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燕紅
摘 要: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制度是以恢復性司法和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為理論基礎。作為立法規(guī)定的一項新制度,在司法實踐中一定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所以本文試圖通過對其理論基礎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旨在對這項制度的完善提出淺薄的意見,以促使這項制度的健康發(fā)展和成熟。
關鍵詞:公訴案件;訴訟程序;寬嚴相濟;理論基礎
一、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的基本內涵
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是指是在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主持下加害人與被害人自愿協(xié)商,當事人雙方達成和解協(xié)議,國家機關審查確認和解協(xié)議是合法,從而對加害人所要承擔的刑事責任進行從寬處罰的法律制度。在2012年新《刑事訴訟法》中,刑事和解制度以特別程序的模式正式進入我國刑事訴訟法。
二、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的理論基礎
(一)恢復性司法
所謂恢復性司法,就是當社會關系被犯罪行為侵害后,國家固然要追究犯罪、伸張正義,但同時也應該盡快恢復社會秩序,緩解犯罪人與加害人之間的緊張對抗關系。進入21世紀后,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還有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恢復性司法理論(將“刑事和解”作為新的案件處理方式)在世界的傳播,人們對傳統(tǒng)的刑法目的觀“刑罰報應刑”也開始轉向“刑罰目的刑”。人們開始注重犯罪修復,減少二次傷害,維護社會關系穩(wěn)定越來越成為刑事司法的主流話題。此外,波斯納曾經說過“公正在法律中的第二個意義就是效率?!?由于我國司法資源的有限性,難以應對日益增長的刑事案件,我們迫切需要多元化的案件處理方式,而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就是一種新型案件處理方式。
(二)刑法謙抑性
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制度的建立,減少動用刑法手段,使加害人充分體驗到刑事司法政策的寬容和溫暖,符合刑法謙抑性的內在要求,使得刑事訴訟朝著文明、克制、寬容、人道主義的道路發(fā)展。
(三)寬嚴相濟刑事政策
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是在推行依法治國和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情形下提出來的,其順應中國法治建設之路的潮流。2012年《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制度適用于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guī)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體現(xiàn)了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寬”。而對于除瀆職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的過失犯罪案件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曾經過意犯罪的,不適用本章規(guī)定的程序,則體現(xiàn)了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嚴”。因此,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制度結構上完全符合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基本要求。
三、對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的完善
(一)適度放寬罪名適用范圍
根據修改后的刑訴法第277條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適用范圍,可以看出適用和解的公訴案件都是屬于輕微的刑事案件,而我們是否可以將刑事和解擴展到重罪案件。推行重罪和解,將更好地符合2012年頒布的新《刑事訴訟法》中新提出的“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規(guī)定。 此外重罪案件的刑事和解更能夠契合恢復性司法的理念,對于加害人而言,在重罪刑事案件中,加害人往往有更嚴重的主觀惡性,其更需要通過和解程序來明白自己的罪惡,而如果只是通過審判,以惡制惡,并不一定就能達到懲罰和教化加害人的最終目的。
(二)刑事實體性規(guī)范的完善
雖然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和《刑訴司法解釋》第505條規(guī)定了在當事人達成和解協(xié)議后,可以對加害人進行從寬處罰,但是這些法律規(guī)范在本質上來說,屬于刑事程序性規(guī)定,這些程序性規(guī)定并沒有明確對于成功的和解刑事案件依法可以從寬的具體標準,這可能造成司法實踐中各法院操作標準不一的情形,俗話說“看得見的正義才是真正的正義。”所以在刑事實體法中明確將加害人和被害人達成刑事和解作為可以從輕或者減輕的法定量刑情節(jié),這樣能夠防止辦案人員違法辦案,提高司法公信力,維護法律正義。
(三)明確當事人和解的自愿性和合法性的審查標準
根據修訂后《刑事訴訟法》第278條規(guī)定和《刑訴司法解釋》第499~500條,我們可以將和解自愿性、合法性審查內容具體化。第一,審查當事人簽訂和解協(xié)議是否是自己主觀意愿做出的,是否受到外界的壓力比如強迫,引誘等,否則將不承認和解協(xié)議的法律效力。第二,審查加害人是否通過實際行動比如賠償損失等表明自己的真誠悔過和被害人是否自愿原諒加害人的侵害行為并同意對加害人從寬處罰的決定。第三,審查當事人簽署的和解協(xié)議是否侵害國家或者其他個體的利益,是否違背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否則也是不承認該和解協(xié)議的法律效力。
(四)賦予律師參與權
在刑事和解中,充分了解當事人的意愿是適用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的前提,但是國家機關也只要在當事人雙方有意愿時,才會主持刑事和解。然而律師有良好的法律知識儲備,熟悉各項法律程序,所以律師既能夠為當事人提供更好的建議,也能夠代表自己的當事人去和對方協(xié)商條件。因而,在刑事和解中,我們應該賦予律師參與權。
參考文獻:
[1] 張軍、姜偉、田文昌.《新控辯審三人談》[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2] 宋英輝.《刑事和解實證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