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國?何艷?程永芬
摘 要: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一旦大面積發(fā)病,可引發(fā)大幅度的水稻減產,嚴重威脅著民眾的溫飽。稻瘟病可能發(fā)生于水稻的各時期,主要癥狀為葉瘟、苗瘟、枝梗瘟、節(jié)瘟和谷粒瘟,導致水稻稻瘟病的原因有環(huán)境因素、水稻品種、施氮肥過量以及其它因素等,科學有效防止稻瘟病的措施包括農業(yè)防治和化學防治兩種。
關鍵詞:稻瘟病;防治
水稻是我國民眾的主要糧食,對我國國民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稻瘟病是水稻的常見疾病,一旦蔓延可造成水稻減產40%以上,更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導致農民顆粒無收。隨著人口的增長,我國對糧食產量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因此,對稻瘟病的防治措施也越來越多樣。
一、稻瘟病的主要癥狀
1.葉瘟
葉瘟有可能發(fā)生于稻谷的整個生育期,一直到拔節(jié)之前都會產生較為嚴重的危害。葉瘟的初期癥狀為水稻出現水漬狀的褐點,然后病斑會緩慢擴大,最終,整株水稻枯萎而死。當稻田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葉瘟時,從遠處看去,稻田就像被火燒過一樣。
2.苗瘟
苗瘟多發(fā)生于插秧之后,引起苗瘟的原因是種子本身帶有稻瘟病菌所致。這種稻谷在發(fā)芽后不久就會迅速發(fā)病,此時,病菌會從幼苗的基部開始侵蝕,最終導致整株幼苗的上部變?yōu)楹稚?,幼苗逐漸卷縮,最后死亡。從遠處看,仍如火燒過一樣。
3.枝梗瘟
次癥狀發(fā)生于稻谷的枝?;蛩腩i之處,此處發(fā)病時,病斑多維淡褐色或黑灰色。如果此癥狀在稻谷生長的早期產生,稻谷將無法長至成熟便會死亡,其枯死的穗為白色;如果此癥狀在稻谷的成長期發(fā)生,稻谷有可能堅持到成熟,但谷粒不會飽滿,將嚴重影響產量。這是所有稻瘟病中危害較大的一種。
4.節(jié)瘟
此癥狀一般發(fā)生在抽穗之后,起初只是在稻谷的稻節(jié)上出現一些較小的褐點,但其褐點回逐漸環(huán)繞稻節(jié)擴張,并且病源處會逐漸變黑,最終,整株稻谷變得非常脆弱,極易折斷。如果當時氣候潮濕,發(fā)生病變的稻節(jié)上會產生大量綠色或灰色的霉層。
5.谷粒瘟
此癥狀產生于谷粒的穎殼上,該部位會出現褐色或黑色的橢圓形小點,也有可能是形狀不規(guī)則的小點。此時,一株稻谷上有可能并不是全部的谷粒上都出現類似病變,但出現此病變的稻谷就成為了懈怠稻瘟病的種子。
二、發(fā)病原因
1.環(huán)境條件
任何細菌的繁殖都需要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對于稻瘟病來說也是如此,遇到合適的環(huán)境,稻瘟病就有可能迅速蔓延。溫度和濕度是對稻瘟病影響最大的因素,合適的氣溫為20-30℃左右,而合適的田間濕度則在90%以及更多。另外,連續(xù)的陰天加上潮濕的空氣也是誘發(fā)稻瘟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2.水稻品種
由于水稻品種的不同,對稻瘟病的抗藥性也不相同。水稻的抗病性直接決定了稻瘟病的流行程度。目前,垂直抗性品種已經成為主流的水稻品種,但這種難以抗稻瘟病。另外,如果在一片水田里種植品種單一的水稻,更容易使稻瘟病蔓延。
3.施氮肥過量
氮肥會使水稻植株過于幼嫩或徒長,其表皮細胞的硅質化程度較低,水稻的葉片過于柔弱,整株植物的抗病性就會變得脆弱,稻瘟病更容易趁虛而入。施氮肥過量還易導致水稻的個體和群體失衡,為稻瘟病的繁殖提供了局部的有利環(huán)境。
4.水稻種子
帶有稻瘟病的種子在成長后不久就會使整株水稻染上稻瘟病,而種子的帶病率越高,稻瘟病的首次侵染源也就越廣泛,次年的稻瘟病危害就越嚴重,初次侵染源越少,次年的稻瘟病危害就越輕。
5.其它因素
比如長時間對稻田進行遮陽處理或水稻種植密度過大、長時間淹水等各種其它原因,也會引發(fā)或加重稻瘟病的流行。噴藥是解決稻瘟病的有效方式,但如果在噴藥期遇到降雨,則會稀釋藥液,使之失效。
三、防治措施
1.農學防治
首先是掌握正確的農時,選擇合適的時間播種。根據不同品種對氣候條件的不同要求,選擇播種的時機要正確,盡量避免過早種植;
然后是合理地輪作換茬,深耕滅菌,避免連作,最好推廣稻、油輪作的方法,油菜一般種植在旱地,需要2年,而種植水稻時應盡量遠離上一年種植油菜的土地;
合理密植,農田中水稻的密集程度不宜過大,如果是較肥沃的土地,每公頃種植12萬株以下,如果是普通的土地,每公頃種植12-13萬株左右;
科學施肥,早施苗肥促早發(fā),增加施放臘肥能夠增強植物的抗凍能力,施囊肥能夠使得植物在春季穩(wěn)步生產并促進產量的提高,在薹花期不要過量施氮肥,薹花期應防止春發(fā)過度和旺盛生長的情況,否則極易造成互相遮陽的情況,如此一來會加重稻瘟病的流行,而且還可能造成后期脫肥,致使減產。氮肥中氮的含量不應超過每公頃220公斤,底肥的比例為50%,苗肥的比例為30%,薹肥的比例為20%。磷鉀硼肥要一次性地當底肥施用;
注意排除水漬,開春后應排除田間水漬,要保證稻田在沒有雨的時候是干的,以免對水稻造成傷害。
2.化學防治
使用農藥殺菌,在始花期和開花期各噴藥1次,在終花后的1天以內和收獲前的10小時左右,要結合清除老黃病葉噴藥2次。一般使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濃度在50%,或者使用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濃度在50%,還可使用菌核凈可濕性粉劑800-1200倍液,濃度在40%。
四、結語
水稻稻瘟病一直是讓全世界頭疼的問題,它是威脅水稻生長的三大病害之一。有效預防或消除稻瘟病,對于維護農民利益以及國家糧食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各農業(yè)專家也應加入到防止稻瘟病的隊伍中來,努力將稻瘟病對水稻的影響降至最低。
參考文獻:
[1] 劉婧.水稻稻瘟病的防治與預防[J].農民致富之友,2015,59(10):83-83.
[2] 周振標,張曉華.申嗪霉素對廣東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J].農藥科學與管理,2016,37(3):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