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意圖·意義·釋義
——從格賴斯非自然意義理論的交際意圖看法漢學習詞典釋義①

2017-04-05 21:59:17
法語學習 2017年1期
關鍵詞:編者法語詞典

黃 芳

意圖·意義·釋義
——從格賴斯非自然意義理論的交際意圖看法漢學習詞典釋義①

黃 芳

本文通過分析格賴斯的非自然意義理論中意圖和意義的關系以及意圖實現(xiàn)的要素,指明交際意圖是交際中構建意義的重要驅動力,在此基礎上論述交際意圖理論在法漢學習詞典交際框架中的重要指導作用,并探討法漢學習詞典如何在交際意圖驅動下構建理想釋義模式,以達到明晰編者意圖,滿足用戶需求的目的。

意圖;意義;交際;關聯(lián);釋義模式

引 言

語言學家們曾經(jīng)認為,語言學研究的對象是抽象概念的語言,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語無關。以索緒爾引領的結構主義語言學以及喬姆斯基引領的生成學派均持此觀點。自從維特根斯坦提出語言游戲理論之后,哲學家們開始轉向日常語言的使用研究,認為語言是對言語的研究,語言即使用、語言即行動、語言即意圖的實現(xiàn)、語言即會話含義等。本文試圖分析語用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格賴斯(Herbert Paul Grice)的非意義理論中意圖與意義的關系,在此基礎上論述交際意圖理論在雙語學習詞典交際框架中的重要指導作用,并探討雙語學習詞典如何在交際意圖驅動下構建理想釋義模式,以達到明晰編者意圖,滿足用戶需求的目的。

一、 格賴斯的非自然意義理論和交際意圖實現(xiàn)要素分析

1. 格賴斯的非自然意義理論

格賴斯在《意義》一文中提出了非自然意義理論(Grice 1999: 127-136)。他認為意義分為兩種:自然意義和非自然意義,而他側重對后者的研究。他認為,在任何情況下,說話人要通過話語X傳遞非自然意義實際應滿足三個條件:1.說話人說出話語X時持有某種意圖;2.說話人希望聽話人確認話語背后的意圖;3.聽話人確認了該意圖。

格賴斯的非自然意義理論實際上是一種交際理論,但格賴斯側重的是會話隱含。實際上,任何話語要成功傳遞意義,都必須滿足格賴斯提出的這三個條件。一般意義下,說話人的意圖被明示,聽話人無需付出多大認知努力就能理解其意圖。而特殊意義下,說話人的意圖被隱含,聽話人須通過一定的認知推理才能得到其意圖。因此,任何一個完整、成功的話語交際過程必須包括以下三個過程:1.發(fā)話人在構造話語之前,必須具有或產(chǎn)生某個表達某一命題思想的意圖 2.發(fā)話人通過某個話語傳遞該意圖并認為對方會確認其意圖 3.聽話人通過認知努力確認了說話人的意圖,相信了說話人或按說話人的意圖行事。

2. 交際意圖實現(xiàn)的三要素

意圖是什么?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六版)》,意圖是指“希望達到某種目的的打算”。因此,意圖是人們大腦中存在的想法,它和人的心理狀態(tài)、心智有關。任何人在說話之前都持有某種目的和打算,這種意圖會體現(xiàn)在說話人的話語中。

根據(jù)格賴斯意圖理論,要成功傳遞意義,說話人必須采取合適的話語方式表達意圖,以方便聽話人成功識別其意圖。說話人說A意指B時,他認為A和B是相關的。這種相關是基于他個人對世界的認知經(jīng)驗,同時他也認為聽話人和他具有相同的認知經(jīng)驗,能明白他的所指。如果聽話人和說話人具有相同的認知體驗,他要明白說話人的意圖所付出的認知努力就很小。如若聽話人不具備此種認知經(jīng)驗,不知道A和B的關聯(lián)關系,但卻能從語境中根據(jù)A推出B,從而識別說話人的意圖,那么聽話人就能通過推導等認知努力從說話人話語中獲取新的相關信息,從而取得與說話人一致的認知經(jīng)驗。上述兩種情況中,說話人均可采用隱含話語行為達成意圖。而當A和B的關聯(lián)關系為說話人獨有的認知經(jīng)驗,聽話人也無法從認知語境中推出B時,說話人為了達到交際意圖,必須直接說出B,也就是采用明示的話語行為。

