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璞光
(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38)
海合會成員國在過去二十年中采取多元化的外交政策,特別重視與中國、日本、韓國、東盟國家等東南亞國家的外交關系發(fā)展。隨著國際與地區(qū)形式的變化,海合會國家的外交政策逐漸向東轉移。這一外交政策的轉向主要有兩個因素:第一,鑒于911事件發(fā)生后,美國入侵伊拉克等一系列事件,針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政策施加壓力;第二,由于全球經濟格局逐漸向東傾斜以及能源供給需求主要來自亞洲國家,因此從經濟發(fā)展角度來說需要加強與亞洲國家的合作。在外交政策轉向的背景下,中日韓等東南亞國家成為了海合會國家重要的經濟合作伙伴。在貿易方面,雙方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原油、天然氣、石化產品上,這些產品貿易合作是雙方經濟關系發(fā)展的核心。
當前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在國際上最具有活力,其經濟增長率為全球之首。同時,東南亞地區(qū)也有全球最大的幾個經濟體。因此所有海灣國家全都希望通過其向東傾斜的外交政策來實現(xiàn)其戰(zhàn)略目標,具體目標如下:
第一:保證自身能源穩(wěn)定輸出。
第二:在亞洲市場尋找更廣闊的投資機會或者吸引更多的外國公司及現(xiàn)金技術來支持海合會國家經濟多元化發(fā)展計劃的實施。
第三:通過糧食產品的進口及在亞洲國家農業(yè)領域的投資,保證海合會國家的糧食安全。
另外,這也是為了保證獲得廉價勞動力來參與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及經濟建設。
海合會國家不論是單獨成員國還是地區(qū)性組織,它們都與大多數東南亞國家保持著合作,其中有幾個重要的貿易伙伴,如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而在其中與中日韓三國的合作關系尤為突出,其原因體現(xiàn)在如下幾點:(1)政治方面:中國是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務理事國,而日本則致力于獲得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務理事國的席位;(2)經濟方面:中日韓三國是世界上排名靠前的經濟體,此外中國、日本、韓國在2016年都是海合會國家最大貿易伙伴清單中靠前的國家;(3)能源方面:2016年,中國、日本、韓國是海合會國家石油與液化天然氣的最大進口國。中國當前能源進口趨勢非常突出,預計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能源消費將逐漸增加;(4)軍事方面:預計在今后幾十年中中國的軍事實力將會大幅提高,而日本與韓國在軍事方面的實力也非常強勁,在國際社會扮演者重要角色。(見表1、2)
盡管如此,但是東南亞國家的勞務分工類型可以使得韓國公司在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中發(fā)揮突出作用,這些基礎設施項目包括石油提純、水資源凈化、高速公路、機場、橋梁、核電站等。韓國國際承包商協(xié)會(ICAK)數據指出包括沙特在內的海灣地區(qū)是韓國公司重要的經營地區(qū),在六十年代后至今海合會國家超過三分之一以上的基礎設施建設合同與韓國公司簽訂,簽訂的合同總計金額達到7740億美元,其中沙特1390億美元、阿聯(lián)酋720億美元、科威特480億美元。
表1 2016年中海合會國家對主要東亞經濟體的重要性指數
表2 2016年海合會國家對主要東南亞經濟體的重要性
表3 2016年東亞國家經濟重要性說明
在這一背景下,最新的研究指出當前在海合會國家內施工的項目總金額約為2.6萬億美元,其超過了目前所有海合會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185%。阿聯(lián)酋與沙特當前在建項目總值超過上述金額的70%。盡管當前面臨國際石油價格下跌、政府赤字等問題,沙特國內的項目開展依然如火如荼,卡塔爾則主要開展世界杯相關的項目建設,阿聯(lián)酋則致力于舉辦2020年迪拜世博會。
