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的課程中,思政課是一門重要的課程,貫穿大學的整個學習生涯,學習思政課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把握政治生活的正確方向,關注政治動態(tài),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本篇將從三個方面:高校思政課現(xiàn)如今所面臨的諸多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以及解決這些問題,提高思政課教學水平的措施來談一談關于高校思政課教學機制狀況的調(diào)查研究。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教學機制狀況、調(diào)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思想政治課是高校課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方面有利于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關心參與政治生活、行使公民權利。大學生是我國高校所培養(yǎng)的高素質(zhì)人才,是國家之后的管理者與創(chuàng)造者。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基本上分為五個大的板塊:思修、史綱、馬原、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形勢與政策。學習思修課程,有助于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遵紀守法,勤奮學習,善待他人。學習史綱課程,有助于大學生勿忘國恥,銘記歷史,以史為鑒,發(fā)奮圖強。學習馬原課程,有助于大學生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用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學習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課程,有助于大學生了解黨的章程與使命,發(fā)展方向與堅持道路,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學習形勢與政策課程,有助于大學生將所學到的政治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的政治現(xiàn)象結合起來,參與政治生活研究,了解實時動態(tài),關注民生民意。但是,根據(jù)近期在我國某所高校所做的問卷調(diào)查以及抽樣調(diào)查的情況來看,26%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感到滿意,59%的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教學感到一般,15%的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教學感到不滿意。12%的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感興趣,67%的學生對思政課的興趣程度一般,21%的學生對思政課不感興趣,其中理工科專業(yè)尤為突出。很多大學生對于思政課一點都不重視,認為只要考試通過即可,沒有深刻的思考過思政課的價值與意義。有些高校的教師一心只想評職稱,對于思政課的教學態(tài)度并不嚴謹認真。本篇將從三個方面:高校思政課現(xiàn)如今所面臨的諸多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以及解決這些問題,提高思政課教學水平的措施來談一談關于高校思政課教學機制狀況的調(diào)查研究。
一、高校思政課教學現(xiàn)狀
1,學生學習狀態(tài)較差
隨著“低頭族”的盛行,在高校的課堂中學生的上課狀態(tài)以及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下降,無論是課堂回答問題還是課后作業(yè),學生們都過分依賴網(wǎng)絡,尤其是關于思政課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思政課除了政治學院的學生,對于其他學院的學生來講都是非專業(yè)課,學生對于思政課的學習態(tài)度存在嚴重的問題,在對我國某高校思政課課堂抽樣調(diào)查中,上課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基本上不到10個,有些學生睡覺、低頭玩手機、聊天無視課堂紀律,而大部分學生上課期間都死氣沉沉,毫無生氣,尤為突出表現(xiàn)的是理工科專業(yè)以及藝術類專業(yè)。思政課的課堂效率很低,抽查學生對思政課的看法,很多學生都不太清楚思政課設置的意義何在,對思政課的意見很大,大多數(shù)都認為思政課過于死板枯燥,而且很多知識學生在初高中時期已經(jīng)學習過,對思政課的內(nèi)容并沒有多大的興趣。也有些同學受到網(wǎng)絡流行視頻或者語言的影響,對于思政課的態(tài)度比較極端,沒有樹立正確的觀點與立場。總之,在高校的思政課上,學生整體的學習狀態(tài)并不理想。
2.教師的教學模式存在問題
在高校中,對于教師的評比升職稱,并不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情況,而是需要考查教師的學術研究能力,論文的發(fā)表程度等等。思政課的教材很少進行改革,理論知識占得比例較大,有些教師的教學課件基本上每一年都用同樣的,很少進行修改。高校的教學模式使得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機會非常少,思政課的教師很多基本上與學生零交流,只是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一股腦的灌輸給學生。學生比較在乎的是期末考試時能否及格通過,教師在平時上課過程中,也很少考慮教學模式的改進,只是在期末復習前期將考試重點幫助學生勾勒出來。有些思政課教師很少閱讀經(jīng)典著作,課堂缺少深度與廣度,只是將課本上的知識放在幻燈片上,使得學生感受不到思政課的價值與意義。
二、造成這種現(xiàn)狀的原因
從調(diào)查的情況來看,26%的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感到滿意,59%的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教學感到一般,15%的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教學感到不滿意。12%的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感興趣,67%的學生對思政課的興趣程度一般,21%的學生對思政課不感興趣,其中理工科專業(yè)尤為突出。目前高校學生對于思政課的學習態(tài)度存在問題,并不重視思政課的學習研究。通過我們抽樣調(diào)查高校思政課上課情況,有些教師的課堂表現(xiàn)也很不理想,教學模式過于守舊,存在諸多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
