑒與參考。

(二)重新分章

《老子》在歷代傳抄過程中,出現(xiàn)前后章節(jié)不連貫,上下文義互相抵牾的現(xiàn)象,從而引發(fā)諸多學者對于《老子》分章問題的討論、研究,今天的通行本分章是上經(jīng)三十七章,下經(jīng)四十四章,有學者認為最早按此分章的是河上公的《老子章句》,但馮振認為“河上公注,是后人偽撰,故不以為首[1]4”,而認為從王弼的《老子注》開始,《老子》分為八十一章。后人大多沿用這種劃分,也有學者按原文意思重新分合。馮振根據(jù)《老子》的文義和整體哲學思想精髓,對《老子》的文章做了詳細的闡釋。認為《老子》原文的分章“亦殊多不合,有數(shù)章可合為一章者,有一章仍可再分者[1]4。馮振的這一見解在每章的注文部分得以體現(xiàn):比較有代表性的分章觀點。如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1]12。

馮振的分章觀點:

陶紹學曰:天地之間下當別為一章[1]12。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是講天地沒有私心偏愛,而“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卻講的是“道”的運動與空虛寂靜之道的堅守。前后關(guān)聯(lián)不大,所以應分為兩章。

馮振認為將《老子》分為八十一章不是原書本來的面目,但因沿用已久,也為了方便讀者閱讀,仍沿用八十一章的做法進行解釋。現(xiàn)在流行的八十一章劃分法有一章可以分為兩章或多章,或章內(nèi)前后次序倒置,或兩章、多章合并為一章,或一章中有多章錯簡、復出,這些“問題章”影響了《老子》原義的傳達和老子思想的傳播。馮振根據(jù)《老子》的思想內(nèi)容,從占有充分材料的基礎(chǔ)上分門別類進行梳理、???,在充分遵循原書宗旨的前提下,進行調(diào)整、增刪,將看似簡單的篇章結(jié)構(gòu)問題,通過對諸多典籍的考訂、訓釋,得出頗能令人信服的章節(jié)劃分依據(jù),便于閱讀,便于理解,更便于對《老子》思想有整體的理解與把握。

《老子通證》作為馮振治諸子之學的代表作,誕生于中國文化大變革的20世紀20年代,其中折射出傳統(tǒng)文化與吸收西方民主、科學、平等為主旨的新文化二者之間的交匯融合,既有摒棄門戶之見對各家注解的詳加甄別,也有對《老子》微言大義的細加品位,更有在此基礎(chǔ)上令人耳目一新的真知灼見,其中蘊含著作者對傳統(tǒng)優(yōu)秀老學研究方法的繼承,對新知識的學習與創(chuàng)新,凝聚著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教學積累與實踐。《老子通證》體例上的創(chuàng)新、中西兼容的體現(xiàn)、結(jié)合現(xiàn)實等內(nèi)容特點,體現(xiàn)了馮振謹嚴務實、重視實證的學術(shù)思想,深厚的國學根基,敏銳的學術(shù)眼光。對《老子》問題章的重新劃分、“以老解老”“以子證子”印證比較法的運用,突破了前人只重視《老子》原文字義的解讀、某一思想觀點的過度闡釋,回到注重《老子》思想的整體性把握的正確研究之路,使《老子通證》在汗牛充棟的《老子》注解本中占有備受矚目的一席之地。

[1]曾德珪.馮振文選[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馮友蘭,馮振.老子通證[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36(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Feng Zhen’s Laozi Tong Zheng:The First One of the Series of Study on Philosophical Schools in the West of Guangdong

GUO Yu-xian
(Department of Chinese,Lijiang College,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Guangxi 541006;School of Liberal Arts,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Guangxi 541004)

Feng Zhen was an influential expert in classical literature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He had original ideas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Chinese ancient philosophical Schools.His masterpiece Laozi Tong Zheng,based upon his teaching,is especially profound influential and its most important feature of Laozi Tong Zheng is the integration Chinese traditional methods into the scientific methods introduced from the West.The former aims at returning to classical books.The latter aims at interpretation of Lao Zi’s philosophy,which indicates the era characteristics of Lao Zi study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trictness of compilation format,uniqueness of interpretation method,profundity of annotation and flexibility of logical system and compatibility of Chinese tradition methods and new scientific methods from the west in research idea,are of great valuable.

Feng Zhen;Laozi Tong Zheng;Laozi

B223.1

A

1673—8861(2017)03—0028—05

2017-03-25

郭玉賢(1973-),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中文系副教授,廣西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古代文學與文化。

2015年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課題(15DZW001)。

名家注解的同時,《老子通證》也廣泛引用歷代有代表性的典籍,包括先秦諸子著作《韓非子》《莊子》,詞典《爾雅》《廣雅》,字典《說文解字》,韻書《廣韻》,類書《永樂大典》,史書《周書》,重要的典籍注本《老子章句》,語錄匯編《朱子語類》,筆記小說《世說新語》,現(xiàn)存最早的完整《詩經(jīng)》注本《毛詩詁訓傳》,古代漢語史實風俗著作《韓詩外傳》,選采諸子之言的《意林》等共32部。

[責任編輯]肖 晶

猜你喜歡
諸子老子研究
老子“水幾于道”思想解說
周文疲弊與諸子起源——論牟宗三的諸子起源說
FMS與YBT相關(guān)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shè)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先秦諸子談大小
淺析老子之道:有與無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智者老子
先秦諸子的人性論與德教的闡證
昂仁县| 张家川| 常德市| 苍梧县| 华亭县| 白河县| 德钦县| 威海市| 米泉市| 枣庄市| 满城县| 济南市| 南华县| 兰考县| 邛崃市| 榆林市| 永新县| 平和县| 会理县| 离岛区| 南宁市| 沁阳市| 明水县| 奎屯市| 原阳县| 迁西县| 桃江县| 洞头县| 班玛县| 祁东县| 平谷区| 夏邑县| 香港| 哈密市| 翁源县| 阳泉市| 昭平县| 千阳县| 江口县| 商南县| 榆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