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堅
為什么寶寶總說“我不會”
文/袁堅
當(dāng)寶寶說“不會”,他在想什么?
如果你發(fā)現(xiàn)寶寶開始把“我不會”掛在嘴邊,就要注意了:在教養(yǎng)過程中,是否給他的限制太多,導(dǎo)致他失去了嘗試的信心和愿望?又或者,是否照顧他太過周到,使他滋生出依賴與惰性?
當(dāng)寶寶說“我不會”……
“看,姑姑送的樂高消防車!我們把它拼起來好不好?”媽媽將積木擺在寶寶面前。寶寶一開始很興奮,摸摸這個、拿拿那個,可真要拼,他又搖頭:“我不會。媽媽幫我拼!”這時你的反應(yīng)是:
A“好,那媽媽幫你拼。”拼的過程中也會簡略講解過程要點,但看寶寶一幅懵懵懂懂的樣子,也不知道他究竟聽明白沒有。消防車拼好了,寶寶興奮地拿過去玩,把拼裝這件事拋在腦后。
B“那不行,你得自己拼,拼好了才有消防車玩!”然后也會加以鼓勵。但寶寶一開始還試著拿幾塊積木拼拼搭搭,幾下子拼不成樣,就喪氣了、放棄了,注意力轉(zhuǎn)到其他熟悉的玩具上去。
C“媽媽可以幫你一起拼?!币婚_始也會指點寶寶正確的拼法和步驟,可說了幾遍寶寶都做不到,反倒按照自己的辦法“胡亂地”拼起來……媽媽漸漸地變得不耐煩:“你這樣不對的!不可能拼得好。應(yīng)該那樣……算了算了,還是我來幫你拼吧!”將積木從寶寶手中“搶”回來。
D“看起來有點復(fù)雜,媽媽也不會,需要有寶寶幫忙,兩個人一起想辦法,才能把它拼起來。”然后鼓勵寶寶先嘗試,哪怕一開始他的拼法是錯的,也不馬上指出,讓他自己去摸索;但在寶寶發(fā)出求助信號時,及在拼裝的關(guān)鍵點和難點上,會積極加以協(xié)助,拼完后,寶寶很有成就感。
A“大包大攬”型
只要寶寶說“不會”,就接手幫他把事情都處理掉。A型家長會將寶寶照顧得很周到,第一時間響應(yīng)他的全部需求,也很享受寶寶充滿依戀和信任的目光??蓞s忘了要給寶寶留下一些自己探索、嘗試的空間,因為我們教養(yǎng)孩子的目的,最終是為了讓他有朝一日,能夠獨立走向廣闊世界。
B“放任自流”型
這一型家長大部分都是“高知”,認(rèn)同寶寶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難自己想辦法克服”,對寶寶的要求比較高和嚴(yán)格,卻很容易忽略小孩子的成長過程、每個階段的不同特點,可能有些事情在家長看來很簡單,對他而言卻并不容易,比如拼搭從未接觸過的樂高積木。
C“反復(fù)無?!毙?/p>
一時充滿熱情地鼓勵寶寶,一時又批評他做得慢、做得不好;一時教導(dǎo)寶寶要自己嘗試,一時又告訴寶寶:“你不行的,還是媽媽來吧……”如此反反復(fù)復(fù),無法將任何一種教養(yǎng)方式貫徹到底,只會令寶寶感到無所適從,甚至還會影響到他的自信心、判斷力與專注力。
D“協(xié)同工作”型
能夠運用“同理心”理解寶寶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也能夠發(fā)掘和肯定寶寶在他的年齡段上所擁有的能力,并以恰當(dāng)?shù)闹笇?dǎo)和協(xié)助,使他將這些能力都發(fā)揮出來,用于解決眼前的難題。D型家長的智慧,是“退后一步”與“適時介入”的結(jié)合,其中分寸的拿捏,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
寶寶說“我不會” 的四大原因:
“來,畫個圓吧!”媽媽把水彩筆遞給寶寶,“我不會,媽媽畫!”寶寶又把筆遞回給媽媽?!敖棠泸T自行車。”媽媽向?qū)殞毶斐鍪?,“我不會,我要騎扭扭車!”寶寶一扭頭,跑開了。“試試看自己穿鞋子啊?!眿寢屌呐膶殞毜谋?,“我不會,媽媽幫我穿!”寶寶開始撒嬌、耍賴……
原因一:真的不會
為什么明明很簡單的事,寶寶卻不肯試著做一做?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家長看來很簡單的,對寶寶來說可能并不容易!比如畫圓圈這件事,家長覺得沒什么吧?事實上對于不到3歲的寶寶來說,要畫一圈——不管是不是圓——最后能閉合,單是這件事就困難極了!
