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莫言與艾麗絲.門羅同為當今世界上短篇小說的巨匠,由先后獲得諾貝爾獎。兩人有著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但在小說內容上卻也有許多相似之處。其一,兩人都擅長描繪自然與故鄉(xiāng)。其二,兩人注重女性形象的塑造,小說中有著明顯的女性主義色彩。本文選取兩位作家的代表作進行比較研究,以莫言的《紅高粱》和門羅的《逃離》為例,目的在于探索生態(tài)女性主義觀點下莫言與門羅作品中女性與自然密不可分的關系。
關鍵詞:生態(tài)女性主義;莫言;愛麗絲.門羅
作者簡介:張璐(1992-),女,吉林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5-0-03
一、生態(tài)女性主義
生態(tài)女性主義[1]是把女性主義和生態(tài)主義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多元視角的文學批評理論,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最早將女性主義和生態(tài)主義聯(lián)系在一起的事件是1974年在加利福尼亞的伯克利召開的“婦女與環(huán)境”會議。生態(tài)女性主義思潮自20世紀70年代產生以來,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2]。第一階段生態(tài)女性主義的萌芽階段,第二階段生態(tài)女性主義理論的建設階段,第三階段生態(tài)女性主義的多元化階段。在20世紀后半葉,隨著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的空前凸顯,生態(tài)女性主義的出現(xiàn)極具發(fā)展性、現(xiàn)實性和實用性。
第一階段,卡遜的《寂靜的春天》[3]是生態(tài)女性主義的理論源頭,它的出現(xiàn)拉開了當代生態(tài)運動的序幕。而在1974年,法國女性主義者弗朗索瓦·德·埃奧博尼第一次提出了“生態(tài)女性主義”這一術語。
第二階段,20世紀80年代,生態(tài)女性主義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涌現(xiàn)出很多生態(tài)女性主義的經(jīng)典理論著作。
第三階段,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生態(tài)女性主義出現(xiàn)了多元化的局面。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印度生態(tài)女性主義學者范達娜·席瓦的理論研究,其代表作為《生態(tài)女性主義》。
生態(tài)女性主義認為,女性與自然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正如斯普瑞特奈克[4]亦強調:“大地和子宮依循宇宙的節(jié)奏。大地上孕育萬物的河流隨月的盈虧而漲落,而女人子宮的來潮也經(jīng)歷同樣周期性的變化……女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生兒育女,并把事物轉化為乳汁喂養(yǎng)他們,大地則循環(huán)往復地生產出豐碩物產,并提供一個復雜的容納生命的生物圈。”生態(tài)女性主義認為女性對自然的感應有其先天的性別優(yōu)勢,女性更能夠感受大地的力量,更能夠感受到地球的脈搏。
生態(tài)女性主義批評父權制,反對男性主義在社會與家庭中對女性的歧視與壓榨。同時批判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反對男性與女性對立的觀念,提倡兩性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和諧相處。
二、莫言與艾麗絲·門羅創(chuàng)作風格的相似性——生態(tài)女性主義書寫
莫言是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艾麗絲門羅緊隨其后,成為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兩位世界級的文學巨匠,在作品創(chuàng)作中有著許多共通之處。
莫言[5]是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本土作家,他的許多作品的背景都是他的出生地,山東省高密縣,他在其作品中構建了一個中國本土的小鎮(zhèn)“高密東北鄉(xiāng)”。在諸多描寫故鄉(xiāng)的情節(jié)中,他都表現(xiàn)出“思鄉(xiāng)”“怨鄉(xiāng)”“恨鄉(xiāng)”的情感。在莫言的代表作《紅高粱》中,莫言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我爺爺”描繪了東北高密鄉(xiāng)旖旎的自然風光,成片的紅高粱地。更多是描寫在紅高粱地里生活的人們,以及那里敢愛敢恨,勇于反抗的女性。
