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到世界去”與“回到故鄉(xiāng)”
——徐則臣小說《耶路撒冷》中的底層意識

2017-03-11 15:33:42張超
關(guān)鍵詞:徐則臣平陽耶路撒冷

【文史哲研究】

“到世界去”與“回到故鄉(xiāng)”
——徐則臣小說《耶路撒冷》中的底層意識

張超
(沈陽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沈陽110034)

《耶路撒冷》以史詩般的宏大敘事手法,展示了“70后”的心路歷程。文章通過對小說中所體現(xiàn)的“信仰與救贖”“出走與回望”“回憶與展望”等寫作思想的分析,探究小說人物的生存困境及主人公尋求內(nèi)心安妥的心路歷程,觀照小說中散發(fā)出來的底層意識。

耶路撒冷;底層意識;生存困境;心安

公眾將徐則臣作品與底層文學(xué)建立聯(lián)系是從他的“京漂系列”小說開始的。包括《啊,北京》《跑步穿過中關(guān)村》《我們在北京相遇》《天上人間》等作品。然而,徐則臣在面對《南方都市報》的訪談時,曾經(jīng)這樣說過:“我從來沒有刻意要去寫‘底層’,也不認(rèn)同‘底層文學(xué)’這一說法。我也不覺得寫他們就是寫底層,我只想寫一寫我認(rèn)識的和熟悉的朋友,他們碰巧游走在北京的邊緣,碰巧在干不那么偉大和體面的事業(yè),碰巧生活在暗地。他們從事何種職業(yè)對我來說其實不重要,我只關(guān)心他們的生活和精神狀態(tài)。”因此,本文并非要挖掘《耶路撒冷》中的底層文學(xué)特征,而是通過這部長篇小說的寫作思想來觀照徐則臣在作品中形成的對“人類生存困境”的思考及尋求“內(nèi)心安妥”的過程,從而發(fā)現(xiàn)作品中散發(fā)出的底層意識。

一、底層意識內(nèi)涵解構(gòu)

底層文學(xué)從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階段就已出現(xiàn),反映出民眾性和底層性的文學(xué)思潮。到了當(dāng)代,從林嵐的《尋找妻子古菜花》、曹征路《那兒》的發(fā)表以來,當(dāng)代文壇發(fā)起了對底層文學(xué)、底層敘述和底層寫作等概念的探討和界定。曹征路的《霓虹》,講述下崗女工倪紅梅為了生存而煎熬,最終心靈與肉體全被碾碎的過程;胡學(xué)文的《命案高懸》講述村婦尹小梅的一樁命案懸案,呈現(xiàn)鄉(xiāng)下人及基層干部的各種心態(tài)與面相;北北的《尋找妻子古菜花》中奈月對待愛情猶如信仰般地堅守,甚至在李富貴妻子古菜花出走后,奈月卻說:“我去幫你找你的妻子?!盵1]這些作品對90年代以來出現(xiàn)的底層群體的生存困境、精神需求以及審美訴求均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思考,并從知識分子的人文情懷上強調(diào)了“底層寫作”的重要性[2]。

可見對于底層文學(xué)概念的界定是從文學(xué)作品主人公的社會階層身份來進行判定的,更加強調(diào)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新人民性”[3],更加明確文學(xué)的社會責(zé)任,這與徐則臣所自述的創(chuàng)作理念相悖。但是這些作品中除了對“貧”的悲憫,更令作品主人公和讀者感到難以抵御與適應(yīng)的則是人生之“困”。底層文學(xué)中的主人公面臨著許多的生存困境:基本生理欲求不能滿足(如《親愛的深圳》)、謊言對真相的掩蓋(如《命案高懸》)、時代更迭過程中個人社會身份的重塑(如《那兒》)、城鎮(zhèn)化與現(xiàn)代化過程中對于人間溫情的求索(如《尋找妻子古菜花》)等等。主人公的一切努力與掙扎都很可能只是一次絕望的輪回,或許返回原狀,或許徹底毀滅,但是為求內(nèi)心的安妥,為了求生的本能,他們依舊在掙扎和奔波,在“宿命”面前展示人的本能。這種本能接近生存本質(zhì),在“底層”人物身上更具普遍性。本文中所談及的便是這種底層意識:它是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將視角集中在“人物心靈境遇”這一層面,泛化為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普遍的人性困境的觀照,對人物在面對現(xiàn)實與理想,出走與回望等矛盾與困惑時,為求安妥與生存而掙扎和奮斗的書寫與敘事,展示“現(xiàn)代性”下人類內(nèi)心的異化過程,以及人性深層對“善”的堅守,通過人物自身的反思或出走等方式,傳達出作者對人性和人生的人文關(guān)懷。這也是徐則臣在諸多作品中,雖未刻意書寫底層而傳達出底層意識的原因。

