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賓
(1. 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樞紐管理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3;2. 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河南 鄭州 450003)
關于評標中“競爭性”判定方法分析
劉哲1劉紅賓2
(1. 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樞紐管理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3;2. 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河南 鄭州 450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規(guī)定:“因有效投標不足三個使得投標明顯缺乏競爭性的,評標委員會可以否決全部投標”,但沒有確認競爭性是否充分的明確方法。當評委否決全部投標,若有人提出質疑,評委應當承擔舉證責任;繼續(xù)評審,評委同樣要有充分的理由證明自己的判定。評標委員會具有可以否決全部投標或不否決全部投標的權力,但方法的缺失,使得評委的行為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工程造價是招標人和投標人共同關注的核心,也是投標人之間競爭的焦點,能夠充分反映市場價值因素和有效投標人之間的競爭。利用造價進行比較,是最為直接有效判定“競爭性”是否充分的方式。本文以造價為判定基準,提出了幾種方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競爭性;判定方法;招標投標;造價
招標投標是目前較為先進的締約遴選制度,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及其配套的各項法律、法規(guī)為依據(jù),在工程建設中引進競爭機制,建設單位和施工企業(yè)進入建設工程市場,締約雙方擇優(yōu)選擇,進行公平交易、平等競爭,以達到確保工程質量、縮短建設工期、節(jié)約建設資金、提高投資效益的目的。
評標過程中,評標委員按照招標文件規(guī)定的評審辦法進行評審時,經(jīng)常會遇到有效投標人只剩兩個的情況,從而引起評委的爭論。一部分評委認為有競爭性,應當繼續(xù)評審;也有一部分評委認為沒有競爭性,應該將剩余的兩個有效投標予以否決,從而得出“否決全部投標”的評標結論。
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規(guī)定:“因有效投標不足三個使得投標明顯缺乏競爭性的,評標委員會可以否決全部投標?!钡皇侵挥蟹駴Q這一種選擇,否決與否,由評標委員會依據(jù)是否具備競爭性做出決定,“競爭性”就成為唯一的標準?,F(xiàn)有的法律、法規(guī)沒有對“競爭性”的具體指標做出明確規(guī)定,更沒有量化,實踐中采用什么標準和方法進行判斷,以及采用什么指數(shù)進行量化處理,尺度無從把握,否決權行使的標準不明確,只能依靠評標委員會專家的經(jīng)驗,對投標人之間的“競爭性”進行判定,存在一定的隨機性和隨意性,爭議在所難免。因此,確定一個科學、快捷、能夠為多數(shù)投標人接受的判斷方法,就顯得非常重要。
2.1 投標人的競爭力
競爭是個人或群體的各方力求勝過對方的對抗性行為,分為個體間競爭與群體間競爭兩種,其競爭的結果就是有一方必然被淘汰。同時競爭也是為了獲取或保持自身利益的行為,如:工程的招標投標、體育比賽、崗位的競聘等,工程的招標投標則是在國家政策框架下合法的市場競爭行為。
競爭力是參與者雙方或多方通過角逐或比較而體現(xiàn)出來的綜合能力,是對象在競爭中顯示的能力,是一種相對指標,必須通過競爭才能表現(xiàn)出來。常見的類型有區(qū)域競爭力、動態(tài)競爭力、企業(yè)競爭力、核心競爭力、管理競爭力、服務競爭力、品牌競爭力等,籠統(tǒng)地說競爭力有大有小。
招標投標中,招標人對投標人的基本能力都有要求,如:資質等級、類似工程業(yè)績、經(jīng)營狀況等。而投標人之間為了爭奪中標機會,針對特定項目編制的技術文件,包含施工方案、組織管理措施、擬派技術人員的職稱和技術級別、從業(yè)熟練工人的多寡、施工機械設備的安排、核心技術和特有的施工方法以及擁有的專利技術等,是投標人能力的展示,以及對招標人的要約邀請做出的實質性響應。這種能力的展示,會因各投標人實際擁有的實力不同而不同,或投標人對該項目的理解和重視程度不同而有比較大的區(qū)別。
2.2 投標人相互間的“競爭性”
“競爭性”指的是多個投標人之間競爭的激烈程度,是相互之間為了同一目的而展開的爭奪,為了排除競爭對手,具有排他性和對抗性,目的是獲得優(yōu)先交易權。當只有兩個有效投標人時,“競爭性”是這兩個有效投標人之間競爭的反映。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立法時就十分注重投標人之間的競爭,第二十八條規(guī)定“投標人少于三個的,招標人應當依照本法重新招標”;第十七條規(guī)定“招標人采用邀請招標方式的,應當向三個以上具備承擔招標項目的能力、資信良好的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發(fā)出投標邀請書”。目的是從數(shù)量層面上促使競爭的開展,使其對抗性更強,競爭性的表現(xiàn)更加充分,為招標人選擇綜合能力最強的投標人。一般情況下,投標人越多,競爭性越強,投標人越少,競爭性越弱。當只剩兩個有效投標人時,只要投標文件對招標文件做出了實質性響應,就仍然存在一定的“競爭性”,只是在數(shù)量層面上的表現(xiàn)比較弱,是否充分就需要做出判斷。
