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越
(黑龍江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哈爾濱 150080)
檔案文化建設的思考
王 越
(黑龍江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哈爾濱 150080)
檔案的本質屬性——原始記錄性決定了檔案不僅能夠通過文字記錄還原歷史真貌,還能通過這種記錄積累來完成文化的傳承,即檔案不僅僅是人類歷史演進的見證,也是人類文化發(fā)展的動力。對檔案文化建設進行若干思考并力圖厘清檔案與文化的關系,掌握檔案文化在社會文化影響下面對的阻礙,進一步提出檔案文化建設的基本思路,以求檔案工作能夠在社會文化大發(fā)展的背景下得到充分完善。
檔案文化 文化建設 問題 對策
由于檔案和文化的屬性多義,至今業(yè)界對檔案文化的概念也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對檔案文化的解讀更是眾說紛紜。有學者認為,檔案本身就可作為一種文化,因此對檔案文化的提法并不贊同;還有學者視檔案內容為文化資源,檔案實體為文化載體,基于檔案存史鑒史、資治襄政、傳承文化的作用之上形成對檔案文化的認識。這些學者的觀點無一例外地將檔案本身視為一種文化或將檔案視作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根據(jù)業(yè)內諸多學者的這種共同點可知,所謂檔案文化是一個集合性概念范疇,其中既有檔案本身特點的規(guī)定性,又拘于文化的已知范圍,對其探討必須首先從檔案與文化兩者的認識出發(fā),厘清檔案與文化的關系,以求再進一步理解檔案文化以及分析檔案文化建設問題時能夠更加全面的把握。
1.檔案與文化的關系。檔案是歷史發(fā)展、文明進步的累積成果,承載著文化發(fā)展的過程,因此,能夠幫助后世追溯前人留下的歷史文明。從表面上看,檔案本身就可以視為一種文化,檔案館就是一種文化集合,而檔案工作就是開發(fā)、傳播這種固化性文化的手段。但究其根本,檔案文化不是檔案與文化的簡單疊加,不能分開而語,要從整體的角度來分析、理解檔案文化的內涵,深入滲透到檔案文化構成的文化體系當中去。
檔案文化是圍繞檔案發(fā)展起來的,基于檔案的利用以及檔案工作實踐,是人們得到的對檔案的整體認識。這種認識不再停留于對檔案實體的管理研究上,也不再單純地將視角放在檔案信息內容的開發(fā)利用上,而是將檔案自身視為一種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加以剖析和研究,得出對檔案工作的文化認識,也就是用文化的眼光重新審視檔案以及圍繞檔案實體積累和傳承產(chǎn)生的活動的發(fā)展。簡單說,若視檔案實體為文化成果的一種,那么從事檔案工作的人就變成了文化的形成者、保管者和傳播者,這些人所從事的檔案工作也就成為了一項對文化進行保管、開發(fā)和傳承的工作,即圍繞檔案展開的檔案工作進而轉變成依托文化傳承而發(fā)展的科學文化事業(yè),具有一定的文化模式和文化價值體系。
2.檔案對文化的影響。檔案的本質屬性告訴我們,它是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原始記錄,其記錄的內容涵蓋了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文化作為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產(chǎn)物之一,維系著民族發(fā)展的命脈,是一個國家長盛不衰的力量源泉,正是依托檔案這一載體才得以傳承和發(fā)展。而檔案作為歷史文化長期積累的產(chǎn)物,是人類文化演進過程的客觀記錄,是集中表現(xiàn)人類文化的客觀載體,是保證文化傳承連續(xù)性的有利條件,也是新時期文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理論依據(jù)。其中,人是檔案與文化建立起聯(lián)系的紐帶,是無意識文化和有意識檔案的締造者。也就是說,檔案被人類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出來并保存記錄人類無意識形成的文化財富。同時,被固化的無形人類文化借助有形的檔案得以傳承和發(fā)展。檔案對文化的影響,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探討。
