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緒穩(wěn)
讓月光和詩意彌漫在課中央
——以蘇教版五下《望月》的教學為例
蔡緒穩(wěn)
《望月》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語言精美,情感充沛,想象合理,詩意盎然。教學該課第二課時時,教師立足語用,借助多媒體,展現(xiàn)月色美景,并引導學生體會詩文中“清幽曠遠”的意境,從而激發(fā)其寫作沖動,完成由讀到寫的升華。
語用;由讀到寫;《望月》課例
《望月》是蘇教版五下的一篇精美散文,本節(jié)課,筆者立足語用,借助多媒體,展現(xiàn)月色美景,并引導學生體會詩文中“清幽曠遠”的意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沖動,完成由讀到寫的升華。教學第二課時,筆者力求關注學生第一課時的學習基礎,特別是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問題,順勢而引,使兩課時的教學渾然一體。
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望月》,讀課題——
生(輕柔愉悅地):望月……
師:真好。還記得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生:課文寫了作者看到的江上月色以及和小外甥背古詩、交談的情景。
師: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發(fā)現(xiàn)了不少佳句。這些句子,初讀時不太明白,聯(lián)系課文讀讀想想,就越來越覺得它寫得妙。比如:“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p>
同學們當時還提出了不少問題:
“詩”“月光”怎么“沐浴”?——何镕嶸
“沉醉”是什么意思?——時成杰
“詩”字后面的“,”是不是有些多余?——蔡緒穩(wěn)
師:我們通過品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解決了一些問題,有些還要繼續(xù)探討。讓我們再次來到江邊,享受月光的沐浴吧。
(課件出示課文第一、二自然段的朗誦視頻)
師:我們來聽寫幾個詞語,好嗎?注意聽,每個詞只報一遍:吐灑、光斑、剪影、鍍上。
多有詩意的詞語啊,請對照課文,自己批改,有錯誤的自己訂正。
復習導入部分把提問者的姓名呈現(xiàn)在所提問題的后面,既是對上節(jié)課學習情境的再現(xiàn),又對學生起到表揚激勵的作用,特別是把教師的姓名也標出,是“教師是學習活動中平等的首席”這一理念的體現(xiàn)。
1.整體感知六句古詩。
自學提示:默讀課文第3~12自然段,找出小外甥和“我”背的詩句。思考:詩句是誰寫的?出自哪首詩?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想象詩句描寫的畫面,有感情地吟誦。
2.品讀《宿建德江》。
師:一句詩就是一幅畫,你可以吟,也可以畫。老師畫畫,請大家猜一猜,它對應文中哪句詩。
生: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師:同意的舉手。(學生紛紛舉手)
師:要是我說是“月落烏啼”那一句呢?同意的舉手。(部分學生舉手)
師:兩個答案,到底是哪一個,大家來說說理由。
生:圖上月沒有落。圖上也看不到烏啼的任何痕跡。
師:看來是我錯了。大家現(xiàn)在的意見是——
生(自信大聲地齊說):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師:這位同學,你猜得很準,能把詩為大家吟誦一下嗎?
生(柔美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師:假如你現(xiàn)在就是詩人孟浩然,請問,你在吟這句詩時,心情怎樣?
生:陶醉。
師:大家對這句話的理解還有些偏差,畢竟六句詩,就這一句還沒學過。詩人孟浩然當時進京趕考,又一次落榜!同學們,你們有過考試沒考好的經(jīng)歷嗎?
生(紛紛地):有
師:當時的心情怎樣?
生:當時我很難過。
師:是啊,人家問到了,你會怎么說呢?
生:我真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
師:要知道,孟浩然參加的可是決定前途和命運的科舉考試??!懷才不遇,報國無門,漂泊江上,有家難回。你說他的心情能好嗎?讓我們再讀這一句。
生: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師:看來,大家只有聯(lián)系詩的寫作背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才能把詩讀懂、讀透啊。
六句古詩的學習有詳有略,學過的僅進行面上梳理,沒學過的就要點上深究?!翱磮D猜詩句”的方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巧妙地引發(fā)學生對兩首詩中意境相近的詩句開展比較閱讀。
3.感受望月古詩的浩瀚。
師:讀懂了詩句,再來對詩,一定更有味道。
(男女生對詩)
師:我和小外甥就背了六句詩嗎?從哪兒看出來?
生:課文第12自然段有個省節(jié)號。
師:你不但會讀文字,連標點符號都能讀懂。真了不起!來,我做舅舅,你們做我外甥,看看是我這個大作家厲害,還是你們小學生厲害。
(教師與學生對詩《春江花月夜》)
師:同學們,不要再背了。寫月的詩多如繁星,讓我們背,背到天黑也背不完,讓我們品,品一輩子也品不夠!
(引讀小結語。課件出示:多么神奇的月亮??!在孩子眼中,她是精美的寶物;在大人心頭,她是無言的知音。照在家鄉(xiāng),它圓了游子的思鄉(xiāng)夢;照在邊關,它見證著將士的愛國心。她是苦悶時盡情傾訴的對象,她是歡聚時如約而至的嘉賓。月亮啊,你撩起了古人的多少詩情?。?/p>
師:月華如水,詩意如水。沐浴在如此美景和詩意之中,我們的心怎能不沉醉!讓我們再次品讀這一句。
師生互動,展示積累的古詩文,讓學生游弋在望月古詩的海洋之中;對望月古詩思想感情的歸納,形成新的閱讀文本,這是對教材的成功開發(fā);突出古詩“清幽曠遠”的意境,為學生理解“古詩怎么沐浴”“古詩帶來的清幽曠遠的氣氛是什么樣的”打下了基礎。
師:欣賞著眼前的月色,僅僅是吟誦著古人的詩篇,是不是有點兒美中不足呢?
