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晉
【摘要】 目的 對封堵器介入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方法及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40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為研究對象, 對其實施封堵器介入治療, 觀察臨床效果。結果 40例行封堵器介入治療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中, 介入治療終止患者2例(通過左心室造影顯示缺損<3 mm);被轉(zhuǎn)入心胸外科實施室缺修補術患者2例(通過左心室造影顯示兩個面積共4 mm小缺損);手術獲得成功者為36例, 成功率為90%, 效果滿意。術后隨訪6個月, 所有患者均未發(fā)生任何不良反應和并發(fā)癥。結論 封堵器介入治療先天性心臟病不僅價格低廉, 且安全有效, 成功率高, 不良反應少,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先天性心臟?。环舛缕?;介入治療;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2.043
在各種先天性畸形病癥中, 先天性心臟病是最為常見的類別之一, 在各種先天畸形中約占據(jù)了28%的比例, 在出生活嬰中占比達0.4%~1.0%[1]。我國在世界范圍內(nèi), 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增長都在世界靠前位置。先天性心臟病少數(shù)可自愈, 大部分都需要實施手術。1966年, 房間隔造口術首次成功實施, 標志著先天性心臟病開創(chuàng)了介入治療的新時代。1979年后, 隨著Rashkind對適合臨床應用的封堵器材的成功研制, 介入治療在先天性心臟病中開始了飛速發(fā)展。封堵器介入治療不僅操作簡單, 價格相對其他手術方法更加低廉, 且具有較高的成功率和治療效果[2]。本文即對本院接收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為依據(jù), 對先天性心臟病行封堵器介入治療方法及效果進行分析?,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心血管外科接收的40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 其中男12例, 女28例;年齡5~56歲, 平均年齡(23.6±11.4)歲。所有患者術前均經(jīng)各種檢查, 并在專家的診斷下確診為先天性心臟病, 且所有患者均與介入封堵術的適應證相符合, 可實施封堵器介入治療。其中室間隔缺損(VSD)患者16例、動脈導管未閉(PDA)患者12例, 房間隔缺損(ASD)患者12例。
1. 2 方法
1. 2. 1 PDA封堵方法 對患者實施復合靜脈麻醉后檢查患者右心導管, 對肺循環(huán)/體循環(huán)血流(Qp/Qs)進行計算的同時對肺動脈壓力加以測定, 然后對患者實施左側位降主動脈造影, 對其PDA形態(tài)、位置和直徑進行測定, 在測定數(shù)據(jù)基礎上對比PDA最窄直徑大3~6 mm的封堵器加以選擇。通過右房、右室、PDA對輸送鞘進行輸送, 使其到達降主動脈, 沿著輸送鞘對于封堵器進行輸送使其到達降主動脈。等到封堵器的固定盤呈現(xiàn)完全張開的情況, 回撤輸送鞘管及輸送鋼絲, 以PDA的主動脈側為回撤標準位置, 對輸送鋼絲實施固定, 僅對輸送鞘管進行回撤, 以達到PDA的肺動脈側為準, 使PDA將封堵器的腰部完全卡住[3-5]。15 min后對左側位降主動脈造影進行重復, 直到找到合適的封堵器位置, 且殘余分流顯示無或者少量時對封堵器加以釋放并將輸送鞘管撤出, 對穿刺點實施壓迫以止血。
1. 2. 2 VSD封堵法 對患者實施復合靜脈麻醉后檢查患者右心導管, 對Qp/Qs進行計算的同時對肺動脈壓力加以測定, 輸送豬尾巴導管, 過程為經(jīng)股動脈到左心室。以長軸斜位對患者實施左心室和升主動脈造影, 對VSD的大小和類型進行觀察, 同時對VSD上緣與主動脈右冠瓣的距離加以觀察。將豬尾管取出, 通過股動脈對右冠狀動脈造影導管和超滑導絲進行輸入, 目的點為左心室, 經(jīng)VSD處對超滑導絲實施送入到右心室, 并對超滑導絲繼續(xù)輸送, 直到達肺動脈或上、下腔靜脈。將圈套器通過股靜脈進行輸入, 拉出超滑導絲, 完成對股動脈-左室-VSD-右室-股靜脈軌道的建立。輸入輸送鞘, 通過股靜脈到達主動脈根部, 在這一節(jié)點時退出超滑導絲, 將大小適當?shù)姆舛缕魍ㄟ^輸送鞘送入[6]。先打開封堵器的左心室傘, 再打開右心室傘。對VSD進行封堵后, 封堵器在超聲心動圖(TTE)下證實位置大小正確合適, 且未發(fā)現(xiàn)殘余分流, 對封堵器進行釋放[7]。
1. 2. 3 ASD封堵法 對患者實施復合靜脈麻醉, 將6F靜脈鞘成功后置入后, 對右心導管實施常規(guī)檢查, 并對Qp/Qs進行計算。經(jīng)右心房-房間隔缺損-左心房-左上肺靜脈對導管進行送入, 將ASD封堵器沿輸送鞘送入左房, 這一輸送過程必須是在透視和心臟彩色超聲監(jiān)測下進行。釋放封堵器左房盤后, 做好回撤整個遞送系統(tǒng)準備與工作。對輸送導絲和外鞘管分別實施固定與回撤, 在對封堵器腰部釋放的同時釋放出右房盤, 通過抖動輸送導絲確認封堵器位置的穩(wěn)定性[8-10]。封堵器位置的合適性被確定后, 釋放封堵器并對整個遞送系統(tǒng)實施撤出。
2 結果