艾麗絲·門羅[6]是加拿大當代著名的短篇小說作家,有著當代“契科夫”的美譽,在2013年憑借著代表作《逃離》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她的作品以加拿大安大略小鎮(zhèn)為背景,描寫了平凡女性日常生活中的家庭瑣事,她們的婚姻以及她們的愛情。門羅的小說中的故事娓娓道來,仿佛是一位歷經(jīng)滄桑的老婦人在為你講她過去的故事,總在不經(jīng)意間耐人尋味。在門羅的代表作《逃離》中,有著對安大略小鎮(zhèn)自然的描寫,也描繪了農場中的動物,以及在農場中生活的女人們。《逃離》這本小說正如作品封頁中寫的那樣,逃離,也許是舊的結束?;蛟S是新的開始?;蛟S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瞬間,就像看戲路上輕松的腳步,就像午后窗邊悵然的向往。
莫言與艾麗絲.門羅[7]的寫作風格有許多相通之處。第一都用家鄉(xiāng)作為寫作背景,莫言用“高密東北鄉(xiāng)”,門羅用安大略小鎮(zhèn),都與??思{的約克納帕塔法縣有著異曲同工之秒;第二,莫言與門羅都對家鄉(xiāng)的自然風光進行了大量的描寫,莫言眼中的紅高粱地,門羅眼中的農場,都是作者眼中極具張力的景象。第三,莫言與門羅都很關注女性生活,側重描寫女性細膩的情感,對于女性生活中所受到的壓迫表現(xiàn)出來深深的同情。兩位同時也都是女性主義者,欽佩于女性在面對困難與壓迫時所展現(xiàn)的忍耐與堅強。
三、生態(tài)女性主義視角下的莫言與《紅高粱》
《紅高粱》描寫了“我奶奶”戴鳳蓮和“我爺爺”余占鰲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在這部作品中紅高粱始終貫穿著這部小說,也融合在每一個情節(jié)里。在《紅高粱》中[8],有著這樣一段描寫“低垂的天幕,陰沉地注視著銀灰色的高粱臉龐,一道壓一道的血紅閃電在高粱頭上裂開,雷聲強大,震動耳膜。奶奶心中亢奮,無畏地注視著黑色的風掀起的綠色的浪潮,云聲像推磨一樣旋轉著過來,風向變幻不定,高粱四面搖擺,田野凌亂不堪”。這段描寫體現(xiàn)了“我奶奶”劫后余生的心情,在面對困難時,高粱不再是漫天的紅色,而變成了綠色的浪潮,而將綠色的浪潮取而代之的是血紅色的閃電。紅高粱顏色的轉變,血紅色閃電,兩個自然事物與“我奶奶”的情緒聯(lián)系在一起,同時血紅色閃電也暗示了戴鳳蓮堅強勇敢,敢作敢為的一生。戴鳳蓮去世的描寫更體現(xiàn)了女性與自然的心靈感應?!澳棠套9]視著紅高粱,在她朦朧的眼睛里,高粱們奇異瑰麗,奇形怪狀,他們呻吟著,扭曲著,呼號著,纏繞著,時而像魔鬼,時而像親人,它們在奶奶眼里盤結成蛇一樣的一圈,又忽喇喇地伸展開來,奶奶無法說出它們的光彩了?!边@是戴鳳蓮在中了敵人子彈后,鮮血染紅了衣裳,躺在紅高粱地里,對于紅高粱最后的感受。那呻吟、扭曲、呼號和纏繞是戴鳳蓮在彌留之際對于生命最后的眷戀。戴鳳蓮在最后時刻眼里的紅高粱,也是自己真實的寫照,是自己的靈魂對這片土地,對余占鰲,對豆官兒最后的不舍。戴鳳蓮生在滿是紅高粱的高密鄉(xiāng),出嫁的路上是長長的紅高粱地,與余占鰲情定在無垠的紅高粱地里,做了一輩子的醇厚濃香的紅高粱酒,香消玉殞于這被鮮血染紅的腥紅的紅高粱地,生命的最后長眠于這片承載了她人生快樂與悲傷的紅高粱地。紅高粱與戴鳳蓮,自然與女性,在莫言的小說中,融為一體。
四、生態(tài)女性主義視角下的艾麗絲.門羅與《逃離》
門羅的《逃離》描寫了加拿大安大略小鎮(zhèn)上平凡女性的生活中瑣碎小事以及她們在日常生活中試圖抵抗男性及家庭的壓迫,逃離令人窒息的無望的生活的故事。在《逃離》中,卡拉在少女時逃離了自己厭惡的家庭,與克拉克結婚。然而度過了婚姻的甜蜜期,厭倦了生活中的瑣事以及克拉克暴躁的脾氣,卡拉又企圖逃離婚姻。在逃離的路上,最初為自己的逃離而感到興奮,然而沒過多久,當大卡車駛離農場,要進入多倫多的高速之前,對未知世界的恐懼,未來的迷茫和對克拉克的依戀,讓卡拉動搖,她最終痛哭流涕,向現(xiàn)在的生活屈服,停止了逃離,走下了大卡車,回到了原來毫無希望的生活。
《逃離》[10]中卡拉與其飼養(yǎng)的小羊弗洛拉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在作品中卡拉經(jīng)歷了“遺棄—逃離—回歸—死亡”的歷程,而弗洛拉也同樣經(jīng)歷了“遺棄—走失—回歸—死亡”的過程,二者的命運是相互的。弗洛拉是克拉克去在某農場撿回來的,“那個農場的人不想再做田舍翁了,至少是無意再繁殖牲畜了”在馬全部被賣掉以后,他們發(fā)現(xiàn)山羊沒辦法處理出去,于是就被克拉克帶回來了。弗洛拉的出場就是一頭被遺棄的山羊??ɡ兄c弗洛拉相同的命運。卡拉也同樣被自己的冷漠的家庭嫌棄。于是逃離家庭,卡拉滿懷希望的投進克拉克的懷里。但是,與卡拉克的婚姻沒有卡拉想象中的美好,克拉克脾氣暴躁,對她也不好,卡拉在繁忙的工作中,常常以淚洗面,身心飽受摧殘,儼然變成了一個憂郁煩悶的婦人。弗洛拉的走失,對卡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這死一般寂靜無望的生活中,卡拉在鄰居西爾維婭的幫助下,她開啟了自己的逃離之路。但是面對迷茫的未來,陌生的社會,最終還是動搖了卡拉的決心她害怕改變。于是,她逃離了大巴車。就在卡拉回家的當晚,弗洛拉又神奇的出現(xiàn)了。而在最后的故事中,我們知道歸來后的弗洛拉被克拉克殘忍的殺害。當卡拉在樹林邊緣散步時,發(fā)現(xiàn)了弗洛拉的頭蓋骨。但是她卻拒絕承認那是弗洛拉,或許它被放走了。從此以后,卡拉再也不朝那一帶走了,“她抵抗那樣做”??ɡ歉ヂ謇?,弗洛拉是卡拉,弗洛拉的死亡也代表了逃離失敗歸來的卡拉精神死亡。她再也無法變成那個可以拋棄一切令自己痛苦的東西而奔向自己向往生活的鮮活女性??ɡ瓡@樣沒有生氣也沒有勇氣的過完自己的余生。正如卡拉的媽媽曾對卡拉說的一樣:“你都不明白你拋棄的是什么。”也許卡拉是既不知道自己拋棄的而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向往的是什么。
