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際美
一、活動背景
如今有的孩子愛撒謊,說起謊來臉不紅心不跳,令父母和老師都很頭疼。本次活動主要是引導孩子初步認識到誠實的好處和說謊的危害性,逐步養(yǎng)成正確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發(fā)展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
二、活動目的
1.講述自己的誠實故事,體驗與家長、老師、同學溝通的快樂。
2.敢于承認錯誤,不說謊話。
三、活動準備
學生搜集關于誠實的小故事、教師準備《狼來了》故事視頻 大紅花。
四、活動過程
記得還是一個星期五的下午,我來到教室收費,當浩來到我面前時,他摸摸索索地從兜里掏出了錢,我數了數卻發(fā)現少了十三元,還沒等我問怎么回事,一群孩子立刻圍住了我,你一言,我一語,原來浩又和幾個同學買零食了。我當時非常震驚,因為平時我一直都在講吃零食的危害,告誡孩子不要買零食吃,孩子們應該不會明知故犯吧。況且這錢是交給老師的,他也敢挪用?雖說我難以置信,但想想不會有這么多的孩子說謊吧?問浩,他不又承認,于是,我決定把相關的學生叫來問個清楚:原來他們放學后經過那些小賣鋪,看見超市門口掛著那些色彩鮮艷、包裝精美的零食,就動了心。頭腦靈活的浩想了個鬼主意:反正老師要收錢,回家拿了錢,下午買了互相換著吃。于是,他們四個各自買了自己喜歡吃的零食,還互相分享了自己的成果。知道原因后,我非常生氣,怒氣沖沖地訓斥了他們一番,可是浩卻嘀嘀咕咕地說:“老師,我只不過就買了一瓶汽水嗎?”臉上的表情好像告訴我:“老師,你沒有必要為了這點小事對我們發(fā)這么大的火吧!”
我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想起了以前發(fā)生的幾件事情:潔偷偷地把家里的錢拿出來買玩具分給同學們玩;浩同學也不止一次地背著爸爸媽媽拿錢買零食分給要好的同學吃,為這事,浩的媽媽打過幾次電話給我,每次我都會狠狠的批評他一番,而他們也曾表現出一副改過自新的樣子,可現在這些孩子怎么都忘了呢了?我作為班主任,一直都是簡單的口頭教育,沒有重視培養(yǎng)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和誠實的品質。于是,我毅然決定這件事不能就此結束,一定利用這件事情,開展一次主題班會活動——誠實與我手牽手。
誠實故事會
星期一早上,我批改日記時,發(fā)現哲同學寫了一篇《狼來了》的讀后感,讀后我心中一亮,這不是一個很好的題材嗎?我迅速將這篇日記作了細心修改。班會課上,我用多媒體播放了《狼來了》的故事。孩子們高高興興地邊看邊議論。
故事演完了,教室里變得異常安靜,同學們都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看到這里,我說:“孩子們,看完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了?”我們請哲同學起來說說吧!在輕緩的音樂聲中,哲朗誦了這篇日記,緊接著,孩子們踴躍發(fā)言,我順勢引導說:“是啊,牧童經常說謊,所以,人們都不信任他了, 最后當狼真的來了的時候,人們都不去救他了,結果牧童和羊都被狼吃了?,F在,你想對牧童說些什么?”孩子們各抒己見,都說出了要誠實,不說謊??磥砗⒆觽兌寄軓墓适轮惺艿絾l(fā)。再看看那幾個經常偷偷從家里拿錢的學生也羞愧地低下了頭……。
接著我讓各小組選出一名同學講述自己搜集的關于誠實的小故事,講故事的同學聲情并茂,下面的同學聽的津津有味。我高興地說,“老師為你們剛才出色的表演感到高興,從你們講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誠實,不說謊話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的和尊敬?!?/p>
誠實劇場
我趁熱打鐵,對孩子們說:“我們從小就應該做個誠實的孩子,怎樣做到誠實,不說謊的?請看大屏幕,小朋友這樣做誠實嗎?為什么?(情景圖文)
(1) 亮亮把廢紙扔地上,老師說:“誰扔的廢紙”?亮亮連忙說:“不是我”。
(2)“媽媽,老師要我們買本子?!奔t紅向媽媽說,可紅紅沒有買本子,而是用錢買玩具和零食。
(3)小明正在玩踢足球,“砰”玻璃砸碎了,小明向叔叔說:“叔叔,對不起,我把你家的玻璃窗打破了?!?/p>
(4) 玲玲吃完香蕉,把香蕉皮隨地扔在地上。清潔工人叔叔看見了,說:“小朋友不能隨地扔果皮,應該把它放在垃圾箱里?!倍B忙把它撿起來,放在垃圾箱里?!?/p>
誠實討論會
你們各小組先說一說,告訴隊員們,你們是怎樣做的?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說自己平時誠實或說謊的事情,以及自己以后該怎樣做。(各隊員自由討論。)
“誰先來說一說呢?”還沒等我把話說完,那幾個犯錯的孩子早已把手舉得高高的,“老師,我不應該偷偷拿爸爸的錢買汽水”?!袄蠋煟乙院笤僖膊幌驄寢屓鲋e要錢買玩具了?!甭犃怂麄兊脑挘抑肋@次班會的效果達到了。
“誠實之星”表彰會
現在,我們要評選“誠實之星”,誰將成為我們中隊的“誠實之星”呢? 各組隊員評選,選上的同學佩戴“誠實之花” 。戴大紅花的孩子滿臉地高興,沒選上的孩子滿眼的羨慕,紛紛表示以后也做一個誠實的孩子,爭取早日成為“誠實之星”。
五、活動反思
這次班級德育教育體驗活動讓我深深體會到:“教育的過程便是充滿人情味的心靈交融,當然要求老師產生熱愛之情。對于犯錯誤的孩子,敞開心扉,以關愛之心來觸動他們的心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師愛去溫暖他們,用情去感化他們,用理去說服他們,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從而促使他們主動地改正了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