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我?!靶莿诱n堂”倡導“主動、互動、靈動”的核心理念,在第二學段(小學3—4年級,即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創(chuàng)建了“自主閱讀、合作探究、導讀積累”常規(guī)教學模式,其基本教學結構如表1。
下面,我以《觸摸春天》的教學為例,探討我?!靶莿诱n堂”之語文閱讀教學如何體現(xiàn)我校的課堂文化。
一、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初步體驗文本特點
在自主閱讀環(huán)節(jié),通常需要在課前、課中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教師在課前設計好“預習學案”發(fā)放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重點章節(jié),了解課文大致內(nèi)容和寫作特色;學生根據(jù)預習要求,借助工具書等在課文中圈點勾畫、旁批質(zhì)疑。在課堂上,學生把問題提交小組或班級交流、研討;教師從中篩選出重點問題,組織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閱讀探究。
(一)學生在“預習學案”指導下進行課前自主預習
課標對中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是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并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質(zhì)疑。我們設計的“預習學案”著重引導學生主動鉆研文本,使之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以下為《觸摸春天》的“預習學案”。
1.字詞過關
小徑 穿梭 流暢 弧線 繽紛 一瞬間
花繁葉茂 磕磕絆絆 多姿多彩 清香裊裊 悄然合攏
2.讀讀課文,說說寫了一件什么事?
3.找出課文中讓人感動的句子,說說你的體會。
句子1.安靜在花叢中穿梭。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
我從詞語_________________中體會到:_________________。
句子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從詞語_________________中體會到:_________________。
句子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從詞語_________________中體會到:_________________。
4.寫一寫,你是用什么辦法找到以上關鍵句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這份“預習學案”中,我們著力引導學生圍繞課文的重點句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文本,歸納學法,有獨到見解。課前預習,既是對新課學習的準備,也是對已有知識和技能的運用,是學生獨立學習、自主學習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二)教師在學生質(zhì)疑交流中準確捕捉學情,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教師在課堂上檢查學生“預習學案”的完成情況,從中明確更適合學生研討的問題。以學生的需要和認知水平來確定課前預習要求及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由重教師的“教”變?yōu)橹貙W生的“學”,學生的“學”也開始向自主閱讀、研讀及多向交流、互動過渡,“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的課程理念得到了有效落實。
字詞學習雖然不是中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但是掃清字詞障礙依然是進一步閱讀感悟的基礎。四年級的學生在拼讀、識記字詞方面已經(jīng)具備了初步的能力,再加上有了課前的充分預習,教師在課堂上通過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即可保證教學質(zhì)量。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把字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生讀)下面,請同學們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檢查一下生字詞的掌握情況。(師課件出示需要掌握的生字詞;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長帶領下,對生字新詞進行識記、檢查)請各組長反饋一下,哪個詞是你們組最容易讀錯的。(生反饋后,師對易錯字詞進行提醒)
師:看,這是一瞬間的“瞬”,有點難寫??蠢蠋煂?。(師板寫“瞬”字)請拿起你的筆,在本子上好好寫一遍這個“瞬”字。(生寫)請再寫一遍,但是,這次請你閉上眼睛寫。(生再寫)寫完了,請看看自己寫的這前后兩個字,你覺得哪個更漂亮?
生:第一個。
師:為什么?
生:因為第二個是閉著眼睛寫的。
師:寫的時候有什么感覺?
生:眼前一片漆黑。
師:是啊,我們閉著眼睛寫一個字都如此困難,盲童安靜整天生活在黑暗中,卻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這篇課文到底講了一件什么事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好好想一想。
生1:課文講了盲童安靜用心去觸摸春天的事。
生2:盲童安靜用自己靈巧的手捉住了一只蝴蝶,還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春天。
“星動課堂”的核心理念是釋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讓學生在質(zhì)疑交流、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激發(fā)生命的潛能,發(fā)展自主悟讀、合作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在合作學習之前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這是實現(xiàn)有效合作的重要基礎。由學生的問題出發(fā),教師順學而導,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學習難點”進行指導,并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感知、主動表達,自己只是作為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發(fā)揮作用,從旁略加點撥、引導,使生本的課堂彰顯出靈動的生命氣象。
盲人的世界對于絕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是陌生的,本課所處的單元主題是熱愛生命,這個話題對學生來說也是非常抽象的,在進一步品讀文本之前,讓學生主動參與角色體驗(閉著眼睛寫字),有助于學生進一步走近作者、走進文本。
二、指導學生聚焦難點合作探究,深入品味文本內(nèi)涵,習得學法
對于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fā)現(xiàn)的疑難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多向互動交流的方式來解決,因此,該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學生合作探究為基礎,以教師的主動預設、靈動點撥、合理歸納為保障。筆者將學生合作探究的重點放在“品讀讓你感動的瞬間”上,讓學生運用找關鍵詞句的方法,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反復品味盲童安靜那五彩繽紛的內(nèi)心世界,進而深刻體會文中“奇跡”一詞的深刻內(nèi)涵。
師:作者看著盲童安靜捉住了一只蝴蝶,就在那一瞬間,他被深深地感動了。到底是什么讓作者如此深深地感動呢?同學們,請用心閱讀課文第3、4自然段,捕捉令你感動的瞬間,抓住你最有感觸的詞語和句子,在小組內(nèi)交流交流,注意結合課文內(nèi)容和自己的體驗來說感受,并說說自己是怎么找到這些詞句的。
學生小組交流后匯報學習成果。
生1:我要說的是句子1。我的體會是,一般盲人都行走不便、步履蹣跚,盲童安靜卻能夠“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我覺得很感動。
生2:這個句子中“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讓我很感動。因為,我們是視力正常的人,有時走路不注意還會絆一下,可是安靜居然“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
師:你能聯(lián)系自己的體驗來談,是個不錯的學習方法。
生3:我從這個句子中的“流暢”一詞感受到,雖然安靜是個盲童,但她居然能走得很“流暢”,說明她經(jīng)常來這個地方,她喜歡這個花園。(師板書“流暢”一詞)
師:你能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來理解,這是我們四年級學生應該具備的學習能力。流暢,是什么意思?
