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肖強
【摘要】本文以圖式理論為指導,從內容圖式、形式圖式和語言圖式三個層面探討了提高學生報刊英語閱讀能力的應對策略,并以此理論為基礎建立了英語報刊選課這門課的課程教學模式,指出該門課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建立、鞏固和強化這三種圖式,提高閱讀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維。
【關鍵詞】圖式 英語報刊選讀 課堂教學模式
【Abstract】This paper applies the schema theory and explores the ways to enhance students reading proficiency of English journals by three layers, namely, content, formal and linguistic schemas. Based on this discussion, the paper attempts to establish a classroom teaching module for a typical English journal reading cours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final purpose is to beef up students reading proficiency by continuously establishing and reinforcing these three schemas through continuous reading and further form a critical mind.
【Key words】schema; selected English journal reading;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一、引言
英語報刊選讀是我國高校英語專業(yè)本科階段開設的一門重要課程,以其貼近社會生活的時新內容和鮮活的語言越來越受到廣大英語專業(yè)師生的青睞和重視。該課程教學始于20世紀60年代的軍事院校,到了20世紀90年代才慢慢普及到全國普通高校。目前,英語報刊選讀課由于網絡的普及已全面進入高校教學領域,該課程不僅在英語專業(yè)開設,而且也在非英語專業(y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開設,成為學生的優(yōu)選課程。周學藝認為:“閱讀英美報刊可以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學習現代英語,了解世界,獲取信息”。當前,報刊英語的教學形式多樣,一些高校把這門課讓位給外籍教師,大部分時間用在了課堂討論上;還有一些高校把這門課就當傳統的閱讀課,教師拿一本陳舊內容的教科書,突出語言知識,采取“自下而上”的模式傳授,對時新的內容怕重新備課之勞而輕描淡寫應對之。究其原因,該門課的教學理念定位和重視程度不一而立。事實上,該門課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一直在摸索。英語報刊選讀首先是門英語閱讀類課程,要讓學生讀得懂,其次,該門課內容多樣,精華糟粕混于一體,學生也應看得透,學會思辨。在這里,圖式理論給了我們一些教學方法上的借鑒。
二、圖式理論下的英語報刊選讀的教學方法
“圖式”(schema)的概念源于1912年格式塔(Gestalt)心理學派。1932年,Bartlett 將“圖式”定義為人們過去的經歷在大腦中的動態(tài)組織,并將圖式概念運用到記憶和知識結構的研究中。1963年,心理學家Ausubel提出閱讀前導(Advance Organizer)這一概念,建議在閱讀前,以書面形式向讀者提供背景知識。1977年美國智能專家D. Rumelhart 發(fā)展了圖式理論,把圖式解釋為“以等級層次形式儲存于長期記憶中的一組相互作用的知識結構或構成認知能力的建筑砌塊”。Eysenck and Keane(1990)認為圖式是被組織起來的一簇概念:圖式涉及通用知識,人們可以用它來表示或表征事件、情景、關系和物體等。不難看出,圖式是大腦中以一種先驗型的形式知識存儲結構,具有潛在性,一旦激活,可以加速對周圍事物的認知,同時鞏固和豐富激活后的知識。圖式通??梢苑诸惾箢悾簝热輬D式、形式圖式和語言圖式。其中內容圖式是關鍵,形式圖式是助推器,語言圖式基礎,每一個圖式對英語報刊閱讀的教學都有很重要的啟示。
1.豐富內容圖式,拓深學生知識面。根據圖式理論,內容圖式是閱讀文本相關的背景知識或世界知識模塊。一個人在閱讀材料時,與內容相關的圖式激活和調用得越多,就越有利于迅速理解相關內容;如果相關圖式缺乏或“未激活”,會導致對文本材料的曲解、誤解,甚至不解,閱讀效率大大降低。在英語報刊閱讀中,內容圖式牽涉面廣,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法律、科技、天文、宗教等一切知識,這些百科知識更多地要靠學生平時博聞強識和課前輸入,而內容圖式的建構是通過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因此,學生要具備良好的內容圖式,以下做法值得借鑒。首先,教師可以提前把下周要講的一篇精選文章通過一定的渠道(qq群、公共郵箱、校內網絡教學平臺)提前發(fā)給班級學生,指出內容話題,倡導學生積極閱讀課外相關的中文類報紙或網站,并做好筆記,課堂討論?,F在網絡的發(fā)達足以讓學生迅速準確地尋找相關信息成為可能。為了課堂匯報展示,教師可指定一個小組的成員去搜索內容相關的文化關鍵詞(文化背景詞),中文的百度百科和英文的維基百科(Wikipedia)網站是不錯的選擇,知識比較系統,經常更新。如有關美國總統競選的一篇文章——“How much does your vote weigh?”,教師可在給的材料中列出15個文化關鍵詞(Caucus, primary, national convention, candidate, national campaign, 3 debates, general election, popular vote, electoral college, red states, blue states, purple states, swing states, winner-take-all, president-elect, inaugural address),學生以小組形式把這15個文化關鍵詞講完后,并播放了個美國總統競選過程的3分鐘視頻之后,對美國的總統大選已基本了解,閱讀相關的材料也就不會那么費力。如下面的例子:
But heres the rub: When it comes to those electoral votes, its winner-take-all (except in Maine, and Nebraska). Get more popular votes, even if only by one, and you grab all of the states electoral votes.
