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凱悅
摘要:用“張力論”的觀點去分析陶淵明的詩歌中的各種因素,仔細深究下去我們可以更加真切地體會到陶淵明詩歌特別的美。按照瑞恰茲的話說就是各方面平衡的結果,是真正體現(xiàn)出“綜感”,也即“張力”,即陶淵明的詩歌中各種因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其中的差異、對立最終歸于和諧、交融?!皬埩φ摗睘槲覀冄芯刻諟Y明的詩歌開啟了一扇視野廣闊、意義深遠的窗戶。
關鍵詞:文學張力;陶詩;語言
一、文學張力
1937年,美國新批評理論家艾倫·退特在《論詩的張力》一文中首次提出“張力”這一概念。他是對詩歌語言進行分析后,看到了詩歌語言的外延和內涵兩個不同的方面形成相互沖突而又彼此依存的緊張關系,因此對兩個邏輯術語“外延”(extension)和內涵(intension)加以改造后,獨創(chuàng)了一個文學理論新術語,這就是“張力”(tension)。他為了突出文學的特性,把文學與科學相區(qū)分,他試圖建立一種旨在突出文學本質的理論--“文學張力論”。退特在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在自己獨特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以辯證的思想為前提,將文學作品中各個對立沖突的因素總結概括,用“張力”一詞表示。
二、陶淵明詩歌語言的張力
陶淵明的詩歌雖然節(jié)奏自然、簡單,但賦予詩意。例如陶詩《讀<山海經(jīng)>》:“孟夏草木長,繞樹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边@首詩中每個句子皆出現(xiàn)一個韻字,比如第一句和第二句的韻字是“疏、廬”,之后都是以簡單的單一音節(jié)為尾。這樣的節(jié)奏讀起來有些單一,并不能把詩歌串聯(lián)起來,比較自由隨意。這多多少少表現(xiàn)出魏晉時期古樸作風,是古體詩的一大特色,而陶淵明是其集大成者。但是這種音響效果有其好處,相似語音的壓韻作用朗讀起來使語音產(chǎn)生連續(xù)回復的感覺,韻字與韻字完全不同于近體詩的完美節(jié)奏,他們之間不至于構成緊張的完整關系。這樣的韻律特色使讀者讀起來并不那么晦澀,難懂,反而由于節(jié)奏的緩慢,使讀者邊讀邊想象,在腦海之中構想出活生生的圖景,韻味無窮、美不勝收。這種詩歌表現(xiàn)出陶詩的藝術在沿襲魏晉詩歌的古樸作風的基礎上進入更純熟的境地,其最大特色在于逐漸與讀者的閱讀習慣形成無意識的契合,與讀者的“閱讀期待”保持一致,而產(chǎn)生良好的審美效果,使詩歌的虛境無窮地擴大,逐漸進入到超脫世俗的自由境界。由此可見,這是陶淵明詩歌張力之所在。
三、語言的陌生化
陶淵明詩歌語言另一張力之處體現(xiàn)為少用“華麗之字”,口語色彩很強,但是文學語言偶爾也會出現(xiàn)的“陌生化”的效果。
陶淵明詩歌口語色彩很強,讀起來如在嘮家常。例如陶詩的《歸園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車鞍。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規(guī)。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炙敝粒懵淙绮菝??!边@與普通的家常話十分相似,仿佛就是鄉(xiāng)村街道老叟們聊天的話語,日常、樸實、真切。這體現(xiàn)陶詩語言的一大特色就是,“目有所見,心有所想,不假思索,落于紙上”,十分平淡自然。
其次,陶淵明詩歌中常用的詞語,由于反復使用,從而引起人們的關注,成為一種文學研究現(xiàn)象,這也是陌生化的表現(xiàn)。例如:陶詩“歸園田居”的一系列作品,“歸園田居”本意為回歸田園,遠離官場,事實上表達的是一種精神的回歸,精神的解放。這里一個“歸”字產(chǎn)生了多種的效果,這是“文學張力”的表現(xiàn)。新批評派理論家燕卜蓀提出的“復義”概念,其本質是“文學張力”的具體表現(xiàn)之一。新批評的“復義”是在燕卜蓀的“含混”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拓展,其意指“任何語義上的差別,無論多么細微,只要它使一句話有可能引起不同的反應”。這與劉勰所說的“隱以復義為工”、“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有異曲同工之處。陶詩中“歸園田居”一系列作品具有“復義”的藝術效果,其“歸”字我們可以解釋出不同的含義,這樣詩歌的意義更加復雜、多義、曲折。結合童慶炳的《文學理論教程》一書的解釋,“復義”相當于“蘊藉”。偉大的文學作品常常是蘊含著多種含義,文學的意義和屬性也就表現(xiàn)在文學活動和文學文本的含混或者蘊藉之中。作品在作者手中通過富含蘊藉的詞語被創(chuàng)作出來,讀者通過話語蘊藉進行闡發(fā),解釋,產(chǎn)生出各種各樣、不同時代特色的審美含義。隨著歷史的進程,第一文本不斷地重生,不斷地賦予新的生命。這正是“張力”之處。含混的核心就是一種文學張力的呈現(xiàn)。這也就是為什么新批評家們認為“文學即張力”的理由之一。
綜上所說,文學即張力。文學張力具有綜合性、反諷性、復義性。陶詩的語言蘊含著巨大的藝術張力美。陶淵明的詩歌語言不管是內與外、虛與實、還是口語性和陌生化,都體現(xiàn)出文學的張力,都符合張力的文學特性。陶詩的語言具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多元性。
參考文獻:
[1]艾倫·退特.論詩的張力.趙毅衡編選.“新批評”文集[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121+130.
[2]羅杰·福勒編.現(xiàn)代西方文學批評術語詞典[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8:354.
[3]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