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大運河之魂與民族文化精神之脈
——論劉鳳起長篇小說《永遠的大運河》對運河文學的豐富與拓展

2017-03-11 08:50殷一冉
關鍵詞:劉紹棠大運河現(xiàn)實主義

郝 雨,殷一冉

(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上海200436)

大運河之魂與民族文化精神之脈
——論劉鳳起長篇小說《永遠的大運河》對運河文學的豐富與拓展

郝 雨,殷一冉

(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上海200436)

京杭大運河作為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被譽為古代人類建筑工程的奇跡。誕生于運河兩岸的文學作品記錄下了大運河的古往今來,其中長篇小說《永遠的大運河》作為“運河文學”的代表作品,生動細致地描繪了運河兒女的抗戰(zhàn)場景和運河之畔的民俗風情,展現(xiàn)出中華民族不朽的精神風貌和不息的文化傳承。小說著力刻畫了具有個性差別的典型人物,傳揚了馬克思列寧現(xiàn)實主義的寫作手法,在塑造現(xiàn)實主義藝術典型中取得了新發(fā)展,豐富并拓展了“運河文學”的意義與內(nèi)涵。

大運河;運河文學;《永遠的大運河》;民族精神;文化傳承

華夏文明,積淀了五千年的民族歷史;江河湖海,滋養(yǎng)了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奔流不息的黃河、長江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自然之神的饋贈,而由人工開鑿、綿延千里的京杭大運河,則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民族之魂的載體。京杭大運河作為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被譽為“古代人類建筑工程的奇跡”。一般認為,如果把長城視為凝固的歷史,那么大運河就是流動的文化。雖然歷史上關于大運河以及誕生于大運河畔的文學作品并不乏見,可在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運河文學卻一直相對薄弱。劉鳳起的長篇小說《永遠的大運河》(九州出版社,2016年),可以說是彌補了這一缺憾。小說對大運河畔恢弘壯闊的抗戰(zhàn)場面的展示,對親切溫暖的民俗風情的繪制,以及運河文化精神的表現(xiàn),使其名副其實地成為運河文學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一、歷史的回溯:運河文學與運河共生

運河之水孕育出運河文學,運河之濱誕生了一首首傳誦的經(jīng)典和一部部文學巨著,共同記錄了大運河的古往今來以及運河邊的民生民情。

盡管“運河文學”在文學研究領域中并不常用,但從開鑿之初,這一文學表現(xiàn)的主題和內(nèi)容就已然出現(xiàn)。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命人開鑿邗溝,聯(lián)通長江和淮河;隋朝在天下統(tǒng)一后做出了貫通南北運河開鑿“永濟渠”(即隋堤)的決定。在中國歷史上文化繁榮的時期里,以“隋堤”入詩、“運河”為景的作品屢見不鮮。唐代白居易的《隋堤柳——憫亡國也》一唱三嘆,令人深思:“隋堤柳,歲久年深盡衰朽……二百年來汴河路,沙草和煙朝復暮。后王何以鑒前王,請看隋堤亡國樹?!雹俟厌摚骸哆\河文學再度起航的新云帆》,當代文學藝術網(wǎng),http://www.shuiwy.com/bencandy-57-3088-3.htm 2016-08-15。南宋楊萬里為官歷程中寫作了多篇運河行旅詩,“磨墨為云灑為雨,湖波掀舞山傾欹”②楊萬里著,辛更儒箋校:《楊萬里集箋?!肪?9,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953頁。,展現(xiàn)了運河兩岸的秀美風光;“建隆家業(yè)大于天,慶歷春風一萬年。廊廟謀謨出童蔡,笑談京洛慱幽燕”③楊萬里著,辛更儒箋校:《楊萬集箋?!肪?7,第1405頁。,寄托了詩人的憂思遠志。元曲中亦有運河元素的延伸,如喬吉《點絳唇》中:“錦纜龍舟,可憐空有隋堤柳,千古閑愁,我則怕春光老,瓊花瘦”。明代文人歸有光一生也用了大量筆墨描摹運河風貌,繪制蘇州府的歷史地圖:“吳郡為太伯建國。秦置守而屬之會稽……今為王畿千里服之地”④歸有光:《震川先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97、61頁。;關注運河水利狀況:“太湖之廣三萬六千頃,入海之道,獨有一路,所謂吳淞江者……所以沿至今日,僅與支流無辨,或至指大于股,??谒熘龄稳雹輾w有光:《震川先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97、61頁。。清末文學詩人龔自珍創(chuàng)作《己亥雜詩》,其中包含介紹運河概況、描繪兩岸風景、沿運贈友詩、沿運冶游詩、舟中感慨詩等,如歸舟時恰逢江上大雪,借景抒情即興賦詩:“古愁莽莽不可說,化作飛仙忽奇闊。江天如墨我飛還,折梅不畏蛟龍奪”⑥龔自珍著,劉逸生等注:《龔自珍編年詩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785頁。。表現(xiàn)了詩人獨行于天地間的氣魄,以及勇于面對艱險困苦的大無畏精神。

