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蘇梅
公文寫作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和極其重要的社會地位,它不僅源遠流長,而且內容豐富,是我國優(yōu)秀的文化寶庫。十八大以來,中央領導人多次強調:要加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挖掘和闡發(fā),要認真汲取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古為今用。想要提高現(xiàn)代公文寫作水平,借鑒古代公文是有效方法之一,這個觀點一些學者已有論述,如陶磊《合理借鑒古代公文語言技巧 有效提升現(xiàn)代公文寫作水平——論古代公文閱讀對現(xiàn)代公文寫作的語言借鑒意義》,提出借鑒古代公文的語言技巧、語言藝術來提高現(xiàn)代公文的寫作水平;[1]張孌枝《淺議古代應用文及其文學價值》中指出:“從古代應用文的寫作以及應用文描寫手法上進行細致地探尋,努力地發(fā)展我國的古代文化,傳承我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2]井淼的《試論古代應用文對“請示”類公文寫作技巧的啟示——以李斯<諫逐客書>為例》則論述通過研讀古代公文來提高現(xiàn)代某一公文文種的寫作水平。[3]筆者擬從教師教學的角度,針對學生在學習公文寫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通過借鑒、學習我國古代公文寫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去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法。
一、學習古代優(yōu)秀公文例文,了解公文文體內涵
雖然古今公文在很多方面都表現(xiàn)出重大差別,但現(xiàn)代公文是從古代公文中發(fā)展而來的,兩者間的相似、相同之處依然占主導地位。公文的初學者,不能很好地分辨各類文體的特點、功能和具體用法。通過閱讀、學習古代優(yōu)秀公文,古今例文相互比照,能幫助學生了解文體內涵。
例如,“命令(令)”是從先秦使用至今的唯一一種公文文體。在《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中規(guī)定,命令(令)適用于公布行政法規(guī)和規(guī)章、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措施、批準授予和晉升銜級、嘉獎有關單位和人員。命令的強制性是所有公文中最強的。當學生寫作過程中不能很好地體會其高強制性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古代公文。如諸葛亮的《軍令》:
“聞雷鼓音,舉白幢絳旗,大小船進戰(zhàn),不進則斬。聞金音,舉青旗,船還。若賊近,徐還;遠者,疾還?!?/p>
“戰(zhàn)時,皆取船上布幔、布衣漬水中,積聚之,以助水淹。賊有火炬、火箭,以掩滅之。違令者髡翦耳?!盵4]
在上述兩則《軍令》中,假如違抗命令,下場要么是性命不保,“不進則斬”,要么被剃掉頭發(fā),“髡翦”?!镑铡痹诠糯且环N帶有侮辱性的懲罰,違背命令受到的懲罰是很殘酷的,可見它的強制性非常強?,F(xiàn)代公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關于發(fā)行新版人民幣的命令》一文中,最后一點寫道:“凡破壞新版人民幣發(fā)行或借發(fā)行新版人民幣之機從中謀利,擾亂金融市場者,均依法懲處?!盵5]同樣的,違背了現(xiàn)代公文中的命令,將面臨司法審判。同一公文文種古今例文對比,可以體會到“令”的文體特性,從古至今都具有高強制性,且從中我們還可以認識到不同制度在公文中的體現(xiàn)——封建制度中統(tǒng)治階級掌握著人們的生殺予奪之大權,而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則沒有這個特權,必須交付司法部門裁決。
又如一些學生在擬制“請示”時,緣由寫得過于簡單,難以說服受文者,可以用班昭的《為兄上書》作為例文?!稙樾稚蠒?,是東漢時期上行文書的佳作,書中第一段先敘班超感皇恩隆浩,出使西域,次敘班超立功之實,再敘班超老病留在邊疆無益,此為論理。第二段敘述了君主以孝治天下,為兄上書,符合皇上的仁慈之德,提出“妾誠傷超以壯年竭忠孝于沙漠,疲老則便捐死于曠野,誠可哀憐”[6]的陳述,此為陳情。全文聯(lián)系實際,情理交融,感情真摯,措辭委婉得體。此書上奏后,“帝感其言,乃征超還”,達到了上書的目的。在古代,政務由皇帝一人決策,因此好的上行文書,必須立意高遠,理由充分,同時要非常注意言辭委婉得體,講究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既能讓皇帝認同,又不觸怒龍顏?,F(xiàn)代社會,國家治理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但寫作請示時也需要把緣由敘述詳盡,才能說服受文者,達到行文目的。通過閱讀古代公文,不僅可以豐富閱讀經驗,開闊視野,還能強化文體意識,讓學生了解各文種的功能和具體寫法。
二、學習古代公文知識,加深對現(xiàn)代公文的認識
(一)可以幫助了解文體的由來
古代公文文體的形成,有多種形式:有通過公文處理程序中的動作轉化為文本的,如“詔”,在夏、商、周三代不指文體,而是“召而與言”的動作,在秦漢、三國、晉、隋等朝代被作為最高統(tǒng)治者發(fā)布命令的文體。還有的文體,它的文體名稱由其他文體演變而來。如唐、宋時期,“榜”的使用頻率很高,有“安民榜”、“進士榜”等,到民國時期已被“布告”、“通告”等現(xiàn)代文種所取代。由此,通過了解古代公文文體的形成,進而可以幫助了解現(xiàn)代公文文體的由來?,F(xiàn)代公文中“請示”、“報告”,即“請求指示”、“匯報告知”,也是由動作轉化而來。而“函”,古代指傳達消息或指示的信件,后演變?yōu)楣奈姆N。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公文的演變方式、演變軌跡等知識,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公文文體的由來。