檔案自身的特點使得檔案以及圍繞檔案實體積累和傳承產(chǎn)生的活動成為一項肩負維護黨和國家歷史真實面貌重任的偉大事業(yè)。檔案承載歷史,傳承文化的屬性對于社會科學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這些活動更是社會科學文化事業(yè)的組成部分之一。其中,檔案館既是檔案工作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也是人類科學文化的匯聚地與傳播地,圍繞檔案實體產(chǎn)生的活動所帶有的文化屬性集中體現(xiàn)在檔案館的檔案工作(業(yè)務)當中。一方面,檔案館匯聚了以往人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文化,并將這種觀念文化固化于檔案實體,存之于檔案館中;另一方面,人們通過檔案工作(業(yè)務)對已有檔案中的信息資源進行開發(fā)和加工,以便將得到的科學文化信息進行傳播和利用。如果把檔案館本身的實體存在視為文化成果的聚集地,那么,檔案工作(業(yè)務)就是將文化成果進行加工、傳播、再利用的有效途徑。簡而言之,檔案以及圍繞檔案實體積累和傳承產(chǎn)生的活動就是一項承載歷史、傳承文化的基礎性社會文化事業(yè),對社會公眾即檔案利用者有宣傳、教育等義務,對所承載的檔案信息有開發(fā)、傳播等責任。因此,檔案與文化的關系也是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
3.文化對檔案的作用。檔案文化依托檔案實體的集成而得到傳承,但需要明確的是,檔案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非全部文化內容,它衍生于文化也作用于文化,即檔案文化脫胎于文化并影響著文化的傳承。同時,文化也依托于檔案影響著檔案文化的發(fā)展。
文化決定檔案形態(tài),即文化的持續(xù)發(fā)展使得檔案形態(tài)發(fā)生了諸多變化。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封建社會時期我國的檔案門類雖然繁多,但多以單一的政治性檔案(如為政治服務的律法檔案、戶籍檔案、譜牒檔案等)為主,用以服務于封建統(tǒng)治者進行專制活動。這其中的檔案文化更是需要通過統(tǒng)治者對檔案以及圍繞檔案實體產(chǎn)生的活動,即檔案工作的認識加以體現(xiàn)。隨著歷史車輪的滾滾前行,文化得到了多樣化的發(fā)展。與此同時,檔案的實存形態(tài)也因為音像檔案、電子檔案等新型載體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而變得愈加豐富多樣。
文化影響檔案意識。這里的檔案意識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一是社會檔案意識程度的高低取決于不同文化形態(tài)下對檔案價值的有效判定。這種價值判定通常表現(xiàn)為從對社會和人類長遠利益是否有意義的角度出發(fā)決定檔案被保存或銷毀的最終行為,即衡量檔案是否具有保存價值會受文化觀念的直接影響。二是檔案工作者的檔案意識具有一定的能動性,受文化的影響可直接決定檔案工作的文化體系。除檔案形態(tài)、意識等檔案文化核心內容會受到文化的影響,檔案管理水平與模式更要適應文化在社會中的不斷發(fā)展,即檔案工作能否得到發(fā)揚需要與長期穩(wěn)定的文化環(huán)境相互適應。
以檔案屬性為著眼點考慮檔案文化相關問題,全面剖析檔案文化的內涵,能夠豐富和完善檔案文化的建設,為檔案事業(yè)的長足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但在踐行檔案文化建設時,我們不僅需要厘清檔案文化的內涵,更要明確檔案文化建設的發(fā)展現(xiàn)狀,進而從本質上解決檔案文化建設面臨的障礙性問題。
1.觀念意識與文化建設需求的吻合度方面。隨著檔案文化的概念逐步滲入到社會生活中,檔案文化建設也被提到檔案工作發(fā)展進程中來。值得注意的是,檔案文化建設意識固然能夠推動檔案文化建設的發(fā)展,但檔案文化建設能否得到順利的實施還需要一定的客體資源做支持。
目前,我國檔案界并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檔案文化建設體系,主要問題是我國檔案館的館藏資源結構現(xiàn)今依舊存在著內容單一、不豐富、不完善等諸多問題。一方面,我國現(xiàn)存的檔案館館藏資源結構仍以滿足公務需求的政務檔案為主,用來反映政治文明尚且可以,但是卻相對缺少用來反映人文、地方特色文化的檔案資源。即以政務檔案為主要保管對象的檔案館很難依靠館藏資源的豐富度支撐起全面的檔案文化構建。另一方面檔案工作嚴重受到“重管輕用”以及檔案自身保密限制等傳統(tǒng)思想的制約,使得檔案資源的開發(fā)利用不能及時跟上社會在文化發(fā)展方面的需求。盡管在當今社會文化急速發(fā)展的影響下,檔案文化建設得到了一定的重視,但這種文化建設引領意識相對超前,檔案因資源受限不能緊跟文化建設需求的狀態(tài)仍然不利于檔案文化的建設。
2.理論研究與文化建設要求的針對性方面。檔案文化對于一個國家文明傳承的作用已經(jīng)得到了世界各國的普遍認可,相關研究人員和從事檔案工作的實踐者們也都在檔案文化建設理論上做出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討。但是,這些理論研究的深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檔案文化建設的實踐腳步始終未從真正意義上的起步發(fā)展起來,最終仍停留于理論探討的淺顯層面。相對而言,這只是現(xiàn)狀并非壞事,倘若理論研究能夠上升到一定層次,必然會對實踐的開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檔案文化建設的宏觀領導,即科學可行的理論支撐能夠有效幫助各級各類檔案館開展實踐。檔案文化要想得到更長遠的發(fā)展,并不是一味追求實踐或理論的速度,而是讓這二者都有一個穩(wěn)步前進的狀態(tài),保證實踐能夠緊跟理論的步伐,從而使檔案文化能獲得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建設和發(fā)展。
