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遺落千年的孔門“圣經(jīng)最要之字”
——儒家“順”義闡微

2017-03-15 05:41:05王生云
關(guān)鍵詞:大順秩序儒家

王生云

(北京大學(xué) 哲學(xué)系 北京 100871)

遺落千年的孔門“圣經(jīng)最要之字”
——儒家“順”義闡微

王生云

(北京大學(xué) 哲學(xué)系 北京 100871)

“順”被阮元稱為孔門“圣經(jīng)最要之字”,然歷史上鮮有人專題討論之。考察先秦儒家經(jīng)典,“順”字有三個層面的意義:一是作為方法論意義上的順(所以順),有因、循、由等,依禮而順道去積極實踐;二是作為價值的順,是對應(yīng)然秩序的期待和實然秩序的批判;三是作為境界意義上的“順”,秩序與生機活力的高度和諧。在實踐中,是由方法論的順達到境界形態(tài)的順,中間以價值意義的順來做評判與調(diào)適而與目標(biāo)相應(yīng)。儒家追求的境界是“無所不順”的大順境界,因而它是順人情而不是順人欲,順道理而不是順權(quán)威。

儒家;順;大順;價值;方法;實踐

一、引 言

《孝經(jīng)·開宗明義》章記載孔子對曾子說:“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這里有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文章中的孔子為什么說“順天下”,而不是“治天下”與“平天下”?這個問題涉及儒門順字的基本含義及其使用習(xí)慣,然而,幾乎被儒門忽視了兩千余年,直到被清朝大儒阮元發(fā)現(xiàn)并引起高度重視而做《釋順》專題討論。他說“‘順’字為圣經(jīng)最要之字,曷可不標(biāo)而論之也”[1]29,據(jù)他統(tǒng)計,《孝經(jīng)》之中順字出現(xiàn)十次,其中開篇的“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尤為意味深長。他說:

《孝經(jīng)》,其稱至德要道之于天下也,不曰“治天下”,不曰“平天下”,但曰“順天下”,“順”之時義大矣哉,曷后人置之不講也![1]29

阮元的問題,也許是我們的大家共同的問題,《孝經(jīng)》作者之后鮮有討論“順”之人。該問自清儒阮元提出并做了相關(guān)解釋之后,直到近代呂思勉才把《禮記·禮運篇》所講的“大順”作為儒家思想的最高追求,他把大順理解為“天下的事情,無一件不妥當(dāng);兩間之物,無一件不得其所”[2]。檢索中國知網(wǎng),把“順”作為哲學(xué)概念來討論的文章實屬稀少,僅有一篇云南師范大學(xué)的碩士論文,即經(jīng)綸的《循道而趨 同乎大順——〈莊子〉“順”思想研究》[3]。該文將“順”當(dāng)作莊子哲學(xué)的一個概念來論述,而尚未見從儒家的角度來討論“順”的文章。

二、“順”義考

阮元在其《研經(jīng)室文集》中指出,“《孝經(jīng)》‘順’字凡十見”,并列出相應(yīng)出處。阮元的結(jié)論是,“‘順’與‘逆’相反,孝經(jīng)之所以推孝悌以治天下者,順而已矣”[1]29。為了方便進一步考察,筆者在此基礎(chǔ)上多還原語境并且分別列出如下:

(1)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開宗明義章第一)

(2)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士章第五)

(3)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士章第五)

(4)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三才章第七)

(5)以順則逆,民無則焉。(圣治章第九)

(6)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廣要道章第十二)

(7)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廣至德章第十三)

(8)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廣揚名章第十四)

(9)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感應(yīng)章第十六)

(10)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君事章第十七)