二、底層意識的起點:信仰與救贖

《耶路撒冷》是“70后”作家徐則臣于2014年出版的長篇小說,被譽為“70后群體的小史詩”,獲得第五屆老舍文學(xué)獎。單從這部小說的名稱來說,顯示了濃厚的宗教氣息,而于萌在《信仰再追尋——徐則臣小說〈耶路撒冷〉析論》中認(rèn)為,作者借西方宗教文化的思想形式為外衣,最終暗示這群中年人將再次尋得“信仰”,并以堅韌篤信的情懷引領(lǐng)下一代,反映的是“去宗教”后的信仰和救贖意識。郝敬波在《從大和堂到耶路撒冷:虔誠與悲壯的心靈史敘事——評徐則臣長篇小說〈耶路撒冷〉》中將這樣的信仰和救贖題旨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對故土特殊的虔敬之情,其次是“70后”一代人熱烈而虔誠的心靈向往——到世界去,最后是圍繞景天賜之死來展開心靈救贖。

按照基督教的說法,人生來是有罪的,人就是為了贖罪而生。作品中初平陽等人對景天賜之死的愧疚和懺悔就是對“原罪”的隱喻。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份“原罪”來自“70后”作家的成長經(jīng)歷。徐則臣生于1978年,正值我國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年代,國人的思想迎來了強烈的沖擊和動蕩。普遍的看法也認(rèn)為,“70后”是一個沒有集體記憶的一代,是一個試圖反叛但又沒有反叛對象的一代。另外,當(dāng)這一代人進入社會的時候,疾風(fēng)暴雨式的社會與文學(xué)變革都已經(jīng)成為過去,使中國社會生活以另一種方式展開,經(jīng)濟生活成為社會生活的主體。日常生活合法性的確立,使每個人都拋卻了“意義”又深陷“關(guān)于意義的困惑”之中[4]。兩者加之,“70后”便成了“夾縫”中生長的一代[4],因而也形成了一代人沉郁的思想。李雪在《尋找信仰與救贖之路》中認(rèn)為,小說人物的漂泊與回歸是圓盒式呈現(xiàn)出來的,“70后”有他們自己的幽暗厄境。同時認(rèn)為,作品中“耶路撒冷”作為“缺席的在場者”承載了多重含義,既是初平陽要去留學(xué)的地方,也是一種信仰,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精神指向。

初平陽等人內(nèi)心中對人性和人生最原始的道德信仰加上“70后”的精神特質(zhì)造成他們內(nèi)心的不安與愧疚,形成其尋求“歸宿”的動力,而這也正是底層意識的由來。因此,初平陽回到故鄉(xiāng)后新老朋友雖年逾而立,各有各自的人生路途,但都因天賜的死而飽受折磨。這種“不安”的特點是不論什么時代的人都會面對的生存困境,作品把握住了接近人性本質(zhì)的這類特征,以此推進故事的發(fā)展,也將人物的底層意識和底層階段很好地呈現(xiàn)出來。

