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可先
(浙江大學(xué) 中文系,杭州 310058)
中國古代文學(xué)研究
杜甫與唐代京兆韋氏關(guān)系述論
胡可先
(浙江大學(xué) 中文系,杭州 310058)
杜甫與唐代京兆韋氏的關(guān)系,是一個非常值得關(guān)注的問題。就婚姻而言,杜甫家族與韋氏家族存在多層婚姻關(guān)系。檢討杜詩,其與韋氏交往者多達三十首,其中與韋濟等人的交往詩,不僅是杜甫思想、心志和生活的映現(xiàn),同時以其高超的藝術(shù)水平而成為千古佳制。值得探討者還有杜甫與韋見素族人的交往、杜甫與畫家韋偃的關(guān)系、杜甫與吏隱文人韋諷的關(guān)系、杜甫晚年與韋之晉的關(guān)系。甚至聚訟千年的李杜優(yōu)劣論這段公案,也可以追溯到杜甫與韋迢的交誼。將傳世文獻、出土文獻與杜甫交往詩相印證,以發(fā)掘杜甫與京兆韋氏的關(guān)系,可以從特定的層面呈現(xiàn)出杜甫的生活狀態(tài)和文學(xué)創(chuàng)作歷程。
杜甫 京兆韋氏 家族婚姻 韋濟 韋見素 韋迢
杜甫《贈韋七贊善》詩原注曾引俚語“城南韋杜,去天尺五”,是對韋、杜家族的稱譽和標榜,杜甫與唐代韋氏的關(guān)系,也是一個值得關(guān)注的問題。檢討杜詩,其與韋氏交往者多達三十首,其中與韋濟等人的交往詩,不僅是杜甫思想、心志和生活的映現(xiàn),同時以其高超的藝術(shù)水平而成為千古佳制。京兆杜氏家族與韋氏家族,又是中古時期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并傳承已久的關(guān)中望族,望族之間的聯(lián)姻也是當時文化的特殊現(xiàn)象。杜甫家族與京兆韋氏的婚姻,也可以通過杜甫的詩文和新出土的珍貴文獻加以鉤稽。
陳寅恪先生曾說:“蓋唐代社會承南北朝之舊俗,通以二事評量人品之高下。此二事,一曰婚,二曰宦?!不槎蝗⒚遗?,與仕而不由清望官,俱為社會所不齒?!?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12頁。這種風(fēng)氣在關(guān)隴士族中尤為普遍,作為緊鄰皇城的韋杜家族,對于婚姻的講求就更是值得研究的問題。杜甫家族與韋氏家族存在著多層婚姻關(guān)系。
(一)新出墓志考索
新出墓志中見到杜甫先世與韋氏家族的婚姻者,有兩對鴛鴦墓志。一對是韋孝忠夫婦墓志?!短乒守S州永豐縣令韋府君夫人京兆杜氏墓志銘并序》:“曾祖秀,魏黃門侍郎,周吏部侍郎、思寧縣開國公。祖懿,隋儀同三司、禮部侍郎、太仆卿、甘棠縣開國公。父乾福,皇朝朝散大夫、遂州司馬?!?西安市長安博物館:《長安新出墓志》,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年,第104頁。這里的曾祖秀、祖懿、父乾福,也都是杜甫的先祖。這方面,我已有專文探討*有關(guān)杜甫先世的考證,可參拙作《新出墓志與杜甫研究》,《文史哲》2012年第6期。,此處不加贅述。《韋孝忠墓志》,全稱為《大唐故豐州記豐縣令京兆韋府君墓志銘并序》,志云:“公諱孝忠,字寡悔,京兆杜陵人也?!婢催h,隱居不仕,號曰逍遙公?!婵?,隋吏部尚書、荊州總管、上庸公。父福獎,隋通事舍人、洛州司法。……嗣子瑱。”*西安市長安博物館:《長安新出墓志》,第95頁。“韋康”就是下文征引《韋瑱墓志》中的“韋世康”,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諱,常省去“世”字。據(jù)《隋書·韋世康傳》:“韋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為關(guān)右著姓。父夐,隱居不仕,魏、周二代,十征不出,號為逍遙公?!?[唐]魏征:《隋書》卷四七,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第1265頁。因此,這門韋氏是關(guān)中士族中韋氏之最為顯耀者。
一對是韋瑱夫婦墓志?!短乒市h郎行邛州火井縣丞驍騎尉韋府君□□□□序》云:“公諱瑱,字元進,京兆杜陵人也。曾祖世康,魏絳州刺史,隋吏部尚書、荊州總管、上庸郡開國公。……烈祖福獎,隋通事舍人?!@考寡悔,皇朝相州司兵參軍、萁州和順令、豐州永豐令。……子無逸等?!?西安市長安博物館:《長安新出墓志》,第123、132、205頁。《唐故邛州火井縣丞韋君夫人杜氏墓志銘并序》:“曾祖懿,隋金部侍郎。祖乾福,唐遂州司馬。父崇基,唐文、成二州刺史?!?西安市長安博物館:《長安新出墓志》,第123、132、205頁。韋瑱即是韋孝忠之子。
這兩對鴛鴦墓志是一門父子的夫婦墓志。其韋氏父子所娶之杜氏,也是杜甫先世的同一門。韋瑱夫人杜氏實際上是韋孝忠夫人杜氏的親侄女,這也說明唐代望族之間近親通婚的狀態(tài)。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對鴛鴦墓志所稱杜氏之先世,與杜甫的先世相同,是中古時期京兆杜氏與京兆韋氏聯(lián)姻的重要資料。
唐代韋杜聯(lián)姻的情況,我們在新出墓志中還可以發(fā)現(xiàn)其他實例。如新出土《唐故南州刺史杜府君(舉)志文并序》:“公諱舉,京兆杜陵人也?!蛉司┱醉f氏,荀室瑟琴,三星不駐。曹家箴誡,萬古空傳?!?吳剛主編:《全唐文補遺》第二輯,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年,第308~309頁?!队刑圃器鈱④娪椅湫l(wèi)大將軍東京副留守上柱國濮陽郡開國公杜府君夫人扶風(fēng)郡夫人京兆韋氏墓志銘并序》:“夫人,京兆杜陵人也。大王父澄,隋民部尚書,皇國子祭酒?!醺笐c祚,不屈堯禹,且鄙名位,優(yōu)游邁軸,終所尚也。烈考行詮,皇朝尚書右丞,贈禮部尚書。人倫羽儀,邦國樞轄。夫人即尚書之季女也?!?西安市長安博物館:《長安新出墓志》,第123、132、205頁。韋氏卒于建中三年十月十七日。又《唐故揚州江陽縣韋府君繼室京兆杜娩墓志》,志主為初唐杜淹一系,開元二年卒?!短乒逝d元府城固縣丞京兆韋府君墓志銘并序》:“府君諱識,字不惑?!钢M儆,揚州江陽縣令。母,夫人同郡杜氏?!?趙力光主編:《西安碑林博物館新藏墓志匯編》,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第783頁?!短乒食h郎試太子左贊善大夫兼彭州別駕賜緋魚袋上柱國韋府君墓志銘并序》:“公諱津,字津,京兆杜陵人也。夫人京兆杜氏。”*尹瀧:《唐韋津墓志考釋》,載《北方文學(xué)旬刊》2015年第7期。《唐故潮州刺史京兆韋公墓志銘并序》:“府君諱楚望,字宣遠,其先京兆人也?!蛉司┱锥攀?,封南陽縣君,華陰縣令孝輔之產(chǎn)孫,贈吏部郎中清之孫,黃州刺史義符之女,睦州壽昌縣令崔君稧之外孫。