根據(jù)上述分析,可以推出意圖的實現(xiàn)依賴以下幾個重要因素:

首先,認知環(huán)境的互明?!罢J知環(huán)境的互明是人們交際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Sperber & Wilson 2001:F25)。意圖要實現(xiàn),交際雙方必須互相理解對方所處的認知環(huán)境,包括語言語境(語言上下文知識和交際雙方彼此互相了解的語言背景知識)和非語言語境(具體的交際場景知識,包括言語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交際活動的話題、交際雙方的關系地位等)。交際雙方必須對什么是彼此共有的,什么是非共有的達成共識。

其次,合適的語詞選擇。語詞是明示意圖的手段,而同義詞的豐富性和語詞的多義性使得交際雙方面臨多樣的語詞選擇。關聯(lián)是語詞選擇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說話人所選用詞語的基本意義和使用規(guī)則必須與意圖相關聯(lián),否則會造成說話人表錯意圖和聽話人識錯意圖的結果。要通過話語達到有效交際,說話人還應結合話語表述時的復雜語境選擇合適的語詞,以明示意圖。說話人使用語詞的方式?jīng)Q定其能否最終實現(xiàn)交際意圖。

第三,交際雙方的認知努力。要實現(xiàn)意圖,交際雙方均需付出認知努力。斯波伯和威爾遜認為,人類認知往往力求以最小的心理投入,獲得最大的認知效果(Sperber & Wilson 2001: F27-32)。因此,每一個明示的交際行為都應該設想他本身具有最佳關聯(lián)性,因而聽話人只需付出最小的認知努力就能達到對意圖的理解和識別。說話人要實現(xiàn)意圖,必須根據(jù)語境對聽話人的認知心理和理解能力進行預測、揣度,選擇自認為合適的語詞進行交際,通過聽話人的反饋來證實其預測;而聽話人面對說話人發(fā)出的可作多種理解的話語,也必須依賴語境揣度其意義,最終確定發(fā)話人的意圖。聽話人對明示話語所需的認知努力較少,而對隱含話語則需根據(jù)其字面意義和隱含意義的相關度做出不同程度的認知努力。因此,不論何種話語交際,說話人對聽話人心理的揣度以及聽話人要明確說話人意圖所做的認知努力是交際的常態(tài)。

上述三個要素互相制約、互相影響,共同推動意圖的實現(xiàn)。話語交際是“一種心理過程,一種說話人通過語言或非語言的方式傳遞意圖、聽話人識別意圖的過程”(馮光武2007:19-26)。話語由意圖驅動而產(chǎn)生,最終是為了傳達交際雙方的意圖。成功的交際過程是說話人和聽話人共同構建意義的過程。說話人必須根據(jù)語境和對聽話人的認知揣度,選擇合適語詞來表述交際意圖,聽話人必須根據(jù)語境對說話人的話語進行推理以確認其交際意圖。

二、 格賴斯的意義理論對法漢雙語學習詞典釋義的指導意義

交際詞典學認為(章宜華 雍和明 2007:81),詞典是編者與用戶之間相互作用的信息交流和傳輸系統(tǒng)。詞典編者、詞典和詞典用戶構成了語言交際中的發(fā)話人、信息和受話人,即詞典編者通過詞典媒介把特定的語言知識信息傳遞給詞典使用者。詞典編者和用戶之間的交際活動說明詞典的編纂和使用必須符合交際框架和模式。而格賴斯的意圖理論給詞典交際框架提供了理論支持與指導。

詞典編者的基本編纂意圖是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查詢需求。不同類型的詞典用戶需求各異,因而各類型詞典編者的編纂意圖也應有所不同。綜合性語文詞典的編纂意圖是滿足各層次各水平用戶的語言查詢需求;??圃~典編者的編纂意圖是滿足專業(yè)用戶對術語詞匯的查詢需求;而積極型雙語學習詞典編者的編纂意圖則是有效幫助用戶通過查詢詞典達到對二語語詞的理解和使用。詞典編者通過合適的詞典信息將交際意圖傳遞給詞典用戶;而詞典用戶則通過查閱、使用詞典從詞典信息中確認編者的交際意圖。

