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新
經(jīng)歷了近300年的分裂割據(jù),到了公元6世紀末,中國社會再次進入一個統(tǒng)一興盛的時代。在隋末戰(zhàn)亂中奪取政權(quán)的李唐王朝,從太宗、高宗、武則天一直持續(xù)著保持國力的增長,到玄宗開元時期達到了鼎盛,成為實際意義上的“中亞的主人”(《草原帝國》,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正如英國學者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所言:“唐代中國是一個極度世界主義的社會”(《泰晤士世界歷史地圖集》,三聯(lián)書店1985年版),“極度世界主義”讓世界從中國受益,也讓中國從世界受益。唐王朝的繁盛,一方面與絲綢之路的暢通并再次繁榮分不開,另一方面又得益于在西域不怕犧牲、艱苦守衛(wèi)的唐朝將士,從玄宗朝王諫《安西請賜衣表》(《文苑英華》卷六〇八)的描繪中可知當時軍旅生活的真實情形:臣奉某月日敕:令臣河西揀招五千人,赴磧西逐面防捍者。臣到安西之日,安西早已翻營。軍令有行,困不敢息,鐵衣不解,吹角便行。邊庭路長,去去彌遠,往還三萬里,辛苦二周年。朝行雪山,暮宿冰澗,溪深路細,水粗(原文闕二字),大約一程,少亦百渡。人膚皴裂,道上血流;畜蹄穿跙,路傍骨積;征馬被甲,塞草不肥;戰(zhàn)士戎衣,胡風盡化。今邊秋早冷,赤肉迎霜,臣準敕放還,實恐磧途凍死。伏惟矜慈育物,遠念單寒,請令安西給付綿帛,蓋其凍露,路免僵尸。生入鐵門,死將不朽!此文又見《全唐文》四三九。表,是臣下給君主的奏章。王諫的這篇表是請求唐玄宗給他所帶隊的士兵撥付軍衣,抵御風寒,由此展現(xiàn)了真實的邊塞生活和守護絲綢之路的異常艱辛。全文感情深沉,語氣懇切,情在理中,理中含情,悲憫之中懷有大愛,讀來讓人深深地感動。不算標點符號,不計脫的二字,這篇表全文只有178個字,用語精微,字字璣珠。
文章一開始就說,自己奉皇帝之命,在河西地區(qū)挑選了五千精兵,赴磧西守衛(wèi):“令臣河西揀招五千人,赴磧西逐面防捍者?!焙游?,黃河以西地區(qū),漢唐時多指甘肅、青海兩省黃河以西的地區(qū)。早在西漢武帝時期,就是絲綢之路上的咽喉之地和戰(zhàn)馬嘶鳴的古戰(zhàn)場。至今,境內(nèi)烽臺、古城、塞堡等仍然遺存。歷史上的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地,都屬于河西地區(qū),是地沃物豐的繁華之地,特別是地處河西走廊東端的涼州(今甘肅武威),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繁華異常:“涼州為河西都會,襟帶西蕃、蔥右諸國,商侶往來,無有停絕”(《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一),“當唐之盛時,河西、隴右三十三州,涼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富樂?!保ā缎挛宕贰に囊母戒浀谌罚鲋菔钱敃r東西方物質(zhì)交流的主要驛站和商埠,是西域商人的主要聚集地,中原的絲綢、鐵器、陶瓷和華夏文明從這里輸出,西域的琉璃、珠寶、香料、藥材和西方文化特別是印度文化又通過這里源源不斷地輸入內(nèi)地。詩人岑參的“涼州七城十萬家”(《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元稹的“吾聞昔日西涼州,人煙撲地桑柘稠。葡萄酒熟恣行樂,紅艷青旗朱粉樓”(《西涼伎》),是當時涼州的真實寫照。從富庶的河西地區(qū)到達氣候惡劣、路途遙遠的磧西,這些將士需要付出巨大的犧牲,付出巨大的幸福代價。“揀招”,挑選,招募,指精心選拔?!按兾鳌?,指磧西節(jié)度使治所,即今新疆庫車附近,因下文說“臣到安西之日”。