日本公司則在科技方面具有非常強的實力,這也包括石油、液化天然氣等石化項目領域。中國公司的投資主要集中在港口、鐵路網等公共項目方面,同時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華為公司在通訊領域的項目進展成效非常突出。對于菲律賓、印尼、泰國、越南等亞洲勞動力輸出國,則有數以百萬計的工人在海合會國家進行作業(yè),他們向其本國發(fā)出的僑匯金額達數十億美元。
但是從總體上來說,大多數的東南亞國家對海合會國家越來越重視,其原因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海合會國家是全世界重要的石油與液化天然氣產出地區(qū),其中沙特是最大的原油出口國,卡塔爾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應當指出的是,海合會國家占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的30%,天然氣儲量的22%。(2)海合會國家市場對亞洲國家具有較強吸引力,特別是在基礎設施領域方面。由于個人收入提高到世界先進水平,因而出口大量消費用品。這也就是說,海合會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2016年中總的國內生產總值約為1.4萬億),而沙特則是海灣地區(qū)和中東地區(qū)的最大經濟體,同時它也是G20成員國。(3)預計,包括中日韓三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將在海合會國家的國際關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今后至少二十年內這些亞洲國家的能源需求將日益突出。(4)海合會國家是軍事技術出口的受益方,特別是沙特、阿聯(lián)酋在內的海合會國家致力于加強軍事裝備的引進。亞洲國家均是石油與天然氣的主要進口國,特別是中國致力于通過多元化出口來優(yōu)化貿易比重。(5)隨著基地組織、伊斯蘭國等恐怖武裝在印尼、菲律賓、泰國、緬甸、中國新疆地區(qū)的活動加劇,亞洲國家政府非常重視與海合會國家進行反恐領域的合作。(見表3)
因此,我們可以說海合會國家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關系在過去一段時間里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在當前,東南亞國家是海合會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其占據了海合會國家外貿總量的三分之一。
表4 海灣進出口商品主要市場信息
表5 2016年海合會國家石油出口品數據(百萬桶/日)
表6 2016年海合會國家液化天然氣出口數據(百萬噸)
從對比來看,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美國與歐盟占有海合會國家貿易總額的40%,但是在2016年中這一數字下降了一半約為22%。(見表4)
從另一方面來說,海合會國家在東南亞的投資逐漸提高,在過去這些年海合會國家與多個亞洲國家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例如,卡塔爾與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分別簽訂了汽車生產投資協(xié)議,阿聯(lián)酋與馬來西亞達成了吉隆坡新金融區(qū)協(xié)議與石油儲存設施協(xié)議。
海灣國家的石油公司在能源領域投資巨大。在能源領域之外,海合會主權基金也對中日韓等亞洲各國的農業(yè)用地與農業(yè)技術進行了投資,沙特與阿聯(lián)酋對日本軟銀集團科技基金的投資便是非常突出的例證。
最新的評估數據指出,盡管國際原有價格下跌導致財政收入降低,但是海合會國家主權財富基金總額已經從2014年10月的25.19億美元提高至2017年的29.23億美元,提高比例為16%。
與此相對應的是,海合會國家私人企業(yè)在東南亞的投資主要集中在房地產、金融、旅游業(yè)、清真食品、伊斯蘭銀行業(yè)、通訊行業(yè)方面。同時海灣旅游業(yè)在亞洲的推廣活動也逐漸增多,從而使得海合會國家航班加大飛往中國等亞洲旅游國家的頻次。
從另一方面來講,海合會國家的危機使得卡塔爾重新規(guī)劃其投資方向,多哈致力于加強與亞洲國家的經濟關系,并促使其進口商品來源、投資項目多元化,并擴大液化天然氣的銷售。從財政方面來說,卡塔爾國家銀行致力于擴大其在亞洲的影響力,并聚焦于東盟國家,打算在2020年將其打造成為中東、非洲、東南亞地區(qū)的領先銀行。
