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田
名家推薦
做一個具有批判性思維的教師
劉江田
批判性思維;教師發(fā)展;化學教學
錢華老師是南京市高中化學中心組成員,在教研活動的接觸中,我能感受到她在教學和教科研等各項工作中,能堅持學習和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這種追尋和堅持理性、反思性、開放性、實踐性的求真精神,值得我們贊賞。
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能堅持正確的教育價值觀。錢老師認為教學需要遵循學生自然的思維秩序,需要寬容學生的不同觀點和錯誤。她尊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鼓勵學生進行有根據(jù)的猜測,要求學生通過探究、小組合作討論等方式對自己和他人的思維過程所涉及的重要資料、解釋、概念、假設、推理、結論等進行反思和批判。她放手讓學生在做中學,在錯中學,最終引導學生基于證據(jù)推理和理性思維,做出正確的判斷。她經(jīng)常能停下匆忙的步伐,返回學生的內心,能直面和關照學生的真正興趣和思維過程,能創(chuàng)造機會和空間讓學生生成觀念、敢于質疑,能尊重學生的選擇和學習習慣。她始終鼓勵學生用批判性思維進行質疑和反思,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在教學中設計的一分鐘反思法,通過最后的一分鐘留白,讓學生靜心反思并記錄本節(jié)課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東西,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舉動,不僅使所教授的學科知識從內部得到拓展,還為學生提供了更有意義的學習體驗。
在日常教學中,錢華老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她往往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引導學生展開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思考問題。她通過反復研究發(fā)現(xiàn),選擇一個信息量比較大的新聞熱點類素材作為情境讓學生展開討論,學生會特別喜歡,思維也變得特別活躍。她通常營造的是這樣一種開放的探究課堂:情境素材—提出問題—學生思考—教師啟發(fā)—學生探究與交流—教師點評—學生總結與質疑。這是一個為了問題而教的過程。錢華老師特別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讓學生獨立面對問題、矛盾、謬誤、價值假設和沖突,以及其他引起思考的各種因素,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解釋、分析,從而探查假設、尋求合理性。對核心問題的探究,錢華老師讓學生采取“正—反—正”的討論探究模式,讓學生能更好地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學生的學習應該是基于學科又超越學科的開放式學習,基于主題的跨學科綜合性學習和聯(lián)系社會實際的學習。在新的時代,要更多關注價值觀和學生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批判性思維要培養(yǎng)的是學生面對未來的素養(yǎng),而未來是不可預知的。開展批判性思維教學并不容易,它對教師知識視野和思維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要經(jīng)歷自我轉化——從45分鐘滿堂高聲“布道”的“神父”,轉化成為一個謙虛、鼓勵和配合的新型教師。這樣的轉換有可能甚至比改變教學內容還困難,它代表著對教師的個人挑戰(zhàn),需要教育者自己改變知識觀、思維模式、行為方式等,它要求自我反思、自我開放、自我批評。
盡管在中小學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成功探索不多,缺少現(xiàn)成的經(jīng)驗可以借鑒,看上去仍有一段長路要走,但“把批判性思維的精神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這一點是錢華老師的執(zhí)著追求。所以,我有理由相信,隨著像錢華老師等這樣敢為人先、面臨挑戰(zhàn)不退縮、執(zhí)著追求批判性思維的一批教師的誕生,這樣的課堂并不遙遠。
G633.8
A
1005-6009(2017)83-0079-01
劉江田,南京市教研室(南京,210019)高中化學教研員,正高級教師,南京市高中化學劉江田名師工作室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