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濤
(華中師范大學,湖北武漢,430079)
彷徨悲歌里蘊含的希冀
——淺析《海濱故人》仿徨里不曾泯滅的抗爭
宋 濤
(華中師范大學,湖北武漢,430079)
《海濱故人》是廬隱主觀抒情的杰作。廬隱把自己的身世、前半生的經(jīng)歷通過“露沙”所表現(xiàn),把自己的思想通過五位主人公來傳達。在小說中,我們看到了廬隱的影子,看到了青年的仿徨,看到了悲觀苦悶的心境。但在這曲仿徨的悲歌里卻蘊含著雄渾的力量,有著一顆澎湃的抗爭之心?,F(xiàn)從心理分析的視角結合文本和作者生平,淺析在主人公仿徨苦悶的心態(tài)背后所傳達出的抗爭之義。
廬隱;《海濱故人》;心理;仿徨;反抗;抗爭
文學歷史長河中,人才輩出,但有成就的女作家卻鳳毛麟角?!拔逅摹毙挛幕瘑酒鹆吮姸嗯造`魂的復蘇和覺醒,在這場轟轟烈烈的運動中,廬隱—便是這洪流中的“弄潮兒”,被茅盾譽為“五四的產(chǎn)兒”。廬隱原名黃淑儀,廬隱的出生極富戲劇性,她出生時外祖母剛好過世,因此,她被認為是一個災星。小時候體弱多病,被家人嫌棄。16歲那年考取了北京女子師范學校,在學校里,叛逆的她私自讀著學校規(guī)定的“禁書”,在文字的海洋里,結識了姨母的兒子,兩人互吐愛慕,萌發(fā)感情,不顧家人反對也要維持這段感情。后來受“五四新思潮”的影響,升入大學后廬隱在思想上更為激進,她愛上了思想同樣進步的有夫之婦郭夢良。廬隱不顧家人、摯友的反對和強烈的社會輿論,與郭夢良在上海舉行了婚禮?;楹蟮纳畈⒉皇菑]隱憧憬的那樣,反而被柴米油鹽所包圍,而兩年后郭夢良的去世給了廬隱沉重的打擊。在悲痛的時光里,廬隱結識了小她9歲的四川詩人李唯建,兩人迅速發(fā)展成為了戀人關系,便結為了夫妻。但好景不長,廬隱再生第三個女兒時,死于難產(chǎn),一代才女就此隕落。廬隱的一生是坎坷的、叛逆的,惡劣的環(huán)境和人情的冷漠讓她的心靈蒙上了一層哀傷的色彩,以至于在作品里大都流露出哀婉的情調(diào),與她本人豪放樂觀的氣質(zhì)不同。這是她深受那個環(huán)境壓抑的結果。但她并沒有消沉,為險象所吞沒。相反,她實踐著封建時代下新女性的一切反抗,反抗包辦婚姻、與家庭決裂、追求戀愛自由、個人幸福,投入“五四”的洪流中去。這些與封建社會相違、與封建禮教相悖的行為,不是廬隱隨波逐流而為之,而是她內(nèi)在情感壓抑的爆發(fā)。她真實的個性、對現(xiàn)實的抗爭、對理想的追求仍然在作品中流露出來。
《海濱故人》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小說,是廬隱與郭夢良結婚后所寫的作品。多數(shù)人認為,《海濱故人》是苦悶的,是廬隱消極彷徨思想的流露。但是,雖然她用多愁善感、又極具主觀色彩的筆墨,講述了五位青年少女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到紛紛陷入人生、愛情彷徨中,美好破滅的故事,譜出一曲彷徨苦悶的人生悲歌,這曲哀婉中卻隱藏雄渾,感傷中蘊藏力量,悲苦里蘊含理想,彷徨中仍有一顆不泯的反抗之心,透視著那個時代的精神。小說彷徨苦悶最突出在愛情和友誼方面,因此,從這兩方面入手,以分析彷徨背后的心理流動和反抗。
《海濱故人》里,讓我們嘆息最多、感觸頗多的情節(jié)當推選五位女主人公的“戀愛之曲”了。戀愛是廬隱偏愛的主題。在愛情中,我們看到了一次次的徘徊、一次次煩惱、一次次的彷徨、一次次的苦悶,在一次次彷徨苦悶中流露的哀傷里又傳達著主人公和作者的反抗意識。五位年輕少女,她們追求美好,渴望愛情。當愛情來時,卻又若即若離,加之現(xiàn)實與理想的鴻溝,讓其陷入了彷徨迷離的網(wǎng)中。在苦悶里仍奮力反抗,反抗封建禮教,傳統(tǒng)婚姻,追求自由權利,其露沙、云青、宗瑩的戀愛最能體現(xiàn)。