詩詞曲賦在運河的滋養(yǎng)下大放光彩,而依運河而生或與運河相關的小說文體也有很多成為流傳至今的文學名著。曹雪芹在經(jīng)歷家道的興衰沉浮和世間的人情冷暖后,思想日漸成熟,相傳是于通州不遠處的張家灣開始創(chuàng)作《紅樓夢》;明代長篇世情小說《金瓶梅》的故事發(fā)生在運河岸上的第一碼頭山東臨清,不僅商業(yè)交通的背景與臨清的地理位置吻合,書中語言也盡顯地域鄉(xiāng)土風味,如“不待見”(不喜歡)、“言不的語不的”(無法說)、“栽派”(委托),都是臨清當?shù)厝说目陬^語⑦郭楠、王成:《運河邊的文學名著》,《報刊薈萃》2006年第9期。;《水滸傳》描寫的故事發(fā)生于山東梁山泊,與運河相連通,其間的背景、人物和情節(jié)都與運河密不可分,行走在魯西地區(qū)的運河沿岸,仿佛置身于《水滸傳》的世界中;洋洋灑灑120卷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80個故事組成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其素材大都來源于大運河兩岸,馮夢龍和凌濛初利用這條黃金水道,往返京杭之間,進行民間采風,廣泛搜集民俗素材,最終錘煉出傳奇小說的巔峰之作。

在運河文學的分支中,學者們通過對戲劇與歌曲的研究,考察運河兩岸的地域環(huán)境和民風民俗對戲曲藝術的影響。錢偉芳的《從淮劇文化淺透大運河文化之大眾性層面——以淮安為例》強調(diào)了淮劇傳播和大運河興衰之間的聯(lián)系,從中透視出淮劇文化和大運河文化的大眾性特質(zhì);王志軍的《京杭大運河地區(qū)民俗文化與民歌〈茉莉花〉藝術風格的流變》闡述了在京杭運河流域中形成的形態(tài)各異的《茉莉花》民歌;孫煥英的《京劇及其票友的“運河脈”》探討了大運河沿線京劇的發(fā)展與運河興衰的密切關系。⑧鄭孝芬:《中國大運河文化研究綜述》,《淮陰工學院學報》2012年第6期。

新中國以來,以運河為背景和題材的文學創(chuàng)作一直未有起色,甚至有所式微,但曾經(jīng)有一位文學神童——劉紹棠,被稱為“運河之子”。他出生于運河之畔,帶著根土的情懷,致力于鄉(xiāng)土文學的寫作。在近50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共創(chuàng)作了14部長篇小說、27部中篇小說和上百部短篇小說,幾乎全部作品都是講述運河岸邊的農(nóng)村故事,主人公都是運河邊的農(nóng)民和農(nóng)民的兒女。自1982年倫海⑨倫海:《劉紹棠的“運河文學”》,《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82年第3期。定義劉紹棠的作品屬于“運河文學”后,致遠⑩致遠:《“運河文學”的理論構架》,《渤海學刊》1992年第4期。研究了運河文學的理論框架,認為由豐富的著述和作品建構起的運河文學體系即為劉紹棠倡導的“鄉(xiāng)土文學體系”,并把“鄉(xiāng)土文學”的理論框架歸結為鄉(xiāng)土文學本體論和鄉(xiāng)土文學源泉論。張麗晶①張麗晶:《析劉紹棠“運河文學”之特色》,《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第6期。透過劉紹棠作品中的人物畫面,剖析其長短句式和修辭手法的運用特色,從文學書寫的角度展現(xiàn)劉紹棠在運河平原民族化發(fā)展中發(fā)揮的作用。李萬武②李萬武:《劉紹棠文學的當下意義》,《文藝理論與批評》2007年第4期。引用鄭恩波對劉紹棠的文學寫作的評價——“社會主義美文學”,又提出“美文學”之于當下社會的意義。這些既是對劉紹棠文學寫作精神品質(zhì)的整體性概括,也是對劉紹棠一生秉持和堅守的文學觀念的揭示和強調(diào)。

