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麗
[摘 要]在高中漢語文教學中,需重視閱讀教學,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同時重視學生對于文章的獨特理解、體驗與感受,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高中漢語文;閱讀教學;語言表達
閱讀教學屬于高中漢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且在實際調查中發(fā)現(xiàn),隨著學生年級的不斷增長,閱讀教學有效性反而下降,高中漢語文的閱讀教學極為嚴峻,對學生的整體發(fā)展產(chǎn)生不良影響,同時也制約我國漢語文的教育領域發(fā)展與進步。閱讀教學能夠指引學生體會文章反映的中心思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在高中漢語文教學中,需加強閱讀教學。
一、分析高中漢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目標
在《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屬于學生一種個性化的行為,不可根據(jù)教師的分析結果來免除高中生的閱讀任務,需保證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投入情感與思維,以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在從文章中受到的思維啟迪、情感熏陶的背景下,享受閱讀的樂趣。
1.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語言屬于人類社會所獨有的一種表達工具,在經(jīng)過多年發(fā)展之后,在是一種工具的同時,也屬于一種藝術。在高中漢語文閱讀教學中,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之美,并認識到語言美的重要性。因此在高中漢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講解幫助學生認識各種美,同時幫助學生學會美感的傳遞方法,例如:平仄、長短句等的運用,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與審美能力。
2.增強學生思考與學習的主動性
現(xiàn)階段,我國的高中教育比較重視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以滿足知識更新?lián)Q代的需求。因此,漢語文閱讀教學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思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漢語文閱讀教學不能僅僅限制在課堂教學,而需與其他的課程一起實施。在漢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物理、政治、數(shù)學等課程實施論文與說明文的教學,以提高學生的重視度與閱讀主動性。
二、高中漢語文閱讀教學的不足
1.知識和技能
多數(shù)老師在閱讀教學中能夠傳授學生基本技能與基本知識。少數(shù)老師依然無法深入了解內容體系與課程思想,也未進行系統(tǒng)培訓,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課程框架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嚴重時,有老師照搬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模式,導致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教學方式、知識體系等影響新課程教學效果。
2.方法和過程
目前,我國的新課標中明確給出改變學習方式的責任,積極提倡探究、合作與自主的學習方式,轉變書本、課堂、老師為中心的課堂模式,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在閱讀教學中,要改變學生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與自主等多種模式的學習能力,增加學生間的互動。養(yǎng)成記筆記的習慣,以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與解決。
3.價值觀和情感態(tài)度
閱讀教學的三維目標統(tǒng)一,換句話說就是價值觀和情感態(tài)度不屬于附加,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老師需將其穿插在教學中,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激勵學生主動學習。
三、在高中漢語文教學中加強閱讀教學的措施
1.重視積累,摒棄功利
閱讀實踐猶如種地,只問耕耘,不問收獲。閱讀其實是實現(xiàn)量變與質變的一個過程?,F(xiàn)階段,在閱讀教學中,要做到廣積糧,增加感性認識與閱讀量,以實現(xiàn)飛躍。在閱讀后,要摒棄功利,不做大量的訓練題,以領會文章中直接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以吸收營養(yǎng),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滿足社會與個體的需求。老師可依據(jù)閱讀文章的內容構建與專題科學探究相似的情境,以提高學生閱讀、發(fā)現(xiàn)、探索、分析等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開展人文閱讀
長時間的閱讀實踐證實:傳統(tǒng)漢語文閱讀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不相符,僅重視傳授知識。高中教學普遍重視升學率,學生普遍進行大量的聯(lián)系,不重視閱讀。實施人文關懷,給予學生充足的自由活動空間。人文關懷是指向學生展示漢語文的動人部分,提高學生的感受力,增強學生對民族、國家的熱愛,體會人生與大自然的豐富多彩,陶冶學生的性情。例如: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一文中,這樣一段心靈的拷問“母親為什么就不能多活兩年……一點點快樂”,初閱讀,學生無任何感受,但是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以激發(fā)學生的感情漣漪,提高閱讀學習的積極性。
3.擴大閱讀量,提高閱讀水平
在漢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要注意提高學生詞語的積累,擴大閱讀量,掌握閱讀技巧,以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方式與表達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利用大量閱讀提高學生對美的認識,為學生收集多種素材的閱讀文章,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與閱讀能力。換句話說就是:語文教學與寫作教學、閱讀教學等存在密切的關系,并將其聯(lián)系在儀器,以提高學生語言能力,而語言能力與表達能力均能夠通過寫作進行考核,能夠自然的考核學生自身的閱讀水平,因此,老師可安排學生寫多后感,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與閱讀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但是在閱讀教學中仍存在多種問題,老師需與閱讀教學特點、學生的實際等結合,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游冬梅.新課標背景下閱讀教學在西藏高中語文中的分析[J].快樂學習報(信息教研周刊),2014,(5):43.
[2] 鄧正富.有關有效閱讀教學在高中語文中的研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9):117.
[3] 方曉萍.高中課堂閱讀教學新探索——語教學模式[J].大江周刊(論壇),2013,(5):138-139.
[4] 侯英雙.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J].課外語文(上),2016,(7):129.
[5] 陳芳.淺論提高高中詩歌鑒賞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對策[J].讀與寫(上,下旬),2014,(16):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