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如珍
[摘 要] 牛出血性敗血癥主要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所引起的一種牛的傳染病,也稱牛巴氏桿菌病,簡稱牛出敗。筆者曾在芒信海東村對發(fā)病3頭水牛進行了治療,治愈2頭,死亡1頭,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 牛出血性敗血癥 牛出敗 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S858.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7)01-0269-01
概述:牛出血性敗血癥是一種嚴重危害大牲畜養(yǎng)殖的傳染性疾病,常以發(fā)生高熱、肺炎或有急性腸炎和內臟的廣泛出血為主要特征,它使大牲畜(特別是犢牛)造成食欲廢絕、反芻停止、急性腸炎和敗血癥(敗血型)、皮下炎性水腫、吞咽和呼吸困難(水腫型)、痛性干咳、呼吸困難(肺炎型)等癥狀,使病牛最終虛脫或窒息而死。牛出敗病牛死亡率高,傳染快,治療率低,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氣溫變化大、陰濕寒冷時易發(fā)病,主要以注射牛出敗氫氧化鋁菌來預防發(fā)病。近幾年芒信鎮(zhèn)不曾發(fā)過牛出敗,但此病一旦發(fā)生,要即使采取隔離、消毒、緊急預防等措施外,最重要的是要急時對隔離病牛的治療,減少造成的損失。本文主要論述牛出敗的治療效果情況。
1 流行特點
1.1 傳染源:牛在感染出血性敗血癥的過程中,其傳染源為各類分液物、體流、排泄物、病畜全身組織器官,在實際感染之后,就會出現血性敗血癥。
1.2 主要傳染途徑:牛出血性敗血癥的傳染途徑為消化道、呼吸道,主要就是牛在消化道與呼吸道中存在較多的傳染源,進而感染了牛出血性敗血癥。
1.3 發(fā)病明顯季節(jié)性:牛出血性敗血癥具有季節(jié)性的發(fā)病特點,在氣溫變化大及陰濕寒冷季節(jié)很容易感染此類疾病。
1.4 發(fā)病性:牛出血性敗血癥在實際發(fā)病期間,具有散發(fā)性、地方流行性特點,危害性較強,很容易出現大面積擴散與傳染現象,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1.5 發(fā)病年齡:牛出血性敗血癥在各種年齡的牛均會發(fā)生,犢牛較為嚴重,因此,在防治過程中,必須要針對犢牛的實際情況進行研究,保證可以提高研究效率與研究質量,避免出現影響犢牛健康生長的問題。
2 發(fā)病情況
96年9月10日海東村籠甩社有畜主來報,社里前天死了1頭水牛,因不知會傳染,埋了可惜,私自剝吃了,今天早上發(fā)現自家水牛又病了1頭,癥狀與死亡的那頭牛相似,食欲廢絕,反芻停止,咽部似有堵塞物,嘴巴流出大量粘液,肚子脹。經治療后痊愈,后相繼發(fā)病2頭,死1頭,治愈1頭。
2.1 臨床癥狀:病牛食欲廢絕,反芻停止,扣流粘液,腹脹,呼吸困難,隨后出現下痢等,最終虛脫或窒息而死。
2.2 診斷:在診斷過程中,相關診斷人員要根據牛出血性敗血癥實際發(fā)病特點實施診斷工作,并且根據流行行病學及臨床癥狀診斷為牛出血性敗血癥。同時,在診斷過程中,相關診斷人員還要重視對謬臨床癥狀的研究,可以采集病料對其進行涂片染色鏡檢方式對其進行診斷,一旦發(fā)現有橢圓形或是兩極性染色體,就可以確診牛出血性敗血癥。
3 治療
3.1 采取相應措施:在對牛出血性敗血癥進行治療之前,相關養(yǎng)殖人員必須要做好隔離封鎖工作,并且對健康牛進行緊急接種,然后治療感染牛出血性敗血癥病畜,同時,還要對牛出血性敗血癥死畜進行處理,最后,采取有效措施實施消毒工作。
3.1.1 治療原則:在對牛出血性敗血癥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必須要加強管理工作力度,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增強病牛抵抗力,同時,還要做好抗菌工作,避免出現激發(fā)感染的現象,防止脫水。