磧西節(jié)度使,是唐玄宗開元年間設立的管轄磧西地區(qū)的最高長官,下轄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是當時全國八大節(jié)度使之一。著名邊塞詩人岑參第一次出塞就到過磧西:“一身從遠使,萬里向安西。漢月垂鄉(xiāng)淚,胡沙費馬蹄?!保ā洞兾黝^送李判官入京》)“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保ā段渫蛣⑴泄俑按兾餍熊姟罚盎鹕搅聭鼰幔嗤さ揽谛腥私^。”(《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車》)另外,唐人有“龜茲磧西胡雪黑,大師凍死來不得”(劉言史《送婆羅門歸本國》),“聞道磧西春不到,花時還憶故園無”(陳陶《水調(diào)詞十首》其五)的詩句,寫磧西氣候惡劣,春天不到。
作者說“赴磧西”的任務是“逐面防捍”,亦即四面防衛(wèi)、抵御,元結(jié)《奏免科率等狀》:“去年又賊逼州界,防捍一百余日?!薄爸鹈娣篮础笨赡芘c唐將高仙芝怛羅斯城(今哈薩克斯坦東南部江布爾城)戰(zhàn)敗有關(guān)。據(jù)《新唐書·高仙芝傳》記載:“九載,討石國,其王車鼻施約降,仙芝為俘獻闕下,斬之,由是西域不服。其王子走大食,乞兵攻仙芝于怛邏斯城,以直其冤?!庇謸?jù)《資治通鑒·唐紀三十二》記載:“高仙芝之虜石國王也,石國王子逃詣諸胡,具告仙芝欺誘貪暴之狀。諸胡皆怒,潛引大食欲共攻四鎮(zhèn)。仙芝聞之,將蕃、漢三萬眾擊大食,深入七百余里,至怛羅斯城,與大食遇。相持五日,葛羅祿部眾叛,與大食夾攻唐軍,仙芝大敗,士卒死亡略盡,所余才數(shù)千人?!碧鞂毷d(751)五月,石國太子引大食(古阿拉伯帝國)等部準備襲擊唐的安西四鎮(zhèn),當時的武威太守、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將兵三萬出征抵抗,于怛羅斯城發(fā)生遭遇戰(zhàn),高仙芝大敗,單騎逃走。唐朝廷為了加強西域的兵力,保證絲綢之路的暢通,于是從河西招兵五千人到安西守衛(wèi)。安西,是大唐的西部邊陲,《太平寰宇記·隴右道·安西大都護府》載安西“本龜茲國也。唐貞觀十四年(640),侯君集平高昌,置安西都護府,治在西州”,“東至焉耆鎮(zhèn)守八百里,西至疏勒鎮(zhèn)守二千里,南至于闐二千里,東北至北庭府二千里,南至吐蕃界八百里,北至突騎施界雁沙川一千里”。
文章接著說“臣到安西之日,安西早已翻營”,等到將士們千辛萬苦抵達安西,安西的守軍已全部開拔?!胺瓲I”,傾營出動:“和雪翻營一夜行,神旗凍定馬無聲。遙看火號連營赤,知是先鋒已上城?!保ㄍ踅ā顿浝類迤蜕涠住菲湟唬包S沙北風起,半夜又翻營。戰(zhàn)馬雪中宿,探人冰上行。深山旗未展,陰磧鼓無聲。幾道征西將,同收碎葉城?!保◤埣墩魑鲗ⅰ罚┟鑼懙恼恰胺瓲I”的情形。在極端惡劣的氣候下,軍隊馬不停蹄,連夜行進,要在出其不意中獲得勝利。因為“翻營”,所以不能與當?shù)厥剀姇?,也意味著給養(yǎng)全無,只能是孤軍向前了。從文章題目看,這篇表寫于部隊到達安西之后。接下來的文字,便是追溯從河西到安西的一路行程:“軍令有行,困不敢息,鐵衣不解,吹角便行?!睂⑹總凂R不停蹄地趕往安西,困乏了也不敢休息;即使稍事休息,鎧甲也不敢離身,一聽到吹角聲響,便又立即起身行軍?!斑呁ヂ烽L,去去彌遠,往還三萬里,辛苦二周年”,從河西抵達安西的路途遙遠,往還一次就三萬里,費時要整整兩周年。通往安西的道路艱險異常,危機四伏,自然環(huán)境極其惡劣,死亡的威脅時刻存在:“朝行雪山,暮宿冰澗,溪深路細,水粗(原文闕二字),大約一程,少亦百渡。”白天行進在茫茫雪山上,夜里住宿在冰冷的澗水邊上。河水翻涌,道路狹窄,即便是走一程路,至少也要渡百次河。這也是《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二所描繪的玄奘走絲綢之路中線到印度取經(jīng)遇到的景象:又西北行三百里,渡一磧,至凌山,即蔥嶺北隅也。