在被海合會國家封鎖后,卡塔爾航空公司面臨著被困境,從而使其經營的航線加大了對亞洲市場的投入。
在以色列與美國加強競爭與價格下跌的背景下,卡塔爾致力于保持其在亞洲液化天然氣市場的領先地位。2017年4月,卡塔爾政府宣布在12年中斷后將重新開采被其國內北部的天然氣田,這一天然氣田是全球最大天然氣田之一。2017年7月,卡塔爾政府宣布將增加液化天然氣產量30%。需要說明的是,卡塔爾在2015年成為了泰國第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同時,卡塔爾還與越南、菲律賓進行談判來達成長期液化天然氣供給合同。
在當前,海合會國家出口至亞洲國家的能源產品已經超過了出口至歐洲與北美洲的總和。歐佩克組織的數據指出,海合會國家在2016年每日出口原油1340萬桶、天然氣9096萬桶。(見表5、表6)
中國等亞洲國家是海合會國家石化產品出口的主要接收國,中國在過去三十年中的快速發(fā)展使得其對海合會國家的石化產品需求遞增。亞洲是海灣石化出口品的主要市場,在2016年中有大約60%的海灣國家出口品出口至亞洲國家。海灣國家出口至中國的石化產品大約占出口至亞洲國家石化產品的三分之一。
海灣地區(qū)面對著政治與安全事務的巨大挑戰(zhàn),其中主要的危機是也門戰(zhàn)爭、伊朗局勢、恐怖主義威脅、巴林國內抗議浪潮、海灣危機。從海合會國家角度來說,當前海灣局勢不再有美國的保護傘。
在海合會國家的決策者看來,東南亞國家并沒有達成一致意見,且沒有軍事實力來干涉當前的危機局勢。因此,亞洲國家至少在中短期內沒有實力來像美國一樣可以為中東地區(qū)提供安全保護以防止伊朗以及恐怖主義勢力的威脅。
盡管海合會國家看到了中國等亞洲國家國際地位的提高,但在今后二十年內依然無法取代美國的地位。海合會國家依然致力于加強安全合作伙伴多樣化政策的貫徹與實施。瑞然有諸多政治與戰(zhàn)略因素影響,但是海合會國家仍然會推動與中國等亞洲國家加深合作關系,其主要性體現(xiàn)在如下幾點:(1)利雅得決定將在未來發(fā)展核軍事計劃,而在亞洲有兩個國家對此至關重要,他們分別是中國與巴基斯坦;(2)沙特與卡塔爾等海合會國家是中日韓等亞洲國家的石油與液化天然氣主要出口國,海灣國家計劃加大對能源領域的投資力度來保證其市場份額,因為在未來這一計劃會加深安全合作伙伴關系;(3)針對巴勒斯坦問題、人權問題、民主問題,海合會國家認為中國等亞洲國家是一個重要的政治支持方;(4)在安全培訓、軍事、軍事設備采購、恐怖主義問題方面進行合作,當前海合會國家已經就上述方面與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簽訂了多項協(xié)議。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對海合會國家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預計中國在2030年將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并且具有不容忽視的軍事實力。另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而這一倡議與海合會國家在很多領域都有很高的契合度。
盡管海合會國家并非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但是中國方面無法忽視海合會國家合作的重要意義。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目的是確保中國能源安全,而能源則主要集中在中東海灣地區(qū)。
對于海灣地區(qū)重要意義方面,中國從海合會國家進口的原油從2006年的87萬桶/日增長至2016年230萬桶/日,相當于2016年中中國總進口量的31%。液化天然氣在同期則從0提升至中國總進口量的20%。
海合會國家還是中國重要的貿易合作伙伴,在2016年中雙方之間的貿易總量約占中阿貿易總額的65.5%,其總額為1710億美元。在2016年中中國與海合會國家貿易總額占中國與中東地區(qū)貿易總額的53%,其總額為2120億美元。預計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國與海合會國家的貿易規(guī)模將翻倍達到3500億美元。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海合會國家當前經濟與投資多元化目標是相當吻合的,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市場對接、地區(qū)安全、重點國家經濟扶持方面,此外中國還參與打擊恐怖主義以及也門、伊拉克、敘利亞重建的工作之中。