(二)可以加深對文體存亡的認識
2012年頒布的《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減去了“指示”、“條例”、“規(guī)定”這三個主要文種,公文文種由18種到15種,這種現(xiàn)象是黨政機關精簡高效的文書工作作風的體現(xiàn)。我們還可以從古代公文演變規(guī)律來理解它:“社會的實際需要是公文文體產生、發(fā)展、消亡的根本動力,不間斷地圍繞滿足、順應實際需要這一軸心做出調節(jié),以增強處理公務的能力,是公文文體演變的基本趨勢。”[7]在我國歷史上使用超過一千年的文體有詔、制、冊、敕、令、誥、議、上書、奏、表、榜等一大批,它們超強的生命力主要表現(xiàn)在政務適應能力強,處理事務效率高,而誓、典、謨、訓等先秦文種只在很短的一段時期使用,后代沒有繼承??梢?,當文體適應社會需要時就發(fā)展、壯大、保留,不能適應需要時則被其他文種代替甚至被淘汰。這就是為什么有的文體在歷史上使用了上千年,有的則非常短暫,轉瞬即逝的原因。
“指示”作為共產黨機關公文文種,主要用于對下級機關布置工作,提出開展工作的原則和要求。但從當下公文處理的實際工作看,該文種的使用頻率極低,這種帶有強烈指令性的文種已被“意見”等含有建議性和商洽性的公文所取代。所以,在2012年新的條例頒布時,取消了“指示”這一文種。而“條例”和“規(guī)定”,從當下的公文使用實際看,全國性的團體、黨和國家機關及其職能部門,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也在使用這兩個文種,因此,“條例”和“規(guī)定”的適用范圍不再局限于黨政機關,它們的使用范圍更廣泛了。通過學習了解古代公文演變規(guī)律等有關知識,由此及彼、由古及今、觸類旁通,可以加深學生對現(xiàn)代公文的認識。
三、講授與古代公文有關的歷史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些教師在公文寫作知識傳授過程中,習慣于照本宣科,簡單地按照“概述”、“結構與寫法”、“例文分析”、“注意事項”等幾部分來講授,使學生覺得課堂內容機械呆板、枯燥乏味,失去了學習興趣。作為對策,教師可以講授與古代公文有關的有趣事例,讓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如在講授公文寫作必須形成簡潔凝練的文風時,可以引用明代茹太素的事例:茹太素是明初洪武年間刑部主事,一次他上書皇帝朱元璋,奏文竟達17000多字,而切實可行的只有500余字。繁瑣冗長的公文引來皇帝的大怒,朱元璋命手下把茹太素痛打一頓以示警戒,并下令規(guī)定以后的公文不得繁瑣,違者治罪。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寫作公文務必簡潔凝練,否則長篇累牘、文風繁縟不僅達不到行文目的,反而會令人生厭,甚至動怒。講到公文寫作要態(tài)度嚴謹慎重,認真推敲時,可以引用清代大臣曾國藩等人制發(fā)公文的事例。據(jù)史書記載:“曾文正公(國藩)大事章奏,必令幕府諸賢,各創(chuàng)一稿,然后審擇點竄,亦有一字不易者。合肥伯相李公則必先自草創(chuàng),聽幕僚指陳得失已,乃更自裁定?!盵8]曾國藩、李伯相二人集思廣益,認真修改奏稿,為的就是使公文規(guī)范得體,從而提高公文質量及辦事效率。此外,教師還可以把古代公文與公文背后的故事聯(lián)系起來,如講述《齊威王令》,可與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相聯(lián)系;講授勾踐的《與國人誓》,與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相聯(lián)系;講授商鞅《定變法之令》與商鞅變法、促成秦國強大故事相聯(lián)系。講授古代公文相關歷史故事,有助于了解公文寫作背景,且能使課堂內容更加充實、豐富、生動、充滿趣味性。
現(xiàn)代公文的發(fā)展與使用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從殷商廢墟中出土的甲骨卜辭、商代和周初的銅器銘文開始,公文的使用和發(fā)展經過了千年歷程。古代公文中包含大量情真意摯、簡潔精悍、氣韻貫通、內容翔實的優(yōu)秀公文,是我國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我們挖掘和繼承。我們應從中汲取營養(yǎng),認真研究探討公文寫作的特點及規(guī)律,揚長避短,古為今用,結合時代、生活的需要,探索現(xiàn)代公文教學新方法,從而提高學習者的公文寫作水平,加深他們對公文知識的了解,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陶磊.合理借鑒古代公文語言技巧 有效提升現(xiàn)代公文寫作水平——論古代公文閱讀對現(xiàn)代公文寫作的語言借鑒意義[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6).
[2]張孌枝.淺議古代應用文及其文學價值[J].價值工程.2013,(24).
[3]井淼.試論古代應用文對“請示”類公文寫作技巧的啟示——以李斯《諫逐客書》為例[J].高等職業(yè)教育(天津職業(yè)大學學報).2010,(1).
[4](三國)諸葛亮.諸葛亮集[G].段熙仲,聞旭初編校.北京:中華書局,2012.
[5]陳華平,王太鈞,孫杰.現(xiàn)代公文寫作與處理教程[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6]閔庚堯.中國古代公文簡史[M].北京:檔案出版社,1988.
[7]胡元德.古代公文文體流變[M]. 揚州:廣陵書社,2012.
[8]王強.中國古代公文選注[M].北京:昆侖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