其山險峭,峻極于天。自開辟以來,冰雪所聚,積而為凌,春夏不解,凝冱污漫,與云連屬,仰之皚然,莫睹其際。其凌峰摧落橫路側(cè)者,或高百尺,或廣數(shù)丈。由是蹊徑崎嶇,登涉艱阻。加以風雪雜飛,雖復屨重裘不免寒戰(zhàn)。將欲眠食,復無燥處可停,唯知懸釜而炊,席冰而寢。七日之后方始出山。徒侶之中餒凍死者十有三四,牛馬逾甚。當年玄奘從高昌向西北行度越蔥嶺、“懸釜而炊,席冰而寢”的經(jīng)歷,也是今天將士們的現(xiàn)實遭遇。根據(jù)上文“水粗”及經(jīng)行地的地貌特征,闕的二字應該是“石峭”“崖陡”一類。在這樣極端惡劣的氣候下,將士們的遭遇悲慘,令人心痛:“人膚皴裂,道上血流;畜蹄穿跙,路傍骨積;征馬被甲,塞草不肥;戰(zhàn)士戎衣,胡風盡化?!睉?zhàn)士們的手腳因冰冷河水的多次浸泡、極端低溫天氣的寒凍而皴裂,流血不斷,以至于染紅了道路;路途坎坷遙遠,盡是砂石,馬蹄因被磨穿而行走艱難,路旁不時可以看到受凍而死的人畜堆積的尸骨,披甲的戰(zhàn)馬因為秋草枯萎而沒有飼料;戰(zhàn)士們久穿在身的軍衣如過期的紙片一樣,已在邊地冷硬的風中完全腐化?!榜澹╟ūn)裂”,指皮膚因寒冷而凍裂;“跙(jù)穿”,馬蹄磨穿,指的正是岑參所謂“前月發(fā)安西,路上無停留。都護猶未到,來時在西州。十日過沙磧,終朝風不休。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善走的馬尚且如此,人又何以堪!戰(zhàn)士們的苦難遠未結(jié)束:“今邊秋早冷,赤肉迎霜;臣準敕放還,實恐磧途凍死。”今年邊地的秋天來得很早,戰(zhàn)士們赤裸著的身體暴露在冷風寒霜之中。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準許戰(zhàn)士們返回家鄉(xiāng),但他們極有可能在穿越無邊沙漠戈壁的途中被活活凍死。所以帶隊的作者希望朝廷體恤戰(zhàn)士們的苦寒,下令安西都護府正常撥付軍衣,加蓋在戰(zhàn)士們寒凍裸露的身體上:“伏惟矜慈育物,遠念單寒,請令安西給付綿帛,蓋其凍露,路免僵尸。”矜慈,憐憫慈愛?!逗鬂h書·皇后紀上》:“性仁孝,多矜慈。”育物,養(yǎng)育萬物,魏晉無名氏《晉四廂樂歌三首》其三:“容民厚下,育物流仁?!弊髡邞┣蟪V仁道、開慈悲,一切以人道為高。走筆至此,讀者已經(jīng)看到作者眼中噙滿的淚水。撥付軍衣決不是小事,因為關(guān)系到戰(zhàn)士們的生死。
結(jié)尾一句“生入鐵門,死將不朽”,說無論經(jīng)歷多少艱難困苦,只要能活著進入鐵門關(guān),就是死了也會不朽。剛毅決絕與自豪之情盡在八個字之中,足以讓鐵骨英雄潸然淚下?!拌F門”,指鐵門關(guān),亦稱鐵關(guān),在今新疆庫爾勒市北8公里處,南臨塔里木河和塔什拉瑪干沙漠?!缎绿茣さ乩碇酒呦隆罚骸白匝申任魑迨?,過鐵門關(guān);又二十里,至于術(shù)守捉城。”焉耆,今新疆焉耆縣;于術(shù),今庫爾勒市。鐵門關(guān)在霍拉山與庫魯塔山兩山對峙的峽谷中,流經(jīng)庫爾勒的孔雀河穿流峽谷之中,是天山南麓與昆侖山北坡交匯的交通要沖,絲綢之路中道的必經(jīng)之路,岑參說:“鐵關(guān)控天涯,萬里何遼哉?!保ā妒菇缓涌たぴ诨鹕侥_其地苦熱無雨雪獻封大夫》)在赴安西途中路經(jīng)此地時,岑參寫下《題鐵門關(guān)樓》一詩:鐵關(guān)天西涯,極目少行客。關(guān)門一小吏,終日對石壁。
橋跨千仞危,路盤兩崖窄。試登西樓望,一望頭欲白。詩描寫了鐵門關(guān)的險峻及其周圍環(huán)境的荒涼,以至于不能登高遠望,一望白發(fā)頓生。岑參同時寫于此地的還有《銀山磧西館》:“銀山磧口風似箭,鐵門關(guān)西月如練。雙雙愁淚沾馬毛,颯颯胡沙迸人面。”銀山,又稱銀山磧,在今新疆吐魯番西南的庫木什附近,是絲綢之路中線往焉耆、安西的唯一通道,這里風疾如箭、黃沙漫天,直撲人面。在《宿鐵關(guān)西館》詩中岑參又寫道:“塞迥心常怯,鄉(xiāng)遙夢亦迷。那知故園月,也到鐵關(guān)西。”住在鐵門關(guān)的驛館中,望著窗外的明月,禁不住起了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晚唐詩僧貫休也說:“一月行沙磧,三更到鐵門。白頭鄉(xiāng)思在,回首一銷魂?!保ā队鑫逄焐胛迮_五首》其一)