但是一帶一路倡議也為海合會國家?guī)硪恍╋L險,其主要表現(xiàn)在該倡議可能會影響地區(qū)勢力平衡,伊朗在海灣地區(qū)甚至中亞地區(qū)的影響力將會提升。海合會國家領導應實現(xiàn)與中國關系的平衡,從而使得一帶一路倡議不會使得伊朗壯大或者威脅與美國、俄羅斯、印度等大國的關系。
盡管存在這些風險,但是海合會國家期望可以從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中最大限度獲益。預計一帶一路倡議將推動中國公司對沙特非石油領域的投資,從而與沙特“2030愿景”的經濟多元化目標一致,具體包括如下領域:(1)加強本國國防工業(yè)的實力:該領域是雙方可能實現(xiàn)合作的領域,特別是中國軍事工業(yè)實力在不斷增強,而沙特則希望加強本國國防工業(yè)實力。雙方簽訂的沙特國內無人機工廠協(xié)議則反映了這一狀況;(2)信息技術、通信技術、核能、可再生能源為沙特的投資提供了巨大機遇,中國公司在這些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3)對于沙特政府和私人企業(yè)來說,中國公司與銀行是貸款與現(xiàn)金流動性的重要來源。在今后一年中,中國公司可能將投資入股沙特阿美石油公司;(4)中國企業(yè)在中小型項目領域的經驗非常寶貴,這些領域是沙特打算加大力度發(fā)展的領域,以此來解決就業(yè)問題;(5)絲綢之路與沙特政府的發(fā)展計劃相吻合。另外中國與沙特還可以在打擊海盜方面進行合作。
在另一方面,阿聯(lián)酋也積極相應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來鞏固其在全球經濟領域的地位。迪拜港也希望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來獲益,迪拜港擁有大約20個站點,其中6個站點在南亞,4個站點在中國。另外阿聯(lián)酋在埃及蘇伊士港也有投資。
阿聯(lián)酋致力于確保其作為中東地區(qū)再出口中心的地位。2016年中,中國是阿聯(lián)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同時中國還是杰貝阿里自由區(qū)的最大貿易伙伴。中國公司將迪拜作為地區(qū)性的貿易物流中轉站來將貨物商品向其他國家進行再出口。
阿聯(lián)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這也推動了阿聯(lián)酋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在2016年中有超過90萬名中國游客來到阿聯(lián)酋,僅迪拜便吸引了54萬中國游客。中國成為了向阿聯(lián)酋輸出游客前十名的國家。阿布扎比希望在2021年可以每年吸引60萬名中國游客,同時沙迦希望在2021年吸引20萬名中國游客。
阿曼政府認為中國已經成為了阿曼實現(xiàn)經濟多元化,擺脫能源依賴的主要推動力。阿曼杜古姆工業(yè)區(qū)成為了吸引投資的熱點地區(qū),其不僅臨近海上貿易通道,而且在霍爾木茲海峽外部,可以避開地區(qū)緊張局勢的影響。
而中國則與阿曼有數十億美元的合作,杜古姆工業(yè)區(qū)臨近阿拉伯海,它是中國公司臨近出口市場的中轉站,并且在一帶一路倡議支持下將會得到很好的發(fā)展,除此之外其還具備中國所需要的石油與天然氣資源。
對于其他海合會國家,卡塔爾期望可以在今后二十年借著中國進口液化天然氣需求井噴的情況下占據更大的液化天然氣市場份額。同時卡塔爾還期望中國公司參與2022年世界杯等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對卡塔爾政府更為重要的事項是在接下來多年中通過哈姆德國際港口與自由區(qū)的擴建來吸引更多的中國公司。
而科威特和巴林則希望吸引中國投資來參與科威特規(guī)劃的絲綢之城項目中。