夫人修蘋蘩,鼓琴瑟,有年矣。”*西安市文物輯查隊編:《西安新獲墓志集萃》,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年,第217、192頁?!洞筇乒仕炯谡漤f公墓志之銘并序》:“公諱整,字思齊,京兆杜陵人也。……夫人京兆杜氏,即周大將軍河內(nèi)太守豐鄉(xiāng)公徽之孫,皇朝御史大夫、吏部尚書安吉襄公淹之女。”*齊運通、楊建鋒編:《洛陽新獲墓志二○一五》,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第88、93、102頁?!洞筇乒手袝崛锁櫯F少卿東陽郡開國公杜府君夫人襄武郡君韋氏墓志銘并序》:“夫人諱苕華,字淑容,京兆杜陵人也。……鄉(xiāng)人鴻臚少卿、東陽郡公杜敬同,周儀同大將軍、昌城內(nèi)二守、隋懷州長史豐鄉(xiāng)縣開國侯徽之孫,皇朝御史大夫、贈吏部尚書、左仆射、安吉郡公淹之子?!蛉四旮κ瑲w于杜氏。聿來卿族,爰托公門。四德于是載修,二姻于是克序。”*齊運通、楊建鋒編:《洛陽新獲墓志二○一五》,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第88、93、102頁?!洞筇埔嬷荽蠖级礁ΜF(xiàn)參軍杜溫亡妻韋夫人墓志銘并序》:“夫人諱三從,字四德,京兆杜陵人也?!甲悦烦?,言歸杜氏。”*齊運通、楊建鋒編:《洛陽新獲墓志二○一五》,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第88、93、102頁。又新出土杜師義撰《唐故前鄉(xiāng)貢進士韋君(楚相)墓志之文并序》還記載了這樣一件事:“生女一人,名玉虛,今八歲。有諸男一人,名慶孫。女之嫁,當必以余之子偶焉。男入仕,當必同余之子成焉?!?西安市文物輯查隊編:《西安新獲墓志集萃》,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年,第217、192頁。是韋楚相生前就將年幼的女兒指配給杜師義之子為偶。這些墓志雖非杜甫直系祖先的情況,但韋杜聯(lián)姻也可以與杜甫家族的婚姻情況相互印證。
(二)杜甫與韋氏妹
杜甫有《元日寄韋氏妹》詩,所謂“韋氏妹”,即是杜甫之妹而嫁于韋氏者?!抖旁娫斪ⅰ芬Q注:“詩云‘京華舊國移’,謂肅宗行宮在靈武也,此是至德二載元日所作?!?[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四,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319頁。這首詩是杜甫在安史之亂時陷于長安之作,其妹所嫁之韋氏姓名雖難以確考,而有關(guān)其地域出處,則能夠在詩中得到線索。
詩云:“近聞韋氏妹,迎在漢鐘離。郎伯殊方鎮(zhèn),京華舊國移。秦城回北斗,郢樹發(fā)南枝。不見朝正使,啼痕滿面垂?!笔锥涫钦f杜甫之妹時在鐘離,漢鐘離屬九江郡。唐代為鐘離縣,其地在今安徽省鳳陽縣東北。其時杜甫妹夫韋氏在縣任職。而自己陷于京師,南北暌隔,無法見面,時逢元日,思念更切,故而“啼痕滿面垂”。不僅如此,詩言“不見朝正使”,則言動亂未平。因《唐會要·受朝賀》載:“天寶六載,敕中書門下省,自今以后,諸道應(yīng)賀正使,并取元日,隨京官例,序立便見?!?[宋]王溥:《唐會要》卷二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533~534頁。而不見朝正使,正謂禍亂未平,四方隔絕,朝正使不來。本句意謂平時地方官員可以借朝正來京,杜甫妹夫韋氏也可能有機會,故而骨肉相見。而時逢喪亂,時異境遷,骨肉分離,不僅兄妹暌隔而已。吳瞻泰《杜詩提要》卷七引于鼎評曰:“題面是哭骨肉也,題神則哭君臣矣,渾然不覺,但以‘滿面’二字微露其意,使人于言外得之。往往極大關(guān)目,從極小題面中發(fā)出,此少陵家法也?!?[清]吳瞻泰:《杜詩提要》卷七,合肥:黃山書社,2015年,第151頁。
杜甫詩中提及韋氏妹者,還有《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其四:“有妹有妹在鐘離。良人早歿諸孤癡。長淮浪高蛟龍怒,十年不見來何時。扁舟欲往箭滿眼,沓沓南國多旌旗。嗚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為我啼清晝?!贝藶榍甓鸥υ⑼瓤h所作,在《元日寄韋氏妹》詩之后三年。這時,其妹還在鐘離,而妹夫則已亡故,留下了尚不懂事的兒子,身世非常凄慘。而杜甫與其妹已有十年時間不見,而今北方仍亂,永無相見之期。
(三)杜甫從孫杜濟與韋氏婚姻
顏真卿《京兆尹兼中丞杭州刺史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杜公(濟)墓志銘》:“夫人京兆韋氏,太子中舍迪之第三女也?!?[清]董誥:《全唐文》卷三四四,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3496頁。按,杜濟為杜甫從孫,杜甫有《示從孫濟》《送嚴侍郎到綿州同杜使君同登杜使君登樓》《陪王漢州留杜綿州房公西湖》等作,都是與杜濟交往之詩,說明杜濟是杜甫的從孫。而考《元和姓纂》卷二“京兆杜陵”韋氏:“景駿,房州刺史,生述、迪、起、逌、巡、冰。述,工部侍郎,撰國史,集賢學(xué)士,禮儀使,生州平、都賓。州平,水部郎中。都賓,太常博士。迪,戶部員外,生宅相、夏有、啟強、嬰齊、柏夷。夏有,考功郎中。”*[唐]林寶:《元和姓纂》卷二,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第169~170頁。杜甫又有《寄韋有夏郎中》詩,“有夏”為“夏有”之誤倒*韋夏有之名,還見于石刻文獻,《金石萃編》卷90《東方朔先生畫贊碑陰記》:“亟與數(shù)公臮、家兄淄川司馬曜卿、長史前洛陽令蕭晉用、前醴泉尉李伯魚、征君左驍衛(wèi)兵曹張璲麟、游尉韋宅相、朝城主簿韋夏有、司經(jīng)正字畢、燿族弟渾、前參軍鄭悟初同茲謁拜,退而游于中唐,則韓之刻石存焉。……有唐天寶十三載季冬辛卯朔建?!表f夏有為杜甫從孫杜濟妻韋氏之兄弟,顏真卿《京兆尹兼中丞杭州刺史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杜公(濟)墓志銘》:“夫人京兆韋氏,太子中舍迪之第三女也?!?。這首詩為宋人黃鶴編于大歷元年。