三、底層意識的外化:出走與回望

因為“70后”一代人心靈當(dāng)中對漂泊的思考和對信仰的追尋,他們就必須去行走,去尋找。這里就有兩個方向——“到世界去”和“回到故鄉(xiāng)”。對于初平陽等人來說,他們生活在北京,在北京的逗留更像是一種逃避和對“到世界去”的向往?!笆澜纭边@個概念在許多作品中均有所呈現(xiàn),它意味著更為廣闊的空間,是這些追求內(nèi)心安穩(wěn)的人們得以“透透氣”的地方。再看這幾位主人公,其中易長安更有代表性,起初他是以一個城市邊緣人的身份在北京制偽證謀生,生活沒有保障,但就是不愿離開,他期待“到世界去”。還有在北京做電梯工的秦福小,他對愛情與親情求而不得,過著很清苦的日子,仿佛是在懲罰自己。楊杰則相對從容,他帶著家鄉(xiāng)的水晶來到北京闖蕩,故事在他身上將世界和家鄉(xiāng)連到了一起。可見他們的生活并非是安逸的,但是又算不上凄慘,而是一種糾結(jié)和困惑,這里就體現(xiàn)出底層意識的味道?!?0后”明白國家現(xiàn)代思想是如何傳入,他們希望能夠站在更高的層面去觀察這一切,雖然渺小卻不卑微,這體現(xiàn)了底層意識中自我的覺醒和積極向上的一面。其實,無論怎樣這也是他們對于故鄉(xiāng)的一種逃避,讓他們回到故鄉(xiāng)的集結(jié)點是初平陽為去耶路撒冷而要賣掉老宅,這引發(fā)了主人公們集體的追思,回到情結(jié)的起點,從而解開心結(jié)??梢娭魅斯珎兘?jīng)歷了一個思想上和生命軌跡上的輪回:從離開故鄉(xiāng),到世界去,再回到故鄉(xiāng),這里就體現(xiàn)了“70后”一代人的漂泊與不安,在流浪中進行著靈魂的反思。同樣,這個過程也是主人公們“尋根”的一個過程,初始的癥結(jié)沒有打開,即便走遍世界也是帶著包袱。從底層意識的視角看,這些故事情節(jié)正是對人類在城市化和全球化過程中生存空間和心靈空間受到擠壓的精神狀態(tài)的一個揭示。

四、底層意識的升華:回憶與展望

一部只有哭訴和苦難的作品是稱不上佳作的,它應(yīng)該給人以希望和光明。小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掉在地上的都要撿起來”,這里指的就是對往事的回憶,也是整部小說“底層意識”的升華。作品中對過去的回憶首先體現(xiàn)在各位主人公對自己有意或無意、直接或間接地造成的天賜的死的愧疚和懺悔。此外還有初平陽對舒袖的感情。舒袖不惜斷絕父女關(guān)系辭職陪同初平陽進京,但面對現(xiàn)實生活她又踏上新一輪的出走之路。初平陽雖考取北大的社會學(xué)博士,但是心中的痛依然無法釋懷。回憶者還有呂東,他在母親和妻子這兩位女強人的對比下,將自己定義為失敗者,并將他自己的精神支柱——理想主義給徹底否定,就這樣他被壓垮進了精神病院。但時間是線性的,人還要繼續(xù)向前走,終于主人公們——這個友情的烏托邦,出于對信仰的堅守,陸續(xù)回到故鄉(xiāng),去解開這些心結(jié),尋找心靈中的安穩(wěn)。這也正是底層意識的終極訴求,是人生底層階段自我主體意識的展現(xiàn)。

對于未來,小說的結(jié)尾初平陽提出了一個問題,遙想一下自己的未來:十年后的“70后”。楊杰在暢想水晶生意與自己情感之間的關(guān)系;秦福小希望世界從此不要變壞;而逃亡路上的易長安滿世界跑久了,已把最壞的結(jié)果都考慮過了。經(jīng)過此次聚會,生活重新開始:有人將在耶路撒冷研究這個世界;有人將把水晶工藝制造事業(yè)發(fā)揚光大;有人將在牢獄中自我省察;有人將取代多年前的秦奶奶坐進耶穌像前;有人則離開精神病院,重新開始新一輪的自我建設(shè)……這一切關(guān)乎信仰,關(guān)乎內(nèi)心的安妥。

