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強
[摘 要] 學為中心,是當下教學改革的一個核心價值取向,而學為中心思想的一個物化載體即學程. 這需要教師從學材的角度,構建并優(yōu)化“要到哪兒去,怎樣到那兒去”的學習目標、程序、路徑和方法,即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為了實現(xiàn)特定的學習目標,給學生提供一個有步驟、有方法的適切的學習過程.
[關鍵詞] 學程;教學改革;以學定教;學為中心
學程設計的思維模型
(一)學教融合
學程設計,就是把學生獲取知識與規(guī)律的過程預設出來. 即依據(jù)課標和學情,把教材的內容與要求以及相關教學資源轉化為具有目標性、整體性、層次性、建構性和可操作性的學習過程.
著名特級教師李庾南認為:教育的本質——發(fā)展問題的研究,即教師自身獲得發(fā)展,學生自主、自動、自由地獲得全面發(fā)展,而學生是通過教學過程中自身的學習過程獲得發(fā)展的.
因此要確立“學教融合”的思維模型,教的過程要服從并服務于學生的學習過程,教法與學法應融合統(tǒng)一,確立“教”為“學”服務的教學理念.
(二)換位思考
學程強調的是“學路優(yōu)先”“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要求教師從學情出發(fā),指向生成設計學程,注重學習者個體的經(jīng)驗. 學程設計的關鍵在于轉變設計思路,充分把握學情,立足于生成的設計,才能引導促進學生向著下一個目標進發(fā). 所以要確立“換位思考”的思維模型. 就是把自己想象成學生,站在學生學習的角度設想學習過程(路徑、方法和規(guī)律),并思考怎樣使學生學得更好.
學程設計的核心要素
(一)目標
學習目標,是學程設計的出發(fā)點.
目標是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 因此,要樹立目標導向的意識,讓學生知道本節(jié)課要到哪兒去,即需要達成的目標,這樣的學習才有方向,才能有的放矢.
學習目標的確立,必須在充分了解學生知識和能力層次、本節(jié)知識的能級要求的基礎上,站在整個知識體系的高度,用學生都能看得明白的語言來敘述. 要杜絕一些被動的、空洞的或放置每課皆能用的表述,如:“建模”“核心素養(yǎng)”“有效的學習模式”“認識到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進取心”“在數(shù)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二)任務
任務驅動,是學程設計的著力點.
所謂“任務驅動”,是指在學習的過程中,立足學習的目標,尤其是學習重點之處. 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積極主動地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xié)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經(jīng)歷一種學習實踐活動.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 它要求“任務”的目標性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建,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huán),從而培養(yǎng)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三)要求
學習要求,是學程設計的支撐點.
對于每一個學習任務,都要提出相應的學習要求,只有以明確的要求作為支撐,任務才能更高標準地完成.
要求要具體,要有針對性,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要預估每一個學習任務的難易程度,要以獨立自主為主體,小組合作為輔助,強調合作經(jīng)驗積累,但更突出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動.
目標+任務+要求,是一個完整的邏輯關系,即設計中一要思考學生認知水平和課標要求,確立能夠達成的目標;二要基于學生知識基礎和水平差異,思考要達成這樣的目標,確立學生需要完成的任務或問題;三要立足學生學習習慣和能力,思考要完成這樣的任務,確立學生有效的學習方式.
從備教程到備學程,筆者認為經(jīng)常做這樣的思考,才能充分發(fā)揮教學的主體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學生的主體創(chuàng)造性,才能真正落實“以學定教”,教法為學法服務的理念. 從上面的課例可見,學程設計不同于傳統(tǒng)的設計,體現(xiàn)的是“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重在“自主”,即學生主動作用于學習內容的方式及其過程,讓學生在自主中求得真知. 當然,理想的學程不僅僅是由教師單方面完成的,筆者將在學程設計的路上,不斷地反思、改進. 同時,也期待更多的同行給予指點和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