杜甫與京兆韋氏相關(guān)的詩作,還有《投簡梓州府幕兼簡韋十郎官》詩,陶敏《全唐詩人名匯考》云:“韋十郎,疑為韋都賓(兵)。”陶氏引顏真卿《杜濟墓志》:“今司空、冀國公崔寧既誅(郭)英乂,請知使事,公堅臥不起,仍令通泉令、今前殿中侍御史韋都兵密使家僮潛表事實。”而通泉屬梓州,知廣德、永泰中韋都賓在梓州?!岸艥鸀槎鸥膶O(從侄),濟妻乃韋迪第三女,即為韋都賓之堂姊妹。……韋都賓為杜甫晚輩,故而稱之為‘韋郎’?!?陶敏:《全唐詩人名匯考》,沈陽:遼海出版社,2006年,第403頁。前引《元和姓纂》卷二“京兆杜陵”韋氏:景駿生述、迪,述生都賓,迪生夏有。是杜甫與韋都賓和韋夏有之交往,都與親戚之誼有關(guān)。杜甫詩云:“幕下郎官安穩(wěn)無,從來不奉一行書。固知貧病人須棄,能使韋郎跡也疏?!背鹫做棥抖旁娫斪ⅰ吩疲骸包S鶴編在漢州詩內(nèi)?!?[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二,第107頁。正與韋都賓任通泉縣令的時間吻合。
還值得注意的是盧綸有詩《赴池州拜覲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題注:“時舅氏初貶官池州?!痹娫疲骸肮沦v易蹉跎,其如酷似何。衰榮同族少,生長外家多。別國桑榆在,沾衣血淚和。應(yīng)憐失行雁,霜霰寄煙波。”*[清]彭定求等:《全唐詩》卷二七六,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3137頁。這個“考功郎中舅”就是韋夏有。陶敏云:“夏有為韋迪子,迪為景駿子,韋漸為韋岳子,與迪同為韋馀慶孫。故夏有與盧綸母為從兄妹。夏有即盧綸從舅?!?陶敏:《全唐詩人名匯考》,沈陽:遼海出版社,2006年,第535頁。從杜濟、韋夏有、盧綸三者的關(guān)系,聯(lián)系到杜甫為其祖母撰《唐故范陽大君盧氏墓志》,可以看出唐代望族之間互為婚姻的情況。
韋濟是唐代著名的官僚士大夫,也是具有一定地位的文學(xué)家,他不僅有詩文傳世,近年出土文獻當中也發(fā)現(xiàn)他撰寫的文學(xué)作品,其墓志也已出土。但他的文學(xué)成就,一直沒有受到文學(xué)史研究者的重視,而隨其墓志的發(fā)現(xiàn)與公布,無疑為我們衡定他們的文學(xué)地位提供了新的材料。我們這時考察韋濟與杜甫的關(guān)系,也是盛唐文人和文學(xué)之間的特殊現(xiàn)象?!俄f濟墓志》敘述所與交往者多是著名文人:“君風(fēng)韻高朗,方軌前賢,觴詠言談,超然出眾。其所游者,若吳郡陸景融、范陽張均、彭城劉升、隴西李升期、京兆田賓庭、隴西李道邃、己之族子峴、河?xùn)|裴僑卿、范陽盧僎等,皆一時之彥也。右得□于登臨之際,或忘言于姻婭之間。風(fēng)期一交,歲寒無改。加以疏財重義,至行過人。”*周紹良、趙超:《唐代墓志匯編續(xù)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654頁。說明韋濟在當時的文壇,是一位喜愛與文人交游,也是帶動文學(xué)群體、引領(lǐng)文學(xué)潮流之人。但墓志沒有提及與杜甫的交游,因此我們可以根據(jù)材料進一步鉤稽。
杜甫有《奉寄河南韋尹丈人》詩,原注:“甫故廬在偃師,承韋公頻有訪問。”詩云:“有客傳河尹,逢人問孔融。青囊仍隱逸,章甫尚西東。鼎食分門戶,詞場繼國風(fēng)。”*[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一,第68頁。韋濟頻訪杜甫故廬,杜甫又對韋濟說出真心話與知心話,二人交誼之深厚,尤為感人。韋濟為河南尹在七載至九載。新出土《韋濟墓志》:“天寶七載,轉(zhuǎn)河南尹,兼水陸運使。九載,遷尚書左丞。”其時杜甫在長安。據(jù)《元和郡縣圖志》卷五河南府偃師縣:“天寶七年四月,河南尹韋濟奏:于偃師縣東山下開驛路通孝義橋,廢北坡義堂路焉?!?[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五,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132頁。因為韋濟于偃師縣開驛路,又加上杜甫故廬在偃師故而頻加訪問,這是杜甫作詩寄贈的緣由。但這時杜甫是在長安還是偃師,學(xué)人們的看法不盡一致。古人注杜詩,如仇兆鰲《杜詩詳注》引黃鶴注認為是時杜甫在長安。而近年陳鐵民先生根據(jù)新出土《韋濟墓志》與杜甫詩相印證,以為韋濟到偃師訪問時,杜甫正隱居于偃師。詩的最后四句“盤錯神明懼,謳歌德義豐。尸鄉(xiāng)余土室,誰話祝雞翁”,既歌頌韋濟的德義,又對于訪問故廬表示感謝?!笆l(xiāng)”即偃師的尸鄉(xiāng)亭,“土室”指依山而建的住宅,即指杜甫的故廬?!白ku翁”乃用《列仙傳》典故:“祝雞翁者,洛陽人也,居尸鄉(xiāng)北山下,養(yǎng)雞百余年,雞有千余頭,各立名字?!裘麆t種依呼而至。賣雞及子,得千余萬,輒置錢去之吳?!?王叔岷:《列仙傳》卷上,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85頁。應(yīng)是杜甫自喻,但“誰放祝雞翁”,實則是說韋濟過訪偃師杜甫故廬時,杜甫并不在偃師。韋濟訪問杜甫偃師故廬也不是專程而去的,根據(jù)《元和郡縣圖志》的記載,他是到偃師開驛路而順便訪問杜甫故廬的。
韋濟為尚書左丞時,杜甫又有詩《贈韋左丞丈濟》,末云:“老驥思千里,饑鷹待一呼。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蕪。”*[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一,第73、71頁?!斗钯涰f左丞丈二十二韻》,其中一段敘述自己的抱負:“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愿為鄰。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一,第74頁。按,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鐘萊茵以為“韋左丞”應(yīng)為“韋左相”,韋左相即韋見素。說見《杜詩上韋見素考》,《福建論壇》1982年第5期;《再論“下筆如有神”是杜甫贈韋見素的詩》,《杜甫研究學(xué)刊》1995年第4期??勺饕徽f。但細察二文所論,雖有宋代杜集異文,但對于杜詩內(nèi)證的分析仍屬推論,故今不從其說。明人王嗣奭《杜臆》卷一云:“韋丞知己,故通篇都作真語。如‘讀書破萬卷’云云,大膽說出,絕無謙讓。至于‘致君堯舜,再淳風(fēng)俗’,真有此稷、契之比,非口給語。”*[明]王嗣奭:《杜臆》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1頁。杜甫贈送韋左丞的兩首詩,宋以后注家多系于天寶七載,如仇兆鰲《杜詩詳注》引鶴注:“此詩當是天寶七載冬作。”*[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一,第73、71頁。而據(jù)新出土《韋濟墓志》,韋濟于天寶九載方轉(zhuǎn)尚書左丞,十一載出為馮翊太守。是知此二詩應(yīng)為天寶九載至十一載之間作?!顿涰f左丞丈濟》詩有“左轄頻虛位,今年得舊儒”句,是知作于韋濟為尚書左丞的當年,即天寶九載。其時距杜甫應(yīng)制舉已有三年。杜甫終生的政治理想、當時的困頓處境、寫詩的甘苦體會等,在詩中均有所表現(xiàn)。而作年的重新認定更有助于對杜甫生平思想與創(chuàng)作歷程的理解。