在當代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中,關于長江、黃河的歌頌和表現(xiàn)可以說是汗牛充棟,但多年來,像劉紹棠那樣牢牢扎根于運河邊上的運河題材的文學創(chuàng)作卻十分鮮見,劉鳳起的長篇小說《永遠的大運河》在這一領域填補了空白。小說在大運河兩岸人民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背景下,塑造了眾多人物形象,深刻揭示和表現(xiàn)了具有民族精神內(nèi)涵的大運河之魂。作者通過作品提出“大運河是父親河”“海納百川,運河在先”“平安第一福,攜余第二福”的運河文化理念,更是運河文學的主題精神創(chuàng)新,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

二、主題開拓:河畔故事中的民族覺醒

大運河始建于春秋時期并沿用至今,閱盡三千年華夏水運歷史,留下了運河兩岸無數(shù)中華兒女的英勇事跡?!队肋h的大運河》以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39年抗戰(zhàn)轉(zhuǎn)入相持階段為背景,展現(xiàn)了京津地區(qū)北運河兩岸人民的生存狀況。作者劉鳳起力圖通過描寫抗日英雄劉光漢及其周圍的抗日群體從蒙昧到覺醒的過程,揭示出中國人民團結共進的民族理念和頑強抵御外侮的民族精神。

長篇小說《永遠的大運河》分為上、中、下三卷,這是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三個階段,也是民間好漢劉光漢完成從持守“平安第一?!钡募矣杺鹘y(tǒng)到投身于“驅(qū)逐倭寇,報國恨家仇”的性格轉(zhuǎn)變過程,以小見大地折射出那一特定歷史時期整個中華民族由“蒙昧”到“覺醒”的過程。

主人公劉光漢所在的劉氏家族,是一個頗具底蘊的傳統(tǒng)大家族。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觀念的影響下,家訓成為維系家族生存和發(fā)展的核心紐帶。作者多次提及“平安第一?!薄皵y余第二?!钡睦砟?,這樣的行文設置也為后文人物在國恨和家訓的對照中反復糾結埋下伏筆。在家族、宗族、村族三方愈演愈烈的矛盾糾葛中,劉光漢對內(nèi)講誠信、有擔當,嫻于辭令,敏銳準確,帶領鄉(xiāng)親們扎風箏、跳獅子,會掙錢掙糧度過災年;對外除暴安良,膽識過人,敢于冒險,與官痞兵匪巧妙周旋,對社會渣滓深惡痛絕。詮釋了在動蕩年代里,懲奸除惡、濟困扶危,維護鄉(xiāng)鄰利益、保障一方平安的民間好漢形象。

小說中卷中,狡詐陰險的團長高敬賢企圖以“馬上就要奔赴前線,沒有可用之將率領二營”的名義救下滅門兇手顧會雄。在國恨家仇的緊要關頭,劉光漢焦躁且猶豫,義和團老英雄——劉光漢父親劉云天在現(xiàn)實的逼迫下無奈打破“遠兵”祖訓,說出了自己和長子光漢的心里話——“讓光漢帶!”這與其說是這對父子從背負的家族傳統(tǒng)中邁出沉重而艱難的關鍵一步,莫如說是深藏于中華男兒脊骨中的血性沖破長久壓抑的劇烈噴發(fā),也是向民族覺醒方向跨越的重要標志。