(一)露沙的抗爭
露沙是廬隱筆下一位鋒芒畢露的封建傳統(tǒng)婚姻的反抗者。在小說中,露沙的身世與經(jīng)歷與廬隱頗為相似,有人說:“《海濱故人》是廬隱前半生的自傳,露沙就是廬隱自己?!彼月渡车乃枷氡闶菑]隱的思想,露沙的經(jīng)歷亦是廬隱的經(jīng)歷,因此,露沙的彷徨與反抗也是最為頻繁和激烈的。
美寧:叔叔過世后,三萬元存款,一萬歸你,另二萬請你交給歐陽橘紅。兩間房子,一間給你,出租收點租金,補貼家用;另一間給歐陽橘紅。家具等物品,全部歸歐陽橘紅……
云青的愛情讓人感嘆。在蔚然與父母之間,云青是彷徨的。最后云青忍氣吞聲為禮教、家庭犧牲了自己的幸福,還不愿別人“誤會”,強調(diào)自己是自愿的,心甘情愿做了愛情的殉道者。為排除苦悶,篤意佛門,歸隱山林。但云青并沒有就此放下一切,她對事業(yè)、對封建禮教的抗爭之心并沒有就此泯滅。在即將離開時,她曾說:“…至于對社會的貢獻,也看機會許我否,一時尚且不能決定?!笨梢钥闯觯魄嗖⒉皇橇鍍魵w隱,若有機會,她的心仍然愿意為社會貢獻,為反抗封建出力。后來她給露沙寫信,信中是一篇小說—《消沉的夜》,文中的主人公便是云青。強烈投射出向頑固封建禮教抗爭的精神和決心。小說通過女子緬懷舊情和男子的內(nèi)心剖白,用悲戚憤怒的筆調(diào)和尖銳的筆墨強烈控訴了“戴紫金冠的魔鬼”——封建禮教。云青把心中壓抑已久的情感傾進小說,表明了自己與封建禮教抗爭的決心。云青篤意佛門,不過是在失戀后平復愛的創(chuàng)傷,而在小說中體現(xiàn)了云青已在思想上不在囿于歷史陳規(guī),奏出了時代最強音。她的剛毅一掃先前的柔順猶豫,她的抗爭之心從未消彌。在云青小說的最后她寫道:那消沉的夜已經(jīng)將要完結了,東方已經(jīng)發(fā)出青白色了。夜的結束,黎明到來,也就預示著封建黑暗被推翻,勝利的曙光即將來臨。這是云青對未來勝利的堅信,也是她抗爭之心的堅定。
而當露沙處于喪母之痛、云青歸隱的陰霾中時,她曾對云青說:“…一方面我仍理我教員生涯,一方面還想念點書…?!笨梢钥吹?,露沙在人生最低谷時也從未放棄過讀書、放棄事業(yè),可以看出露沙對知識、新思想的渴望。同時,梓青對露沙這樣充滿信心的說:“我們的事業(yè),正在發(fā)軔之始,必要每個同志集全力去作,才有成熟的希望…。”廬隱這里所構想的結局,盡管在邏輯上不無勉強之嫌,但其心理用意恐是用這種進步的態(tài)度召喚露沙走出“精神戀愛”的峽谷,重新投入生活的激流中,用事業(yè)作武器同封建禮教作抗爭,這樣便更加突出露沙這一時代覺醒者的形象。
本次計算研究涉及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行χ2檢驗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率(%)的形式表示,行t檢驗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形式表示,Pearson相關性分析TMT時間與各影響因素的相關性,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三)宗瑩的抗爭
2.事業(yè)過程里透出的抗爭