最后,我們補充介紹一下《韋濟墓志》的撰者韋述。《韋濟墓志》題署:“族叔銀青光祿大夫行工部侍郎述撰。”了解韋述,有助于我們理解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意義。據(jù)《舊唐書·韋述傳》記載:“家聚書兩萬卷,皆自校定鉛槧,雖御府不逮也。兼古今朝臣圖,歷代知名人畫,魏晉已來草隸真跡數(shù)百卷,古碑、古器、藥方、格式、錢譜、璽譜之類,當代名公尺題,無不畢備。”*[后晉]劉昫:《舊唐書》卷一○二,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3184頁。韋述所著書凡二百余卷,當時頗為流行。他藏書兩萬卷,分量有多少,北京大學(xué)榮新江教授曾經(jīng)與敦煌文獻做過類比:“今天讓多少學(xué)者窮畢生精力從事研究的敦煌藏經(jīng)洞出土寫卷,大體上是五萬個編號,如果按古代書籍的一卷卷來計算,許多殘片方可算一卷,五萬卷相加,恐怕未必多于韋述家藏之書。況且,韋家的書房里,不僅僅有圖書,而且還有古今人物畫像、名人圖畫、各種法書、尺牘、法令格式、錢譜、璽譜、藥方等各種寫卷或圖卷,古碑、古器等實物,可謂琳瑯滿目,令人稱羨不已?!?陜西省歷史博物館等編著:《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遺寶精粹》,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第51頁。我們知道,杜甫一生窮困潦倒,不太可能家富藏書,而當時處于印刷技術(shù)尚未發(fā)展的時代,聚書極為困難,由此我們推測杜甫之所以能夠讀萬卷之書,是與韋氏藏書具有密切關(guān)系的,因為杜甫與韋濟等韋氏家族人物關(guān)系密切,而韋氏的藏書,杜甫應(yīng)該是能夠寓目的。
(一)杜甫與韋見素
杜甫有《上韋左相二十韻》詩,題注:“見素?!边@首詩是杜甫干謁韋見素,希望其汲引之作。據(jù)《舊唐書·韋見素傳》:“(天寶)十五年六月,……玄宗蒼黃出幸。(見素)遇上于延秋門,便扈從之咸陽?!咴?,至巴西郡,以見素兼左相、武部尚書?!?[后晉]劉昫:《舊唐書》卷一○八,第3276~3277頁。但這首詩實際上看不出玄宗出逃的線索,故而題目可能是結(jié)集時所改,而不是作詩時的原題。仇兆鰲《杜詩詳注》云:“見素初入相,在天寶十三載之秋,詩云‘四十春’,蓋天寶十四載初春作。且壽域、洪鈞、廟堂、風(fēng)俗等句,絕不及憂亂之詞。后為左相,在至德二載,題中‘左相’二字,黃鶴謂是后來追書,是也。”*[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三,第224、227頁。詩的最后一段云:“才杰俱登用,愚蒙但隱淪。長卿多病久,子夏索居頻?;厥昨?qū)流俗,生涯似眾人。巫咸不可問,鄒魯莫容身。感激時將晚,蒼茫興有神。為公歌此曲,涕淚在衣巾?!?[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三,第224、227頁。重點是自敘困窮,隱淪寥落,多病索居,故而期望韋見素能夠伸援引之手,以解脫其困。
(二)杜詩“韋郎司直”“韋七贊善”考
杜甫有《送韋郎司直歸成都》詩,仇兆鰲《杜詩詳注》引鶴曰:“此是廣德元年春在梓州作。若廣德二年暮春,公已歸成都?!?[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一二,第1013頁?!度A陽縣志·金石志》載《唐故朝議郎試太子左贊善大夫兼彭州別駕賜緋魚袋上柱國韋府君墓志銘并序》:“公諱津,字津,京兆杜陵人也?!鞂氈?,非罪左遷澧州慈利縣尉。量移蓬州大寅縣丞。屬太上皇南巡,資授大理□□,俄攝監(jiān)察御史,充山南采訪判官。又充劍南節(jié)度判官,轉(zhuǎn)大理司直,賜緋魚袋。又充劍南東川節(jié)度判官,左遷太子左贊善大夫兼彭州別駕。俄攝監(jiān)察御史,充山南采訪,知轉(zhuǎn)運東川軍糧?!髿v四年八月二日丁酉寢疾薨于成都府華陽縣私第,春秋六十有九。以其年廿五日權(quán)葬于華陽縣升遷鄉(xiāng)之原。夫人京兆杜氏?!?尹瀧:《唐韋津墓志考釋》,載《北方文學(xué)旬刊》2015年第7期。由這一墓志參證,杜甫詩之“韋郎司直”即為韋津。其時韋津由劍南節(jié)度判官轉(zhuǎn)大理司直。
又杜甫有《贈韋贊善別》《贈韋七贊善》詩,此“韋贊善”亦為韋津,蓋據(jù)上引《韋津墓志》,韋津由大理司直充劍南東川節(jié)度判官后,即左遷贊善大夫。一直到大歷四年八月二日卒于任?!顿涰f七贊善》詩云:“鄉(xiāng)里衣冠不乏賢,杜陵韋曲未央前。爾家最近魁三象,時論同歸尺五天。北走關(guān)山開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煙。洞庭春色悲公子,蝦菜忘歸范蠡船?!?[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二三,第2064頁。《贈韋贊善別》云:“扶病送君發(fā),自憐猶不歸。只應(yīng)盡客淚,復(fù)作掩荊扉。江漢故人少,音書從此稀。往還二十載,歲晚寸心違?!?[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一一,第943頁。仇兆鰲《杜詩詳注》引黃鶴、單復(fù)將《贈韋贊善別》俱編在室應(yīng)元年梓州詩內(nèi)。正與其充劍南東川節(jié)度判官后左贊善大夫吻合。而《杜詩詳注》將《贈韋七贊善》詩編于大歷五年潭州詩內(nèi),則不確,應(yīng)同時編在梓州詩內(nèi)。