顯然,如果不懂美國總統的競選過程,學生頭腦中沒有相應的圖式,理解這樣的句子是非常困難的。什么是electoral vote (選舉團選票),什么是winner-take-all (勝者全拿),什么是popular vote (選民選票)?美國總統的選舉是間接選舉,民選票獲勝者意味著獲得了該州的選舉人選票,而只要其中一位競選者獲得270張選舉人票就直接能問鼎總統寶座??梢?,如果學生對美國總統選舉的背景很清楚,在閱讀過程中相關圖式激活和調取就非常容易,對該類話題的文章看起來就不會那么生僻費解。課后,教師布置了一篇有關美國總統競選的題為 “The Battleground Countdown”的文章,學生普遍反映由于事先構建了相關內容圖式,讀起來非常容易。這次閱讀實際上是對原先學到的內容圖式的強化,同時相關新的圖式又進行了構建,學生今后遇到相關話題的文章,圖式還會激活,為積極閱讀創(chuàng)造了條件。
從某種意識上講,人的閱讀過程是“文字刺激——內容圖式激活——預測——驗證——理解”一個不斷循環(huán)的過程,中間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缺少,其間,內容圖式的激活毫無疑問會加快對閱讀材料的理解,讀得越多,循環(huán)得就越多,頭腦中的內容圖式就越豐富和鞏固。因此,平時教師在課堂上要不斷嘗試激活和鞏固學生內容圖式的做法。在閱讀前,進行中文網站的搜索和信息收集、課堂上進行背景知識的分享、播放相關背景知識的視頻、教師親身經歷分享等,這些做法都能有效地構建學生的內容圖式。
2.灌輸形式圖式,強化篇章意識。報刊英語的形式圖式是指語篇結構走向和文體特點。英語報刊選讀的材料形式多樣,文體特征也各有千秋。在閱讀前, 如學生已了解不同的新聞體裁及其主要的行文特點,他們就能夠更好地把握文章走向和脈絡,進行積極性閱讀,這種“自上而下”的閱讀方式強調從語篇到詞匯的高層次閱讀過程,能培養(yǎng)學生對篇章的宏觀把握能力。在閱讀理解過程中,具有形式圖式的學生會運用已有的篇章和文體知識、以前的篇章摹本、預想、經驗、甚至主觀的構思圖式來進行信息的預測和驗證。報刊英語題材體裁粗分有硬新聞(hard news)和軟新聞(soft news)兩大類,后者又包括了特寫(feature)和社評(editorial)等。事實上,每種體裁都會有一些常見的寫作套路(writing formula),如一般的新聞報道由標題、導語、和正文組成,而正文的第一段通常把最核心的內容呈現出來,凸顯“5W” (when, where, what, why, how),按內容的重要性以倒金字塔形式呈現出來。
此外,很多社會問題的新聞特寫會遵循“問題——正反討論”的模式,即在第一段把爭議問題擺出來,然后從支持方和反對方兩大方面運用各種論證手段進行記述;還有一些社會問題的新聞特寫會遵循“問題——討論——辦法”的模式,即提出問題,精要討論該問題的種種弊端,并在最后一部分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法。有意思的是這兩類特寫的結尾呈現是多樣性的,有時是點睛式的歸納,有時則是懸念之筆,沒有陳述作者自己的立場和態(tài)度,以促使讀者進一步思考,讓人讀完后感到“意猶未盡”,興味愈濃,印象越深。還有一些社論,闡述對當前某個社會熱點問題的觀點、主張、或反駁他人的主張或評論。該文體結構嚴謹,布局合理,脈絡清晰,循循善誘,一般通過引論、論證和結論構成。如一篇反駁水資源危機的駁論文——“Wars for Water?”,就遵循“提出要反駁的觀點(靶子)g適當闡釋其合理一面g確立作者正面的觀點g重點闡釋該觀點g再次強調自己的觀點”展開,整個文章思路清晰,層次分明。
篇章結構的意識尤其要注重舉例論證。通常段落的開首會把某段的觀點中心句(topic sentence)放句首,下面會用顯性(標注for example 之類的詞)或隱性(不標注for example之類的詞)例子來論證。顯然如果學生一下子辨認出來,實現成功預測,可以進行跳躍式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還應培養(yǎng)對關聯詞(yet, however, thus 等)和指示代詞(this, that, it等)的敏感性,培養(yǎng)對篇章的銜接(coherence)和關聯(cohesion)意識,加快對篇章的理解。如下面一篇關于美國教育的報刊篇章:
Our current education system is unlikely to accomplish this dramatic rethinking. Imagine, for a moment, that American cars had been free in recent decades, while Toyotas and Hondas sold at full price. We'd probably be driving Falcons and Corvairs today. Free public education suffers from a lack of competition in just this way. So while industries from aerospace to drugs have transformed themselves in order to compete, public schooling has stagnated.