3.檔案文化建設制度規(guī)范的強制力方面。檔案文化所承載的信息顯然已成為當今社會重要的發(fā)展戰(zhàn)略資源之一,但檔案文化在建設方面仍然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規(guī)作為規(guī)范建設的基本標準。目前,檔案文化建設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需要明確的是,新修訂的檔案法還沒有公布實施,現(xiàn)有的檔案法并不能滿足檔案文化建設的實際需要,不利于檔案文化建設的全面開展。所以,相關部門更要注重檔案文化建設過程中的法制保障,盡快形成一套有關檔案文化建設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確保檔案文化建設的順利展開。
與此同時,檔案文化作為一種信息資源,也需要得到深化和增殖。除了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guī)做保障,檔案文化的信息內容也沒有得到準確的開發(fā)和利用。由于對檔案文化價值的判斷比較模糊,所以檔案文化在建設過程中很有可能出現(xiàn)真正具有文化價值的檔案被忽視、得不到利用的情況,有時文化價值相對較小的檔案卻被過度開發(fā),浪費資源的現(xiàn)象頻頻出現(xiàn)。因此,新檔案法和科學的檔案文化價值判斷標準的頒布對于檔案文化建設的全面實施和檔案文化價值的增殖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思想是前進的動力,即科學合理的檔案文化理念是檔案文化建設開展的不竭動力。圍繞檔案工作的展開而衍生出的檔案文化,既是國家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也是當今社會重要的文化戰(zhàn)略資源之一。檔案部門只有自覺樹立檔案文化科學理念,深入體會檔案文化建設的戰(zhàn)略意義,全面掌握檔案文化建設的整體布局、內容和特點,秉著以檔存史、以文化強國的理念,用更多、更好、更適應時代環(huán)境的方式方法讓檔案文化建設開展和發(fā)揚下去。只有前導性的理念在檔案工作當中得以付諸實施,檔案文化的全面建設才能夠得到切實有力的保證。除了理念作為后續(xù)力量的支撐,檔案文化建設的實施更需要一些行動上的支持。
1.提高檔案文化的社會關注度。由于檔案工作長期未受到相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的重視,檔案的內在文化屬性也沒有得到認識和有效的開發(fā),導致檔案文化很少在公眾的視野中出現(xiàn),國家的大文化戰(zhàn)略中也幾乎看不到檔案文化的分量。所以,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并加強檔案文化的建設,就要從強化檔案館的文化地位做起。檔案館作為檔案的匯集地,是集大量檔案信息資源于一館的文化寶地。同時,它作為檔案工作開展的中心地,也是檔案文化傳播的基地。應當加強相關部門和社會公眾對檔案館的理性認識,將檔案館納入到國家大文化建設的整體布局中去,檔案館也會因為身披濃重的文化特色而得到重視。除此之外,檔案館的工作人員也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要求,盡早著手將檔案館的基礎設施規(guī)劃、建設得更好,既要保證檔案館的館藏資源來源豐富、結構合理,也要保證檔案館人文特色及服務特色的配套,使檔案館整體更具文化特色,以求得在檔案文化建設中檔案館能夠發(fā)光發(fā)熱,堅守檔案文化的基礎不動搖。
2.加強檔案文化理論研究的適用性。理念引領實踐開展的同時也要明確,理論才是實踐能否順利進行的基礎。檔案文化建設要集百家之智慧,以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作為其全面實施的理論依據(jù)。檔案文化建設的研究不應僅局限于檔案學者給出的理論成果,而是要在圍繞檔案工作,立足于檔案文化的前提下積極融合歷史學、文化學、哲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愛好者的共同智慧以及凝聚社會各界的積極力量,將檔案文化的理論作進一步的深化,充分運用已得到的高水平理論推動檔案文化建設的發(fā)展。
3.改善檔案文化建設的資源條件。檔案工作的宗旨是為社會各界提供檔案服務,各級各類檔案部門借助兼具文化屬性的檔案向國家以及全社會提供文化服務是檔案工作現(xiàn)階段追求的目標之一。這里的服務不再是以單一的檔案利用為基礎的服務工作,而是整合檔案文化資源后進行的全面的檔案文化宣傳、教育、傳播和利用。這種檔案文化的服務方式會給社會公眾的檔案利用帶來更多的特色體驗。檔案部門要綜合考慮檔案館館藏資源的來源和結構,在妥善管理現(xiàn)有館藏的同時豐富檔案文化資源??赏ㄟ^各種途徑收集各方面的檔案資料,并從中做好檔案的價值判斷,既要求重要檔案得到重點保護,也要發(fā)掘更多有價值以及社會需求度較高的檔案和檔案的編研產(chǎn)品或衍生物,以求得整合后的檔案文化資源能夠給社會公眾帶來更加豐富、全面的檔案文化服務體驗。