觀察以上所列出的“順”的用法,(1)(4)(7)(10)順字的用法是動詞,并且是“順X”的語法,(3)(6)的用法是“X順”,然而是名詞組合,另外幾種是單獨作為名詞的順。如果進一步考察先秦的文獻,就會發(fā)現(xiàn)“順”在先秦文獻中常以三種句法形式出現(xiàn):一者“順X”,二者“X順”,三為獨立的“順”。第一種情況,可以區(qū)分為兩種類型,即介詞意義和動詞意義。作為介詞意義的“順”有循、因、由等含義,比如孟子“子能順杞柳之性而以為桮棬乎”(《孟子·告子上》),又“莫非命也,順受其正”(《盡心上》)。作為動詞意義使用的“順”,又可以細分為使動和主動兩種。前者為“以……順X”,如《孝經(jīng)》開篇“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順天下就是使“天下順”,因而可以解為理或者治,甚至結(jié)合起來講治理天下;而后者是“X順……”,比如孟子的“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前者是使順,后者是主動去順,然而這兩者都包含著對對象的尊重。至于主動去順的用法其實已經(jīng)包含第二種用法即“X順”,比如“禮所以順天”(《左傳》),“將順其美”(《孝經(jīng)》)。第三種情況用法是,獨立使用“順”字。這里分幾種情況。一種是把順作為名詞之德目,比如《逸周書》有“九德:忠、信、敬、剛、柔、和、固、貞、順”(《常訓(xùn)解第三》),這個意義上“順”可以稱為“順德”,《周易》中就有“順德”的概念出現(xiàn)。另外一種是作為形容詞的形式出現(xiàn),其意義是“符合順的”,比如《國語·夏父弗忌改昭穆之?!酚小胺蜃谟兴局皂樢印?。這里的“順”就是一種價值判斷,相當(dāng)于《左傳》中常常出現(xiàn)的對一個事情行為的“禮也”或者“非禮也”的判斷形式?!按群捅惴豁槨?《謚法解》),此語見于《左傳》。

主動的順應(yīng),構(gòu)成方法論意義上的順義。就是順X而為,其結(jié)果是導(dǎo)向好的目的。常見的有“四順”、“七順”的講法。關(guān)于“四順”有《逸周書》的“立之害,毀之利,克之易,并之能,以時伐之,此謂四順”(《武紀(jì)解第六十八》)[4]396-397?!豆茏印匪缘摹八捻槨笔侵裰姆N好惡而從其“四欲”的做法,比如民惡憂勞、貧賤、危墜、滅絕,治國者應(yīng)該使之佚樂、富貴、存安、生育,歸結(jié)起來就是“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子·牧民·四順》)[5]5?!捌唔槨币姟兑葜軙?。“七順:一順天得時,二順地得助,三順年得和,四順利財足,五順得助明,六順仁無失,七順道有功?!?《小開武解第二十八》)[4]134

獨立使用的順,要么表現(xiàn)為價值判斷意義上的順,要么是境界意義上的順。比如“大臣不順,國之恥也”,已然是價值判斷,另外《左傳》還有著名的“六逆”與“六順”的對列?!百v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左傳·隱公三年》)[6]賤—貴、少—長、遠—親、新—舊、小—大、淫—義這六對關(guān)系的恰當(dāng)處理方式,應(yīng)該似乎后者優(yōu)先于前者,讓前者順從于后者,反之就是逆。相應(yīng)地,《逸周書》中提到“綏比新、故、外、內(nèi)、貴、賤曰六位”(《大匡解》三十七)[4]175,就是這六種關(guān)系得到恰當(dāng)?shù)陌差D,讓他們各得其所叫作“六位”,這里的六位就相當(dāng)于六順。這種意義上的順,也可以引申出境界意義上的“順”,如引申到天地之間的秩序與和諧,“乾道變化,……六位時成”(《周易·乾·彖辭》)[7]。

“順”的反義即“不順”。翻檢《說文》與段注,不難發(fā)現(xiàn)與順相反而代表不順的詞是“屰”,后來變成“逆”?!澳妗北玖x是迎接,因迎接時與來者逆行?!墩f文》:“逆,迎也。從辵屰聲。關(guān)東曰逆,關(guān)西曰迎?!边@種迎接之“逆”帶來的是好意。段玉裁指出:“今人假(逆)以為順屰之屰,逆行而屰廢矣?!痹S慎認(rèn)為“屰”字的構(gòu)型是“從干下屮”,以為“屰之也”,即不順。段玉裁認(rèn)為其構(gòu)型是“從干下凵”,并且指出“凵”為“兇”字之下,“象地穿交陷其中也”,因而其子會意為“方上干而下有陷之者,是爲(wèi)不順”,因而“屰之也”,“當(dāng)作屰之意也”。由此可見,順是一種美德,而與之相反的“屰”則是悖德。在先秦儒家經(jīng)典之中可以看到“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大學(xué)》)、“悖逆詐偽”(《樂記》)等。相反,與順接近的詞有“無違”,“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論語》),這里的“無違”就是無違于禮?!蹲髠鳌の墓辍分杏小岸Y無不順”的表述。

