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晨
摘 要:家庭教育是啟蒙的開端,也是言傳身教的典范。親子游戲更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是通過父母與孩子相互配合,從而增加親子情感的一種活動。對于親子游戲的探索研究,一方面可以豐富兒童游戲以及學前教育理論,另一方面幫助家長樹立科學兒童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素質(zhì),更好實施兒童素質(zhì)教育。
關鍵詞:幼兒家庭 親子游戲 現(xiàn)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265-01
下面,本文從心理學、社會學和教育學的角度探討了親子游戲的理論基礎及價值,通過采用文獻法、調(diào)查問卷法對3—6歲幼兒家庭親子游戲的現(xiàn)狀進行了研究,既而提出了一些參考建議,并對目前親子游戲的實施和推廣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1 親子游戲的涵義
親子游戲是家庭內(nèi)成員之間進行的一種活動形式,以孩子為主體,父母為主導,家庭為單位而進行的。親子游戲也是兒童游戲的一種重要形式,在兒童成長發(fā)展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能夠有效的增進親子感情和親子交往。
2 幼兒家庭親子游戲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分析
2.1 調(diào)查的結果
(1)幼兒對親子游戲的態(tài)度。態(tài)度是人對事物表現(xiàn)出的一種特定的心理傾向,它能夠影響個人的行為及最后的結果。研究表明,幼兒傾向選擇與父母一起玩,一方面說明幼兒對游戲的積極態(tài)度。另一方面也說明由于游戲天性的影響,缺少年齡玩伴,這樣父母便是最好的玩伴。
(2)家長對親子游戲的態(tài)度。經(jīng)調(diào)查研究,多數(shù)家長都清楚游戲?qū)τ變旱纳硇慕】蛋l(fā)展的影響。存在部分家長認為過多游戲會耽誤學習,存在對游戲的誤解。同時反映部分家長缺乏對游戲內(nèi)涵的理解。另外,文化程度參差不齊的家長對幼兒的態(tài)度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3)家長對親子游戲的理解。雖然職業(yè)不同,但是大部分家長都認為親子游戲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游戲,極少數(shù)的家長認為是父親與孩子之間的游戲或者是祖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游戲。在與家長的交流中發(fā)現(xiàn),職業(yè)的不同、作息的不一造成對親子游戲的重視程度也千差萬別。
(4)親子游戲條件的創(chuàng)設。從問卷結果來看,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長在進行親子游戲時偏向于選擇其他(家里和戶外的結合),其中本科學歷的家長有67.5%選擇了家里和戶外結合,這也表明其優(yōu)勢就是空間范圍大且靈活。另外研究還發(fā)現(xiàn)文化程度越高的家長更偏向于選擇其他。
(5)親子游戲的內(nèi)容。盡管家長的文化程度不同,選擇最多游戲都是體育以及智力游戲。音樂游戲、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依次排序。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在體育游戲和表演游戲的選擇上存在文化程度差異。文化程度高的家長重視體育游戲兼表演游戲,文化程度低的家長偏向于體育游戲。另外文化程度越高的家長注重全面培養(yǎng)。
(6)親子游戲的指導策略。對于問卷首個問題,45%的家長選擇“你自己”,40%家長選擇“孩子”,2%的家長選擇“第三者”,最后13%的家長選擇“按情況而定”。第二問題中,6%家長選擇“您自己”,10%家長選擇“孩子”,84%家長選擇“兩者都有”,沒有家長選擇“第三者”。
調(diào)查情況表明,家長對發(fā)起親子游戲還是不夠積極,不夠主動。但在游戲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家長都尊重孩子游戲的權利,不去強制游戲的發(fā)展方向。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長對親子游戲的指導次數(shù)也有所不同。家長給孩子提供指導的同時也能夠充分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盡可能的表現(xiàn)機會。
2.2 分析與討論
綜上所述,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第一,家長對游戲的片面理解。第二,家長對游戲的參與度不高。第三,家長教育觀念存在誤區(qū)。
3 建議
3.1 觀念層面
根據(jù)昆山地區(qū)的研究結果,我們發(fā)現(xiàn)家庭開展親子游戲的頻次通過研究而有顯著提高。經(jīng)常開展親子游戲家庭的比例由研究前的41.70%研究后達到93.00%,上升了53.30%。多數(shù)偶爾進行游戲的家庭轉變?yōu)榻?jīng)常進行親子游戲,游戲的次數(shù)上升。由于研究帶來了家庭成員對親子游戲的認識的轉變,從而改變了53.00%的家庭教育的方式和習慣。因此我們能夠顯著的發(fā)現(xiàn)觀念層面對幼兒家庭親子游戲具有顯著的影響。
(1)家長:增強參與意識。家長要多陪孩子出去游玩,讓孩子親近大自然,觀察四季變化,促進其身心的發(fā)展。同時關注幼教書籍,學習優(yōu)秀教育理念。根據(jù)孩子不同成長階段及興趣愛好,開展多形式的親子游戲,充分發(fā)揮親子游戲的作用,使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增進情感交流與溝通。[1]
(2)學校:轉變教育觀念。學校應開設親子游戲課程,通過多種形式傳授科學育兒方法,提高家長素質(zhì),家長也應積極參與幼兒園里開展的各種家園活動,及時的轉變認識及教育觀念,學習合理的游戲方法,為家庭游戲奠定基礎。
3.2 行為層面
根據(jù)問卷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親子游戲的指導策略上,多數(shù)家長能尊重孩子的主觀能動性,適當指導。但也有些家長不能正確定位,對于如何更好地參與和指導孩子游戲存在著困惑,因此行為層面的指導與改善也是促進家長參與親子游戲的關鍵。
(1)轉變游戲角色。家長盡量近距離的和孩子進行游戲活動,配合孩子,適時建議。如果家長參與進游戲,就要依照角色的特點進行活動,偶爾能利用角色間的關系來悄悄掌控游戲的進程,家長先提前設計好游戲,然后再游戲時出演某個重要角色,能夠稍微控制游戲的進度,以此來教一些新的玩法。
(2)增加游戲方式。親子游戲的種類是非常豐富多樣的,家長應根據(jù)幼兒的年齡、能力及幼兒游戲的具體情況,選擇一種或多種策略兼用的方式。
(3)幼兒園增加家園互動活動。幼兒園可以采用家長園地、家庭教育講座、開放日活動的方式,教給家長一些學前教育知識(特別是幼兒游戲理論方面的知識),豐富家長游戲方面的知識,提高教育能力,在游戲的過程中給予家長具體的指導。[2]
參考文獻:
[1] 轉引自趙南.“最近發(fā)展區(qū)”概念解析及其對幼兒園教學的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06,(9):5-9.
[2]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3]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