1937年的“七七事變”打破了一切善良人們的美好幻想,標志著中華民族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全面展開。主人公劉光漢在這一時期經(jīng)歷了三次生死考驗,所帶領的抗日隊伍與倭寇、漢奸進行了艱苦作戰(zhàn),最終取得勝利,完成了人物性格和思想的全面覺醒,也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全面覺醒。政委成智聲的一番話作為結語,使整部作品的意義得到了升華——“只要我中華民族有一批劉光漢在,鬼子就永遠甭想奴役中國。他可以用堅船利炮占領運河兩岸,可他永遠跨不過去咱中國人心中的那條大運河!”那個時代,民間英雄“劉光漢”不是唯一,但卻是典型。在國家命運面臨危亡的關鍵時刻,作為運河兒女,“血性”與“擔當”使得他挺身而出,英勇殺敵,揚威中華民族,血染運河,保衛(wèi)大地神州。此為大運河之精神,亦為大運河之靈魂。

三、價值意義:文化精神層面的幾點思考

小說不僅把英雄與漢奸、日軍的斗爭描寫得蕩氣回腸,更站在歷史與當下、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政治軍事與精神文化等角度,深化民族眾志成城抵抗侵略的理念,從民俗文化、守成主義和現(xiàn)實批判的層面描繪了有關“海納百川,運河為先”的地域文化和精神內(nèi)涵。

(一)小說中的民俗文化與民族精神

除了戰(zhàn)場上的血雨腥風,作者劉鳳起還著力描繪了京津地區(qū)的民俗文化,扎風箏、舞獅會的畫面鮮活生動,親朋近鄰的交流通俗親切,散發(fā)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民俗文化是一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構成,是生活在特定地域上的人們在千百年來的實踐生活中創(chuàng)造和積淀的文明成果。民俗文化是民族性格的凝練、民族意志的體現(xiàn)、民族精神的象征。一般把民俗分為物質(zhì)民俗、社會民俗、精神民俗和口傳語言民俗四個部分,這種界定方法囊括了民俗文化的各類細節(jié),為民俗研究條分縷析,值得借鑒。小說《永遠的大運河》也是從以上幾個方面集中展現(xiàn)了運河兩岸人民的生活習慣、處世之道、交流溝通、理念追求等方面的特點和傳統(tǒng)。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正因這樣的“血肉”和“筋骨”,才鑄造起了真正的大運河之魂。

小說刻畫出的人物的豐富性格,使得作品呈現(xiàn)出的生活圖景生動、豐盈,展現(xiàn)了運河兩岸人民在艱難困苦中依然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如“桂花和婆母頭倆月就準備好了熬粥的材料,這時候可以大顯身手了。大米、江米、小米、紅豆、豇豆、花生、栗子肉、核桃仁,還有紅棗,九種食料相繼下鍋”①劉鳳起:《永遠的大運河》,九州出版社,2016年版,第6、16、18頁。。臘八祭祖是運河兩岸年季開始的標志,人們在制作臘八粥時必須放置九種食料,源于“九”“久”的諧音,為有吃有穿的好生活而祈福。

小說對運河兩岸人們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細節(jié)的刻畫也別有新意,例如人們之間的交流甚至利用茅廁內(nèi)外的裝飾和聲響來表情達意,形成了默契的“信息交流網(wǎng)”。運河兩岸的百姓在如廁前,一定要在廁所墻壁上搭上腰帶,讓外面的人一眼能看到,以免造成尷尬。如果外面有人著急如廁,就先干咳兩聲示意里面的人抓緊時間?!袄镞叺娜?,干咳一聲,就表示:知道了,我馬上就得;如果里面干咳兩聲,就表示我鬧肚子了,還得一會兒,你呀,另想他轍吧!”②劉鳳起:《永遠的大運河》,九州出版社,2016年版,第6、16、18頁。

“綁扎、裱糊、畫畫兒、掛線四道大工序,必不可少;各道大工序下邊,又分若干道小工序,小工序下邊還有更小的工序。我粗略地算了算,做一只老鷹,前前后后,總共得需十八道工序!”③劉鳳起:《永遠的大運河》,九州出版社,2016年版,第6、16、18頁。劉光漢為鄉(xiāng)親們解釋扎風箏的步驟和方法,“今年的辦法,是把大伙兒攏在一塊兒干!好讓大伙兒更多掙些!這叫‘攜余’!”劉光漢口中的“攜余”是劉氏家族相傳了十代的“五?!奔矣栔械摹暗诙!?,意思是兄弟之間攜手,把日子過得略有結余。雖然今天已經(jīng)少有家庭會設立家訓,但是我們心中早已形成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標準?!凹矣枴弊鳛橹腥A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對激勵人們“修身”“齊家”(甚至于“治國”“平天下”)都發(fā)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蘊涵著家訓精神的家族、氏族更是成為民族發(fā)展的重要基石。