4.健全檔案文化價值實現(xiàn)的渠道。檔案文化的價值必須依托于檔案服務來實現(xiàn),檔案館等相關的檔案部門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利用現(xiàn)代手段和先進的技術拓寬檔案文化價值實現(xiàn)的渠道,將檔案文化的服務做到全方位、多樣化。檔案文化價值的實現(xiàn)需要在原有服務方式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完善檔案咨詢服務、檔案借閱展覽、檔案宣傳教育等一系列圍繞檔案實體展開的服務活動來完成。另外,現(xiàn)代科學信息技術的普及對檔案文化的構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檔案工作者應當提升個人的知識范疇和操作水平,將這些技術與檔案文化的服務工作完美結合。例如,檔案館可借助電腦、手機客戶端等新媒介主動開展檔案的專題活動,或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滿足社會公眾對檔案的個性化需求,以此來拓寬檔案文化服務的固有渠道,力爭向社會公眾提供更高質量和效率的檔案文化服務。
檔案的文化屬性使得檔案本身肩負著傳播文化的使命,檔案館集檔案文化資源為一體也是檔案文化的主要宣傳地,檔案部門要憑借檔案事業(yè)這些特點一改傳統(tǒng)的服務方式,創(chuàng)新檔案文化服務方式,在原有的基礎上形成新型的檔案文化傳播途徑,鞏固國家和社會的特色文化,傳承人類文明。
要從檔案事業(yè)的全局出發(fā),結合國家政策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進一步強化檔案館的文化地位,使檔案館的文化特色別具一格;進一步提升檔案文化建設的理論研究水平,豐富館藏文化資源,完善檔案文化建設的法律法規(guī)保證體系,建立、健全檔案文化建設機制,使檔案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播和傳承。
[1]邊文婧.對檔案文化建設的思考[J].檔案與建設,2013(1):23-25.
[2]馬仁杰,謝詩藝.檔案文化的理論解讀和建設探索[J].檔案學研究,2013(2):96-12.
[3]秦蓉,張藥.新形勢下的檔案文化建設[J].檔案,2012(2):52-54.
Reflections on Archival Culture Construction
Wang Yu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choo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Originality,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archives,decides that the archives can not only restore the historical facts through the written record,but also complete the cultural heritage through the accumulation of records,that is,the archives are not only the witness of human history evolution,but also the driving force of human cultural development.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ves and culture,analyzes the hindrance of archival cultu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culture,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the basic idea of archival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rchival work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culture development.
archival culture;culture construc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
王越,黑龍江大學檔案學碩士,研究方向為檔案學理論與實踐。
G270
A
2017-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