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亞里士多德的作為政治學領域的標志性人物,對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發(fā)展和政體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他在對古希臘不同城邦寡頭政體、僭主政體、平民政體的的研究基礎上,提出自己的理想政體—中層階級政體。當前我國已經進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時期,重讀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對當前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和國家治理能力提升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 亞里士多德 政治學 政體 民主
作為古希臘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在古希臘奴隸制社會危機的背景下,從統(tǒng)治階級的角度出發(fā),成為剝削階級政治學的最早著作。亞里士多德的主要貢獻在于通過現實政體的研究,結合倫理學的中庸思想,提出了理想的政體模式——中產階級占主體的共和制。進一步提出通過教育和一定程度的改革維護政治穩(wěn)定,以維護占社會人群大多數的中等階層利益為動力,將政體建設納入到現代化國家政治文明建設的總格局,對于西方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道路建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古希臘現實政體的類別劃分
亞里士多德認為國家是許多家族及村落的聯(lián)合體,是為達到完美的和自制的生活而組織的人類團體。在討論了現實的政體和理想的政體后,他提出政體選擇的個人研究理論,標準有兩條。一是統(tǒng)治者的利益認同問題,二是統(tǒng)治者人數的多寡問題。他把政體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君主政體、貴族政體和共和政體為內容的正宗政體,另一類是以僭主政體、寡頭政體和平民政體為內容的變異政體。
1.1僭主政體
僭主制最早是由柏拉圖提出,是指軍事領導人、貴族或任何得到機會的人通過政變或內戰(zhàn)奪取了政權,所建立的軍事獨裁政體就是僭主制政體。亞里士多德在柏拉圖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比了幾個城邦僭主政體的聯(lián)系和差異。早期僭主政治都產生于工商業(yè)發(fā)達的城邦,并且早期僭主們延續(xù)舊制度中的積極政策,各城邦僭主政治存在時間都很短暫。它促進了希臘工商業(yè)的發(fā)展,有利于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穩(wěn)定,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希臘科學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在希臘的科林斯、阿哥斯、麥加拉、西基昂、雅典等城邦,都出現過僭主政治。亞里士多德指出,僭主政體就不像一個政體,也就是說,其根本就不是城邦正常的組織形式和統(tǒng)治方式。
1.2寡頭政體
現代政治學對寡頭政體的研究比較少,因為寡頭政體嚴格意義上講只在雅典城邦出現過,寡頭政體對早期雅典政府的別稱,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因為雅典掌權的,是極少數奴隸主上層分子。在雅典掌權的,除了9個執(zhí)政官外,還有一個真正的權利力機構,叫做貴族會議,由歷屆卸任的執(zhí)政官組成,其他成員都是終生任職。貴族會議權利很大,官吏由它選拔,政事由它處理,法律由它制定和維護,國家大事由它決定。所以,九大執(zhí)政官加上貴族會議,就是雅典的政府。顯然,參加早期雅典國家管理工作的,是極少數奴隸主上層分子。因為參政的人數太少,所以雅典政府被稱為寡頭政體。
1.3平民政體
亞里士多德認為,平民政體為多數窮人的統(tǒng)治,這樣的定義現在看來雖然并不符合當時的政體實情,但也初步顯現了亞里士多德的政治視角和眼光。令亞里士多德失望的是,多數制下的平民政體只是另一種僭主政體,因為在當時社會條件下的平民政體選出的公民大會很容易走向貴族階層,他們也轉向對城邦內民眾的橫施專政。公民大會本是平民政體的象征,但是亞里士多德認為逐漸走向“變態(tài)政體”的公民大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公民大會常常濫用手中的權力,為了自身團體的利益,盲目使用“陶片放逐律”,將持有異見者驅逐,這也為后來雅典的腐朽和衰落埋下了隱患。
2亞里士多德的理想政體
在分析亞里士多德的理想政體之前,必須考慮到亞里士多德提出理想政體的三個主要影響要素。一是當時的社會背景。亞里士多德生活的時期為希臘奴隸危機時期,奴隸主和自由貧民、奴隸主和奴隸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寡頭勢力和民主勢力為奪取政權激烈斗爭,以便實行代表自身利益的寡頭制或民主制,兩個極端階級的斗爭局面引起了亞里士多德的注意和思考;二是前人的理想政體主張。伊索格拉底在《致塞伯魯薩拉密城嗣王尼古克里書》中主張學習拉棲第蒙和迦太基的政體,樸呂波的《史記》認為克里特和曼底涅亞的治理效果最好,但是雅典和忒拜的政體最為優(yōu)良和理想,柏拉圖在《法律篇》中將目光放的更遠,認為開奧和意大利的洛克里的政體更加完善;三是亞里士多德的個人實踐調查,亞里士多德在158個城邦的調查基礎上,也研究了亞平寧半島的諸多國家的政體差異,在內外互鑒中形成了亞里士多德的思想依據。
亞里士多德在看到奴隸制危機的時候,他認為共和政體是最好的模式,而這一國家形式的主導者是中等階層。在分析了政體結構組合的不同類型后,亞里士多德對政體的功能進行了研究,提出一切政體都要有三個要素:其一為有關城邦一般公務的議事機構;其二為有關公務執(zhí)行的行政機能;其三為審判機能。對照每一項機能,富有階層發(fā)揮職能時過分專橫,貧窮階層則根本沒有掌握治理智慧,而中等階層可以在思想壓力較少的情況下承擔這個使命。亞里士多德是第一個將倫理問題和政治問題分家,使政治學相對獨立的人,但他仍然將倫理學的很多思想運用到政治學中。古希臘倫理學崇尚中庸的美德,亞里士多德也認為“中庸型”政體最為優(yōu)良,他也把挽救古希臘城邦政體危機的希望寄托在了中等階層的身上,希望實現共和政體。
