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傅咸是西晉著名文學家,晉司隸校尉傅玄之子,一生著述頗豐,曾有別集30卷,可惜多已散佚。明清時,張燮、張溥、張鵬一、傅以禮、逯欽立、嚴可均等眾多學者先后對其著述進行鉤稽,輯得傅咸詩20余首,賦、文各30多篇。在傅咸存世的詩歌中,成就較高的是他的10首贈答,其中寫給楊駿的贈詩并序是羅振玉輯自《修文殿御覽》,文字多有不通之處,尤其是詩序,現(xiàn)當代多位學者曾對其進行過校點或校釋,但仍然存在疑點,故本文不揣淺陋,欲在借鑒、參考前輩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重新對傅咸此首詩序進行校點,以求教于方家。
【關(guān)鍵詞】傅咸;贈詩;楊駿
【中圖分類號】G256 【文獻標識碼】A
傅咸(239年—294年),字長虞,北地人。歷曹魏、西晉兩朝。晉司隸校尉傅玄子。傅咸一生以季文子、仲山甫為人生偶像,常慕其志。曾先后拜太子洗馬、升尚書右丞、遷御史中丞等職。傅咸一生著述頗豐,曾有別集30卷,后散佚嚴重,幸賴明清學者多有輯錄。其中,以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所輯較全,共計19題24首,①明人馮惟訥《古詩紀》又據(jù)《初學記》補輯其《失題》一首,②今人駱玉明、陳尚君《〈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補遺》之“晉詩補遺”已將此詩補于傅咸名下。③在傅咸存世的詩歌中,其10首贈答之作內(nèi)容豐富,藝術(shù)成就較高,其中有的屬贈“別”類,即書寫與親友同僚的別離,如《與尚書同僚詩》;有的屬贈(答)“謝”類,即感謝友朋給予的問候、關(guān)懷等,如《答潘尼詩》;有的屬贈“賀(贊)”類,主要抒寫親友升遷騰達時的祝賀或?qū)τ讶送诺牡虏沤o予頌贊,如《贈何劭王濟詩》《贈建平太守李叔龍詩》《贈崔伏二郎詩》等皆可歸入此類;除此,他還有贈“勸”類詩,這類詩歌是對言行不端者施以規(guī)勸,對身處逆境的友人給予勸慰,其中有一首寫給楊駿的《詩(并序)》即屬此類,但傅咸寫給楊駿的這首贈詩之內(nèi)容歷來爭議頗大,尤其是序的內(nèi)容。近年來,研究傅咸的學者,每提及此詩,皆以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為據(jù),但逯欽立此詩是其輯自羅振玉《鳴沙石室佚書》之《修文殿御覽》,而羅振玉又是根據(jù)敦煌本《修文殿御覽》殘卷整理而來。1899年,在敦煌莫高窟之第十七窟藏經(jīng)洞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十卷類書殘卷,其中包括《修文殿御覽》殘卷,此卷后被法國人伯希和劫走,收藏于法國國家圖書館。因羅振玉曾受邀幫助伯希和等人整理過莫高窟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的類書殘卷,故有幸得到了這些存世殘卷的照片。1911年羅振玉將《修文殿御覽》殘卷整理發(fā)布于《國學叢刊》,現(xiàn)已收入《續(xù)修四庫全書》。
但因此卷僅1卷唐寫本之殘本存世,文字或模糊難辨,或多有訛誤,恰如羅振玉所謂:“此卷書法至精,而訛奪滿紙”,④故其整理時難免有偏差或錯誤。逯欽立輯錄時,判斷其中必然有錯,故注明:“序、詩皆有訛誤”。 ⑤詩歌是否有誤,不好定論,但序言的訛誤較為明顯,有多處句意不通。學術(shù)界早有學者開始關(guān)注此問題,且出現(xiàn)了不同版本的校對、注釋,但對比分析目前的研究結(jié)果,尚存在不少疑問,仍有探討空間。
一、學術(shù)界對傅咸贈楊駿《詩》校釋情況梳理
(一)逯欽立