生: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
師:(小結學法)所以,有時候聯(lián)系上下文的內(nèi)容也可以理解詞語的意思。(板書“聯(lián)系上下文”)流暢,除了用在行走方面,說“走得流暢”,還能怎么說?(生發(fā)表個人看法,師小結“流暢”一詞的多種用法,如用在讀書、唱歌、語言表達、動作、書寫等方面;過程略)
師:盲童安靜居然能在花叢中流暢地穿梭,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句子,體會體會。(生讀句子)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找到這個關鍵句的?
生:我覺得這個句子中有幾個詞語,如“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都用得很到位。所以,我認為這個句子很關鍵。
師:你的分析也很到位。(引導學法,板書“找有動詞、形容詞、副詞等詞語的句子”)
生:老師,我找到的句子是“安靜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她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把手伸向一朵月季花”。
師:這段話中,哪個詞讓你感動?
生:“極其準確”。我覺得太神奇了,她居然能靠著花香的指引準確地把手伸向一朵花,而且是“極其準確”。(師板書“極其準確”)
師:這是盲童安靜帶給我們的又一次感動。能通過朗讀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生讀)你們又是怎樣找到這個關鍵句的?
生:這篇課文是寫安靜觸摸春天的,所以我就找描寫安靜動作的句子(習得方法)。
師:真會讀書?。▽W法拓展,板書“找描寫主要人物的句子”)還有哪里讓同學們感受到了“奇跡”么?
師課件出示下面的句子: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個奇跡!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生抓住“竟然”“奇跡”談體會,不得要領;師板書“竟然、攏住”二詞。
師:“竟然”表達什么意思?
生:沒想到,出乎意料。
師: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生讀)現(xiàn)在“你”就是安靜,請“你”閉上眼睛;老師來讀句子,大家根據(jù)句子的意思來做動作——“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個奇跡!”為什么剛才你們的動作很輕很慢,為什么?
生:我要輕輕地,慢慢地,擔心自己不小心傷害了那只蝴蝶。
師:輕輕地,慢慢地合攏,就是悄然合攏。(師邊說邊做動作)我們通過做動作來理解了“悄然合攏”的意思。(板書:動作)
師:一個盲童,卻能攏住一只蝴蝶。這是什么?
生:奇跡。
師:誰來讀一讀這個句子,把你的感覺讀出來。(指名讀;全班邊做動作邊讀)你們又是怎樣找到這個關鍵句的?
生:我在讀課文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這句話中“奇跡”“神奇的靈性”這幾個詞,覺得很神奇,很不可思議。安靜真的有一種別人沒有的“靈性”嗎?
師:是的。安靜的這種“靈性”來自于她對春天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熱愛。這種含義深刻的句子,能讓讀者品味出無窮無盡的意味,它有時表達作者的情感,有時暗含文章的寫作目的,有時引發(fā)讀者的無限遐思,這就是我們要找的“關鍵句”。(板書:找有深刻含義的含蓄句)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不高,運用和遷移知識的能力明顯不足,而且在課堂上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自主探究,如果沒有教師對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對文本的解讀、分析以及學法概括,教學效果很難保證。我們的“星動課堂”倡導雙主體的相互作用、充分交互,這是一種在教師指導、點撥、幫助下的自主與交互的過程。
三、指導學生拓展提升,積累語言素材,提高閱讀能力和認知水平
拓展運用旨在引導學生將課內(nèi)習得的閱讀方法通過課外閱讀加以重現(xiàn),學以致用,進而不斷提高閱讀能力和認知水平,學會在閱讀中積累語言素材。
師:安靜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個令人感動的瞬間,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令人驚嘆的奇跡。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走近了安靜,走近了這位熱愛生活的盲童,還學會了理解詞語的方法,以及怎樣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最后,老師把這幾篇感悟生命的文章送給你們(課件出示《窗前的樹》《浩蕩祭大?!贰断M麩o敵》的圖書封面),送給安靜,送給每一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
“星動課堂”下的學習,并不止于“課堂”學習。課堂學習的結束,恰恰是引導學生將所學、所悟融入生活、激勵成長的開始。在“星動課堂”中,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在老師的引領下,在小組長的組織下,有秩序地開展合作探究學習,相互配合、相互啟發(fā)、相互質(zhì)疑、相互補充。課后,這樣的主動、互動還未停止,教師將學生的視線由課內(nèi)引向課外,由書本引向生活,有效鏈接生活實際,讓學生將課內(nèi)習得的知識和方法順勢遷移拓展到課外的探究活動中,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責編 白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