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近80%毛利率的彩妝,迎來了一輪降價潮,最高降價30%。
美妝業(yè)似乎正面臨一輪新的洗牌。
歐洲老牌化妝品勢力強大卻略顯疲態(tài), 渴望“返老還童”;
日韓品牌是后起之秀,開始各展其能,爭奪市場份額:
而國內品牌則試圖逆流而上,走出國門。
歐萊雅:數字小姐
江湖地位:歐萊雅1997年進入中國,是中國市場的第一大護膚品、彩妝集團。2016年,全年銷售總額約1 891.86億元,營業(yè)利潤約332.4億元。
明星產品:YSL全年銷售額曾突破73億元。
發(fā)展策略:歐萊雅有500多個品牌,涵蓋高中低端市場。歐萊雅想走多元化路線,借數字營銷重煥活力,與明星IP合作推出更多年輕化產品。
愛茉莉:青春路線
江湖地位:愛茉莉1992年進入中國。2016年全年,集團銷售額約404億元,營業(yè)利潤約60億元。它是一個后發(fā)制人的成功者,在中國波瀾不驚20年,卻在兩年前靠爆款和韓劇煥發(fā)青春。
明星產品:氣墊類產品,曾在全球全年銷售5 000萬件。
發(fā)展策略:愛茉莉是韓國最大的化妝品公司,在中國有8個品牌,覆蓋高中低檔。其產品一直保持高速迭代,以迎合年輕女性喜好。在中國市場的產品體系中,新品占比高達40%。
資生堂:“嫁”給中國
江湖地位:資生堂1981年進入中國,是日本最大的化妝品公司,2016年全年銷售額約518.5億元,凈利潤約19.61億元。
明星產品:高檔品牌“SHISEIDO”“IPSA”是其中堅力量。
發(fā)展策略: 資生堂的策略是不斷地強化中國本土化。集團獨立“中國事業(yè)部”,以便完全融入中國市場,有針對性地進行戰(zhàn)略、企劃、市場營銷、產品研發(fā)。
寶潔:“熟女”抗衰
江湖地位:寶潔1988年進入中國,中國已成為它的第二大市場。2016年集團凈銷售額約為4 329億元,同比下滑7.7%;凈利潤約729億元,同比增長48.4%。
明星產品:SK- II是寶潔在中國市場的王牌,銷售增長占集團總數的25%~30%。
發(fā)展策略:寶潔計劃減少20%與定位不符或銷量不佳的產品,擺脫過于大眾的形象,以適應中端消費力量漸強的中國市場。
雅詩蘭黛:咄咄逼人
江湖地位:雅詩蘭黛1993年進入中國。中國是其全球第三大市場。2016年,全年凈利潤約76.68億元,上漲2.4%。
明星產品:“小棕瓶”系列+彩妝品牌魅可。
發(fā)展策略:雅詩蘭黛旗下共有30個品牌,一直在深耕高端品類。與時尚明星合作推出限量系列彩妝,它未來想在中國開更多專賣店,逐步輸出自己的影響力,擴大自己的高端市場版圖。
百雀羚:追求年輕態(tài)
江湖地位:百雀羚成立于1931年,是國貨化妝品品牌銷售冠軍。2016年天貓平臺銷售額超過1億元。
明星產品:“三生花”品牌產品、“百雀羚”品牌產品。
發(fā)展策略:旗下擁有5個品牌,近年在電商渠道大獲勝利。多元化的推廣營銷,全面鋪陳線上線下渠道,百雀羚越來越年輕。
上海家化:要做本土鳳凰
江湖地位:上海家化成立于1898年,旗下共有6個品牌。2016年,全年凈利潤約2.26億元,較上年減少約90%。
明星產品:“六神”“啟初”“家安”等品牌一直位于細分類目前列。
發(fā)展策略:其品牌形象想謀求國際范兒。上海家化旗下品牌佰草集已經在德國上市,在巴黎歌劇院商區(qū)開設了專賣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