亞里士多德的理想政體反映了其“溫和民主制”的主張,其中庸思想也與中國古代的中庸思想有很大相通之處。首先,理政的主體,即中等階層的先天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財富程度和個體道德方面,在現代文明時代,一個政體有其獨立邏輯生命,不會依附任何政體中的人。亞里士多德認為中產階級是最好的治理者,因為從財富的論述角度來說,任何過于極端的都將導致敗壞,天平一端的極度富有和另一端的極度貧窮都天生不是優(yōu)秀治理者,唯有中間的中產階級是最安分守己的。其次,中等階層理政下的客體,即城邦公民的財富會趨于中庸化,社會財富分配會趨于合理。亞里士多德把人的至善作為評判執(zhí)政能力的標準,要想把所有的公民都教化為善良公民這一目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在社會中它必須以公共利益為依托,這就需要執(zhí)政者首先是大多數群體,才能更高的開展教化工作。最后,中等基層理政的優(yōu)勢更在于其相對優(yōu)勢的理政方式。亞里士多德認為最好的治理方式不是人治,而是法治,在法治建設的道路上,梭倫、伯里克利都作出了很好的實踐探索,陶片放逐法也在一定程度上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亞里士多德的老師柏拉圖在《法律篇》中對法治理論進行探索,對亞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城邦建設中,公正立法、合理執(zhí)法、科學司法的重任由中等階層承擔最為有效,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利益交換和權益沖突。
3亞里士多德政體思想的當代意義
現代意義的國家建設始于城邦建設,當代民主政體構建更是與古希臘民主思想和政體實踐緊密相關。在亞里士多德看來,“政體”的概念是和城邦、公民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亞里士多德政體思想對今天的影響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城邦式民主,二是公民式政體。具體來講,亞里士多德政體思想的當代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中庸思想
亞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始于倫理學和哲學,他在探討幸福與美德的過程中提出了他的中道學說,并從多個角度進行了分析論證。當然,亞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是對古希臘傳統(tǒng)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與通常所說的折衷調和主義有本質區(qū)別,閃耀著辯證法思想的火花。在政治學領域,特別是政體構建的過程中,西方強調共和民主,中國強調和諧,特別是對于中國來說,亞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和傳統(tǒng)儒學中的中庸之道有相通之處,可以更好的為我們所吸收。在政體的不斷完善過程中,堅持中庸思想,始終以占社會階層大多數的無產階級利益為出發(fā)點,堅持無產階級專政,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同時,堅持中庸思想,可以避免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道路上犯“右”傾或“左”傾錯誤。
3.2階層界定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階層結構發(fā)生了深刻變化,根據《當代中國社會階層報告》,基于職業(yè)分類為基礎,以組織資源、經濟資源和文化資源的占有狀況為標準,可以將中國社會階層結構劃分為十層: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經理人員階層、私營企業(yè)主要階層、專業(yè)技術人員階層、辦事人員階層、個體工商戶階層、商業(yè)服務業(yè)員工階層、產業(yè)工人階層、農業(yè)工人階層和城鄉(xiāng)無業(yè)、失業(yè)、半失業(yè)者階層。如果按照社會經濟等級劃分,中層等級人群最多。中國的階層劃分在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指導下科學進行,但仍然需要借鑒亞里士多德的政體劃分標準和階層劃分依據,細化衡量因子,及時認清不同階層的利益需求和問題訴求,合理調節(jié)不同階層的矛盾,維護中層階級的利益。
3.3執(zhí)政者水平
古希臘的政體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多次改革,梭倫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民主政體的完善。迦太基、斯巴達政治文明的發(fā)展也跟執(zhí)政者有很大關系,亞里士多德認為執(zhí)政者的能力和水平極大影響政體的優(yōu)劣性?,F代意義政治改革的主體也往往是政治領導層,由政治領導層發(fā)起實行的自上而下的政治變革。古希臘公民大會推選的執(zhí)政者主要以道德水平為標準,“善德”的執(zhí)政者有助于社會穩(wěn)定,馬克思也強調做出正確選擇的領導人有助于使“未開化或半開化的國家從屬于文明的國家”。中國在探索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的道路上,執(zhí)政者的水平發(fā)揮了關鍵作用,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領導人的執(zhí)政能力和水平在符合科學發(fā)展道路上起了積極推動作用。
3.4民主原則
回看西方文明,對現代社會影響最大的是古羅馬法律和古希臘民主,古希臘最早提倡民主,并將民主思想付諸實踐,司法、行政、監(jiān)察權力的分立是現代西方共和民主的源頭。其民主原則,即國家政權組織原則也對社會主義中國產生了很大影響。盡管當前的民主集中制原則是在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指導下,在人民政權建立和鞏固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但其思想的重要淵源與古希臘民主思想緊密相關。中國的民主集中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當代意義上對亞里士多德民主思想的最好詮釋。中國的民主集中制在強調民主的同時把握集中,克服了古希臘后期民主濫用的弊端,集中制的科學把握也有效保障了大多數人的利益,有利于穩(wěn)固政體和國體。
作者簡介:崔靜宇(1985-),女,山西呂梁人,在讀研究生,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參考文獻
[1]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吳壽彭譯.商務印書館,1965,8.
[2] 范鎮(zhèn)遠.淺析亞里士多德《政治學》一書中“政體”的概念[J].法制與社會,2009(6):376.
[3] 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8.
[4]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