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營城,位于固原市原州區(qū)中河鄉(xiāng)廟灣村,城池保存基本完整。這里為河谷川地,地勢西高東低,四野開闊,河水穿城邊而過,具備選擇城址的條件。主城墻呈不規(guī)則形,西城墻長512米,北城墻寬300米,南城墻寬154米,東城墻長529米,城墻高5~10米,城墻基寬5~10米。城墻修筑的不規(guī)則形,可能與河床地形有關。城墻東南北三面開門,東門位于東城墻與北城墻之間;南北城門皆筑有甕城,南甕城呈半月形,城墻四周筑馬面15座,完全是一處防御性的軍事城堡。大營城得名,應該與穿城邊而過的大營河有關。
大營城,在明朝是甘州群牧千戶所所在地。甘州群牧千戶所是專門為就藩甘州的肅王朱楧王府管理馬牧而設置的。肅王朱楧,是朱元璋第十三子,洪武十一年(1378)封為漢王。二十九年四月設置甘州群牧千戶所。最初該群牧所不在甘州,而是在固原境內,名義上屬陜西行都司所轄,實際上為肅王府服務?!都尉腹淘葜尽肪硎住豆淘驁D》將群牧所作為一個政府的部門單獨列出來;實際上肅府甘州群牧千戶所“掌藩衛(wèi)芻牧之事”(《嘉靖平涼府志》卷9),專門管理王府馬牧。明成祖稱帝后,不是削其護衛(wèi),就是除其爵位。朱元璋后期藩王節(jié)制地方鎮(zhèn)守及其兵權的歷史已經結束。在這個背景下,甘州群牧千戶所名義上是肅王朱楧的,實際上已經沒有能力管理,而是屬于固原陜西三邊總督管理。
明嘉靖時期王府的群牧千戶所發(fā)生了變化,《嘉靖固原州志》載:甘州群牧千戶所,在州西二十里,肅府牧馬地。城高二丈五尺,周三里七分,東南北三門。嘉靖五年(1526),巡撫陜西都御史王藎奏設操守官一員,管領本所軍馬,聽調殺賊。官軍九百二十八員名,馬隊四百九十四員名,步隊四百三十四員名。從這些記載看,群牧千戶所牧馬的成分少了,防御的成分增大;陜西都司的軍事管理不斷加強,近兩千人的駐防甘州群牧千戶所,任務是“聽調殺賊”。
千戶所是相當于縣一級軍事組織。千戶所的設置,一是有城池,二有完備的衙門及其工作人員,三是有軍隊。通常千戶所軍人一千一百六十二人,正千戶一員,副千戶一員,所鎮(zhèn)撫一員,百戶十員,吏目一員,司吏、典吏各一員。新設儲存糧食的“新安倉”一處,設管理大使、副使各一員。千戶所印信一顆,百戶所印信十顆,夜巡銅牌三面,新安倉條記一顆。甘州群牧千戶所雖為王府服務,但設置級別與吏員人數(shù)、軍隊人數(shù),是按照千戶所來配置的。
明朝結束后,甘州群牧千戶所成為歷史。清代的甘州群牧千戶所城可能也沒有得到利用,已呈冷落荒涼之勢?!缎y(tǒng)固原州志》卷首“固原五屬總圖”里已經找不到甘州群牧千戶城的影子,文字里也沒有“甘州群牧千戶所城” 的記載,但“大營川”的名字出現(xiàn)了。有了“大營川”的名字,就有了“大營城”的稱謂。現(xiàn)在,“甘州群牧千戶所”城下的河,還叫大營河。
“大營城”的名字,暗含著“甘州群牧千戶所”城的影子,一個駐扎著近乎兩千人的城池,即使現(xiàn)在看來也是一個大營盤。在數(shù)百年前人口相對稀少的固原,如此之大的軍營冷落后,以“大營城”的名字傳承下來,實際上也是在告訴著世人當年它的真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