宗瑩作為最后的論述對象,并非不重要,也并非陪襯。宗瑩在他們中是最嬌艷的一個。她喜歡向人夸耀她的美和學識,也最喜歡和同學談情。可當面對父母的逼婚,而宗瑩不甘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與官僚青年時,她陷入了人生彷徨的圍城中。在彷徨中她曾說:“若果要為父母犧牲,我何必讀書進學?!F(xiàn)在既進了學校,有了知識,叫我屈服在這頑固不化的威勢下,怎么辦得到?…”她對封建傳統(tǒng)婚姻的抗爭達到了頂峰。宗瑩是“五四”煙火的余燼,對于婚姻,她既不追求不著邊際的精神之愛,也不走壓抑人性的歸隱之路。她有她自己的主見,她要反抗,反抗這不公的世界。表現(xiàn)出了她那不屈的抗爭之心和透露出時代青年高度的覺悟性。
(二)云青的抗爭
“露沙有一個很清瘦的面龐和體格,卻十分剛烈。朋友們給她的贊語是短小精悍。她的脾氣很爽快,但心思又極深,對于世界的謎,仿佛已經(jīng)識破,對人們交流總是詼諧的”。露沙對未來是憧憬的,她喜歡在圖書館分析走過的每一個人?!耙粋€很體面的女郎,她時時向人微笑,多么美麗呵!只有含露的荼蘼能比擬她?!⑶蚁裥标栄淼拿倒?,又柔媚又艷麗呢!”這段文字傳達出了露沙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只有樂觀向上的心方才能看到陽光美麗的事物。然而,梓青的出現(xiàn)讓她陷入了愛情的彷徨。她的校友梓青是有婦之夫,長期的接觸和共同的理想志向使他們產(chǎn)生了愛慕之情。她與梓青的戀愛是對“人自由權利”的追求和對傳統(tǒng)觀念的反抗。露沙心中之所以陷入彷徨,是因為梓青是有婦之夫。她在拒絕梓青時曾寫道:“來信收到了,人生不過爾爾,苦也罷樂也罷,幾十年全都完了,管他呢!且隨遇而安罷!”這里露沙看似看透了紅塵,實則不然,一是露沙當時正在研究哲學,所接受的是莊子之類的思想,青年人的思想并未成熟,極容易被書所影響;更為重要的是,梓青是有婦之夫,露沙考慮到那位梓青太太的感受,若離婚將會毀掉梓青太太的人生。所以露沙才會產(chǎn)生一時的消極心理,但這并不是對封建婚姻的妥協(xié),為世俗非議所動搖。相反,后來她與梓青的精神之愛更體現(xiàn)了她心里不顧世俗眼光的反抗意識。新思潮的影響讓露沙覺醒,發(fā)起了具有現(xiàn)代意義的為爭取人權自由而向舊道德的挑戰(zhàn)。
露沙與梓青的苦戀讓人潸然淚下?;蛟S是柳暗花明吧,在兩人處在失意茫然時,廬隱給他們指明了“又一村”——把一切都放在事業(yè)上,用事業(yè)繼續(xù)著抗爭之義。露沙在拒絕梓青后,梓青曾寫信:“什么讀書,什么事業(yè),只是于無可奈何中聊以自遣,何嘗有真樂趣…。”露沙接信后,只感萬種凄涼,最后竟落下眼淚。這其中不免有對梓青放棄事業(yè)的傷心。露沙曾在給蓮裳的信中說道:“…若果人類生活在世界上,只有吃飯穿衣服兩件事,那末我早就葬身狂狼怒濤里了,豈有今日?…干枯的世界,除了精神上,不可制止的慰安外,還有別的可滋生趣嗎?…”可見,露沙對于物質(zhì)的不屑,對精神的重視。而她與梓青的精神之愛正是建立在他們志趣相投,有著共同的事業(yè)——學潮,對封建傳統(tǒng)的反抗上。對于因為自己而使梓青在事業(yè)上的彷徨,她心中難免會感到傷心悲痛。在后來,梓青因為因友人之約,將要離開北京,露沙最初心中覺得悵悵。但轉(zhuǎn)念一想,“若不叫梓青去,與他將來發(fā)展的機會,未免有礙,而且也對不起社會,想到這里,一種激壯之情潮涌于心…”,對于梓青的彷徨,她說道:“你若不去,你就未免太不諒解我了!”從中便可看出,露沙對事業(yè)的熱衷,對反抗封建傳統(tǒng)之事業(yè)的投入堅持。在事業(yè)面前,他寧愿舍棄與梓青相聚的時光,愛情是以事業(yè)為寄托,投射出內(nèi)心那股覺醒的激進思想與封建傳統(tǒng)思想的矛盾與抗爭。
1.愛情彷徨里透出的抗爭