3.1.2 抗菌:在對牛出血性敗血癥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抗菌工作較為重要,相關治療人員必須要選用青霉素實施治療工作,其劑量可以控制在100公斤牛每次400萬單位和鏈霉素100公斤牛320萬單位/次,然后每天注射2—3次,在注射一周之后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3.1.3 中草藥抗菌:牛出血性敗血癥治療人員可以利用中草藥抗菌方式實施治療工作,雖然中草藥治療方式見效較慢,但是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擴展,從根本上消除牛出血性敗血癥病毒,期間,治療人員可以利用黃連口服素實施治療工作,將劑量控制在黃連素口服20—30克/次,同時,也可以利用魚腥草片對其進行治療,可以將劑量控制魚腥草片口服20—40片/次(20mg/片)每日2—3次。
3.1.4 補液:牛出血性敗血癥治療人員在開展治療活動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牛營養(yǎng)的補充,進而增強牛的抗病能力,提高其治療質量與效率。再次期間,治療人員可以利用口服補液進行治療,將劑量控制在5—10%葡萄糖液,同時,也可以利用靜注補液方式實施治療工作,可以將其劑量控制為:①5—10%葡萄糖溶液50—250克;②糖鹽水日用量500—3000ml,每500ml葡萄糖25克,氯化鈉4.25克。
3.2 預防
3.2.1 加強飼養(yǎng)管理,增強機體抵抗力,平時應避免或減少由于飼養(yǎng)管理不當而導致機體抵抗力減弱的各種因素,如潮濕、受冷、受暑、過度疲勞、營養(yǎng)缺乏等。
3.2.2 在預防過程中,相關預防人員必須要制定完善的衛(wèi)生處理制度,科學、合理的應用衛(wèi)生處理工作,為牛的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在此期間,要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圈舍及飼養(yǎng)管理用具定期用10%石灰乳或5%漂白粉進行消毒。
3.2.3 在預防期間,相關養(yǎng)殖人員要重視疫苗接種工作,保證可以提高牛的抗病能力,增強其預防效果,在此期間,要定期接種,運用牛出血性敗血癥氫氧化鋁菌苗進行預防注射。
3.2.4 病例
3.2.4.1 病例:本地水牛,體重150kg。主訴:早上不吃草,流口水,呼吸困難,腹脹。經檢查病牛精神沉郁,反芻停止,咽部水腫,口延呈水線狀從口角流出。采取以下治療措施:
用藥:Ⅰ氨基比林,10ml,2支;青霉素,80萬單位,5支,注射。Ⅱ鏈霉素,80萬單位,4支;注射用水10ml,注射。
同時加強管理,做好圈舍衛(wèi)生,每天注射3次,連用2天后癥狀減輕,有食欲,第三天用藥兩次,第四天基本治愈。
4 討論
4.1 在氣溫變化大或陰濕寒冷時節(jié),由于飼養(yǎng)環(huán)境部衛(wèi)生,是牲畜受寒感冒、過度疲勞、譏餓等抵抗力下降,易發(fā)病。因此,圈舍衛(wèi)生要保持清潔干燥、通風,并進行不定期的消毒,避免受寒、疲勞,譏餓、營養(yǎng)缺乏等,并定期進行接種。
4.2 抗菌。引起牛出敗的多殺性巴氏桿菌對理化作用的抵抗力不強,用青霉素、廣譜抗菌素及磺胺效果較好,若以上藥物療效不顯著可改用四環(huán)素配合葡萄糖靜脈注射,同時可先用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藥配合治療,早期應用血清、磺胺類藥物等效果良好。
4.3 補液。由于牛出敗病牛食欲廢絕,又拉痢,容易造成脫水,必須根據情況給予補液,一般有注射補液和口服補液。靜脈輸液為最有效補液方法,臨床上常用的補液補充劑有葡萄糖、生理鹽水、復方氯化鈉、碳酸氫鈉等。同時要注意靜注的葡萄糖的濃度不能太高,否則將提高血漿參透壓,導致組織水分向血液中轉移,加重組織的脫水狀態(tài)。
實踐證明:牛出敗的治療關鍵在于早期發(fā)現及時治療,準確判斷并合理地選用治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