又仇兆鰲《杜詩詳注》云:“韋贊善必韋見素之后。見素位至宰相,贈司空,故詩云‘爾家最近魁三象’;見素與公皆京兆人,故又云‘鄉(xiāng)里衣冠不乏賢’?!?[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二三,第2064頁。按《韋津墓志》云:“曾祖玄福,皇朝請大夫,蘭臺大夫,上柱國。祖昶,鄧州內(nèi)鄉(xiāng)縣令。父佖,皇朝散大夫,郯王府主簿,上柱國?!笨贾对托兆搿肪砥摺熬┱锥帕辍表f氏:“叔諧,庫部郎中,生元福、元獎。元福,判兵部員外;生湊,河南尹。湊生見素,左相、左仆射、豳忠貞公。見素生調(diào)、諤、益、哲?!?[唐]林寶:《元和姓纂》卷二,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第159頁。由此知韋見素是韋津之伯父或叔父。與杜甫詩都相吻合。有關(guān)韋玄福,《文苑英華》所載《唐太原節(jié)度使韋湊神道碑》云:“父諱玄福,永徽中為城門郎,為外姻所累,貶授桂州長史,贈潤州刺史?!?[宋]李昉:《文苑英華》卷九一四,北京:中華書局,1966年,第4810頁。新出土崔尚撰《唐故閬州奉國縣鄭府君靈志文》稱:“夫人京兆韋氏,贈潤州刺史玄福之女?!?《書法叢刊》2003年第4期,第44頁。由杜甫詩、仇氏注及相關(guān)文獻證之,杜詩之“韋贊善”為韋津無疑。陳冠明《杜甫交游行年考》云:“寶歷元年,杜甫在梓州,與之贈別,有《贈韋贊善別》詩,有‘江漢故人少’句,知韋氏此行往江漢;又有‘還往二十載’句,知二人相知已久。大歷五年(770),杜甫在潭州,韋氏北上,杜甫作《贈韋七贊善》詩?!?陳冠明、孫愫婷:《杜甫親眷交游行年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25頁。言《贈韋贊善別》詩作于寶歷元年,是;言《贈韋七贊善》詩作于大歷五年,誤。
杜甫《贈韋七贊善》詩,是表現(xiàn)韋、杜關(guān)系的代表作品,也是杜詩名篇之一?!班l(xiāng)里衣冠不乏賢,杜陵韋曲未央前”,是就韋、杜二家著筆,寫法上是“雙起”?!盃柤易罱蟆眰?cè)重寫“韋”,“時論同歸尺五天”側(cè)重寫“杜”同時又鉤連“韋”,并合“城南韋杜,去天尺五”之俗諺?!氨弊哧P(guān)山開雨雪”又寫“韋”,“南游花柳塞云煙”又寫“杜”。是中間兩句分寫韋、杜?!岸赐ゴ荷?,蝦菜忘歸范蠡船”,前句紀地,與首二句“杜陵”“韋曲”對應(yīng),寫法上屬于“雙收”。吳瞻泰《杜詩提要》評曰:“與韋同鄉(xiāng)里,又值歸朝,故起手四句,一片鬧熱。五六一開一塞,方有彼歸此滯之感。結(jié)乃痛切言之,而渲染色澤,風(fēng)韻嫣然,又與起調(diào)相稱?!?[清]吳瞻泰:《杜詩提要》卷一二,第307頁??梢?,杜詩不僅從背景的映現(xiàn)、交游的表達、藝術(shù)的表現(xiàn)方面,將杜甫與韋津二人關(guān)系呈現(xiàn)盡致,更將唐代杜、韋兩大望族的關(guān)聯(lián)凸顯出來。
杜甫有《題壁上韋偃畫馬歌》《戲為韋偃雙松圖歌》等詩。韋偃是唐代著名畫家,史籍亦寫作“韋鶠”。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十記載韋族都擅長繪畫:“韋鑒,工龍馬,妙得精氣。鑒弟鑾,工山水松石,雖有佳名,未免古拙。鑒子鶠,工山水、高僧奇士、老松異石,筆力勁健,風(fēng)格高舉。善小馬、牛羊、川原。俗人空知鶠善馬,不知松石更佳也。咫尺千尋,駢柯攢形,煙霞翳薄,風(fēng)雨颼飀。輪囷盡偃蓋之形,宛轉(zhuǎn)極盤龍之狀。”*[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一○,上海: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63年,第120~121頁。有關(guān)杜甫與韋偃的關(guān)系,張志烈先生曾作《杜甫與韋偃》一文*張志烈:《杜甫與韋偃》,《杜甫研究學(xué)刊》1994年第2期。,可以參考。值得注意的是,韋偃又是韋應(yīng)物叔祖輩,韋應(yīng)物之父韋鑾是韋偃之侄。韋應(yīng)物之父《韋鑾墓志》也已出土,志敘其先世云:“君諱鑾,字和聲,京兆茂陵人也。五代祖周處士逍遙公敻,高祖隋民部尚書世沖,曾祖唐御史大夫挺,祖尚書右仆射扶陽元公待價,父梁州都督扶陽肅公令儀,君即肅公第四子也?!?李亞平:《金石拓本題跋集萃》,石家莊:河北美術(shù)出版社,2012年,第77頁。韋鑾也是一位著名畫家。
杜甫這兩首詩,黃鶴編在上元元年成都詩內(nèi),乃先后同時作。蓋韋偃到杜甫草堂作客,臨別在其壁上畫馬,故杜甫作詩稱贊其畫,也是對韋偃的感謝,同時將自己的身世之感融入其中。詩云:“韋侯別我有所適,知我憐渠畫無敵。戲拈禿筆掃驊騮,歘見駭驎出東壁。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當霜蹄。時危安得真致此?與人同生亦同死?!背鹫做椩u曰:“韋偃畫馬在草堂壁上,乃臨行留跡也。公愛其神駿,而欲得此以同生死,其所感于身世者深矣?!?[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九,第753頁。《戲為韋偃雙松圖歌》更是杜詩中的佳制:“天下幾人畫古松,畢宏已老韋偃少。絕筆長風(fēng)起纖末,滿堂動色嗟神妙。兩株慘裂苔蘚皮,屈鐵交錯回高枝。白摧朽骨龍虎死,黑入太陰雷雨垂。松根胡僧憩寂寞,龐眉皓首無住著。偏袒右肩露雙腳,葉里松子僧前落。韋侯韋侯數(shù)相見,我有一匹好東絹。重之不減錦繡段,已令拂拭光凌亂。請公放筆為直干?!逼制瘕垺蹲x杜心解》極力贊之:“首四句,總統(tǒng)贊之。次四句,細摹其狀:‘裂皮’‘回枝’,寫出體干,‘白摧’,寫枯梗拗折處。‘黑入’寫風(fēng)針蓬忪處。又次四句,點綴法?!疅o住著’,神理都現(xiàn);‘僧前落’,空寂蕭然。末五句,于諸題畫詩,結(jié)法又出一奇,與‘心乎愛矣,遐不謂矣’,同一意境,蓋傾倒之極也?!?[清]浦起龍《讀杜心解》卷二之一,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第266頁。
杜甫題韋偃之畫,也得到后人的高度稱贊。唐人朱景玄《唐朝名畫錄》亦云:“韋偃,京兆人。寓居于蜀。以善山水、竹樹、人物等,思高格逸。居閑嘗以越筆點簇鞍馬、人物、山水、云煙,千變?nèi)f態(tài)?;蝌v或倚,或龁或飲,或驚或止,或走或起,或翹或跂。其小者或頭一點,或尾一抹;山以墨斡,水以手察,曲盡其妙,宛然如具。亦有國有資產(chǎn)騏驎之良,畫銜勒之飾,巧妙精奇,韓干之匹也。畫高僧、松石、鞍馬、人物,可居妙上品;山水、人物等,居能品。”*[唐]朱景玄:《唐朝名畫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12冊,第368頁。宋人黃休復(fù)《益州名畫錄》云:“韋偃,京兆人也。寓止蜀川。善畫馬,韓干之亞也。故杜甫歌云……蜀中寺觀亦無筆跡,唯好古者收得?!懂嬈蜂洝范槊钇贰!?[宋]黃休復(fù):《益州名畫錄》卷下,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63年,第40頁。宋人黃伯思《跋王晉玉所藏韋鶠馬圖后》云:“余謂杜子美詠鶠‘禿筆掃驊騮’‘麒麟出東壁’,即不特善小駟而已。蓋曹將軍畫馬神勝形,韓丞畫馬形勝神。