海合會國家期望在接下來的二十年中將亞洲地區(qū)轉變?yōu)槟茉垂┙o的主要對象,其中中國、印度、東盟是石油與天然氣需求的主要國家。預計中國石油進口量將會在接下來的十年達到1200萬桶/日。預計東盟與國際能源市場將在下面的十年中聯(lián)系越發(fā)緊密。東盟國家是世界上第三大人口聚集區(qū),人口大約6.4億。同時在2016年其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和第五大吸引外資經濟體,預計在2030年將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國際能源機構預計東盟國家在接下來20年中的進口規(guī)模將提高為340萬桶/日,石油的進口規(guī)模(石油進口量與總需求的比例)將從21%提高至2040年78%。預計未來液化天然氣的供應將在2020年達到峰值,因此根據美國機構的數據,液化天然氣市場將會在接下來的五年中面臨供給不足的情況??ㄋ枌磕暝黾赢a量3000萬噸。由于中國打算提高天然氣的使用率,而減少煤炭使用,因此截止至2020年,中國對能源的需求也會增加。由于天然氣產量的降低與消費的提高,東盟國家的需求也將提高。盡管目前看起來形式爐管,但是海合會國家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關系發(fā)展依然面臨挑戰(zhàn)。未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1)大規(guī)模生產競爭:美國已經逐漸脫離對中東石油的依賴,而即將成為世界液化天然氣出口大國,這對海合會國家的石化公司構成了隱患。根據國際能源組織的數據,截止至2025年美國將增大對全球的石油供應,而在2030年美國的原油出口將達到400萬桶/日。這一情況很可能會對全球石油價格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美國公司將參與亞洲市場的競爭。鑒于天然氣以合理的價格大量供給,可以肯定的是美國石化產品公司具有很強的競爭優(yōu)勢。因此,預計在接下來的十年中美國的石化產品出口凈額將會增加10倍;(2)中國的發(fā)展:當前中國是海合會國家最大的經濟合作伙伴,中國在未來經濟增速可能會出現(xiàn)下降,從而影響到海合會國家。而阿曼則非常依賴中國的投資,大約80%的石油出口商品發(fā)往中國。另外還有其他國家的競爭,如俄羅斯在2016年和2017年超越了沙特成為中國的最大能源供應國。中國從美國采購原油規(guī)模也逐漸提升。盡管美國是中國的第15大石油供應國,但是與2016年相比其出口至中國的規(guī)模增長了900%。隨著2017年11月中美首腦會面,中國與美國簽訂了很多訂單,可以預計中國將會加大從美國進口石油的規(guī)模。預計中國將每年增加石化產品的生產約2300萬噸,這對海合會國家的石化產品銷售帶來了壓力。在2016年中海合會國家向中國出口的石化產品持續(xù)兩年減少,減少了133%至113億美元,2015年減少了15%。需要指出的是,2016年中海合會國家石化產品出口至亞洲的總金額為4 9 0億美元,與去年相比下降了66%;(3)日本與韓國的需求:從長期與中期來看,預計日本對石油與液化天然氣的需求將會下降,其原因為替代性能源、人口老齡化、政府鼓勵合理利用能源。通過日本還通過發(fā)展核能與可再生能源來實現(xiàn)能源來源多元化,從而減少對石油衍生品及天然氣的需求。韓國也有很多類似的情況,從而導致韓國對石油與天然氣的需求減少。日本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其進口規(guī)模在2016年占全球天然氣需求的三分之一。卡塔爾當前是世界第三大天然氣供應國,在2017年的9個月中供給給日本約12.3%的天然氣需求。但是日本政府近期采取液化天然氣來源多元化的政策,從而加大了從其他國的進口。預計這一狀況將延續(xù),因為當前有多個天然氣供應來源可以選擇;(4)亞洲各國的矛盾:亞洲各國之間的矛盾對海合會國家構成負面影響。菲律賓、越南等東盟國家與中國就南海問題存在糾紛,中日兩國就中國東海問題存在糾紛,此外還有北朝鮮問題。這些風險主要體現(xiàn)在這些問題可能會從地區(qū)問題向印度洋傳導。應指出的是,全球超過60%的石油與液化天然氣運輸都通過印度洋,此外亞洲工業(yè)國家與世界各國之間70%的集裝箱運輸也經過印度洋。印度也懼怕中國的崛起,印度政府懼怕中國會發(fā)展海上軍力,同時擔心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對其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此外在中美兩國在印度洋的冷戰(zhàn)也產生負面影響??