整個篇章運用了兩個指示代詞(this, this way)和兩個關聯詞(while, so),體現了上下文的銜接和從句間的銜接關系。篇章中還有一個隱性舉例——美日之間的汽車價競爭。那么舉這個例子的目的是什么呢?顯然,這里的指示代詞“in just this way”起了提示作用,指美國的教育體制缺乏競爭機制,最后一句public schooling has stagnated得到進一步佐證。筆者在自己的多個課堂教學中做過實驗,能給出正確答案的不到1/3??梢?,在報刊英語中,對篇章形式圖式的激活和強化很有必要。
3.夯實語言圖式,提升理解能力。語言圖式是英語報刊里所體現出來的語言特點。學生語言圖式的強弱,直接關乎形式圖式和內容圖式。對該圖式的夯實也是報刊英語教學的最基本的目標。這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模式,學生通過對閱讀材料中文字符號的辨認和解碼,即對詞、詞塊、句子結構和意義的辨認和解碼,達到對文字符號所蘊含的思想內容的理解。事實上,語言圖式激活快的學生,在閱讀速度上往往比其他學生更勝一籌。教師平時要不斷強化學生的報刊英語的語言圖式,培養(yǎng)他們對報刊英語語言的敏感性。
進行英語報刊閱讀時需要有相關詞匯圖式。報刊英語詞匯豐富。英語報刊的標題為了省空間,經常會使用一些小詞(midget)來代替一些字母多的單詞。這類詞匯很多,如airgbroadcast, backgsupport, dealgagreement等,有時甚至會把一個長詞剪短(clipping),如Govt.ggovernment, subgsubmarine, co-opsgco--operations等。報刊英語中新詞(neologism)的造詞手段相當活躍,常用拼綴(blending)這一構詞手法,如2016年英國鬧得沸沸揚揚的Brexit就是Britain和exit的縮合,意為“英國脫歐”,同樣agritainment (agriculture和entertainment 的縮合)意為農家樂,edutainment(education和entertainment的縮合)意為寓教于樂。在閱讀中還會遇到各種加尾綴“gate”的詞匯,如Irangate, climategate, zippergate等。報刊英語中首字母縮寫也比比皆是,學生需要平時多留心,如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APEC(Asian-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THAAD(terminal high attitude area defense)等。當然,在報刊英語中不乏很多外來詞,如détente (關系緩和),laissez faire (自由放任),bellum(戰(zhàn)爭)等??梢哉f,報刊英語的詞是當代社會活生生的寫照,詞匯的變化,體現了社會的變化,不了解報刊英語詞匯層面的語言圖式,對于學生來說將是一個挑戰(zhàn)。
對英語報刊中的句子圖式也需要強化,其呈現出一定的特色。新聞報道的標題具有一定文體特征,以2017年1月31日的The Washington Post為例,它常用新聞現在時(一般現在時)指最近發(fā)生的事況,如 “Obama urges Americans to protest Trump order”,用短語做標題也不少,如 “Official fired after telling Justice lawyers not to defend order”, “More U.S. boots in Europe, but on shaky ground”, “Arizonan convicted of giving support to ISIS”等,標題中還會把發(fā)話者放在末端,如“Travel restrictions will be detrimental to national interest, scientists warn”,了解這些新聞標題的句式結構,有利于學生迅速理解新聞的主旨。
教師還可結合閱讀材料的實例,幫助學生了解新聞英語的特殊句法,比如:核心內容前置、較多使用插入語、同位語、省略句式等,從而使學生慢慢形成新聞英語的句法圖式。英語報刊中最難的句式莫過于曲折式句型。如no more than是“僅僅”的意思,很多變體也是此意,如在科技報道中有關冥王星的描述有這么一句話:“After the pale and glowing giant Neptune, it is little more than a cosmic dust mite, swept through the farthest reaches of the solar system on a plane wildly tilted relative to the rest of the plant.” 這里的little more than就是“僅僅”之意。再比如一篇有關美國教育的特寫中寫道:“Critics say it is only marginally more demanding than following the advice of Nigella Lawson, the television chef, who promotes the benefits of eating proper meals instead of snacking from the fridge.” 這里 “only marginally more +adj. than” 也是“僅僅和……一樣……”之意。另外no more than 這個短語如拆開來,意思會變,如 “There is no more fashionable answer to woes of the global recession than ‘green jobs”.這句話的意思隱含了最高級,意思就是說 “green jobs” is the most fashionable answer to the woes of the global recession.”對于曲折句的理解關鍵在于平時多積累,多體會,最好把這些句子摘抄在自己專門的本子上,以便自己不斷地鞏固這類句子的圖式。