(二)文化守成與民族精神的傳達

文化守成主義,國內(nèi)或曰文化保守主義、新保守主義,英文稱為Cultural Conservative,原指一種肇始于西方啟蒙時代,世界范圍內(nèi)的對工業(yè)為主導的現(xiàn)代性的反思潮流。文化守成主義者認為,現(xiàn)代化在科學技術和物質(zhì)生活上帶來積極變化,而在思想上引起消極反應④陳國恩、王應平等:《“文化守成主義與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筆談》,《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6期。。在全球化的時代潮流下,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之間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矛盾和相互消解。20世紀30年代,陶希圣在著作《中國本位文化建設宣言》中就曾評價:文化守成主義是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當代化的二重模式中充當著平衡劑⑤陳娟:《論劉紹棠小說中的文化守成意識》,《青年文學家》2016年第14期。。文化守成并不是單純地守望傳統(tǒng)文化,同時也融入現(xiàn)代化因素,在二元的對立中努力尋求平衡,這種表現(xiàn)形式在劉鳳起的運河文學創(chuàng)作中尤為突出。

受到西方近現(xiàn)代先進文化的影響,以魯迅、莫言、陳忠實、賈平凹為代表的現(xiàn)實主義鄉(xiāng)土作家,在文學寫作中把關注點都放在“批判”二字上。當他們在打量故鄉(xiāng)時,他們把自己置身于故鄉(xiāng)之外,揭露農(nóng)村生活的落后和愚昧。劉紹棠的鄉(xiāng)土小說卻被比作同時代的“一縷清風”,小說中沒有對心酸歲月的細致描寫,也沒有對不幸經(jīng)歷的悲痛回顧,他以運河灘上農(nóng)民的日常生活為題材,展現(xiàn)的是最底層人們的瑣碎家常。劉鳳起的小說《永遠的大運河》落腳于文化守成,但不是固執(zhí)地堅持到底,也不是革命做派的不顧一切往前沖,而是在“守”中取“義”,在“義”中“堅守”。小說中的主人公同樣是來自社會底層的平凡之輩,秉承家族傳統(tǒng)理念致力于鄉(xiāng)鄰溫飽和富裕。國難當頭時,作為一個平凡的中國人,他做了不平凡的事,“沖上戰(zhàn)場、救國救民”的信念在思想掙扎中覺醒,這不是簡單的反抗精神而是蘊含了深度的革命光彩,是運河灘上的沃土滋養(yǎng)了人民,并賦予其民族生命力。

21世紀來,中國在國際上努力樹立“大國崛起”的形象,高速發(fā)展的經(jīng)濟使得“鄉(xiāng)土”被逐漸地邊緣化,但鄉(xiāng)土文學始終承載著作者對建構中國圖志的經(jīng)驗、想象和思考,這一點不可置否。作家們基于守成的文化立場和精神姿態(tài)進行民族國家形象的現(xiàn)實與想象性書寫,自覺發(fā)掘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價值,表達出對中華本土文明的認同追懷和對西方現(xiàn)代性為內(nèi)核的他者文明的審慎反思,以穩(wěn)健的心態(tài)力求在社會實現(xiàn)轉(zhuǎn)型進程中依然保持文化的延續(xù)性和漸進性,并以此來抵御現(xiàn)代性“引發(fā)的物欲私利的膨脹、工具理性的隘化、道德倫理的淪喪、人的神性詩性的失落”①鄧小琴:《文化懷鄉(xiāng)與自我想象——論文化守成小說中的“中國形象”建構》,《理論與創(chuàng)作》2010年第5期。。蘊涵文化守成主義色彩的小說,是民族精神形象化的文學存在方式,在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為推動現(xiàn)代性文明的進程提供了借鑒和思考,具有較大的歷史文化意義。