鶠從容二人人間,第筆格差不及耳。昔余見嘶吃二馬小圖于江左人家,筆勢骎骎亦若此,此本鶠畫不疑?!?黃伯思:《東觀余論》卷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50冊,第364頁。宋人鄧椿《畫繼》亦云:“光州防御使令穰,字大年,雅有美才高行,讀書能文。少年因誦杜甫霅,見唐人畢宏、韋偃,志求其跡,師而寫之。不歲月間,便能逼真。時賢稱嘆,以為貴人天質(zhì)自異,意所專習(xí),度越流俗也?!?鄧椿:《畫繼》卷二,上海: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63年,第5頁。宋人黃庭堅《題韋偃馬》詩云:“韋侯常喜作群馬,杜陵詩中如見畫。忽開短卷《六馬圖》,想見詩老醉騎驢。龍眠作馬晚更妙,至今似覺韋偃少。一洗萬古凡馬空,句法如此今誰工。”*黃庭堅:《山谷詩集注》卷一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996頁。成為詠畫詩的名篇。
杜甫贈韋迢詩,有《潭州送韋員外牧韶州(迢)》《酬韋迢州見寄》《送魏二十四司空司直充嶺南掌選崔郎中判官兼寄韋韶州》。
韋迢也是一位詩人,其詩作憑借與杜甫的唱和而流傳至今,有《潭州留別杜員外院長》《早發(fā)潭州寄杜員外院長》。宋人洪邁在《容齋隨筆》說:“予觀少陵集中所載韋迢、郭受詩,少陵酬答至有‘新詩錦不如’,‘自得隨珠覺夜明’之語,則二人詩名可知矣,然非編之杜集,幾于無可傳焉?!?[宋]洪邁:《容齋隨筆》卷一五,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第194頁。韋迢《潭州留別杜員外院長》詩有“大名詩獨步”句,既是對于杜甫稱贊,也是杜甫詩在當時地位的衡定。杜甫《酬韋韶州見寄》詩也稱:“深慚長者轍,重得故人書。白發(fā)絲難理,新詩錦不如?!鼻皟删涫钦f韋迢既曾拜訪杜甫,又寄音書慰問,說明二人情誼之深;后兩句以對比出之,自己年已衰老,白發(fā)難梳,而韋迢新詩如錦,令人欣羨。清人汪瑗《杜律五言補注》卷四評論杜甫與韋迢唱酬:“往來反復(fù),詞旨互見,可見前人和詩必答其意,非若今人為次韻所拘也?!?[清]汪瑗:《杜律五言補注》卷四,引自《杜甫全集校注》卷二○,第5825頁。韋迢與杜甫的往來之作不僅見證了二人深厚的友誼,也體現(xiàn)了韋迢杰出的文學(xué)素養(yǎng)和才能。
韋迢存留于今的詩作,僅此二首。觀其流傳軌跡,蓋與杜集編纂關(guān)系甚大?!端伪径殴げ考肪硎耸铡短吨萘魟e杜員外院長》詩,題署:“韶州刺史韋迢。”同卷又收《早發(fā)湘潭寄杜員外院長》詩,題署:“韋迢?!碧迫司幖?,對于與他人唱和之詩,一般也會附之于原詩之后,以保存唱和之跡。因而一些沒有編集的詩人之作,往往就借這樣的形式得以流傳下來。這在《宋本杜工部集》中,尚有多例。唐代其他詩人的集中,也有這樣的例證,如唐代詩人魏萬(即魏顥),當時并不著名,他的詩存留于今者僅有一首《金陵酬李翰林謫仙子》,而尋索這首詩的流傳軌跡是:也是因為李白曾作《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魏萬做了酬答。但魏萬對于李白的貢獻是其編了李白集。他在編集時,將自己的這首與李白唱和詩附于李白詩后,故而隨李白集流傳至今,而其他詩作則蕩然無存。因此,我們梳理杜甫與韋迢的唱和詩保存情況,并進行拓展研究,也有助于了解唐人詩作通過附于其他詩人而流傳的特殊途徑。
更為重要的是,杜甫與韋迢的交往可能影響到后來元稹為杜甫撰寫墓系銘之事。鄭慶篤先生校注杜甫《潭州送韋員外牧韶州》詩云:“韋迢,京兆杜陵人,大歷四年,以尚書員外郎為韶州刺史,途經(jīng)潭州,特來看望杜甫,并有詩相贈。此詩是杜甫的和章。韋迢為元稹岳父韋夏卿之父。四十多年后,杜甫之孫嗣業(yè)之所以請元稹為其祖父撰《墓系銘》,當源于此?!?蕭滌非主編:《杜甫全集校注》卷二○,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4年,第5822頁。孟祥娟以為:“(韋迢)其子韋夏卿即元稹之妻韋叢的父親?;蛘哒且驗檫@一層關(guān)系,杜甫之孫杜嗣業(yè)方能在歸葬杜甫時請元稹撰寫墓志?!?孟祥娟:《杜甫與韋氏家族交游考》,《杜甫研究學(xué)刊》2017年第1期。楊瓊博士則進一步論述說:“元稹能接受‘貧無以給喪,收拾乞丐’的杜嗣業(yè)之請為杜甫撰寫墓系銘,實與杜甫、韋迢二人的深厚情誼分不開?!?楊瓊:《新出土唐代文學(xué)家韋瓘墓志考論》,《文學(xué)遺產(chǎn)》2017年第3期。因為韋迢之子為韋正卿、韋夏卿,韋夏卿之女韋叢嫁與元稹為妻。韓愈為韋叢作墓志云:“夫人曾祖父諱伯陽,自萬年令為太原少尹副留守北都,卒贈秘書監(jiān)。其大王父迢,以都官郎為嶺南軍司馬,卒贈同州刺史。王考夏卿以太子少保卒贈左仆射?!?[唐]韓愈:《監(jiān)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韋氏夫人墓志銘》,《韓昌黎文集校注》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363頁。杜甫之孫杜嗣業(yè)應(yīng)該是通過韋叢請求元稹撰寫杜甫墓系銘。聚訟千年的李杜優(yōu)劣論也肇始于元稹,而溯其源也與杜甫生前和韋迢交誼有關(guān)。
杜甫與韋諷交往的詩歌共三首:《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東津送韋諷攝閬州錄事》。據(jù)《杜詩詳注》所引前人之說,《東津送韋諷攝閬州錄事》,梁權(quán)道編在寶應(yīng)元年;《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歌》和《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宋黃鶴注謂作于廣德二年。