鐵門關(guān),是通往西域的雄關(guān)之一。由鐵門關(guān)沿孔雀河進入一條30公里長的峽谷,峽谷曲折幽深,岸壁如刀劈斧鑿。西漢張騫銜命兩次出使西域都路經(jīng)鐵門關(guān);班超出使西域也曾走過此路,飲馬于孔雀河邊,故此河又稱“飲馬河”。當年玄奘西天取經(jīng),自庫爾勒北的焉耆(今新疆焉耆縣)向南,也是經(jīng)鐵門關(guān)西向屈支(今新疆庫車)、再向印度的?!吧腓F門”用的即是班超的事典:班超(32—102)憑借著自己出色的外交和軍事才能,治理西域三十一年,功勛卓著,封為定遠侯,垂老時思歸鄉(xiāng)里,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上疏曰:“蠻夷之俗,畏壯侮老。臣超犬馬齒殲,??帜晁?,奄忽僵仆,孤魂棄捐。昔蘇武留匈奴中尚十九年,今臣幸得奉節(jié)帶金銀護西域,如自以壽終屯部,誠無所恨,然恐后世或名臣為沒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guān)。臣老病衰困,冒死瞽言,謹遣子勇隨獻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見中土”(《后漢書·班梁列傳》)。班超催人淚下的肺腑之言感動了漢和帝,永元十四年(102)八月,班超抵達洛陽,九月就因病去世。對此,唐人多有歌詠:“不識陽關(guān)路,新從定遠侯”(王維《送平澹然判官》),“爭教班定遠,不念玉關(guān)中”(王貞白《胡笳曲》),“暮雪連青海,陰霞覆白山。可憐班定遠,生入玉門關(guān)”(令狐楚《從軍詞五首》其五),“何慚班定遠,辛苦玉門關(guān)”(武元衡《元和癸巳余領(lǐng)蜀之七年奉詔征還二月二十八日清明途經(jīng)百牢關(guān)因題石門洞》)。戴叔倫、李益則反用“生入鐵門”之意:“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guān)”(《塞上曲》)、“伏波惟愿裹尸還,定遠何須生入關(guān)”(《塞下曲》),強烈的報國之情溢于言表。
王諫在表中訴說離家之遙遠、行旅之艱難、環(huán)境之惡劣、守邊之艱辛、歸鄉(xiāng)之無期,是守衛(wèi)大唐西域?qū)⑹堪l(fā)自心底的一曲悲歌,但這一切又都融在了深摯綿長的報國之情中。雖身在寒凍之中,卻無一絲怨言。王諫于史無名,筆者推測,他能帶兵五千人,應該是軍中的中高級將領(lǐng),但除了《文苑英華》《全唐文》記錄其名其文外,關(guān)于其生平,新舊《唐書》全無記載,其他文獻里也沒有找到一個字。筆者斷言,就憑這篇《安西請賜衣表》,許多人也會將其名字牢牢記住。
(作者單位:內(nèi)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訃告
當代學壇泰斗、文史大家馮其庸先生于2017年1月22日不幸辭世,不勝悲痛!這是中國文化界、學術(shù)界、教育界的巨大損失!馮其庸先生在中國古代文史、紅學、西域史地、國學研究、書畫、詩詞、攝影創(chuàng)作等方面成就卓越,著作等身,先生著作《吳梅村年譜》曾在我社出版,并先后擔任我社《無錫文庫》學術(shù)顧問、《江蘇文庫》學術(shù)指導委員會委員,長期熱忱關(guān)心家鄉(xiāng)出版事業(yè)發(fā)展,我們將永遠銘記,謹致深切哀悼。
本刊編輯部
2017年2月 文學史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