(三)對經(jīng)典現(xiàn)實主義的堅守與拓展

作為一種文學觀念和表現(xiàn)形式,現(xiàn)實主義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民族文學的形成時期,但作為一種文學思潮卻始于18世紀末至19世紀上半葉歐洲的德國、英國、法國和俄國。②蔣帥、付川景:《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歷史嬗變及其當代意義》,《學習與探索》2015年第5期。

不同于浪漫主義文學的寫作手法,現(xiàn)實主義文學強調(diào)如實地反映生活,真實地再現(xiàn)典型人物,具有強烈的批判色彩。伴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發(fā)展,現(xiàn)實主義自身也順應趨勢因時而變。批判現(xiàn)實主義興起于19世紀30年代,繁榮于19世紀40到50年代,法國作家司湯達的《紅與黑》和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堂·吉訶德》、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都是這一文學領域的代表作品。在社會矛盾、政治經(jīng)濟形勢和自然科學的共同作用下,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因發(fā)展和傳統(tǒng)的不同而獨具特色,但是作為一個統(tǒng)一的文學流派,又有著共同的創(chuàng)作特點:客觀真實地反映現(xiàn)實和對現(xiàn)實進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魔幻現(xiàn)實主義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的拉丁美洲,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的《總統(tǒng)先生》、阿萊霍·卡彭鐵爾的《這個世界的王國》和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等小說蜚聲世界文壇。

中國文學界的現(xiàn)實主義產(chǎn)生于五四運動啟蒙主義文學高潮消退之后,受到西方資本主義的影響,文學批評的對象從農(nóng)村文明擴展到城市文明、從封建主義擴展到資本主義,代表作家有老舍、曹禺、茅盾等。老舍的代表作《駱駝祥子》通過敘述一個淳樸的農(nóng)民祥子在城市打工而遭遇的悲慘命運和人格墮落的故事,來批判“城市文明病”,揭示了“個人主義的末路”;曹禺的劇作《雷雨》抨擊了現(xiàn)代城市文明中個體的悲慘命運;茅盾被譽為“革命現(xiàn)實主義的大師”,其代表作《子夜》形象地演繹了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表達了中國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主題。以張愛玲的《金鎖記》和錢鐘書的《圍城》為代表的“后現(xiàn)實主義”出現(xiàn)于抗戰(zhàn)后期,它并沒有融合在革命古典主義的崇高史詩中,而是自外于主流意識,站在個人主義的立場,冷靜地對現(xiàn)代人性和社會進行批判性的審視?!拔幕蟾锩苯Y束后,啟蒙主義文學思潮復興,在此時代背景下產(chǎn)生了“新寫實主義”文學,這是現(xiàn)實主義的新的歷史形態(tài),代表作有劉震云的《一地雞毛》、方方的《風景》、池莉的《煩惱人生》等。新寫實小說對生活的描述,其實質(zhì)是一種無奈的抗爭,但小說中也對平庸的日常生活有所揭露、反思和批判,因此屬于現(xiàn)實主義范疇。改革開放后,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得以發(fā)展,新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矛盾引發(fā)了現(xiàn)實主義文學思潮。以談歌、何申、關仁山、劉醒龍等為代表的“新現(xiàn)實主義”作家認為,“目前最需要的是批判現(xiàn)實主義”,這是批判地繼承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文學思潮。它不是簡單地鼓吹和歌頌改革,寫改革與保守的斗爭,而是面向資本化的社會形態(tài)轉(zhuǎn)型期的復雜社會現(xiàn)象,進行道德的批判③楊春時:《現(xiàn)代性與中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思潮》,《文藝理論與文學批評》2007年第4期。。