楊駿就吾索詩云。茅文通相說。文動為規(guī)藏可盡送。便作此詩。欲其有悟。然猶有慮。以示文通曰。得無作唯此白鶴直為罵可。君此遠有文義。故欲令兄見之。唯此白鶴者。良冀臨池。而中有鶴白令子崔瑋為賦,指以罵冀。遂并文與駿。寂然云不知多務不省也,將如搔膇,自無覺也。詩曰。
肅肅商風起。悄悄心自悲。圓圓三五月。皎皎曜清暉。今昔一何盛。氛氳自消微。微黃黃及華,飄搖隨風飛。⑥
逯欽立從羅振玉《鳴沙石室佚書》中原文輯錄此詩,并對詩及其序進行句讀,算是對此詩最早的研究者了。
(二)洪業(yè)
傅咸詩(“詩”字上疑有脫漏)敘曰:“楊駿就吾索詩云:‘茅文通相說,文動為規(guī),藏可盡送。便作此詩,欲其有悟。然猶有慮,以示文通曰:‘得無作唯此白鶴,直為罵可。君(“君”字疑“誤”,擬改“惟”。)此遠有文義,故欲令兄見之。唯此白鶴者,良(應作“梁”)冀臨池,而中有鶴白(二字顛倒)令子崔(二字顛倒)瑋為賦,指以罵冀。遂并文與駿。寂然。云不知多務不省也,將如搔腿自無覺也?!雹?/p>
上述校點是洪業(yè)先生1932年發(fā)表在《燕京學報》上的,后來,在中華書局修訂版《洪業(yè)論學集》中,此詩的校大體保持原貌,只將序文中的兩處“唯此白鶴”皆加上書名號,變?yōu)椤段ù税Q》。⑧
(三)黃維忠、鄭炳林
《傳咸詩》敘曰:“楊峻就吾索詩云:‘第文通相說,又動為規(guī),藏可盡送。便作此詩,欲其有悟。然猶有慮,以示文通曰:‘得無作唯此白鶴,直為罵可。君此遠有文父,故欲令兄見之。唯此白鶴者,良驥臨池,而中有鶴白,令子崔瑋為賦,指以罵驥,遂并文與駿。寂然,云不知多務不省也。將如搔腿自無覺也。”⑨
坦率地講,黃、鄭二位學者對這段序文的校釋不大理想,尤其是“第文通相說”“又動為規(guī)”“君此遠有文父”等句中的“第”“又”“父”諸字雖然較之前代學者的校對顯得有新意,但顯然對原字的辨認不準,反而使文意更加難懂。
(四)徐俊
楊駿就吾索詩云:“茅文通相說,文動為規(guī),藏可盡送?!北阕鞔嗽?,欲其有悟,然猶有慮,以示文通?!疚耐ā吭唬骸暗脽o作,唯此白鶴,直為罵可。君此遠有文義,故欲令兄見之。唯此白鶴者,良冀臨池,而中有鶴白令子崔瑋(崔子瑋)為賦,指以罵冀?!彼觳⑽呐c駿,寂然。云:“不知多,務不省也。將如搔膇,自無覺也?!雹?/p>
(五)劉師培著、萬仕國點校
傅咸《詩敘》、其文云:“楊駿就吾索詩,云:‘茅文通相說:“文動為規(guī)藏。”便作此詩,欲其有悟然猶有慮。以示文通曰:‘得無作!唯此白鶴,直為罵可。君此遠有文義,故欲令兄見之?!ù税Q者,良冀臨池,而中有鶴白,令子崔瑋為賦,指以罵冀,遂并文與駿。寂然云:‘不知多務不省也。將如搔膇,自無覺也?!保ㄎ亩鄴捎?,似言崔琦刺梁冀事)
“文動為規(guī)藏”后缺了“可盡送”三字。
可見,關(guān)于傅咸的這首贈詩之序,確實引起了學術(shù)界的關(guān)注,一些學者也解決了一些難懂之處,但仍有不盡人意之處。近年來也有專門以傅咸作為研究對象的論著,但研究者或避難就易,或繞開序言,直接談詩;或列于文中,不加闡釋;有的甚至只截取其中能夠理解的句子分析;有的干脆不提此詩。
其實,關(guān)于這首贈詩似無不通之處,詩以秋風起,寫十五的圓月皎潔,倒映水中,凄清之景使人想到了人生,無論今昔何等輝煌,終如自然界一樣由盛而衰。詩歌情景交融,慨嘆人生無常,具有明顯的勸諫作用。
二、傅咸贈楊駿《詩》之序新校
今筆者不揣淺陋,欲在借鑒、參考前輩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重新對傅咸此首詩序進行校點,以求教于方家。
楊駿就吾索詩云:“弟(原作茅)文通相說,文動為規(guī),藏可盡送?!保ㄒ唬┍阕鞔嗽姡溆形?。然猶有慮,(二)以示文通曰:“得無作,唯此《白鶴(賦)》直為罵可。”(殘卷把鵠歸并鶴類,古鴿、鶴兩字通用)文通曰(三):“君此遠有文義,故欲令兄見之。唯此《白鶴(賦)》者,梁冀臨池,而中有白鶴令崔子瑋為賦,指以罵冀?!保ㄋ模┧觳⑽呐c駿。寂然,云:“不知,多務不省也?!保ㄎ澹⑷缟δi,自無覺也。(六)
校釋:
