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萬軍
[摘 要]問題解決類型的題目一般涉及生活實際,需要學生對題目有很好的理解,進而把握問題中的重點和關鍵,再運用數(shù)學知識進行解答。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對于學生審題方法的教學需要引起足夠重視,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對于文本含義的思考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shù)學解題思維習慣。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審題方法;文本閱讀;解題思維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8-0071-01
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對于數(shù)學問題的文本閱讀都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對于問題解決型的題目,只有正確理解并且抓住文本含義以及有用的信息,才能使學生形成清晰的解題思路,促進學生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不斷提高。
一、查找解決問題的關鍵詞句
正確理解問題解決型題目的關鍵之一,就是把握和正確理解數(shù)學語言中的關鍵詞句。在教學的目標中也明確要求學生在審題的過程中應邊讀邊畫,圈出一些關鍵的詞句。通過不斷地練習和強化,培養(yǎng)學生對關鍵詞句的敏感性,在解題時就能更好地把握關鍵,找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和方法。
例如,在教材中有一道題目:小紅今年13歲,小紅比小明小2歲,但是小明又比小剛大2歲,問小剛今年幾歲?
這類問題在教材中比較常見,涉及的關鍵詞包括“×××比×××小”“×××比×××大”,很多學生在理解題目的過程中沒有仔細思考,遇見“大”就加,遇見“小”就減,很容易出現(xiàn)錯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對這類問題中的關鍵詞句進行針對性講解,讓學生正確理解其含義。本題的正確解答過程:小明今年的年齡為13+2=15(歲),小剛今年的年齡為15-2=13(歲)。
由此可見,在解答問題解決型題目時,需要對關鍵詞句有正確的理解。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在審題中咬文嚼字、認真推敲的習慣,只有正確地理解題目文本的含義,才能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法。
二、篩選提取解決問題的信息
在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很多題目的呈現(xiàn)形式不局限于文字,同時還會包括圖畫、表格、生活場景對話等,在審題時需要學生對題目中的相關信息進行認真分析,結合問題篩選出有用的信息,明確解題的方向和思路。
例如,有一道圖文相結合的題目:先根據(jù)下面的問題選擇合適的條件,再進行解答。
(1)1個茶壺和4個茶杯一共多少元?
(2)1個熱水瓶比4個茶杯多多少元?
題目中一共涉及三個條件,問題(1)只需用到前兩個條件,解答為20+4×4=36(元);問題(2)只需用到后面兩個條件,解答為35-4×4=19(元)。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條件在解題的過程中都要用上,應結合實際問題進行選擇。
還有一些題目會在題干中設置干擾選項,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提取相關信息的能力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經(jīng)過訓練之后,學生就能獨立找出和題目問題相關的信息,選擇正確的解題方法。
三、適時借助示意圖解決問題
小學生對于具體形象的思維能力要強一些,因此,在解答問題解決型題目時,可以借助具象的示意圖分析問題,能有效幫助學生厘清題目中的各個條件、問題以及數(shù)量關系。
例如,有一道題目: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個小杯和1個大杯中,正好倒?jié)M。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那么,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分別是多少毫升?
怎樣理解題目中的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是解題的關鍵,“6個小杯的容量+1個大杯的容量=720毫升”“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問題中的條件比較復雜,要理清楚并不容易,可以假設把720毫升的果汁全部倒入小杯,1個大杯可以看作3個小杯,先畫線段圖,再解答。
讓學生單純從文字方面來理解各個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可能比較困難,這時借助示意義圖則可以達到直觀的效果,便于學生理解。
涉及數(shù)學文本閱讀的題型非常多,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nèi)容,將審題方法融入課堂教學中,通過對學生進行引導和訓練,培養(yǎng)學生思考并且理解問題含義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責編 李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