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敏
?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
陳 敏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qū)實驗小學 四川 雅安 625100)
小學語文這一學科具有著較強的人文性和綜合性,不只是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也是豐富其知識底蘊、提升其人文素養(yǎng)的途徑之一?;诖?,小學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想將學科特點更好的突顯出來,就一定要將情感教育有效的融入其中,從而更好的強化學生們的認知水平及情感,將語文教學的內涵及價值最大化的突顯出來。因此,本文將對其的內涵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幾點實施策略,希望對教育工作的展開起到參考作用。
小學語文;情感教育;實施策略
在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背景下,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也由此突顯而出,特別是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將其有效的滲透其中是非常必要的。通過情感教育的融入,不僅可以將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更好的突顯出來,也能夠激發(fā)起學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更加深入的掌握文章內容,并與作者產生共鳴,以對其人生觀念及思想道德的形成起到正面影響。至此,身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認識到這一點,并借助于其更好的推動教學開展,促使授課目標得以一一落實。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當中,所謂的情感教育,通常情況下就是指,教師將教學目標作為導向,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促使學生們的情感產生積極的變化,使其出現(xiàn)新的情感,并逐步的形成情感品質,將其的情感因素最大化的展現(xiàn)出來。
新課標指出,小學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傳授給學生語文知識、學習技能之外,也應對情感教育加以必要的注重,應有計劃、有意識的培育學生們的愛國情感、道德品質等,使其可以構建積極的價值觀念及人生態(tài)度,并使其的審美情趣、文化品位等得以相應的提升[1]。
基于此,為了更好的達到這一要求,教師在實施教學實踐時,一定要對學生們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尊重,并結合實際的授課內容、學生學情等,將情感教育巧妙的融入其中,從而使學生在獲取語文知識、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也能夠使其的情感得以升華及滿足,使其的情感素質、語文素養(yǎng)等得以大大提升。
小學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想將情感教育有效的融入其中,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往往是一條有效的捷徑,借助于這一方法,可以帶給學生一種身入其境的感覺,進一步的加深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了解程度,從而有效的激發(fā)起學生的情感因素,引發(fā)學生的共鳴,使?jié)B透效果達到最佳[2]。
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一課的過程中,為了更好的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就可以將多媒體這一輔助技術有效的融入其中,結合課本內容,為學生播放動畫視頻,引導學生觀看,并在觀看后使其闡述自己的觀點及想法,使教學效果得以升華。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課文內容,并使其懂得“不管在做什么樣的事情,只要不輕易放棄,堅持不懈,就一定會獲得回報”,從而使教學效果得以升華,將情感教育的效果達到最佳。
小學教師在開展情感教育的過程中,也應將更多的愛傾注其中,對學生們的身心成長、心靈成長等加以關注,以在增強學生情感體驗的同時,對其的全面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充分的發(fā)揮出自身的作用,將小學生現(xiàn)階段的身心特點作為出發(fā)點,有目的、有意識的增強與其間的互動及交流,從而使其對于教師產生一種信賴感,有助于教師更好的了解學生,以為情感教育的有效實施打下基礎。
例如,在教學中,教師應做到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以幫助其樹立起學習自信,使其得以不斷進步、不斷發(fā)展。除此之外,教師也應將一些創(chuàng)新的授課形式融入到情感教育當中,比如、小組辯論、小組討論、互動教學、自行閱讀等,以為學生提供更多交流、探討的機會,從而使其更好的挖掘教材當中的情感因素,并加以內化,使其的情感認知、情感體驗得以增強。
在語文教學當中,要想更好的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就應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和學習而形成,而不是以往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所以,為了更好的達到教育目標,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就應構建起評價機制,使學生在其中獲取到更多的滿足感及成就感,使情感教育的最終效果得以強化[3]。
例如,在這其中,教師可以劃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在評價時,應做到合理性,避免對學生進行批評、責罵,以降低其的情感體驗,使其的自信心受到打擊;另一方面,在教學中,教師也應善于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比如,一個贊賞的眼神、一個真誠的微笑、一些鼓勵性的詞語等,都會使學生感覺到滿足和快樂,以增強情感教育的鼓勵性及欣賞性,使學生們在情感的驅動下,各顯其才、各展其能。
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間有著莫大的聯(lián)系,因此,在實施情感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也應注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使其能夠自覺、主動的去獲取到情感因素,并做到互相感染,使教育效果達到預期。
例如,在學習《憫農》這首古詩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讓學生知道,這首詩描寫出了勞動的艱苦,讓其懂得勞動果實是來之不易的,從而使其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不浪費、節(jié)約糧食,以在培育其行為習慣的同時,也使情感教育的效果得以升華,促使教育目標的達成。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當中,情感教育往往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實踐教學當中,身為一名小學教師,一定要充分的掌握其的內涵,并對其的實施途徑進行探究,從而借助于這一方法,更好的挖掘出文本和學生的情感因素,將情感的催化作用發(fā)揮到最大,以在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及專業(yè)素養(yǎng)的同時,促使語文教學得以有序、有效的開展下去。
[1]馬松山,田海燕.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8):87.
[2]李茂林.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6(32):96-97.
[3]高會絨.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中國培訓,2016(06): 287.
The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the subject has a strong humanistic and comprehensive, not only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e basis of other subjects, and enrich the knowledge background, one of the ways to improve their humanities quality. Based on this, a primary school teacher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teaching, in order to better highlight characteristics of discipline, it must blend in emotional education and effective one, and thus strengthening the students' cognitive level and better emotion, maximizes the value of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highlight.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its connotation and put forward several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n this basis, hoping to play a reference role in the expansion of educatio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Emotional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10.19551/j.cnki.issn1672-9129.2017.11.251
G623.2
A
1672-9129(2017)11-0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