有關(guān)韋諷,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出土了由他撰寫的《長孫晛墓志》。陳尚君《洛陽新獲墓志二○一五序》:“本書至少有兩方墓志與杜甫研究有關(guān),一是所收貞元七年(七九一)《大唐故成都府士曹參軍河南長孫府君墓志銘并序》(頁二三六),署‘朝散大夫行成都府司錄參軍賜魚袋韋諷撰’。韋諷是杜甫在蜀中交往很密切的朋友,大約在代宗初期有《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云:‘借問苦心愛者誰,后有韋諷前支遁?!端晚f諷上閬州錄事參軍》云:‘韋生富春秋,洞徹有清識。操持紀綱地,喜見朱絲直。當令豪奪吏,自此無顏色?!u價很高。又有《東津送韋諷攝閬州錄事》。但此墓志作于三十年后,其人依舊盤桓下僚,可為感嘆?!?齊運通、楊建鋒:《洛陽新獲墓志二○一五》,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第4頁。而我們參證他的詩歌可以發(fā)現(xiàn),韋諷的性格也是他數(shù)十年一直擔(dān)任錄事參軍的因素。杜甫《東津送韋諷攝閬州錄事》詩云:“聞?wù)f江山好,憐君吏隱兼。寵行舟遠泛,惜別酒頻添。推薦非承乏,操持必去嫌。他時如按縣,不得慢陶潛?!?[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一一,第924頁。本詩前四句言送行,后四句言攝官。而第二句即點出了韋諷的性格是“吏隱兼”,其將吏作隱,并非完全入仕而有所作為。故而杜甫希望他“不必慢陶潛”,也就是說他與陶潛具有共通之處,而這樣的個性在錄事參軍任上時間很長也是合情合理的?!端晚f諷上閬州錄事參軍》詩云:“國步猶艱難,兵革未衰息。萬方哀嗷嗷,十載供軍食。庶官務(wù)割剝,不暇憂反側(cè)?!瓝]淚臨大江,高天意凄惻。行行樹佳政,慰我深相憶?!?[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一三,第1156頁。從杜甫與韋諷交往的詩中,我們看到他期待韋諷在萬方多難之際,推行佳政,救民瘡痍。
從杜甫的詩還可以看出杜甫與韋諷對于繪畫的愛好和賞鑒能力?!俄f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是杜甫的名篇,是杜甫作客于韋諷的錄事參軍官宅而觀壁上曹霸之畫的即興之作?!翱蓱z九馬爭神駿,顧視清高氣深穩(wěn)。借問苦心愛者誰,后有韋諷前支遁”,支遁愛馬是真馬,韋諷愛馬是畫馬,而其畫馬應(yīng)該逼肖于真馬,才有無窮魅力以引起韋諷的賞玩?!皯浳粞残倚仑S宮,翠華拂天來向東。騰驤磊落三萬匹,皆與此圖筋骨同”,則將回憶自己觀馬之陣容與感受表現(xiàn)出來。我們再以這首詩與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詩參證,以深沉之感慨,雄渾之氣概,神來之筆勢,將曹霸之畫、錄事之宅、韋諷之性、作者之情,都融會于一體,將縱橫奇肆的風(fēng)貌寓于規(guī)矩整飭的七言歌行之中。
杜甫贈韋之晉詩有《奉送韋中丞之晉赴湖南》。據(jù)《元和郡縣圖志》卷二九“道州大歷縣”云:“大歷二年,觀察使韋之晉奏析延唐縣于州東置,以年號為名?!?[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二九,第713頁。是知韋知晉大歷二年前即為湖南觀察使。有關(guān)本詩的作年,宋人黃鶴注杜詩,以為大歷二年冬作。而清人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二二以為本詩為大歷四年二月所作:“此當是在衡州寄送韋者。”*[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二二,第1989頁。蓋據(jù)《舊唐書·代宗紀》:大歷四年二月,“辛酉,以湖南都團練觀察使、衡州刺史韋之晉為潭州刺史,因是徙湖南軍于潭州”。*[后晉]劉昫:《舊唐書》卷一一,第292頁。其時杜甫在衡州。其實并不確切。浦起龍《讀杜心解》以為是“同在湖南,題不得泛云‘赴湖南’”,認為是“送韋由川遷衡詩,亦是峽內(nèi)作也”*[清]浦起龍:《讀杜心解》卷三之五,第528頁。。此說獨具慧眼,然亦未能確定具體年月。朱明倫先生對此詩有過專門的考辨,以崔祐甫《廣喪朋友議》有“忽憶永泰中穆鄂州寧會客席”語,證之永泰年間韋之晉已在赴河南任經(jīng)過鄂州途中,考訂杜甫此詩為永泰二年(或稱大歷元年)夏秋之間所作。*朱明倫:《杜甫〈送韋中丞赴湖南〉寫作時地考辨》,《杜甫研究學(xué)刊》2005年第2期。此文既立新說,又有確鑿證據(jù),可以信從。是時杜甫在夔州,詩云:“寵渥征黃漸,權(quán)宜借寇頻。湖南安背水,峽內(nèi)憶行春。王室仍多故,蒼生倚大臣。還將徐孺子,處處待高人。”*[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二二,第1989頁。其時禍亂雖平,但社會仍未安定,故而對于韋之晉寄予厚望:“蒼生倚大臣?!痹娪盅浴昂习脖乘?,峽內(nèi)憶行春”,是說韋之晉由三峽而赴湖南觀察使(治所在衡州)任的。因為赴任時要經(jīng)過夔州,故杜甫在夔州相送,可以推測韋之晉由川蜀某州刺史擢任湖南觀察使的。韋之晉既為方鎮(zhèn)首領(lǐng),亦是擅作詩文的文人。劉長卿《首夏干越亭奉餞韋卿使君公赴婺州序》,文有“公實秉文律,將為詞雄。逶迤退公,知《八詠》之有繼作矣”*[清]董誥:《全唐文》卷三四六,第3514頁。,“韋卿”即韋之晉,在當時文壇是有一定的地位的。
韋之晉死后,杜甫又有《哭韋大夫之晉》詩,詩有“凄愴郇瑕色,差池弱冠年。丈人叨禮數(shù),文律早周旋”之語,知韋之晉之輩份長于杜甫,故尊稱“丈人”。杜甫在弱冠之年,也曾拜訪過韋之晉。常袞《加韋之晉御史大夫制》:“檢校秘書少監(jiān)兼衡州刺史、御史中丞、充湖南都團練守捉觀察處置等使、上柱國、扶陽縣開國男韋之晉……可兼御史大夫,余如故?!?[清]董誥:《全唐文》卷四一三,第4233頁。其大歷四年二月將湖南觀察使治所由衡州遷往潭州,其時當已加御史大夫。崔祐甫《廣喪朋友議》稱:“大歷六年,余寓滁。……忽憶永泰中穆鄂州寧會客席,與故湖南觀察韋大夫之晉同案?!?[清]董誥:《全唐文》卷四○九,第4188頁。是韋之晉卒于湖南觀察使兼御史大夫任。陶敏稱:“據(jù)《舊紀》,大歷四年七月,崔瓘為湖南觀察使,韋之晉當卒于四年夏?!?陶敏:《全唐詩人名匯考》,第342頁??梢孕艔?。杜甫時在衡州,聽到韋之晉卒于潭州的消息,故作詩哭之。
杜甫又有《送盧十四弟侍御護韋尚書之晉靈櫬歸上都二十韻》詩,這里稱“韋尚書”則當為韋之卒后贈官。這里的“盧十四弟”為盧岳,穆員《陜虢觀察使盧公(岳)墓志銘》:“以大理評事兼監(jiān)察御史始佐湖南觀察之政。前帥韋之晉倚之以清,后帥辛京杲藉之以立。既真拜,又稍遷殿中侍御史?!?[清]董誥:《全唐文》卷七八四,第8197頁。杜甫詩稱盧岳為“盧十四弟”,蓋因杜甫祖母為盧氏,見杜甫作《唐故范陽太君盧氏墓志》,甫又有《舟中夜雪有懷盧十四侍御弟》,故而杜甫與盧岳為中表兄弟。即宋人黃鶴所云“公之祖母盧氏,十四其表弟也”*[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二三,第2012頁。。杜甫這首詩作于大歷四年冬天,時杜甫在潭州。杜甫另有《江閣臥病走筆寄呈崔盧兩侍御》《舟中有懷盧十四侍御》,其中“崔侍御”都是盧岳。題有“江閣臥病”語,即作于湖南。盧岳與韋之晉的關(guān)系,還可見新出土《唐故給事郎守永州司馬賜緋魚袋范陽盧府君(嶠)墓志銘并序》:“大歷初,衡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湖南觀察處置等使韋公之晉,嘉乃休懿,表公為衡州司法參軍。暨韋公下世,后使兼御史大夫隴西辛公京杲改邵州司馬賜緋魚袋,轉(zhuǎn)永州司馬,勛賜如故?!罴娟冸接^察處置等使兼御史中丞岳,以宏略佐時,端順承訓(xùn),天奪其善,先公而薨,越三歲而公又長往?!?周紹良:《唐代墓志匯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866頁。墓主盧嶠為盧岳之兄,是知大歷初,不僅盧岳在韋之晉幕府,盧嶠也在韋之晉幕府為司法參軍。根據(jù)以上考證,我們可以進一步推測杜甫之所以出四川入湖南,一定與韋之晉、盧岳、盧嶠有關(guān)。
