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琴
也談“補短板”
◎魏文琴
最近,我拜讀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張祖慶老師的文章《活著已不易,何需“補短板”》。張老師在文中談到了學校期末要求老師找“短板”“補短板”,指出“只要是人,就存在差異”。作為教師,我們與那些名家大師比起來,肯定存在諸多“短板”,而且越比越覺得自己渺小。因此,張老師主張一俊遮百丑,不要年年“補短板”,而要在自己的“長板”上多做文章,把“長板”做得更長,成為自己的特色標志。
張老師的這篇文章立足關注于成長中的教師,使人讀起來耐人尋味。但仔細思考,我覺得文中的觀點尚有值得商榷之處。
首先,“補短板”不等于補所有的“短板”。每個個體都存在差異,也正是這種差異構成了世界的多樣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就是所謂的“長板”;每個人也會有自己的短處,即“短板”。但是,一個木桶不可能只有長短兩種型號的木板。對于教師來說,正如張老師所列舉的大氣、嚴謹、簡單、詩意、激情、機智等,這些都是教師組成職業(yè)素質這個木桶的木板。具體到每一個人,這些木板可能有幾塊是長的,有幾塊是中等的,有幾塊是短的。但是,如果有一塊最短的木板嚴重影響到木桶容積,我們是不是應該考慮把它補長點,不讓它拖后腿呢?比如有位老師其他方面都很好,就是粉筆字寫得不敢恭維,我認為這個“短板”就可以補起來,畢竟字無百日功。再比如有位老師就是普通話不過關,影響自己的成長,我覺得這個“短板”也可以“補”起來。
其次,我們不能把這些特級教師的特色亮點作為衡量木板長度的標準,因為這些特級教師同樣也有“短板”;我們更不能把這些特級教師的“長板”作為自己“補短板”的目標,這樣我們就曲高和寡,攜泰山以超北海。所以,“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铘;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我們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把a短板”,要立足于將最短的木板補到所有木板的平均長度以上,以不因該木板過短而影響職業(yè)技能有效發(fā)揮為原則。
再者,我們“補短板”并不是說不要在“長板”上盡情發(fā)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發(fā)揮各自的長處,事關整個社會的效率。將每個人的長處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永遠是社會進步的主旋律,是需要想法設法努力達到的。教師也一樣,要集中精力在優(yōu)勢項目上精益求精,打出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特色,將“長板”做得更長,讓優(yōu)勢變得更優(yōu)。同時,我們也要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努力補齊自己的“短板”,讓自己成長為一專多能、綜合素質全面的人才。
事實上,張老師是真正站在教師的角度,分析了教師的困難,解讀了教師的困惑,表達了對青年教師成長的關切。其中,最實質的東西就是教師要正確把握好自己,正確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長處在哪里,優(yōu)勢在哪里,如何因人制宜。教師要利用好長處,打造自身特色,找準自己的成長捷徑,實現(xiàn)自我成長。
(作者單位:安徽省桐城市東關小學)
(責任編輯:楊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