不管怎么說,報刊英語的語言是最鮮活的語言是最貼近人們日常生活的語言,是最容易去交際的語言。Harmer(1983)指出真實材料(口頭或書面)是指為母語者設計的,而不是專供外語教學使用的材料,英語報刊閱讀材料的真實語言為學生語言圖式的建構和語言交流提供了有利的平臺。
三、英語報刊選讀的課程模式和教學定位
英語報刊選讀這門課對于鞏固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不言而喻,但是這門課程的設置卻一直困擾著高校英語課程教學。最糾結的問題莫過于是否需要教材?筆者認為,這是必要的。一部好的教材往往可以提供英語報刊選讀最基本的知識,如周學藝的《英美報刊文章閱讀》提供了大量英語報刊閱讀的入門知識,在此基礎上教師應以話題為單位從教材內外選擇經典篇章,作為課堂學習的內容,突出主題,突出現實。
高校一般會開設一個學期的英語報刊選讀課。下面是本校面向英語系本科生開設這門課的做法可供參考。該門課共32學時,分12個話題(美國政治、美國外交、美國經濟、美國社會問題、英國社會問題、世界其它地區(qū)熱點問題、健康、科技、娛樂、天文、考古、中國報道),每個話題一般2學時,個別話題可根據重要性設定4學時。借鑒圖式理論的啟示,課堂教學安排如下:教師會提前一個星期把閱讀的材料發(fā)給學生自學,但有一個小組要在課堂上匯報。第一學時:學生①匯報最近一周的國內外大事,最好結合閱讀材料,并做評論或討論(9分鐘);學生②匯報閱讀材料中的重要背景知識,控制視頻播放時間,并回答學生的任何有關背景知識的問題(9分鐘);學生③分析文章的篇章結構和行文特色,歸納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意圖(9分鐘);學生④講解閱讀材料中的關鍵生詞和關鍵句型結構,并在必要時進行評論和翻譯(9分
鐘)。第二學時: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并和學生一起再就一些重點和難點學習一遍閱讀材料,理清寫作思路和中心思想,并就文章反應的問題進行思辨和討論,最后5分鐘布置同一話題的閱讀任務,要求學生會用關鍵詞寫100字左右的小結(summary,與TEM8寫作部分接軌);如果必要學生可以進一步評論。這樣體現了閱讀圖式三個層面的同時并重。
英語報刊選讀教學定位是雙重的。一方面要幫助學生不斷學習和鞏固語言知識和相關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顯然,在西方人所倡導的新聞自由下,并不是所有的言論都客觀和嚴謹,如一些文章還包涵了對中國的無端的指責和偏見,學生在閱讀時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批判地去看;即使是對同一主流事件的報道,西方主流期刊的態(tài)度也會不盡相同,課堂上讓學生思考原因并討論后,大家自然得出媒體為一定利益集團服務的結論。
四、小結
圖式強調人的頭腦中先前的知識模塊,無論是內容圖式、形式圖式還是語言圖式,都給英語報刊選讀的教學帶來重要啟示。在該門課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要做到積極性閱讀取決于于他們的圖式的激活程度。同時,為了讓相關圖式能夠鞏固,閱讀需要不斷進行下去,最終實現積極性閱讀。事實上,一個人閱讀能力的高低,不在于掌握了多少技巧,而在于能夠不斷地進行針對性的閱讀,不斷鞏固自己在某個方面的知識圖式,進而為批判性閱讀奠定堅實的基礎。當然,英語報刊選讀的教學模式是多種多樣,只有根據每個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實踐才能摸索出針對不同學生層次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Carrell,P.L.Three component s of background knowledge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J].Language Learning,1983(33).
[2]Parviz,A.Schema theory-based pre-reading tasks:A neglected essential in the ESL reading class[J].The Reading Patrix,2003(1).
[3]牛勵強,賈德鑫等.報刊英語閱讀教學的新思路探究[J].吉林教學學院學報,2009(5).
[4]劉家鳳.文體與美英報刊閱讀教學[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2003(10).
[5]生安峰,趙玉榮等.報刊英語圖式建構教學策略[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2).
[6]薛榮.試論新聞英語的文體學特點[J].江蘇工業(yè)學院學報, 2003(2).
[7]張健.新聞英語文體與范文評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6.
[8]周學藝.美英報刊導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本文是2016年浙江農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基金項目立項課題(GJYB2016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