言語行為能否達到預期的交際目標,主要取決于交際各方,尤其是發(fā)話人對這些條件的理解程度以及這些條件的實現(xiàn)程度(雍和明 2002:128)。對于言語發(fā)出者,也就是詞典編者來說,在傳遞意圖之前,必須對用戶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需求有一定的預測,并通過用戶調查得到證實。只有明確知道用戶已有的知識背景,了解用戶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詞典查詢時需要什么,詞典編者才能通過詞典實施發(fā)話,制定合適的編纂方針,通過正確的表述方式對詞典進行釋義,建構整個詞典的釋義框架,其意圖才能被用戶明確理解。對于聽話人,也就是詞典用戶來說,只有知道編者的背景,熟悉詞典編纂的慣用結構,對編者有一個合理的期待,才能有效理解編者的發(fā)話意圖。

法漢雙語學習詞典編纂活動過程涉及到兩種語言(母語和法語),也涉及到兩種交際:詞典編纂者作為用戶與所查法語資料和法語詞典之間的互動交際;詞典編纂者與所針對的詞典用戶之間的交際。這兩種交際關系涉及多次交際過程:從詞典編者查閱資料開始,到詞典用戶最終達到查詢目的結束,才完成所有的詞典交際活動。而編者和用戶的意圖就體現(xiàn)在多次交際過程雙方的互動之中。

第一種交際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第二種交際活動。法漢詞典編者作為高水平的法語學習者和詞典用戶,與源語詞典設定的目標用戶——母語用戶對象接近,因而可被視為源語編者意定的用戶。雙語詞典編者的法語水平越高,與源語編者共有的認知環(huán)境、世界知識和經(jīng)驗越多,就越能理解源語編者意圖,交際就越成功。反之交際則越失敗。第一種交際失敗會導致作為用戶的法漢詞典編者對源語釋義產(chǎn)生誤解、曲解,進而影響第二種交際。第二種交際中詞典編者作為發(fā)話人,必須考慮其所針對的法漢詞典用戶的認知和文化語境,因此其釋義方式和手段并不一定是忠于所參考的源語詞典釋義的翻譯,可能有創(chuàng)新或變異。此外,用戶也可能作為發(fā)話人與編者進行交際:用戶根據(jù)自己的需求意圖,給予詞典編者反饋和建議,對詞典編纂提出評價或質疑。在電子詞典設置的開放式評論中,用戶也可以暢所欲言。編者得到用戶的信息,明確其意圖后進行辭書的修訂,直到得到用戶的滿意回饋才完成詞典的多種交際活動。

在法漢詞典編纂的這些交際活動中編者和用戶的身份不同,意圖也各異。如編者的意圖和所參考源語詞典編者的意圖往往有所不同,因為他們針對的受眾不一樣,認知環(huán)境也有一定的差別,因而釋義方式也應凸顯差異。

總而言之,法漢詞典編者在傳遞意圖之前要明確交際雙方的認知語境,知道哪些是交際雙方共有的知識,哪些是非共有知識、新知識,才能確定詞典信息和意圖通過什么方式、采用什么策略傳遞,詞典用戶才能通過較小的認知努力獲得所需詞典信息,確認和實現(xiàn)編者意圖。

三、 法漢雙語學習詞典釋義如何明確反映編者和用戶意圖,實現(xiàn)成功交際

釋義是詞典的靈魂,詞典編纂的主要目的就是解釋詞義(Béjoint 2001:6)。釋義是用戶最常查找的信息,是詞典的中心功能。因而詞的意義成了詞典編纂的核心問題。法漢雙語學習詞典編者的主要編纂意圖是最大限度滿足中國法語學習者用戶對詞義的查詢和使用需求,法語學習者用戶查閱詞典的主要意圖是得到所需查詢法語詞條的信息,并能運用所查詢語詞生成熟練的二語交際能力。因此要實現(xiàn)詞典編者和用戶的意圖,法漢雙語學習詞典釋義必須突出學習型特征。基爾克(Quirk)和斯坦因(Stein)曾歸納過學習詞典的五個特色:只收核心詞匯、釋義用詞簡明、提供語法信息、提供文體信息、例證豐富(Quirk and Stein 1990:167)。這五個學習型特征反映了學習者對詞典信息查詢的突出性需求,因而具有普適性。法漢學習詞典的釋義模式應凸顯這五個特色。