關于戀愛,廬隱說過,“我自然不會主張來戀愛要以金錢地位、年貌為條件,可是也不相信是絕對無條件的?!彼臈l件是什么?是精神!露沙與梓青的精神之愛正是她與郭夢良愛情經(jīng)歷的翻版。但不同的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廬隱與郭夢良最終喜結良緣,生下了愛情的結晶。但在小說中,露沙卻是一直與梓青是精神之愛,直至最后也是飄零而去,不知所終。為何小說不像現(xiàn)實那樣有個美滿的結局并終成眷屬呢?現(xiàn)實生活中,廬隱在婚后卻不如她心中所憧憬的那樣,整天為柴米油鹽所忙碌,同時還要接受婆婆的挑剔。自己的理想被生活所羈絆,為瑣事而包圍,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小說最后露沙與梓青未能成婚結合,正是廬隱不希望露沙成為第二個自己,被世俗瑣事所阻遏,讓事業(yè)、理想被生活消磨,影射著廬隱對婚后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與反抗,投射出廬隱心中對于這段愛情婚姻的重新審視,在戀愛的彷徨里傳達了現(xiàn)實中廬隱的反抗之心。
事實上,初中英語在起步時很大一部分是對小學英語的回顧,教師如果能夠抓好這一過渡期,就能縮小班級內(nèi)部英語水平的差距,提高教學效果。如果教師忽視學生的個體需求,持續(xù)用同一標準要求不同學生,必然導致兩極分化的進一步加大,英語教學的開展將越來越困難,英語課堂甚至會淪為少數(shù)學生的課堂。如何在滿足中上水平學生的進步需求的同時,兼顧水平偏下學生的查漏補缺,是每一位初中英語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分層教學積極探究的內(nèi)容。
都市生態(tài)的內(nèi)涵十分豐富,除了自然生態(tài)之外,還涉及到了都市的人文生態(tài),因此都市生態(tài)不僅關系著城市居民的生活環(huán)境質(zhì)量,同時也影響著其精神層面的發(fā)展[1]。通常情況下,我們會將都市生態(tài)分為兩個部分,其中自然生態(tài)即是指城市環(huán)境,人文生態(tài)則是指一些歷史遺留的古建筑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當前階段的市政工程管理存在明顯的片面性,普遍存在重視自然生態(tài)保護,忽視人文生態(tài)保護的情況,對文化遺產(chǎn)的繼承發(fā)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泥巴和左小龍的第二次碰面還是在一樣的地方。那就是事隔一年的現(xiàn)在。左小龍的摩托車停穩(wěn)當以后,泥巴給了他一本書,書名叫《切·格瓦拉》,下面是大大的CHE。
異性之間的愛情和同性之間的友誼在小說中大概是最打動人心的吧?!逗I故人》中,露沙、云青、玲玉、宗瑩、蓮裳都是新時代的知識女性。她們曾在海邊勾畫自己理想,她們個性鮮明,但又與那些醉生夢死的人不同,她們都是有抱負的人??墒牵斔齻兲と肷鐣?,陷入紅塵后,快樂的時光越來越少,彷徨和苦悶卻越來越多。隨著蓮裳的出嫁,宗瑩的結婚,海濱聯(lián)袂的倩影已不復當年,當年的抱負不知是否還如初衷,姐妹之間不知哭過多少次,彷徨過多少次。但小說最后仍然可以看出她們的理想并沒有被生活消磨,抗爭之心并未泯滅,對于未來她們?nèi)匀汇裤剑拇嫦<?。小說最后,露沙在當年的海濱覓得一佳地,準備修建了“吾輩努力事業(yè)之始”的海濱精廬,精廬的建成,象征著露沙事業(yè)的繼續(xù),為事業(yè)的奮斗,透露出對未來的信心。廬上“海濱故人”四字是對當初夢想的堅守,寄托著露沙的希望,有朝一日姐妹能重回此地一同繼續(xù)理想的希望。晚上,天空星光閃耀,云青自嘆道:“海濱故人!也不知何時才賦歸來呵!”,在星光閃耀的夜晚,這一聲嘆息里包含著對逝去的純真美好的青春的嘆息,同時也寄托著好友心中對露沙的美好期望,對未來的希望,希望露沙能將理想進行到底,希望有朝一日姐妹能團聚,希望露沙的事業(yè)取得勝利,也投射著廬隱心中那不滅的反抗之心。