生:是的。
師:小外甥寫出了自己的詠月詩了嗎?(板書:新詩?)
課件出示:請快速瀏覽課文第3~20自然段,找出小外甥說的話。小組討論:這些話像不像詩?請說出理由。
師:大家找出了哪些像詩的句子?
生:“像眼睛,天的眼睛”這一句像詩。因為這句話用了比喻,語言很美。
生:這句話沒有說成“月亮像天的眼睛”,這種說法像詩。
師:你們品出了語言的美,那“情感”方面呢?
生:我覺得,說月亮喜歡看我們的大地。
師:真是多情的月亮。它看到大地上的什么?
生:它看到我在燈下做作業(yè)?
師(學著月亮俯視大地的樣子):中國的孩子真好學??!
生:它看到有人在月光下散步。
師:地球人真浪漫,但地球上也有不美好的事,比如有些地方正發(fā)生戰(zhàn)爭,有些地方有人流落街頭。這些月亮喜歡看嗎?
生(生紛紛搖頭):不喜歡。
師:不喜歡,那看不看?
(學生意見有分歧)
師:你認為會看,為什么?
生:它關心人類。
師:愛,愛人類和這個世界??梢赃@么說嗎?
生:可以。
師:同學們真是月亮的知音啊!月亮喜歡,其實就是小外甥喜歡。月亮關心,其實就是小外甥關心。經(jīng)大家這么一說,小外甥的話還真像詩。想象呢?從中看得出想象嗎?
生:他仿佛在講童話故事,這是想象到的。
師:他的確是在講故事,講的故事是想到的,只是這個故事太短。
生:不短,因為有個省略號。
師:又是省略號,這回省略了什么?
生:省略了故事的內容。
師:讀書關注標點的作用,真是好習慣。還有兩句,“是月亮把我叫醒了。”“月亮困了,睜不開眼睛了?!边@兩句像詩嗎?
生:像,這兩句話也把月亮當成人來寫。
師:是的,比喻、擬人都離不開想象。你睡覺,一般是誰把你叫醒?
生:媽媽。
師:小外甥把月亮當成媽媽了。
生:月亮困了,其實是小外甥困了。
師:那這時的月亮成了小外甥的什么人了?
生:他的同伴或就是他自己。
師:看來小外甥真的醉了,分不清月亮和自己了!都是月亮惹的禍,瞧把小外甥醉的。
師:小外甥的這些話,語言優(yōu)美,想象奇特,感情真摯,就是詩,而且是絕妙的詩。(板書:將“?”改為“!”)我們選幾句重新排一下,就更像詩了。像讀詩一樣讀一讀。
師:誰能給這首小詩加個標題?
生:天的眼睛、看大地的月亮……
師:都是好題目,不同的人感受也會不同。外甥寫出了自己的望月詩,作者寫出了嗎?
(學生不能確定)
師:作者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課文就是他寫的詩。
通過評析外甥的話是不是詩,引導學生品讀人物語言,理解小外甥“愛幻想”的特點,體會課文“語言精美、情感充沛、想象豐富”的詩味。
(課件顯示不同的月色圖)
師:此時此刻,你的心里一定有了一輪屬于自己的月亮。那就讓我們寫出自己的詩。
課件顯示:可以續(xù)編小外甥的童話,可以創(chuàng)作自己的童話,可以寫一寫心中的月色,也可以寫寫自己望月時做過的有趣的事……
學生自由寫作5分鐘,然后互相交流。指出其他同學的優(yōu)缺點,提出修改意見,重點評價“想象的合理性”和“用詞的準確性”。
由讀到寫,過渡自然,讀與寫的要求關聯(lián)度高,且要求相對開放,便于學生發(fā)揮。
(課件播放歌曲《望月》)
師:同學們的才情也激發(fā)了我的詩興,我也要寫一句詩。
書寫:千古詩情千古月,一代風華一代人。
師:同學們,這就是中國的月,中國的詩,這就是中國人的月亮情結,這也是我要送給大家的禮物。讓我們自豪地齊讀這句詩。
生:千古詩情千古月,一代風華一代人。
師:知道這句詩的意思嗎?
師:佳句總是“初讀莫名其妙,越品越有味道”,看來這句詩不錯。(眾笑)今天課后的作業(yè),由同學們自己設計。大家想做什么作業(yè)呢?
生:可以了解我國的嫦娥探月工程,編一份小報,也可以收集古今中外的寫月詩,開個小小賽詩會。
師:好,聽大家的。這節(jié)課就到這里,下課。
古人望月寫詩;外甥望月、背古詩,進而寫出望月的“童話詩”;作者望月、背古詩、和外甥交談,寫出望月散文詩,這是課文中望月的三重景深。課堂上學生學習課文,自由創(chuàng)作望月詩;教師受到激發(fā)而吟詩、寫詩,構成了望月寫詩的第四、第五道景深。用傳統(tǒng)的中國詩文書法為教學活動“收官”,文化味濃,與整堂課相得益彰。
G623.23
A
1005-6009(2017)73-0048-03
蔡緒穩(wěn),江蘇省鹽城市第一小學教育集團實小校區(qū)(江蘇鹽城,224000)教師,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