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紅艷
(山西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入了新時代。十九大報告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要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yǎng)和道德素質。”全面依法治國的順利推進需要黨縱覽全局,把握正確方向,做好頂層設計;政府的有力實施;更有賴于人民主動性、積極性的發(fā)揮,公民法治觀念的形成和法治思維的養(yǎng)成。當代大學生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的接棒者,加強法治教育,增強法治觀念,并促進其法治思維的養(yǎng)成極其重要。
(一)法治思維
法治思維首次被正式提出于2010年10月國務院發(fā)布的《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國發(fā)〔2010〕33號)中,《意見》指出“切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能力?!盵1]黨的十八大要求“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能力?!盵2]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指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fā)展”。因此,“法治思維”是在新時期提出和形成的一個新的理論成果,目前,學界對其概念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定論。從總體上來看,大多數(shù)學者將法治思維界定為“人們堅持法治理念,運用法律規(guī)范、法律原則和法律方法思考和處理法律問題的一種理性思維模式”。
(二)大學生法治思維
法治思維的主體不局限于“法律人”,也包括干部、群眾、大學生等,具有全民性。大學生法治思維指的是針對大學生這一群體的特點,通過系統(tǒng)的法治教育,在掌握法律知識,運用法律方法,堅持法治精神的基礎上,形成自覺按照法律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思維模式。
大學生法治思維的主要內容包括:(1)合法性思維。合法性是法治思維的基本評判標準。合法性思維要求面對法律問題,首先要用法律的標準進行評判,而不是用道德、經(jīng)濟、政治等其他的標準評判。當對同一個問題,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得出的結論發(fā)生沖突時,以法治思維優(yōu)先。這就要求大學生要樹立憲法法律至上的理念,在分析和解決法律問題的時候以合法性為前提,依照法律規(guī)定,正確行使法定權利,積極履行法定義務,并且學會善用規(guī)則之治。(2)公平正義思維。公平正義是法治思維的價值追求?!肮c平者,即國之基址也?!狈ㄖ螄摇⒎ㄖ紊鐣慕ㄔO,首要目標就是要實現(xiàn)全社會的公平正義。大學生要樹立公平正義的信念,運用法治思維解決問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3)權利義務思維。權利義務是法治思維的核心內容?!耙磺蟹蓡栴},說到底都是權利義務問題?!贝髮W生要樹立權利義務意識,既要依法行使和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利,還要積極自覺地履行法定義務。(4)程序性思維。程序性是法治思維形成的關鍵。程序就是法律規(guī)定的法律行為方式和過程,其本質是一種形式合理性,具有重要的工具價值和獨立價值,程序正義是實體正義實現(xiàn)的重要保障。大學生要樹立程序性思維,在實施法律行為時按照法定程序和正當程序的要求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怎么去做,才能使個體的權利和利益得到充分的實現(xiàn),最大限度的保障公平正義的實現(xiàn)。
(一)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
“法治”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價值追求之一,與“自由、平等、公正”一起構建了社會層面的核心價值體系。同時,“法治”在整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都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價值之一,又滲透在其他價值之中,也是對其他價值的保障和落實,是調整社會關系、維持社會秩序、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時期是培養(yǎng)和訓練科學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要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保嗄甏髮W生只有樹立法治觀念,形成法治思維方式,才能保證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中各個層面的價值追求得到正確落實,實現(xiàn)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大學生自身特點的現(xiàn)實需要
大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快速發(fā)展并趨于成熟的階段,但不可忽視的是,大學生應對外部環(huán)境影響的能力還較弱,不能很好地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究其原因,在于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欠缺和法治思維的缺位。具體表現(xiàn)在:其一,大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差,對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缺乏防御機制,容易輕信別人,上當受騙,使自己身陷囹圄甚至違法犯罪而不自知;其二,大學生法治觀念淡薄,面對來自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當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時候,不能用法治思維去思考和處理問題,要么不敢聲張,維權無門;要么反應過激,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從而觸犯法律的紅線。因此,必須加強對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培育,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并學會運用法治的思維方式思考和處理問題,從而有效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行為,保護自身正當合法的權益。