40例行封堵器介入治療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中, 介入治療終止患者2例(通過左心室造影顯示缺損<3 mm);被轉(zhuǎn)入心胸外科實施室缺修補術患者2例(通過左心室造影顯示兩個面積共4 mm小缺損);手術獲得成功者為36例, 成功率為90%, 效果滿意。術后隨訪6個月, 所有患者均未發(fā)生任何不良反應和并發(fā)癥。
3 討論
很長時期在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中以傳統(tǒng)外科手術修補治療為主, 但其手術方法是在體外循環(huán)環(huán)境下開展, 不僅對患者有較大創(chuàng)傷, 且需要較長的恢復時間,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 手術瘢痕較大, 難以被女性患者所接受。
在介入治療的不斷發(fā)展中, 當前封堵器介入治療已經(jīng)越來越科學, 大部分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臟病通過導管介入方法治療均能夠得到較好地根治[11]。本次研究中, 采用的封堵器是一種改進了阻流體材料的封堵器, 在中央阻流體的選擇上為聚四氟乙烯, 能夠使阻擋血流的效果達到更好水平, 更快地包裹內(nèi)皮組織。國產(chǎn)封堵器不僅價格低廉, 且操作簡單, 相對傳統(tǒng)治療方式創(chuàng)傷較小, 很少發(fā)生并發(fā)癥, 與此同時還具有無瘢痕等優(yōu)點[12-1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40例行封堵器介入治療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中, 介入治療終止患者2例(通過左心室造影顯示缺損<3 mm);被轉(zhuǎn)入心胸外科實施室缺修補術患者2例(通過左心室造影顯示兩個面積共4 mm小缺損);手術獲得成功者為36例, 成功率為90%, 效果滿意。術后隨訪6個月, 所有患者均未發(fā)生任何不良反應和并發(fā)癥。
綜上所述, 封堵器介入治療先天性心臟病具有顯著臨床效果,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梁波, 李方明.先天性心臟病的外科治療進展.特別健康:下, 2014(4):617-619.
[2] 許祖芳, 王祥貴, 陳友佳.經(jīng)導管國產(chǎn)封堵器治療先天性室間隔缺損療效分析.中外治療, 2012(31):33-34.
[3] 孔祥清.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145-146.
[4] 王誠高. 應用國產(chǎn)封堵器介入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療效分析. 求醫(yī)問藥:學術版, 2011, 9(11):577-578.
[5] 潘娟, 劉亞平, 孫建輝. 國產(chǎn)封堵器介入治療先天性心臟病39例臨床分析.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2014, 12(12):1103-1105.
[6] 朱永新, 徐曉東, 劉少忠, 等. 國產(chǎn)封堵器介入治療先天性心臟病20例臨床分析. 安徽醫(yī)藥, 2010, 14(2):190-191.
[7] 萬鎮(zhèn), 范修才, 鄭愛東. 國產(chǎn)封堵器介入治療先天性心臟病40例臨床分析. 醫(yī)學信息旬刊, 2011, 24(1):53-54.
[8] 李秀麗, 顏友良, 李順輝, 等. 國產(chǎn)封堵器介入治療先天性心臟病146例臨床分析. 嶺南急診醫(yī)學雜志, 2011, 16(5):379-380.
[9] 胡景云, 湯迪軍, 吳先明, 等. 國產(chǎn)封堵器介入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臨床觀察(附60例療效分析). 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26):134-136.
[10] 鄭雪明, 何學華. 應用封堵器經(jīng)導管介入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臨床療效評價. 中國中醫(yī)藥咨訊, 2011, 3(3):12.
[11] 張長海, 楊天和, 劉曉橋, 等. 應用國產(chǎn)封堵器介入治療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臟病的療效評價. 貴州醫(yī)藥, 2008, 32(5):390-393.
[12] 牛濤, 張亞政, 李有金, 等. 應用國產(chǎn)封堵器介入治療先天性心臟病536例. 寧夏醫(yī)學雜志, 2009, 31(10):878-879.
[13] 李政寧, 伍偉鋒, 劉唐威, 等. 國產(chǎn)封堵器閉合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型心臟病的療效分析. 微創(chuàng)醫(yī)學, 2007, 2(2):88-90.
[14] 劉桂華, 錢婕. 國產(chǎn)封堵器介入治療先天性心臟病56例的臨床應用. 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 2008, 31(1):53-54.
[15] 姬洪濤, 劉慧, 胡永寸. 國產(chǎn)封堵器介入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臨床研究. 中外醫(yī)療, 2015(7):60-61.
[收稿日期:2016-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