然而,據(jù)調查,目前市面上很多法漢雙語學習詞典的學習型特征不夠強,法語學習詞典的編纂在宏觀、微觀、中觀結構的設計上不能很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學習者不能通過對法語詞典信息的查閱充分理解某個法語詞條的內容和使用環(huán)境,并自如地應用。用戶對法漢詞典釋義信息的不滿意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收詞不足或過多,釋義同質化嚴重:替換性釋義過多,不能解釋語詞區(qū)別;對等詞太多,導致同義詞釋義趨同;同義辨析缺乏或不清晰;文化語用信息缺失;過于強調釋義的微觀結構,忽視了宏觀結構和中觀結構的系統(tǒng)構建;各詞項之間的聯(lián)系不夠緊密;某些積極性詞匯未能提供具體用法;多數(shù)例證用詞與釋義用詞不一致,讓學習者無法理解。

法漢雙語學習詞典編纂要改變現(xiàn)有狀況,編者的交際意圖要獲得用戶認同,必須以意圖為根本前提,以交際為基本框架,以意圖實現(xiàn)的三個要素為基本實現(xiàn)條件,構建語詞的多維釋義模式。

1. 建構法漢雙語學習詞典宏觀結構釋義框架,合理編排宏觀釋義結構

法漢學習詞典收什么詞、收多少詞、以什么詞或語段作為詞條的基本單位、詞目以什么順序編排、義項如何編排、什么詞匯應詳細解釋、什么詞匯應簡單描寫等,均需根據(jù)法漢詞典類型和中國詞典用戶的認知心理、中國學習者法語水平及知識需求等來確定不同的編排原則??衫斫庑允呛暧^結構編排的主要原則之一??死?Krashen)認為,習得者接觸的可理解的輸入越多,他們的二語能力就越強(Krashen 1982: 30)。因此,為中國的法語學習者提供足夠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能有效促進法語能力的發(fā)展。法漢學習詞典只有向法語學習者用戶提供稍高于其二語水平的輸入(i+1)才能提高用戶習得的效果。因此,法語詞典編者首先要結合中國法語詞典用戶的認知語境(包括用戶的語詞使用環(huán)境、知識結構、知識需求及接受需求等)對用戶的i(二語水平和中介語特點)進行預測,并通過調查研究證實其預測,才能決定i+1的內容。對于初級水平的學生用戶來說,初級法漢詞典不僅應囊括初級課本詞匯的所有范圍,給與詳盡解釋,還應在此基礎上有一定的擴展,增加一定數(shù)量的中級詞目,也給予詳盡解釋,使用戶通過一定的認知努力達成對詞匯的理解和習得。對于中級水平的學習者用戶來說,中級法漢詞典應采用已知詞匯簡釋,未知詞匯詳釋,核心詞匯詳釋,非核心詞匯簡釋的方式,以促進詞典用戶的詞匯習得。

2. 建構法漢雙語學習詞典微觀結構釋義框架

雙語學習詞典釋義不再以傳統(tǒng)的對等詞的可替換性為基本考量原則(Landau 2005:178)。因為釋義不是孤立的,“它與語法、語境、分布結構和使用規(guī)則都是不可分離的;意義表征是一種多維釋義結構”(章宜華 雍和明 2007:139)。詞位的詞典學肖像可理解為是在語言的同義或整合性描寫框架下的詞典詞條(阿普列相2011:481)。因此,應從整體的角度考察法語語詞的微觀釋義,法語詞條中的各種信息項都必須從語言的各個層面全面揭示詞條的形態(tài)義、語法義、概念義、功能義、指稱義、外延義和語用文化義等信息?;诖耍~典微觀結構的釋義框架應包括:形態(tài)意義模塊,概念意義模塊,語義分解模塊,句法意義模塊,語用意義模塊,語義網(wǎng)絡模塊等結構單元(章宜華 2009:253)。在進行法語詞條微觀釋義時,要以中國法語學習者用戶的知識需求為基本導向,以合作為基本原則,提供必要且簡明扼要的釋義信息,注重釋義表述的精準性,詞例選取的可靠性,搭配組合的充分性,義項安排的實用性,同義辨析的明晰性,文化信息的差異性等;利用字體、字號或其他符號增強詞條各部分信息之間的區(qū)分度,著重注意凸顯學習者存在困難的知識信息等??傊挥辛私庥脩羲?、提供用戶所需,才能建構完備的法漢詞典微觀結構釋義框架,滿足用戶需求。