五、結語
莫言筆下的戴鳳蓮就如同膠東大地上陽光炙烤下的一簇簇挺立的紅高粱一樣,堅強燦爛,卻又華美短暫。最美不過一秋,最短不過一生。重重倒下的戴鳳蓮,在最后彌留之際,眼中滿是紅高粱。紅高粱便是她對這個世界最后的眷戀。門羅筆下的卡拉便是農場里那只小羊,小時活潑好動,對世界充滿好奇心;長成時溫順安靜的像個少婦??ɡ贻p時的無畏逃離了家庭,成年時的懦弱,甘于忍受丈夫的壓迫。這是卡拉的悲哀也是更多在崇尚父權的社會中已婚女性的悲哀。戴鳳蓮的短短一生便像是紅艷艷的紅高粱,熱情火辣卻充滿著生命的最初沖動和張力;卡拉如同死水般的生活便如同溫順的綿羊,甘于忍受他人的壓迫,喪失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能日復一日過著重復的生活。戴鳳蓮與紅高粱,卡拉與弗洛拉,女性與自然中的事物息息相關,甚至是自然事物是她們人生的一個剪影。莫言與艾麗絲同把自然事物與女性建構在一起,可見無論是國外的寫實作品還是國內的魔幻現(xiàn)實作品,生態(tài)與女性都是永恒的主題。
注釋:
[1]趙媛媛. 生態(tài)女性主義研究[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社,2012.
[2]楊翠婷.愛麗絲門羅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意識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貴州民族大學),2016.
[3][美]R·卡遜.寂靜的春天[M].呂瑞蘭、李長生,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4][美]蘇姍·格里芬.女人與自然:她內在的呼號[M].毛喻原,譯.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
[5]莫言.紅高粱家族[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6](加拿大)艾麗絲.門羅.逃離[M].李文俊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9.
[7]黃立華.論門羅與莫言小說敘事風格的相似性[M].求索, 2015.
[8]岳園.淺論莫言小說《紅高粱家族》中的紅色詞[M].內蒙古: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4.
[9]張妍.莫言《紅高粱家族》的生命力書寫[M].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
[10]楊翠婷.艾麗絲門羅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意識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貴州民族大學),2016.
參考文獻:
[1]趙媛媛. 生態(tài)女性主義研究[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社,2012..
[2]楊翠婷. 愛麗絲門羅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意識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貴州民族大學),2016.
[3][美]R·卡遜.寂靜的春天[M].呂瑞蘭、李長生,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4][美]蘇姍·格里芬.女人與自然:她內在的呼號[M].毛喻原,譯.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
[5]莫言.紅高粱家族[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6](加拿大)艾麗絲.門羅.逃離[M].李文俊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9.
[7]岳園.淺論莫言小說《紅高粱家族》中的紅色詞[M].內蒙古: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4.
[8]張妍.莫言《紅高粱家族》的生命力書寫[M].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
[9]李冰.愛麗絲·門羅與莫言文學的比較研究—以生態(tài)女性主義視角為中心視閾[M].語文建設, 2015.
[10]黃立華.論門羅與莫言小說敘事風格的相似性[M].求索, 2015.
[11]孫曼歆.論莫言《 紅高粱 》的死亡敘述[M].黑龍江社會科學, 2008.
[12]李冰.易立新 從莫言與愛麗絲·門羅作品看文學與民族文化認同[M].貴州民族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