1.理論教學與生活實踐的聯(lián)系不密切
政治生活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也是離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離。課本上的理論知識使得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即使在形勢與政策課上所要做的調(diào)查報告,也無法讓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自如。例如“摔倒的老人該不該扶”,老人碰瓷的社會風氣讓大家感到無奈與擔憂。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而現(xiàn)在有些老人卻倚老賣老,無視道德。教師在思政課上所講授的理論知識很多都只停留在課本上,并沒有將理論知識與當下的社會現(xiàn)象結合起來,與學生進行討論分析。
2.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重視
思政課的課程內(nèi)容比較多,課程安排比較緊張,很多教師希望能夠節(jié)約教學時間,加快教學速度,而很少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從抽樣調(diào)查高校思政課課堂情況來看,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很少向?qū)W生提出一些建設性的問題,有些盡管設置與學生交流的問題,但基本上都是一筆帶過,并沒有預留太多的時間。而學生們很少愿意動腦思考問題,一遇到問題就網(wǎng)絡解答,主體性得不到重視,逐漸缺失。思政課學習理論知識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夠使學生意識到學習政治的意義與價值。高校的課程模式隨著社會的變革需要進行一定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重視會嚴重影響教學質(zhì)量。
三、解決這種現(xiàn)狀的問題
1.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增進師生關系
現(xiàn)如今的高校學生受到網(wǎng)絡的影響,思想觀念比較開放化,守舊的課堂模式無法再滿足學生的需求?!肮┙o側(cè)改革”是最近的熱點話題,是今年兩會不斷提到的詞語,供給與需求是兩個相輔相成的關系,供給側(cè)進行改革有利于促進需求的增長,在思政課的教學中同樣試用。學生對課堂的不滿意,絕大多數(shù)是因為教師忽略學生的主體性,照搬教材,教授死知識。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感受課堂的氛圍與樂趣,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促進師生之間的關系。
2.增添課堂的樂趣性,提高學生積極性
思政課的教學雖然理論知識占著重要的比例,但是為了能夠豐富課堂,增加課堂的樂趣,教師應該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與教學素質(zhì),一方面能夠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另一方面能夠增加課堂的深度與廣度,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思政課堂的樂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wǎng)絡平臺,與同學們交流當下的政治時事,與同學們分享解讀政策與制度,除此之外,教師可以與同學們在線下一起組織相關的政治活動,進行一些社會調(diào)查研究,研討解決方案,促進理論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總結:
關于高校思政課教學,我們在我國某高校采用了問卷調(diào)查法以及抽樣調(diào)查法。目的是了解高校思政課教學現(xiàn)狀以及分析其原因,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意見與建議。在高校的思政課中普遍存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存在問題,學生對思政課不重視,只關心期末考試是否通過,大部分學生對思政課并不感興趣,并且認為思政課非常的枯燥無味。教師的教學模式過于守舊,沒有與時俱進,充分發(fā)揮課堂的有效性。之所以存在這些問題主要是因為思政課的理論知識與學生實際的生活聯(lián)系并不密切,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也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思政課的教師應該學會“供給側(cè)改革”,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增進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習資源,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課堂內(nèi)容,增加課堂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
參考書目:
[1]李梁.切問近思—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研討會暨首屆“上海大學思政論壇”文集(上、下冊)[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1年
[2]李衛(wèi)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導學[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
[3]江西省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專業(yè)委員會.江西省高校思政課教師優(yōu)秀教案集[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
作者簡介:張麗(1982.08-),女,漢族,重慶北碚人,教育學碩士,重慶工商大學派斯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