3. 建構法漢雙語學習詞典中觀結構釋義框架

建構法漢詞典中觀結構釋義框架主要指建構詞條與詞條、義項與義項、詞條與外部信息之間、詞條與詞匯微觀信息之間的參見系統(tǒng);細分參見類型,包括語音、語形、語義等的關聯(lián)參見,注意各信息部分的銜接性,完善正文內外的參照體系。中觀結構的設置應以構建詞匯信息和語言知識信息的各種關系網(wǎng)絡為目的,合理利用接近聯(lián)想、相似聯(lián)想、對比聯(lián)想和關系聯(lián)想等方式,讓詞典釋義信息的各個部分在用戶的認知語境中達到最大關聯(lián);利用語料庫建構母語語詞之間的有效語義網(wǎng)絡,形成具有聚合關系的義群:如同反義詞群、形態(tài)群、結構群,同一交際場景詞匯群等,使法語學習者通過對詞典中觀結構的查詢,能獲得語詞語義之間的有效關聯(lián)語境,從而得以在不同情境中擇取恰當?shù)恼Z詞進行話語交際。

結 語

新時期法漢雙語學習詞典編者和用戶關系已走出以編者為主的時代,體現(xiàn)的是一種新型的互動交際關系。格賴斯的非自然意義理論中的交際意圖說給雙語學習詞典的編纂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法漢學習詞典編纂者只有立足于時代的需要,以意圖為驅動,以中國法語詞典用戶的知識需求為導向,合理建構語詞的多維釋義結構,幫助中國法語詞典用戶通過對法漢詞典的查詢和使用正確理解詞匯語義內容,在法漢詞典釋義的指引下生成成熟的法語習得交際能力,才能最終實現(xiàn)法漢詞典編纂者和中國法語詞典用戶的目的和意圖。

馮光武. 《格賴斯的意義理論——老話題新解讀》. 外語學刊,2007(6):19-26.

蘭多(Landau, S. I.). 《詞典編纂的藝術與技巧》. 章宜華,夏立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178.

雍和明. 《交際詞典學》.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128.

章宜華,雍和明. 《當代詞典學》.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81.

章宜華. 《語義·認知·釋義》.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253.

Ю. Д. 阿普列相. 《語言整合性描寫與體系詞典學》. 杜桂枝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481.

Béjoint, H.ModernLexicography:anIntroduc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6.

Grice, P. 《Meaning》. In Baghramian M.(ed.),ModernPhilosophyofLanguage. Washington D.C.: Counterpoint, 1999: 127-136.

Krashen, S. D.PrinciplesandPractice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 New York: Pergamon, 1982: 30.

Quirk and Stein.EnglishinUse. Esssex: Longman Group Ltd., 1990:167.

Sperber, D., D.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F25.

Intention,sens,définition— Les définitions dans les dictionnaires bilingues d’apprentissage: perspective de l’intention communicative basée sur la théorie gricéenne du sens non-naturel

Résumé : Dans le cadre théorique du sens non-naturel de Grice, cet article analyse la relation entre l’intention, le sens et les éléments propicesla réalisation de l’intention. Il souligne le rle majeur de l’intention communicative dans la construction du sens. Il explique comment construire un modèle idéal de définition dans les dictionnaires bilingues d’apprentissage pour éclaircir l’intention des lexicographes et satisifaire aux besoins des utilisateurs.

Motsclés:intention ; sens ; communication ; pertinence ; modèle de définition

(作者信息:黃芳,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詞典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詞典學、翻譯學)

H09

A

1002-1434(2017)01-0022-06

2015年度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校級科研項目(15Q32)。

猜你喜歡
編者法語詞典
自殺呈現(xiàn)中的自殺預防——法語動畫電影《自殺專賣店》的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
米沃什詞典
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 12:06:50
編者語
編者有話說
評《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
詞典例證翻譯標準探索
編者語
編者語
小型法語口語語料庫的創(chuàng)建與應用研究
英語知識(2016年1期)2016-11-11 07:08:01
論法語的體系統(tǒng)
承德县| 哈尔滨市| 松潘县| 景宁| 留坝县| 宜良县| 班戈县| 包头市| 炎陵县| 军事| 泗洪县| 北流市| 察雅县| 仁寿县| 亚东县| 咸阳市| 渭南市| 邛崃市| 班戈县| 广州市| 鄱阳县| 昆山市| 邢台县| 磴口县| 宣化县| 屏山县| 高安市| 蒲城县| 井冈山市| 衡水市| 肥城市| 育儿| 灵宝市| 沙湾县| 肇东市| 揭阳市| 红原县| 新丰县| 延津县| 文昌市| 舞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