“順”與“禮”、“孝悌”相關(guān),符合禮或者符合孝悌之道,即是順;反之,如果一個人悖逆或者其所做之事悖逆,也就不符合孝悌與禮的相關(guān)內(nèi)涵。如果由孝悌和禮作為秩序性的內(nèi)涵進一步引申,就不難發(fā)現(xiàn),順與秩序密切相關(guān),維持整體秩序的和諧有序即順,而與之相反即是逆。這里的關(guān)鍵詞是有序與和諧,如果只是有序而缺乏內(nèi)部的生機與活力,不能叫順。

這從段玉裁對順字的解釋之中可以窺見一斑。就字的構(gòu)型來說,《說文》曰:“順者,理也。從頁從巛。食閏切?!薄绊摗睘轭^,“巛”為發(fā),合起來指頭發(fā)理順,條理分明。段玉裁注認(rèn)為,“人自頂以至于歱,順之至也。川之流,順之至也”。川與巛可通,因為水流與垂發(fā)之間有形象上的相像,都體現(xiàn)出線條的流動而有條理之狀。而“頁”本指的是頭,因而段注這里就理解為從頭到腳的統(tǒng)體架構(gòu)所體現(xiàn)出來的整體狀態(tài)就是“順之至矣”。從頭到腳打量一個人,如果發(fā)現(xiàn)頭、四肢、五官各得其所、各安其位,每個部分勻稱均衡,這個人就給人“順眼”的感覺。與之接近的一個詞就是依然流行在人們生活之中的“得體”一詞?!暗皿w”帶給人們的就是順眼,從而順心,而其內(nèi)在的機制就是條理分明、順而不亂。這種體系之中秩序井然、條理分明而無絲毫雜亂,是“順”字給人們呈現(xiàn)出來的一個意義。所以有“禮者,所以順也”的講法,而又說“禮者,體也”(《淮南子》),禮就是這樣一套安頓秩序的系統(tǒng)工程和理論。禮的目的就是要理順人間的秩序。然而,作為秩序井然的條理之原則的禮,帶給人們的感覺是機械與束縛,讓人產(chǎn)生厭煩與痛苦,所以就需要與有活力和流動性的東西相配合,從而張弛有度,和諧而充滿生機,這又是“川”字帶給我們的感覺,暢通、無窒礙、無僵化、有條理而渾融。綜其二者,“順”體現(xiàn)了華夏文明的禮樂精神,即“別異”與“合同”,禮樂相須為用則可以使生活美化、社會和諧,乃至可以擴充到天地之間的和諧與生機。

“順”字就讀音而論,由于讀音與訓(xùn)、慎接近,而有被假借的顯現(xiàn)。比如《淮南子·道應(yīng)訓(xùn)》:“成王問政於尹佚曰:‘吾何德之行,而民親其上?!瘜υ唬骸怪畷r而敬順之?!眲⑽牡浼庖跄顚O曰:“順與慎同?!盵8]段玉裁指出,“凡訓(xùn)詁家曰從,順也;曰愻,順也;曰馴,順也,此六書之轉(zhuǎn)注;曰訓(xùn),順也,此六書之假借。凡順愼互用者,字之譌”。根據(jù)段的意思,順與從、遜、馴意思相近,而與慎是互訓(xùn),是訛誤產(chǎn)生的。順,通“訓(xùn)”。《管子·牧民》:“守國之度,在飾四維;順民之經(jīng),在明鬼神,只山川,敬宗廟,恭祖舊?!盵5]2其中之“順”被釋為“訓(xùn)”,即教化[5]3,阮元也曾指出“‘順’可以假借為‘訓(xùn)’”[1]33。

綜上,儒家追求的是“無所不順”的境界,即保合太和的境界,所以作為方法論的順,一定是順從天道與人情,順此天道人情而制定出來的禮秩也是其順從的內(nèi)容,而違背道、禮的東西,是不從甚至要勸其歸于道與禮,使其恢復(fù)到整個秩序的和順之中。而作為君子人格的個體,追求的是內(nèi)和而外順,但不是消極的順從而是主動積極的順應(yīng),表現(xiàn)出謙和柔順的美德。這種美德既有利于群體,也有利于自身的自我實現(xiàn)。而順作為判斷一個社會有否有理順而不雜的標(biāo)準(zhǔn)之順,是與禮和道相關(guān)涉的,有時甚至同等于禮和道。另外,也有一些音近而借用的情況,就不屬于順義討論的范疇。