小說的故事橫跨七十年,這期間風(fēng)雨更迭,滄海桑田,作家將“70后”一代人追求心安的過程全景式展現(xiàn)。在小說的敘事中,“心靈的歸宿”是人類社會現(xiàn)代化、全球化、城市化過程中一個永恒的主題,不論什么階層,什么地位,這都是國人生命歷程中所不斷追求的,因此,其中散發(fā)出來的人文關(guān)懷是極具底層意識的,是對生命和思想歷程中底層階段的燭照。

[1]孟繁華.2004年中篇小說選·序[M].沈陽:春風(fēng)文藝出版社,2004:4.

[2]李云雷.新世紀(jì)文學(xué)中的“底層文學(xué)”論綱[J].文藝爭鳴,2010(6):30-31.

[3]孟繁華.程光煒.中國當(dāng)代文學(xué)發(fā)展史[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1:417-418.

[4]孟繁華,張清華.“70后”的身份之謎與文學(xué)處境[J].文藝爭鳴,2014(8):115-116.

[5]徐芳;劉華陽.詮釋與重建:一代人靈魂的救贖與回歸:解讀徐則臣的《耶路撒冷》[J].小說評論,2015(11):181-186.

[6]劉迎新.70年代的成長心靈史:評徐則臣的《耶路撒冷》[J].文藝爭鳴,2016(9):171-174.

[7]南帆.底層經(jīng)驗的文學(xué)表述如何可能[J].上海文學(xué),2004 (11):74-81.

(編輯:張雪梅)

Braving the World and Returning Home:The Lower-class Consciousness Reflected in XU Ze-chen’s Novel Jerusalem

ZHANG Chao
(College of Liberal Arts,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4,China)

The novel Jerusalem,with techniques of epic grand narrative,shows the life experience and spiritual journey of China’s post-70’s generation.The present paper studies the lower-class consciousness embodied in the novel by analyzing the writer’s ideas—faith and salvation,braving the world and returning home,recalling the past and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and by reflecting on the characters’survival hardships and the main characters’life experience and spiritual journey of seeking their inner peace.

Jerusalem;lower-class consciousness;survival predicament;peace

I 106.4

A

1671-4806(2017)03-0101-03

2017-03-18

張超(1993—),男,黑龍江虎林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思潮。

猜你喜歡
徐則臣平陽耶路撒冷
在文化和歷史的場中
山花(2022年5期)2022-05-12 21:24:35
耶路撒冷爆發(fā)大規(guī)模沖突
成長、轉(zhuǎn)徙、回望
——論徐則臣文學(xué)的發(fā)軔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an inductively coupled RF plasma cathode
Masterpieces 佳作
馳騁西北的平陽商幫
西夏研究(2020年1期)2020-04-01 11:54:40
我要到我的耶路撒冷
徐則臣自稱寫《北上》靠的是“現(xiàn)實感”
雷平陽:行走在故鄉(xiāng)云南
中國三峽(2017年9期)2017-12-19 13:27:43
評徐則臣小說創(chuàng)作
長江叢刊(2017年13期)2017-12-01 09:28:12
佛山市| 雷州市| 体育| 旌德县| 定兴县| 怀集县| 临泉县| 聂荣县| 怀宁县| 平利县| 襄城县| 白城市| 洛宁县| 泊头市| 衢州市| 金堂县| 景泰县| 望奎县| 新干县| 昌乐县| 黄平县| 普安县| 荥经县| 滨州市| 宜黄县| 阿拉善右旗| 信阳市| 肇东市| 和政县| 大理市| 海阳市| 鹰潭市| 凉城县| 南华县| 凤城市| 白城市| 克山县| 河北省| 资兴市| 若尔盖县| 达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