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林
(盤州市人民醫(yī)院,貴州 六盤水 553537)
高危新生兒聽力篩查的護理體會
王桂林
(盤州市人民醫(yī)院,貴州 六盤水 553537)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早期發(fā)現(xiàn)聽力障礙的有效方法。我院157例高危新生兒聽力篩查中,有144例通過,未通過的13例出院后進行復查,其中有9例通過,有4例未通過。為了提高高危新生兒聽力篩查的通過率。初步探討其高危因素;同時探索一種適合我院的篩查方案和篩查方法,為今后的全面推廣創(chuàng)造條件??s短此項檢查花費的時間,現(xiàn)總結介紹相關的操作方法和護理體會。
高危新生兒;聽力篩查;操作方法;護理體會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規(guī)定的內容,新生兒篩查是衛(wèi)生部規(guī)定。目前,有研究表明高危新生兒聽力障礙的發(fā)病率約為2%~4%[1],遠高于正常新生兒。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約有一半的聽力障礙兒童出生后都有過搶救病史[2],者迷高的發(fā)病率不得不引起關注。造成高危新生兒的聽力障礙的因素很多,一方面是疾病本身所引起的,另一方面是因為治療、侵入性操作等因素。收集2016年11月~2017年3月我院新生兒科和婦產(chǎn)科157例高危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分析研究得到要提高篩查通過率,降低篩查假陽性率,做好護理工作不容忽視。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新生兒科及婦產(chǎn)科新生兒157例。新生兒的入選標準如下。
(1)有遺傳性的感覺神經(jīng)性耳聾家族史的;
(2)母親懷孕期間有感染的,如梅毒、弓形體感染等;
(3)出生后有耳道和耳廓畸形的;
(4)出生體重<1500 g;
(5)高膽紅素血癥者;
(6)有耳毒性藥物用藥史的,如慶大霉素、萬古霉素、鏈霉素等;
(7)父母知情同意者;
(8)出生時Apgar評分,1 min:0~4分;5 min:0~6分;
(9)應用呼吸機>5天者;
(10)具有一些可能患聽力障礙的綜合征的體征,如2I三體綜合征。
1.2 方法
1.2.1 篩查人員培訓和考核
由GSl70型全自動耳聲發(fā)射儀的技術人員對科室護理人員進行操作培訓,直到其能熟練操作并經(jīng)考核合格后,取得相應的資歷后才可以進行聽力篩查。
1.2.2 儀器和篩查時間、地點
用美國產(chǎn)GSl70耳聲發(fā)射儀作為聽力篩查設備。該儀器操作簡單、方便,結果客觀、準確。檢查房間設在新生兒科病房,檢查時保持房間相對安靜。一般選在新生兒熟睡時進行檢查。
1.2.3 操作方法
用棉簽清潔外耳道,將合適的耳塞插入新生兒外耳道,然后摁下左右鍵即可。只要新生兒安靜配合,整個過程可在1~2 min內完成。但很多時候檢測不到清晰的回音,尤其當新生兒剛出生時(出生后24 h內),或新生兒活動較多甚至哭吵時,需要重復檢查,甚至需要推遲復查時間。
1.2.4 操作中的注意事項
(1)動作輕柔,安撫新生兒,讓新生兒處于安靜狀態(tài),體位處于容易接觸耳朵的位置,盡量讓新生兒處于理想狀態(tài),降低復查率。
(2)測試前,探頭應清潔通暢。測試時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另外,清潔新生兒外耳道時應選取合適大小的棉簽。
(3)應選擇合適的耳塞,太小不能完全密封,太大會引起新生兒不適,放置時應輕拉耳垂,耳塞放入耳道。
本研究共篩查高危新生兒157例,男93例(59.2%);女64例(40.8%)。初檢結果陽性有27例,陽性率為17.2%。42天到上級醫(yī)院復檢有17例,確診有聽力障礙的2例,均為單側。本研究表明高危新生兒中聽力障礙的發(fā)病率為1.2%。確診的2例,1例為女性(80 dB,35 dB),早產(chǎn)兒(孕34周),其父為藥物性耳聾患者;1例為男性,分別為(80 dB,60 dB),為新生兒窒息(Apgar評分:1 min5分;5 min7分),進行過加壓吸氧復蘇搶救,未使用呼吸機。
高危新生兒由于存在很多可以導致聽力障礙的高危因素,所以許多國家將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作為重點。這次研究分析了高危新生兒的聽力篩查,由于聽力篩查本身所不可避免的假陰性和假陽性會給家長帶來了不必要的心理和經(jīng)濟負擔。所以有人反對進行新生兒聽力普查。目前國內很多城市也正積極準備開展聽力篩查[3],但是否如人們所預期的那樣,這種篩查能被家長和社會所接受?目前這方面的研究欠缺。搶救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后,聽力損傷發(fā)生率高達22.6%。兒童聽力篩查對于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干預,降低聽力殘疾方面非常重要[4]。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提高出生人口健康的重要舉措,只要我們積極穩(wěn)妥的開展,一定會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本研究通過高危新生兒中聽力障礙的發(fā)病率及高危因素的研究,為新生兒聽力障礙的預防提供依據(jù)[5]。
[1] 韓德民.新生兒及嬰幼兒聽力篩查[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
[2] 聶迎玖,戚以勝,蔡正華,等.新生兒畸變產(chǎn)物耳聲發(fā)射檢出率特性分析.耳鼻咽喉-頭頸外科,1999,6(6):328-332.
[3] 劉志勇,卜行寬,刑光前.正常新生兒畸變產(chǎn)物耳聲發(fā)射特征.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2001,21(3):224.
[4] Vohr BR, Widen IE, Cone-Wesson B. Identification of neonatal hearing impairment: characteristics of infants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and well-baby nursery.Ear Hear,2000,21(5):373.
[5] 郭異珍,姚 丹.耳聲發(fā)射在嬰幼兒聽力篩查中的應用.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1996,18(4):284-287.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
A
ISSN.2096-2479.2017.28.1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