三、由順到大順

“大順”一詞首見于老子的《道德經(jīng)》:“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順?!盵9]陳鼓應(yīng)先生認(rèn)同林希逸的觀點,認(rèn)為這里的大順即自然[10]。還見于《莊子》:“其合緡緡,若愚若昏,是謂玄德,同乎大順。”有學(xué)者認(rèn)為此處大順即道[11]。司馬談在論陰陽家要旨時說:“嘗竊觀陰陽之術(shù),大祥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史記·論六家要旨》)也有后來明末由李自成建立的農(nóng)民政權(quán)大順王朝,以及今天流行在民間的祝福語“六六大順”等。

然而,儒家所言之大順是什么?它與順之間的關(guān)系又如何?在儒家經(jīng)典之中,明確出現(xiàn)“大順”這個概念的是《禮記·禮運》篇,為了方便討論,先把相關(guān)段落內(nèi)容轉(zhuǎn)抄如下:

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故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也。為禮不本于義,猶耕而弗種也。為義而不講之以學(xué),猶種而弗耨也。講之于學(xué)而不合之以仁,猶耨而弗獲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樂,猶獲而弗食也。安之以樂而不達于順,猶食而弗肥也。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謂大順。[12]183

由以上所引之文可知,《禮運》所講的大順是與仁、義、禮、樂相關(guān)的。仁是順之體,又仁義禮的實施而全天下安之以樂而達于順之后的“肥”的狀態(tài)才是“大順”。在儒家的觀念之中,“肥”是一個褒義詞,相當(dāng)于《大學(xué)》講的“心廣體胖”。肥也是美好的象征,因此人們習(xí)慣于用肥美的犧牲來祭祀神靈以求保佑,比如《左傳》載“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豐備,何則不信?”(桓公六年)一個人的肥是因為他內(nèi)在修養(yǎng)好,由內(nèi)之心安理得而形于外之舒泰狀態(tài),即“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抖Y運》的作者由人之肥,進一步推廣到家之肥、國之肥,乃至天下之肥。只有做到天子、諸侯、大夫、士都堅守自己的分位之德,而老百姓和睦相處安居樂業(yè),才是大順。如果從具體事情來講,大順?biāo)枋龅氖侨藗兩钪5?,從養(yǎng)生到送死乃至祭祀鬼神,無論大事小事各種細節(jié)都沒有差錯,各種行為之間沒有互相悖害?!抖Y運》說:“大順者,所以養(yǎng)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故事大積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繆,細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間。連而不相及也,動而不相害也,此順之至也?!盵12]183

這種大順,也是《樂記》所言之“大當(dāng)”?!抖Y記·樂記》:“夫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dāng),民有德而五谷昌,疾疢不作而無妖祥,此之謂大當(dāng)?!标惡谱⒃弧按蠡{(diào)也”[12]308。另外,與“大順”相關(guān)的是儒家在祭祀中所強調(diào)的“無所不順”而“受?!?。由于祭祀不僅講究禮儀節(jié)目,還講究內(nèi)心之誠敬,因此賢者之祭祀就是一種無所不順之實踐過程,也因此該過程必然“受福”?!抖Y記·祭統(tǒng)》指出:“賢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謂福也。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謂之備。言內(nèi)盡于己,而外順于道也。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親,其本一也。上則順于鬼神,外則順于君長,內(nèi)則以孝于親。如此之謂備。唯賢者能備,能備然后能祭。”[12]378這里的“受?!辈⒉皇枪砩窠o人的賜福,而是人自己內(nèi)盡于己、外順于道的祭祀過程之中,所獲得的內(nèi)心的充實與喜悅,由此心安理得而形于外的心廣體胖之樣態(tài)。通過祭祀的身心一體化凈化融合,人們可以真切地體會到儒家所強調(diào)的德目,以及充分實現(xiàn)這些德目之后的精神體驗。因有這種設(shè)教的功能,儒家特別重視祭祀,《左傳》講“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禮記·婚義》概括性地提出禮之大體,認(rèn)為“夫禮始于冠,本于昬,重于喪祭,尊于朝聘,和于射鄉(xiāng):此禮之大體也”[12]469,其中“重于喪祭”值得思考。

前文已講,大順關(guān)乎仁義禮樂等德目,而大順也是通過仁義禮樂這些德目而實現(xiàn)的。然而圣王在制禮作樂的過程中,也特別重視作為方法論的順,即“所以順”,順天道人情,而因地制宜、因時而變地實施禮樂。首先是就地取材的原則,其次是“合年德”(年時)。《禮運》說:

故禮之不同也,不豐也,不殺也,所以持情而合危也。故圣王所以順,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也。用水火金木,飲食必時。合男女,頒爵位,必當(dāng)年德。用民必順。[12]187