梢钥隙ǖ氖牵鲜鍪录紝:蠒?guī)聿焕绊?,海合會國家認為與其他亞洲國家的合作或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是一種博弈性的抉擇。在經濟方面,亞洲國家之間矛盾的升級將會增加運輸與保險的成本。這一情況需要海合會國家采取一致的政策,單一海合會國家的行為將會削弱其政策的效力;(5)自由貿易協(xié)議的缺失:在海合會國家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缺少自由貿易協(xié)議的情況下,特別是對于海灣國家石化產品、中國鋼鐵與鋁制品,不能排除貿易保護型政策出現(xiàn)的可能性;(6)糾紛問題:海灣國家與一些東南亞國家的矛盾為未來帶來了負面影響。例如,中國與伊朗的軍事合作關系依然引起沙特等一些海灣國家的質疑。
上述挑戰(zhàn)與海灣危機影響帶來的負面效應一起成為海合會國家未來經濟發(fā)展的桎梏。2014年年中石油價格的下跌給所有海合會國家?guī)砹司薮髶p失。財政收入的銳減導致經濟增長率的下跌、財政赤字激增、公共開支削減。這一狀況導致諸多亞洲國家進口、外匯受到影響,此外還造成外國工人大規(guī)模被裁員。包括中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日本在內的亞洲各國政府拒絕支持對卡塔爾實施的制裁,而請求海灣國家尋求外部斡旋來解決海灣危機,從而使各方達成一致。盡管如此,亞洲各國紛紛擔心海灣危機升級,因為這關乎到地區(qū)的經濟利益。為了實現(xiàn)政治目的對卡塔爾采取的經濟制裁過于嚴厲,從而引起亞洲各國擔心其他國家在今后會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盡管這種情況目前罕見,但是實施此類制裁將會給海合會造成重大影響,迫使亞洲國家重新對海灣地區(qū)進行政策考量。同時海灣地區(qū)的狀況使得亞洲國家考慮當前的能源供給穩(wěn)定性問題,這就使得各國政策采取能源來源多元化的政策。換句話說,海灣危機加速了亞洲公司與美國、俄羅斯等其他國家公司之間能源訂單的簽訂。對于一帶一路倡議,雖然存在海灣危機對中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但是中國不容忽視海灣地區(qū)的重要作用,海合會國家是中國第一大石油供應來源地,第二大液化天然氣供給來源地,第八大中國出口商品市場。海灣危機的影響使得海合會國家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變得復雜化,弱化了海合會的談判地位。此外,在海合會國家與中國等亞洲國家在簽訂自貿區(qū)的談判中,其地位也被削弱。因此可以明顯看出,海灣危機已經對海合會國家的國際談判地位造成了負面影響。
亞洲地區(qū)依然充滿著光明的發(fā)展前景,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也對此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際關系的變化使得全球經濟重心向亞洲傾斜,海合會國家則更加重視與亞洲國家的戰(zhàn)略關系發(fā)展。但是我們依然不容忽視在這其中存在的挑戰(zhàn)與風險,科學技術的進步帶來了美國頁巖油革命,而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也在加緊著研發(fā)的腳步,這對于海合會國家也會產生巨大影響。石化產品的出口并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選擇,解決內部危機與地區(qū)危機、加快海灣統(tǒng)一進程、推動實現(xiàn)經濟多元化發(fā)展是當前海合會國家最優(yōu)的選擇。
[1]喬瑜.國際經貿規(guī)則變局與中國-海合會的合作[J].生產力研究,2016,(12):110-113.
[2]錢學文.“一帶一路”視角下的西亞新絲路建設[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6,(01):83-96+119-120.
[3]王博君,妮莎.國際低油價背景下海合會國家石油戰(zhàn)略與中國應對之策[J].對外經貿實務,2016,(01):19-22.
[4]吳毅宏,錢學文.海合會國家對外經濟合作中的“文化例外”[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5,(01):7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