2.3 “競爭力”與“競爭性”的關系
“競爭力”指的是投標人自身,綜合實力強,只能說明“競爭力”強;“競爭性”則是相互之間爭奪的激烈程度,只有在與對手的競爭中才能顯現(xiàn)出來。
兩個或兩個以上綜合實力強的投標人相遇,“競爭性”不一定表現(xiàn)的很強;綜合實力強和綜合實力較弱的相遇,“競爭性”的表現(xiàn)不一定不充分。例如,在某次投標中,綜合實力強的投標人由于過于自信、重視程度不足、對招標文件的理解不到位等原因,沒有能夠全面反映自身的實力,“競爭力”沒有充分體現(xiàn),從而降低了與其他投標人間的競爭性。反之,綜合實力一般的投標人有時會有比較突出的表現(xiàn),從而在競爭中勝出,使得招標“競爭性”表現(xiàn)的非常充分。
2.4 “競爭性”判斷要素
如何確定“競爭性”是否充分的判斷要素,必須緊緊圍繞進行招標投標的目的和意義進行討論。
推行招標投標制是為了形成由市場定價的價格機制,使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得以貫徹,最明顯的是若干投標人之間出現(xiàn)激烈競爭,能夠不斷減少交易費用,節(jié)省人力、物力、財力。最直接、最集中的表現(xiàn)就是在價格方面的競爭,通過競爭使工程造價更加符合價值基礎,進而更好節(jié)約投資、提高投資效益。
工程造價是投標人依據(jù)當時的計價規(guī)范和項目當?shù)氐氖袌鰞r格進行編制,為了完成工程建設向招標人提出的報價,也是招標人最為關注的重點,更是各個投標人競爭的焦點。技術部分是對商務報價的技術支撐,是投標人為了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工程施工采取的綜合方案,以及自身能力和對工程的理解及重視程度的綜合反映,同時也是投標人自愿做出的要約,不同的投標人可以做出不同的要約。
基于上述分析,造價是投標人之間競爭最直接、最明了的評價指標,是“競爭性”的核心體現(xiàn),可以作為判定兩個有效投標人“競爭性”是否充分的最直接要素。同時技術部分內(nèi)容不能一同作為要素加以比較,否則就會成為正常評標。
3.1 差價判定法
根據(jù)上述“競爭性”要素分析,可以通過對兩個有效投標人報價的比較,對“競爭性”是否充分進行判定。
投標人出于競爭策略考慮,大部分報價往往比市場正常造價偏低,也有的會高于市場造價,但基本上均反映了當?shù)毓こ淘靸r市場行情?;诖?,可以將這兩個有效投標人的報價直接進行比較,當兩者相差超過一定比例時,即可視為沒有“競爭性”,否決全部投標;當兩者相差在一定比例內(nèi)時,可視為競爭充分,評標專家應該繼續(xù)評審。其比例的設定應當考慮工程所處地域、施工的難易程度、正常利潤水平、當?shù)赝惞こ淘靸r等因素,筆者認為10%~15%為宜。
3.2 單價判定法
由于各投標人內(nèi)部管理水平不一,技術水平有所差異,施工過程成本控制能力相差較大,在同一個項目中對利潤的期望值也有較大的差別,特別是潛在投標人相互不知道對方的綜合實力和投標策略,更不了解對方的報價底線,因此所采取的報價策略也不盡相同。
正常情況下,投標人不會舍棄全部利潤參與投標。因此當只有兩個有效投標人時,評標專家可以從單價構成分析入手,分別抽取幾樣主要材料,如:土方、商品混凝土、鋼材等,認真評估造價中的費用、利潤、管理費等,與當?shù)厥袌鰞r格進行對比分析,如果有任意一家的主材單價明顯低于市場價格,則屬惡意低價競爭行為,評委可以否決投標,進而否決所有投標。如果兩個都在市場價格波動范圍之內(nèi),評委可以繼續(xù)評審,完成全部評標工作。
3.3 均價判定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第二十八條規(guī)定:“投標人少于三個的,招標人應當依照本法重新招標”,也就是說開標時最少有三個投標人參加。在部分投標人的標書被否決的諸多原因中,只要不是因為工程量清單與招標人提供的不符等造成的報價錯誤,其報價就代表了該投標人完成該項目需要的費用,這部分仍然具有參考價值。
均價判定法是在排除了因報價問題而被否決的投標人之后,將所有報價有效的投標人報價進行算術平均,以此代表該項目的市場造價,然后將保留的兩個有效投標人的報價與平均值進行比較,其偏離值大,說明剩余的兩個投標人對當?shù)厥袌龅陌盐詹坏轿?,報價不能反應市場狀況,競爭不夠充分,評委可以進行否決,不再評審;如果偏離值小,說明比較符合市場真實情況,可以認為是競爭性比較充分,繼續(xù)評審。筆者以為偏離值在正負10%~15%以內(nèi)比較合適。
3.4 幾種方法的比較
差價判定法只將兩個有效投標人的報價進行直接比較,不涉及其他投標人,能夠充分直觀地反映兩個有效投標人之間的競爭,該方法直觀、簡單、快捷、高效,易于操作,計算簡單,節(jié)約時間和人力、物力, 方便可行。