只有順天道人情、合乎民心,民才會順。民心之順是實現(xiàn)整體天下秩序、實現(xiàn)大順的基礎(chǔ)。

另外,有無做到順,不能憑主觀偏見而認(rèn)定,而應(yīng)該以客觀效果作為征驗。前面已經(jīng)提到的是統(tǒng)治者內(nèi)部的秩序狀態(tài)以及老百姓的生活狀況,另外一個是天地自然瑞象作為“順之實”。這就是《禮運》所講的:

故無水旱昆蟲之災(zāi),民無兇饑妖孽之疾。故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人不愛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棷,龜龍在宮沼,其余鳥獸之卵胎,皆可俯而窺也。則是無故,先王能修禮以達義,體信以達順,故此順之實也。[12]184

陳浩對以上引文評曰“此極功矣,故結(jié)之曰順之實”[12]184,這里的順之實就是對順的結(jié)果。只有明確是否做到順的客觀征驗,才不至于陷入主觀盲目偏見之中而如法家之徒刻薄傷恩。同時,天地自然之感應(yīng)征兆也可以回過頭來反映統(tǒng)治者自己的德行是否做到內(nèi)盡于己、外順于道。漢儒如董仲舒,因此建立了天人感應(yīng)學(xué)說,幫助天子通過天示現(xiàn)的征兆來反映自己的德行。

四、結(jié) 語

通過以上考察可知,儒家所使用的“順”,有作為方法論意義上的“所以順”,該“順”有因、循、由等,依禮而順道去積極實踐;有作為價值的順,是對應(yīng)然秩序的期待和實然秩序的批判;有作為境界意義上的“順”,秩序與生機活力的高度和諧;還有作為順之效果之征驗的順之實。儒家追求的是由方法論之順,達到境界意義上的順,其最高目標(biāo)是大順,而在此過程中,可以用價值意義上的順來評價其實現(xiàn)程度,而其達到順與否不靠主觀偏見,儒者重視的是客觀效驗。

另外,儒家追求的是大順(大當(dāng)),體現(xiàn)在個體身上是內(nèi)盡于己、外順于道的無所不順,所以不難確定方法論意義上的順是有價值方向與原則的,它順于人情而非人欲,順于道理而非權(quán)威,具體體現(xiàn)為順禮與道。因為人欲與權(quán)威,都不足以通向無所不順之境地。

[1]阮元.研經(jīng)室集[M].鄧經(jīng)元,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3.

[2]呂思勉.呂思勉講思想史[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24.

[3]經(jīng)綸.循道而趨 同乎大順——《莊子》“順”思想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xué),2007.

[4]黃懷信.逸周書校注補注譯(修訂本)[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5]管子[M].李山,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9.

[6]左丘明.春秋左傳正義[M].杜預(yù),注;孔穎達,疏;浦衛(wèi)忠,等整理.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0:93.

[7]朱熹.周易本義[M].廖明春,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9:32.

[8]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M].馮逸,喬華,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9:427.

[9]老子道德經(jīng)注[M].王弼,注;樓宇烈,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11:173.

[10]陳鼓應(yīng).老子今注今譯[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3:305-306.

[11]曹礎(chǔ)基.莊子淺注(修訂重排本)[M].3版.北京:中華書局,2007:137-138.

[12]陳浩.禮記集說[M].萬久富,整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

B22

A

2017-04-27

王生云(1986-),男,博士研究生;E-mailtianni2016@163.com

1671-7031(2017)05-0112-05

猜你喜歡
大順秩序儒家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秩序與自由
論現(xiàn)代新儒家的佛學(xué)進路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12
過時的絕招
故事會(2009年9期)2018-09-03 00:00:00
一樁難以言明的心事
孤獨與秩序
Different Number Taboo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儒家視野中的改弦更張
天府新論(2015年2期)2015-02-28 16:41:23
遏制違約頻發(fā) 重建藥采秩序
忠誠的更夫
三月三(2014年10期)2014-09-25 10:34:20
太白县| 郓城县| 昂仁县| 聂拉木县| 通海县| 漳平市| 盐池县| 永安市| 浦北县| 保山市| 库尔勒市| 遂昌县| 巴东县| 雷山县| 四子王旗| 揭西县| 云龙县| 巨鹿县| 宝山区| 昌图县| 安新县| 左云县| 西安市| 德江县| 邓州市| 西丰县| 乌兰县| 金溪县| 翼城县| 会东县| 通州区| 长乐市| 融水| 高要市| 江川县| 东乌| 安溪县| 通山县| 怀化市| 临清市| 牡丹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