現(xiàn)實主義文學特征可概括為細節(jié)真實、形象典型、方法客觀、具有批判色彩等。在馬克思主義看來:根據(jù)唯物主義觀點,歷史中的決定因素,歸根結底是直接生活的生產(chǎn)和再生產(chǎn)。①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列寧認為,小說創(chuàng)作的關鍵是通過“個別的環(huán)節(jié)”即特定生活場景和藝術情節(jié),來刻畫典型的性格和心理,這就是“個別出典型”的觀點。②朱平珍:《論列寧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觀》,《云夢學刊》2007年第5期。小說《永遠的大運河》遵循了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創(chuàng)作理念,以運河人民的生活為藍圖,塑造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其中重點描寫的主人公劉光漢,即為人物中的典型,通過他與鄉(xiāng)親們的交流、與壞人的周旋、與敵軍的搏斗,揭示了抗戰(zhàn)時期的日軍侵略之殘酷,批駁了兵痞勢力之陰險,展示了小說里具有個性差別的典型,而非千人一面的淡化,這種寫作手法既是對馬克思列寧現(xiàn)實主義的繼承與傳揚,也是塑造現(xiàn)實主義藝術典型的新發(fā)展。

《永遠的大運河》所言之“永遠”,不是運河之水流動的永遠,而是運河兩岸鄉(xiāng)土文化扎根在中華兒女心底的永遠。不同于黃河“母親河”的孕育,大運河的古老經(jīng)歷了千秋的風雨煙云,大運河的悠長哺育了無數(shù)百姓、城鎮(zhèn),印證了作者劉鳳起提出的概念——大運河是“中華民族的父親河”,鐫刻了兩岸埠鋪的錦繡,凝聚了億萬百姓的辛勞?!队肋h的大運河》不僅是傳唱運河英雄疆場殺敵的高亢戰(zhàn)歌,也是作者在研究運河文化的基礎上為讀者展示的壯美畫卷,更是一部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鴻篇巨著。

悠悠華夏,興衰更替;綿綿運河,丹書繁蕪。小說《永遠的大運河》以史詩般的氣韻,真正做到了歷史意義和文學價值的并舉,讓世人銘記大運河的過往并由此昭示遙遠的未來,讓大運河所匯聚的中華智慧、力量和凝結的民族之魂永遠流淌在炎黃子孫的心田。

永遠的大運河之魂,就是鐫刻在脊骨上、奔流在血液中的中華民族之魂。

Soul of the Grand Canal and Spirit of National Culture:On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anal Literature in Liu Fengqi's Novel The Eternal Grand Canal

HAO Yu,YIN Yi-ran
(Shanghai Film Academy,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6,China)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is regarded as the world's longest,largest ancient canal,known as the ancient human construction miracle.Literary works born from both sides of the canal recorded the past of the Grand Canal.The novel The Eternal Grand Canal,a masterpiece of Canal Literature,presents a vivid and meticulous description of the canal people's war scenes and the folk customs,showing the immortal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endless cultural heritage.The novel focuses on the typical characters with individual differences,and proclaims Marxism-Leninism's realistic writing techniques,and has made new development in shaping the realism art,enriching and expanding the meaning of Canal Literature.

the Grand Canal;Canal Literature;The Eternal Grand Canal;national spirit;cultural heritage

I206.7

A

1674-3210(2017)01-0005-06

2017-01-02

郝雨(1957—),男,河北昌黎人,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新聞理論、中國文化傳播;殷一冉(1994—),女,安徽合肥人,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新聞傳播學研究生。

猜你喜歡
劉紹棠大運河現(xiàn)實主義
“建設性”法律現(xiàn)實主義——對盧埃林法律現(xiàn)實主義的另一種解讀
自然科學與“現(xiàn)代現(xiàn)實主義”——19世紀現(xiàn)實主義再闡釋
秀美大運河 千年韻古今
大運河,行走山東
劉紹棠《小荷才露尖尖角》賞析
大運河:最后的絕唱
不畏先生畏后生
劉紹棠小小年紀憑一篇《青枝綠葉》紅遍全國
遇見“大運河”
新現(xiàn)實主義巨匠
辽阳市| 剑河县| 宁陕县| 马山县| 浮山县| 田阳县| 综艺| 龙井市| 南川市| 高台县| 屏南县| 石屏县| 民勤县| 鸡泽县| 屯留县| 通榆县| 新巴尔虎右旗| 许昌县| 卢氏县| 福州市| 北宁市| 韩城市| 永川市| 阜南县| 太仆寺旗| 应用必备| 清镇市| 资兴市| 兰考县| 环江| 郸城县| 澄城县| 塘沽区| 西乌珠穆沁旗| 平武县| 蒙自县| 萨迦县| 芦山县| 婺源县| 财经| 巧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