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越+劉自然
【摘要】大學生消費渠道多樣,開支日益增長,給經濟狀況并不是很好的家庭帶來了一定的負擔。當生活費余額不足時,有些同學會選擇校園網貸,這與校園網貸自身的特點密切相關。本文從網貸平臺的功能特點、構建特點、負面新聞及自身宣傳四個方面分析了影響大學生選擇校園網貸平臺的因素。
【關鍵詞】校園網貸 違約責任 負面新聞 借貸消費
一、網貸平臺的功能特點
(一)還款方式
在調查的150名大學生當中,50%的同學喜歡按月還本付息,因為這樣靈活度很高,還款的負擔也不是很大,與之優(yōu)勢相當的是“貸款期限內支付利息,到期一次還本”,這種還款方式靈活度大的同時,資金利用率更高,這兩種方式適合于短期借款。約21%的同學傾向到期一次還本付息,較分期而言,這種方式在借貸期間可以自由支配資金,貸款者只需在到期日之前攢夠本金和利息一次性支付即可,省去很多中間環(huán)節(jié),適合生活費變動幅度比較大的同學使用。
(二)貸款產品組合的種類數目及選擇余地的大小
借貸平臺主要向大學生提供兩種貸款方式,一種是商品分期,一種是現金分期。像京東白條、螞蟻花唄主要向客戶提供延后付款和分期付款的金融服務,而類似于“拍拍貸”這樣的網貸平臺向客戶直接提供資金借貸。54%的大學生更傾向于前者,因為對于大學生而言,較大的開支在于購買化妝品和數碼產品,淘寶、京東這樣的大型網購平臺,可以滿足超前消費的需求,又有安全保障,受到了很多同學的歡迎。直接向平臺借款靈活度更高,資金的用途更廣,只是大學生的需求并沒有上班族廣泛,所以直接的資金支持在大學生群體當中使用率低。
二、網貸平臺的構建特點
網貸平臺多種多樣,有名氣比較大的,有門檻低、借款速度快的,有違約責任小的,本文選取了得票率比較高的選項來分析影響校園網貸平臺的因素。
(一)平臺安全性高低
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大學生最在意的是網貸平臺的安全性。網貸平臺真假難辨,有的平臺打著“急速貸款”的旗號,卻暗藏著驚人的高利率,學生圖了方便卻不幸陷入騙局,還不起巨額借款選擇輕生。類似的惡性事件層出不窮,可見校園網貸平臺危險重重。而像淘寶、京東比較知名的大型購物網站較其它形形色色的借款平臺安全性比較高,受到了同學的歡迎。
(二)名氣的高低
平臺的名氣也是影響大學生選擇的重要因素,名氣大的平臺,一是商品的質量有保障,二是大學生可以通過周圍人的使用情況做出判斷。口碑好的平臺,值得信賴。
(三)違約責任追究力度
南都記者曾曝光了某校園信貸平臺催收十步曲,分別為:①給所有貸款學生群發(fā)QQ通知逾期,②單獨發(fā)短信,③單獨打電話,④聯系貸款學生室友,⑤聯系學生父母,⑥再次聯系警告學生本人,⑦發(fā)送律師函,⑧去學校找學生,⑨在學校公共場合貼學生欠款的大字報,⑩群發(fā)短信給學生所有親朋好友。據稱,一般到第四步,逾期的學生就會乖乖就范。我們不要小看這十步,每一步對借款人來說都是不勝其擾,甚至膽戰(zhàn)心驚。
校園網貸惡性事件層出不窮,那些選擇輕生的大學生無非是受到了網貸平臺的恐嚇。大學生生活費滿足不了自身的需求,又難以向父母和朋友開口,只好選擇網貸平臺,但是他們也會擔心如果不能按時還款會受到怎樣的處罰,這終究是對自己的還款能力抱有懷疑的態(tài)度。
(四)審核能力
大學生通過網貸平臺借款想要解決燃眉之急,但是如果平臺審核程序很復雜,審核速度很慢,大學生會尋找其他途徑來解決棘手的難題。
三、平臺的負面新聞
“校園貸”又出事了!新學年開學一個多月,國內高校就發(fā)生多起網絡借貸事件。問卷調查結果表明,42.67%的學生在聽到負面新聞后,認為網貸平臺的安全性差,并且不會再選擇網貸;38%的學生認為其影響一般,但給自身的消費選擇提供了一些參考;19.33%的學生認為其不會產生負面影響,他們認為凡事都有兩面性。
不少大學生認為“校園貸”的存在有著合理的因素。我國大學生已達3000多萬人,有調查表明,超過8成的大學生缺錢。不少學生申請“校園貸”,未必是為了過奢華生活,而是確實存在經濟困難。比如,有貧困學生來到一線城市求學,國家助學貸款只解決了學費,較高的生活成本讓他們有時不得不借錢急用;又如,有學生立志創(chuàng)業(yè),但貸款無門,也往往看中了網絡融資平臺。網絡貸款,或將是時代賦予人們的新興消費形式。對于大學生這個純粹且特殊的消費群體而言,校園網貸利弊雙生,關鍵是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體系。
四、網貸平臺的自身宣傳
有同學反映,之前經常在教室、食堂看到人人貸、人人分期、趣分期、校園貸之類的廣告,最高好像可貸30萬元,有些平臺分幾個月還款,有的可長達幾年。有的平臺甚至在校園內通過發(fā)放禮品的方式增加平臺注冊人數。而且好多平臺打著“門檻低”“審核速度快”的口號,吸引了眾多資金有限、消費欲望強的學生。再加之大學生獵奇心、盲目消費、攀比心理作怪,校園貸很快悄悄潛入了普通大學生的生活。經過問卷調查我們發(fā)現,很多學生是通過QQ、微信和微博這些社交平臺了解到校園網貸,也有部分同學是在網絡購物過程中,發(fā)現了分期付或者是延期付這些付款方式。
我們在設計問卷調查的過程中,設置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假如你想借1000塊,貸款期限3個月,憑第一直覺,你覺得哪種方式對你更有利?其實表內前三個選項“月利率0.83%”、“月還款339元”、“總利息17塊”都是一樣的,只是表述不同罷了,但是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都會選擇總利息17塊,聽著并不多,但是它的實際利率是非常大的,月利率0.83%,年利率就是9.96%,而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為4.35%,網貸平臺的貸款利率高出了銀行同期貸款利率一倍之多,對于沒有金融概念的同學而言,換一種表述就被騙,可見,網貸平臺陷阱很多。
參考文獻:
[1]孫振淋. 大學生“校園網貸”發(fā)展問題及對策研究——以中國藥科大學學生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yè), 2016, (30).
[2]包艷龍. “校園網貸”發(fā)展情況調查與分析[J].征信, 2016, (8).
[3]張明志. 嬗變與應對:基于當代大學生借貸消費的思考[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 2009.
[4]王東靜, 張社爭. 大學生網貸消費心理探析[J].榆林學院學報,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