杜甫與京兆韋氏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這在杜甫的唱和贈答詩中有著較為詳細的映現(xiàn)。杜甫贈與韋氏文人的詩作,存于今者有32首;韋氏與贈與杜甫的詩作,存于今者有2首。這34首往還贈答詩,是我們研究杜甫與京兆韋氏關(guān)系的重要載體。以傳世文獻、出土文獻與這些贈答詩相印證,以發(fā)掘杜甫與京兆韋氏的關(guān)系,可以從特定的層面呈現(xiàn)出杜甫的生活狀態(tài)和文學(xué)創(chuàng)作歷程。
首先,從唐代士族的層面表現(xiàn)出唐代兩個望族之間的特殊關(guān)系。就婚姻而言,杜甫族系與韋氏聯(lián)姻是中古以來望族聯(lián)姻的一個典型個案。我們通過出土文獻的鉤稽,能夠梳理出較為清晰的脈絡(luò),杜甫在他的詩歌如《元日寄韋氏妹》中對于這樣的婚姻關(guān)系也有著多方面的反映。就族系而言,杜甫與韋氏,不僅是與韋氏文人的個人交往,而且還呈現(xiàn)出與韋氏某一族系的特殊聯(lián)系。如杜甫贈與韋見素家族文人的詩作,就有多首傳世,這是一個很值得關(guān)注的文字紐帶。其次,杜甫一生起伏升騰,與京兆韋氏也是相互聯(lián)系的。他與韋濟的關(guān)系就是很好的例證。考察韋濟與杜甫的關(guān)系,不僅能夠從文人交往的層面還原杜甫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狀態(tài),也能夠引發(fā)我們關(guān)注盛唐文人和文學(xué)之間通過交往而呈現(xiàn)的特殊現(xiàn)象。再者,通過杜甫與京兆韋氏關(guān)系的探索,可以為杜甫研究史上的重要問題探尋出可能的答案。如杜甫與韋迢的關(guān)系就是如此。因為杜甫晚年與韋迢關(guān)系密切,故而杜甫子孫和韋迢子孫也應(yīng)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韋迢之子韋夏卿曾擔(dān)任過宰相,而其女韋叢嫁與著名詩人同時是政治家的元稹,而杜甫之孫杜嗣業(yè)能夠請元稹撰寫《杜君墓系銘》,很有可能就是杜嗣業(yè)通過韋叢而達成的。若如此,聚訟千年的李杜優(yōu)劣論這段公案,實際上還可以追溯到杜甫與韋迢的交誼。最后,探尋杜甫與京兆韋氏的關(guān)系,彰顯出重要的文化意義。杜甫與畫家韋偃有著親密的友誼,留下了兩首著名詩篇,既表現(xiàn)出杜甫對于韋偃的稱頌,也體現(xiàn)出杜甫對于繪畫獨具審美境界,同時杜甫的詩作為探討韋偃的繪畫世家在唐代的傳承提供了堅實的依據(jù)。同樣是繪畫,杜甫與韋諷一同欣賞曹霸的畫馬圖,也是很值得關(guān)注的事情,一位著名詩人和一位吏隱文人在繪畫的審美和觀賞方面得到了契合和融會,無疑也是一種人生境界。
[責(zé)任編輯羅劍波]
ABriefAccountoftheRelationshipBetweenDuFuandWei’sFamilyinJingzhaoDistrict
HU Ke-xian
(DepartmentofChinese,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58,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u Fu and Wei’s family in the Tang Dynasty is a very interesting topic. There were multiple marriage relations between the family of Du Fu and the family of Wei. In Du’s poetic collection, over 30 poems were composed for the social with Wei. Some of them are both of mirroring Du’s thoughts, mind and life, and of superb artistic skills. Some other topics are also worth of research, such like the relation between Du and Wei Jiansu’s family, the relation with the painter Wei Yan, the relation with the hermit Wei Feng, and the relation with Wei Zhijin in Du’s later years. Even the thousand-year-debate of Li Bai vs Du Fu could be traced back to the friendship of Du and Wei Tiao. It is significant to make a thorough comparison of the handed-down literature, unearthed literature and Du’s social poems and reveal Du’s living condition and literary life in certain aspects.
Du Fu; Wei’s family in Jingzhao district; family marriage; Wei Ji; Wei Jiansu; Wei Tiao
胡可先,浙江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
?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重大項目“考古發(fā)現(xiàn)與中古文學(xué)研究”(項目批準號:14ZDB065)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