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軍
真學課堂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體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優(yōu)越性。真學課堂的精髓在于一個“真”字,對于小學數學課堂,就要求滲透數學情感、明確數學原理。筆者以蘇教版教材為例,淺析入情入理的數學“真”教學的方法。
一、先學后教,引導探索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邊聽,老師把教學內容一氣講完,教學任務就算完成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否真正學到了?我們不得而知。要想能“針對性”地教學,教有所需,就應該先學后教,引導學生進行探索。
例如,“我們身上的尺”這一章節(jié),講解的內容為認識厘米與米。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在求解應用類的題目中,厘米和米可謂是“??汀?,但學生應用起來沒有概念。一拃有多長?教師有多高?學生跳遠能跳多遠?在以后的應用題中,學生可能就會因為失誤,鬧出“小明身高213m”、“火車長150cm”這樣笑話。因此,我將“我們身上的尺”這一章末活動題提前,在開課之初就引導大家自己去自學,探索計量單位的大小,估計身邊物件的長度。通過自學,學生發(fā)現了問題,了解了估計長度與實際長度的區(qū)別。此外,還認識到尺、寸等計量單位的轉換,發(fā)現了單位換算中的問題。此時再進行教學安排,就更加具有針對性了,教學也更加“真實貼切”。
真學課堂要求學生“真”學習,就需要起手去操作,去面對理論與現實的矛盾點,產生疑問,思考疑問,解決疑問。而對于教師來講,教學內容要貼近學生需求,引導學生發(fā)現,了解學生“真實問題”,進行針對性教學。
二、限時講授,重在啟發(fā)
教師在課堂上最容易“忘情”,一堂課下來,往往是教師的“獨角戲”,教師滔滔不絕,生怕落下什么知識;學生一言不發(fā),勉強跟上老師思路。在越來越多的實踐中,這種“滿堂灌”的方式不再適應教學實際,教師應該把時間多讓給學生,做到限時講授。
例如,“平移、旋轉和軸對稱”這節(jié)課中,如果按照“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來講授,恐怕學生就要被平移看花了眼,被旋轉繞暈了頭。因此,我嚴格限制了講課時間,將更多實踐、思考、討論的時間放到了課堂上。我一方面在臺上講解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有一條對稱軸,左右圖形繞對稱軸旋轉可重合”,一方面讓學生在下面用折紙描畫圖形,折疊后保存印記,勾勒出對稱圖形。就像手工課一樣,學生認真動手實踐,課堂講解、實踐時間分配合理??刂坪昧酥v授時間,學生的思維也得到了放松,更容易去思考得更深入。通過實踐啟發(fā),學生發(fā)現了折紙的折痕就對應著“對稱軸”,對“對稱軸”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課堂的最后,我們還利用折紙的便利,進行了軸對稱圖形的設計,并且在課堂上進行了交流。
教學不能“填鴨”一樣只灌輸知識,不留余地。相反,“留白”的手法更加美妙,教學要懂得留出學生發(fā)揮的空間。上課的節(jié)奏進行得慢一些,學生就能掌握自己的節(jié)拍,有了時間思考和交流,學習中的啟發(fā)也會源源不斷。
三、多元展示,充分交流
真學課堂是“真正學習”的課堂,而不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學習。真學課堂需要學生參與進來,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主要職能在于導向,“授人以漁”。學生在課堂中要發(fā)揮作用,發(fā)表觀點,在當下科技進步的時代,更要應用多元化的方式,展示想法,積極溝通。
例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中,學生主要認識到立方體的表面積與體積的概念。在講授中,體積、表面積的概念是用邊長為1的小正方體塊來引入的,對此,同學們的接受度非常高。我順應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將展示的機會讓給同學們。教室的多媒體設備很齊全,借由電子畫板,學過美術的學生繪制正方體的透視圖,給大家展示了一個非常具象的正方體,延伸了空間想象能力。學生畫的相當有立體感,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效果,也是教師最愿意看到的。還有的學生自制了實體的小立方塊,將其表面染色,在課堂當場拼裝,以探究表面積與體積的聯(lián)系。除此之外,還有多種展示方式,不一而足,課堂上的展示交流氛圍很濃郁。
課堂是屬于學生的,真實的學習體驗才是課堂的真正意義所在。教師在其中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引導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展示,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讓課堂充滿活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探究,是學生了解數學真理的過程;交流,是學生數學情感的積淀。將數學課堂回歸到學生群體之中,入情入理,是教學改革的一大進步。真學課堂,是學生求真的課堂,進步的課堂。
(作者單位:江蘇如皋市江安鎮(zhèn)東燕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