原因二:傷自尊了
如果家長經(jīng)常隨口說:“這個很簡單的呀,讓我來!”這會讓因反復(fù)失敗而沮喪萬分的寶寶受到打擊:“難道真的很簡單嗎?那是我太笨了嗎?”當(dāng)然他不會這樣表達(dá),但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傷是必然的,以后再碰到類似情形,就會傾向于退縮、回避。
原因三:多次被拒
“我自己洗杯子!”寶寶說,“會把衣服弄濕的!”媽媽拒絕?!拔襾韼湍阃系匕澹 睂殞氄f,“小心別碰倒了花瓶!”媽媽阻止。其實兩歲后寶寶對各種事情都很有參與熱情,但如果家長怕他弄壞東西或出意外而加以攔阻,他就會漸漸變得被動消極。等到家長要他做什么時,他也不肯再做了。
原因四:就是撒嬌
在幼兒園自己吃飯吃得好好的,回到家就不肯動手,非要媽媽喂——這不是寶寶懶惰,而是他在撒嬌。自己做事當(dāng)然很有自主性和自豪感,可讓媽媽幫忙做,卻也有備受呵護(hù)的好感覺呀!尤其在他剛上幼兒園或最近心理壓力較大時,容易有這種“退化”成小嬰兒的心理傾向。
為什么給了寶寶許多鼓勵,他卻還是一口回絕說“不會”?家長該怎么做,才能令他行動起來?——其他的事情退到底,還可以用“命令”,唯獨“嘗試做某件事”,沒辦法!俗話說“按著牛頭強(qiáng)飲水”,那是不可行的。逼得緊了,寶寶無非就是大哭,問題依然無法解決。試試以下幾種辦法。
Step 1:運用“同理心”,站在寶寶身邊
“嗯,要用樂高積木拼出一輛消防車,這件事是有點難?!薄白谧孕熊嚿?,對這個高度你還不習(xí)慣,所以有點害怕,對不對?”一定要記得寶寶不過兩三歲,思維與行動能力有限,有時候他自己就會對“做不到某事”感到沮喪,家長就更不能火上澆油。但注意別說“這件事對你而言有點難”。這樣反倒會加劇剛才所說的沮喪感——“媽媽會做而我不會”,令寶寶喪失自信心。
Step 2:將解決問題的過程,分解成若干個小步驟
既不是直接幫寶寶把問題解決掉、給他現(xiàn)成的答案或結(jié)果,也不是一股腦兒地把問題全部丟給他自己一個人去對付,但要鼓勵寶寶共同行動,實際上家長和他的能力差距卻又非常之大,并不是完全平等的伙伴關(guān)系,如何才能令寶寶切實地感覺到自己能夠為解決問題貢獻(xiàn)一份力量?——將解決問題的過程分解為若干小步驟是個好辦法!其中總有些步驟是寶寶現(xiàn)有的能力足以勝任的。
Step 3:將寶寶能做的部分交給他來完成
比如玩拼裝玩具,要上螺絲,第一步是找到螺絲刀,這個寶寶會!請他來找。第二步是把螺絲刀頭卡入螺絲頭上的凹槽,這個寶寶也會!請他來插。第三步是旋轉(zhuǎn)螺絲刀,只轉(zhuǎn)一圈的話,寶寶做得到!請他來轉(zhuǎn)。最后擰緊的部分,家長動手“加加工”。如果直接把這堆工具、材料擺在寶寶面前,他肯定說“不會!”可分解之后,其實大部分的工作都可以由寶寶來完成。
Step 4:別忘了適時肯定與鼓勵
不要籠統(tǒng)地或夸張地表揚:“寶寶真棒!”“真厲害!”或“看,你能辦到的吧!”好像家長事先已經(jīng)預(yù)見到了似的。簡單、平實,就把寶寶剛剛做的事情描述出來:“從前你騎自行車,只會蹬半圈,這樣前進(jìn)得比較慢;但剛才你試著蹬了一整圈,然后再一整圈……結(jié)果速度就變快了。”這就是對他最好的肯定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