(一)茅,當作“弟”。楊駿(?―公元291年)字文長,乃西晉時期權(quán)臣、外戚,因其女為晉武帝皇后,故受晉武帝寵信。楊駿有弟楊珧、楊濟,三人被稱為“三楊”。 其中,楊濟字文通,楊濟素與傅咸友善,互為書信。此處“茅”作“弟”當無疑。此句大意是,楊駿聽弟楊濟說傅咸文章因規(guī)勸而聞名,若收藏,會盡送,便向傅咸索詩。
(二)從后文內(nèi)容與贈詩看,此處似有脫文。傅咸作詩欲使楊駿有所悟,但又有所慮,所慮為何,從序文中難以明了。在反對楊駿的態(tài)度上,傅咸與楊濟是一致的。傅咸認為楊駿“有震主之威,委任親戚,此天下所以喧嘩”(《晉書》列傳十七)。楊濟也反對楊駿獨攬大權(quán)、剛愎自用,并數(shù)次諫止,被楊駿疏遠。因此,傅咸或慮贈詩不能起到規(guī)勸之用,故欲附贈崔琦《白鶴賦》,并征求楊濟的意見。
(三) 原作無此三字,據(jù)文意補。從上下文來看,從“君此遠有文義”至“指以罵冀”當為楊濟聽說傅咸欲將自己的贈詩與《白鵠賦》一并贈予楊駿時所說的贊成之語。
(四)“良冀”,當為“梁冀”,“ 子崔瑋”,應是“崔子瑋”之誤。這段文字實則是包含了崔子瑋做《白鵠賦》以諷諫梁冀的典故。崔子瑋,即崔琦,字子瑋。《后漢書》卷一百一十有傳:“崔琦,字子瑋,涿郡安平人,濟北相瑗之宗也。少游學京師,以文章博通稱。初舉孝廉,為郎河南尹梁冀聞其才,請與交。冀行多不軌,琦數(shù)引古今成敗以戒之,冀不能受,乃作《外戚箴》。” “琦以言不從失意,復作《白鶴賦》以為風” (注釋)費振剛等的《全漢賦校注》認為《白鵠賦》“疑又名《白鶴賦》。《類聚》卷九十引華喬《后漢》曰:“崔琦作《白鶴賦》以諷梁冀,冀幽殺之?!睔埦戆样]歸并鶴類,古鵠、鶴兩字通用,鵠 [hè]通“鶴”。鳥名,鶴科各種禽類的泛稱。
(五)詩和賦送楊駿后一直沒動靜,大概傅咸或楊濟問起,楊駿答曰事務太繁多,沒有看過。
(六)傅咸感慨自己贈楊駿詩與賦以期達到諷諫的行為如搔腿之舉,對方根本沒有醒悟。
結(jié)合校釋,詩序大體可理解為,楊駿聽其弟楊濟言傅咸文章不錯,若收藏,定會相贈。楊駿便索詩于傅咸。因楊駿素來飛揚跋扈、把持朝政,傅咸欲乘此以詩相諫,又擔心不能起到勸諫之效,征求了楊濟的意見后,將崔琦諷諫梁冀的《白鵠賦》一并贈予。雖用心良苦,但結(jié)果無濟于事。筆者雖不敢斷言這樣的理解是否正確,但大體可使整個序言比較順暢。
注釋:
①《左傳詩》雖作一首,實則為兩首。
②[明]馮惟訥《古詩紀》卷三十二,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
③駱玉明,陳尚君.〈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補遺,文學遺產(chǎn),1987年第1期。
④羅振玉.雪堂類稿·圖籍序跋,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03月第1版,第330頁。
⑤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華書局1998年重印本,第608頁。
⑥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華書局1998年重印本,第608頁。
⑦《所謂‘修文殿御覽者》,燕京學報,1932年,第十二期,第2524-2525頁。
⑧洪業(yè).洪業(yè)論學集(修訂本)中華書局,1981年第64-94頁。
⑨黃維忠,鄭炳林.敦煌本〈修文殿御覽殘卷〉考釋,敦煌學輯刊,1995年第1期。
⑩徐俊.敦煌先唐詩考,見袁行霈主編《國學研究》第八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369頁。
作者簡介:楊學娟(1974-),女,回族,寧夏石嘴山人,寧夏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