透過“戀愛舞曲”我們捕捉到了廬隱在《海濱故人》中閃現(xiàn)的思想火花——對封建婚姻、封建社會的反抗。雖然主人公在對封建禮教的宣戰(zhàn)中在今天看來不夠凜然,同時,時代的局限性使結局也未解決好這一現(xiàn)實矛盾。茅盾曾說:“我們現(xiàn)在再讀廬隱的全部的著作,就仿佛在呼吸著‘五四’時期的空氣,我們看見一些‘追求人生意義’的熱情,然而空想的青年們在書中苦悶的徘徊,我們又看見一些負荷著幾千年傳統(tǒng)思想束縛的青年們在書中叫著‘自我發(fā)展’,可他們脆弱的心靈又動輒多所顧忌?!睕]錯,《海濱故人》正是這種憂郁里透視出時代精神的作品。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廬隱潛意識里真實的個性、對現(xiàn)實的抗爭、對理想的追求仍然在作品中流露出來。
《海濱故人》反映了新時代女性的覺醒,她們把愛情當作人的自由權利,想要脫離封建傳統(tǒng)的束縛,看到了離青年最近的一層扼殺天性的是封建禮教對愛的窒息。所以她們開始醒悟,開始反抗,發(fā)出了悲憤近似絕望的呼叫。這呼叫無可奈何、低沉悲痛。而作者自身也似乎沉浸在人生無常,彷徨苦悶的感傷喟嘆里。但是,從這看似消極的呼喚中我們看到了人們的反抗,對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憧憬,對封建傳統(tǒng)觀念的抗爭與蔑視,雖然失落,但依然進取,在微光中,探索著出路與理想。
[1] 朱棟霖,張福貴.中國現(xiàn)代文學經(jīng)典1917—2000(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 閔建國. 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的婚戀與創(chuàng)作[M].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3] 蕭蕭. 今生今世民國名媛情事 [M]. 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0.
[4]肖鳳.廬隱評傳[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
[5]王一力.論廬隱的海濱故人[J].上海大學學報,1993,(5).
[6] 宋劍華.海濱故人:夢幻的破滅與廬隱的悲歌[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10,(4)
[7] 厲向君. 靈海波濤的起伏,主觀抒情的浪漫:論廬隱和她的<海濱故人> [J].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12).
[責任編輯:鐘 晴]
I206
A
1008-7346(2017)02-0086-04
2017-04-26
宋濤,男,四川眉山人,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