單價判定法以主要材料市場價格為判定基準,簡單快捷,但操作時需要評標專家對當?shù)厥袌霾牧蟽r格和定額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對專家的要求比較高。雖然《評標專家和評標專家管理暫行辦法》規(guī)定了入選評標專家?guī)斓膶<?,必須“從事相關專業(yè)領域工作滿八年并具有高級職稱或同等專業(yè)水平”,但評標委員會的組成技術專家占多數(shù),只有少數(shù)幾個經(jīng)濟專家對造價比較精通,況且不同的工程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地區(qū)也有不同的市場價格,影響造價的因素比較多,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仍不失為一種有效方法。
均價判定法是將所有非因報價原因被“廢標”的投標人報價作參考,以求得一次投標中盡可能多的報價,力求充分反映市場價格,但把已經(jīng)被“廢標”的標書報價納入均價計算,必須對這部分標書進行十分細致的分析,尤其是造價部分不能有任何差錯,否則會造成誤算,工作量比較大,必須有充分的評標時間。
4.1 結 論
差價判定法緊密圍繞招標人和投標人關注的核心,以造價為判定基準,能夠充分反映市場價值因素和兩個有效投標人競爭的焦點,簡單易行,直觀明了,就目前情況來看,是最為直接有效判定“競爭性”是否充分的方式。
4.2 建 議
招標人在編制招標文件時,對可能出現(xiàn)的只剩兩個有效投標人的情況加以約定,明確競爭性判定方法,使評標專家有辦法可依,盡可能減少隨意性和爭議的發(fā)生。
在確定具體的差值時,原則上技術含量比較高、施工難度大的項目,其差價可以設定的大一些,有利于擁有先進施工技術的企業(yè)中標,鼓勵企業(yè)創(chuàng)新和行業(yè)進步;技術含量低、難度小的項目,差價可以設定的小一些,為招標人節(jié)約投資。
Analysison‘competitiveness’decisionmethodinbidevaluation
LIU Zhe1, LIU Hongbin2
(1.XiaolangdiProjectConstruction&ManagementCenter,MinistryofWaterResources,Zhengzhou450003,China;2.YellowRiverInstituteofHydraulicResearch,Zhengzhou450003,China)
It is regulated in the ‘Bidding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at: ‘if the bidding is prominently lack of competitiveness due to less than three effective tenders, the bid evaluation committee can determine to refuse all tenders’. However, there is no clear metho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competitiveness is sufficient or not. If some person propose question when the judges refuse all tenders, the judges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putting to proof. If the tenders are reviewed continuously, judges also should propose sufficient reasons to proof own judgment. The bid evaluation committee has the power of rejecting all tenders or not rejecting all tenders. The behavior of the judges are random to certain extent due insufficient method. Engineering cost is the core focused by the tenderee and tenderer. It is also the focus of competitiveness among tenderers. It can fully reflect the market value factors and competition of effective tenderers. Cost is utilized for comparison. It is the most direct mode to judge whether the ‘effectiveness’ is sufficient or not effectively. In the paper, several methods are proposed with cost as the judgment basis, thereby implementing beneficial exploration.
competitiveness; determination method; tendering and bidding; cost
TU723
:A
:1005-4774(2017)09-0051-04
10.16616/j.cnki.11- 4446/TV.2017.09.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