李莉腦子“嗡”的一下,說不出一句話,眼淚先流了一臉,許峰馬上慌了,急忙解釋:“李莉,你聽我說完,我從來沒有存心騙你,無論如何我現(xiàn)在成功了,我很聽你的話,沒有對別的女人動過心,我家里有一點還是很開明的,他們不會干涉我的婚姻?!?/p>
(三)新時代對大學生的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新時代。新時代催生了新的歷史使命,大學生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從本質上來說,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訴求。”[3]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首先表現(xiàn)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法治化,這就要求大學生作為未來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從思想上樹立法治的信仰和信念,使得法治成為一種自覺的思維模式和行為規(guī)范,為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建設提供最堅實的思想基礎和不竭的精神動力。
(一)高校對大學生法治思維培育重視不夠
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培育在高校中并沒有受到足夠重視,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教育機制。除法學專業(yè)外,從課程安排上,高校對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培育,主要通過在大一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進行;然而,從教學內容和學時安排上,法律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中所占比重較小,教學時間有限,無法對大學生展開系統(tǒng)的法治思維培育;從教師配置上,“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一般由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的教師完成全部課程教學內容,因此,在非法學專業(yè)背景教師主導下的法律部分的教學,法治思維培育取得的教學效果有限。
(二)高校對大學生法治思維培育缺乏針對性
高校對大學生的法治教育定位存在偏差,大多把法治教育定位為知識教育而非素質教育。一方面,高校在教學體系中沒有把對大學生的法治教育專門納入通識教育,教學資源投入不足,使得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培育猶如無米之炊;另一方面,教師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中偏重對法律知識的講授,而忽視了對學生法治觀念、法治精神的培育,使得法治思維的培育收效甚微。
(三)高校對大學生法治思維培育缺乏靈活性
(一)加強法律知識和法治觀念教育
法治思維的培育,首先需要一定的法律知識作為基礎和前提,在此基礎上運用一定的法律方法,形成理性的法治觀念,從而養(yǎng)成法治思維方式。因此,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培育,首先需要加強法律知識的普及,增強社會主義法治觀念。這就要求學校要加大對大學生法治教育的投入,健全高校法治教育體系,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員育人的教育方法體系,使法治教育貫穿于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全過程。
(二)加強法治實踐教育
“法治的真正力量不在于立法和執(zhí)法,而在于公民普遍的法律信仰,使法治思維成為一種習慣?!盵4]公民對法律的信仰,主要來源于對生活中發(fā)生的個案在法律保障下正義的實現(xiàn)。法律信仰不會憑空產(chǎn)生,這種信仰必然要產(chǎn)生于法治實踐,并且需要通過法治實踐增加其說服力,從而進一步形成法治思維。大學生法治思維只有通過不斷的法治實踐才能真正得到鍛煉和養(yǎng)成。因此,大學生要積極參加法治實踐活動,如通過參加模擬法庭、旁聽法院庭審、參加法律志愿者活動等實踐活動促進法治思維的養(yǎng)成。
(三)加強高校法治文化建設
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培育離不開高校法治文化建設的涵養(yǎng)作用。這就要求高校要積極推進依法治校,為學校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首先,在管理學校公共事務中法治應該成為基本的方式,領導干部要增強法治觀念,摒棄官本位思想和權力意識,形成規(guī)則意識和“學生為本”的服務意識,依法辦事,營造程序公正、權利保障的法治環(huán)境,使得大學生形成對法治的自覺認同,促進其法治思維的養(yǎng)成。其次,在學校民主管理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管理和制度建設,通過真實的體會,更有利于大學生將法治精神內化于心,增加對法治價值和法治思維的認同,促進法治思維的養(yǎng)成。
(四)有效運用新媒體技術和網(wǎng)絡資源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大學生法治教育需要充分發(fā)揮新媒體和網(wǎng)絡的優(yōu)勢,切實提高法治教育的實效性。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信息中心發(fā)布的《第40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止2017年6月,中國網(wǎng)民達7.51億,從職業(yè)結構上來看,學生群體比例達24.8%,占比最高。從上網(wǎng)設備來看,截止2017年6月,使用手機上網(wǎng)的比例達96.3%,方便快捷的手機上網(wǎng)方式已經(jīng)成為學生上網(wǎng)的主要選擇途徑,學生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塑造了全新的社會生活形態(tài),這為開展大學生法治教育提供了契機,也將塑造全新的法治教育模式。學校可以通過普法網(wǎng)站、微信、QQ、微博、客戶端等網(wǎng)絡平臺開展法治教育,高效利用網(wǎng)絡資源,為學生提供便捷的學法用法途徑,拓寬法治教育的途徑,促進大學生法治思維的養(yǎng)成。
[1]國務院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EB/OL].[2010-10-10].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0/content_1745842.htm.
[2]黨的十八大文件匯編[G]∥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2.
[3]黃秋生,羅成翼.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正確處理的幾個辯證關系[N].光明日報,2014-08-16(6).
[4]陳大文,孔鵬皓.論大學生社會主義法治思維的培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