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巧
(蘇州大學 放射醫(yī)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江蘇 蘇州 215123)
“新生研討課”(freshman seminar)的產生和發(fā)展可以追溯到 19 世紀末美國大學興起的新生教育課程(Freshman Orientation Course),該課程的目的是幫助新生選擇課程、轉換學習方式、適應新環(huán)境,使新生由中學階段順利過渡到大學階段[1-4]。
我國的新生研討課開始于2003年,清華大學率先開設[5],隨后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也相繼開設了此課程[6]。
我校借鑒國內外一流大學開設新生研討課的經驗,結合我校人才培養(yǎng)特點,于 2014年開始面向全校新生開設了涵蓋人文社科、理工農醫(yī)等多種學科方向的120門新生研討課。到2017年3月為止,我校共開設新生研討課達179門,開課教師200余名,且全部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職稱,此課程已成為蘇州大學課程資源中的特色和品牌?;瘜W是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學科,已有多所高校面向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開設了各類與化學相關的新生研討課[7-10]。本人在這次教學改革中,借鑒前人經驗并基于本人的科研經歷,開設了一門新生研討課—“探索化學世界的分子奧秘”。
“化學世界的分子奧秘”新生研討課的定位是面向大一新生開設的選修課,通過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以團體互動為重點的個性化教學方式向學生展示化學世界的分子奧秘。本課程旨在讓學生了解富有科學魅力的化學基本概念,掌握本專業(yè)的學習方法,走近現(xiàn)代化學的前沿,激發(fā)學生的科研興趣。
“化學世界的分子奧秘”新生研討課的教學目標有:1)建立新生與教授之間溝通互動的橋梁,縮短新生與教授之間的距離,使新生在大學一年級這個重要的人生轉折期能夠有機會親耳聆聽教授的治學之道,分享他們在科研方面的體會和經歷;2)通過師生互動、小組研討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協(xié)作精神,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指導新生實現(xiàn)由高中學習到大學學習的適應性轉變;3)使新生獲得接觸和探討化學科學前沿問題的機會,啟發(fā)他們研究和探索的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批判、研究的意識和能力;4)使新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學科專業(yè)有更深入了解,明確今后的學習方向,并形成較科學的學習方法。
“化學世界的分子奧秘”新生研討課的教學無固定教材,以問題為導向,由主講教師選擇具體的、有研究體會的、專題,注重學科交叉和學科前沿,重在啟迪思維,激蕩發(fā)智慧。本課程分為八個研討專題,分別為:一、 元素構成的世界;二、元素周期表的故事;三、霧霾的成因及防治;四、油和水:對立的統(tǒng)一;五、古老而又時髦的納米材料;六、新材料和新能源;七、生物大分子:精密的分子機器;八、化學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該研討課首先由元素構成的世界和元素周期表的發(fā)現(xiàn)開始,鼓勵學生調研元素的性質及元素周期表發(fā)現(xiàn)過程中重要的人和事,其中穿插講述元素及元素周期表發(fā)現(xiàn)過程中有趣的試驗和故事,啟發(fā)學生理解元素、原子、分子的概念及元素周期表的規(guī)律性,引起學生對由元素組成的萬事萬物的研究興趣。隨后的研討課逐步過渡到化學在社會生活和生產中的具體應用,通過學習霧霾形成過程中的物理化學反應、研討生活中常見的浸潤現(xiàn)象、探討納米材料的發(fā)展和應用,關注當今社會中常見的食品、藥品和環(huán)境安全問題中的化學知識,引起學生的科研興趣。學生在自主學習、專題研討、師生互動交流中可以學習許多化學反應和日常應用相關的“不知其所以然”的化學現(xiàn)象,同時進一步了解化學學科如何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深刻體會到科學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化學新生研討課,分為課前自主學習及課上專題討論兩部分。課程開始前,由教師發(fā)布課程專題內容,并組織學生收集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課前自主學習。課上專題討論,由教師組織學生對專題內容進行小組討論、成果展示以及開展研討會等,最后對學生情況進行點評與總結,收集并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此外,教師對學生在化學課程學習中提出的問題進行講解,進一步深化學習內容。
課程伊始,教師組織學生隨機分組,將30名學生平均分為5組,每組6人,各組推選一名學生為小組長。組長負責小組與教師之間的上傳下達,組織學習小組進行討論。學習小組在課堂及課后需要組員之間分工協(xié)作,完成PPT制作與展示等相關任務。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另一方面也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之間組織協(xié)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生研討課課堂教學采用團體互動的形式展開,教師把握課堂活動的內容和進程,學生主導課堂活動的進行。學習小組組長對小組討論情況進行匯報,組織學習小組進行討論。教師依據(jù)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反映出的問題,有價值的想法,所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知識的實踐運用等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并進行總結性發(fā)言,以及采用其他形式進行小組成果展示(如PPT展示)。“化學世界的分子奧秘”新生研討課中采取的團體互動的學習方式給予學生更多自主選擇權,學生有了自主選擇權,才可能實現(xiàn)主動探索性的學習;此外,該課程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主動思考,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節(jié)奏和方法,使其能真正投入并享于學習之中。
“化學世界的分子奧秘“新生研討課希望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后,學生能夠改進學習方式,學會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能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進行研究與討論,及時了解當代化學的學科基礎、科學前沿和發(fā)展趨勢等,以能全方面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因此,“化學世界的分子奧秘”新生研討課的考核既重視側重學習結果的終結性評價,更重視側重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價。主要評價形式有:收集、整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通過課堂表現(xiàn)和作業(yè)完成情況)并進行評價;在課程結束后要求每位同學書寫一份總結報告,包括課程的體會、收獲及對課程的建議等。課程總成績成績根據(jù)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及總結報告來綜合判定。
課程結束后,我們對學生進行了追蹤訪談,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新生研討課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一位文科專業(yè)的同學因為感興趣選擇了這門課程,她高興的說:“老師注意到不同專業(yè)學生的基礎差異,上課時用簡易的圖像和文字來描述化學的基本概念和應用,非常容易理解。”一位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yè)的學生說:“不同專業(yè)的同學在一起討論時,由于知識背景不同,發(fā)表觀點的側重點就不同,使我從更多的角度去理解化學,更加激發(fā)了我學習化學的熱情。”還有一些同學則表示自己在適應新環(huán)境、改變學習方式等方面得到進一步完善。他們表示:“開始時并不能很好的接受這種教學模式,因為以前很少有這種場合,在眾人面前發(fā)表意見很緊張,但是隨著課程的進行,與同學之間越來越熟悉,在小組討論中也可以暢所欲言,大家互相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增強了自己的信心?!?/p>
“化學世界的分子奧秘”新生研討課的個性化教學方式能引導學生積極投入課程學習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贏得學生的喜愛與認可。學生認為開放式的教學、輕松活躍的課堂討論營造了很好的學習氛圍,提高了他們學習的熱情。此外,師生互動、小組研討的方式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協(xié)作精神,并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切實指導新生實現(xiàn)由高中學習到大學學習的適應性轉變。
新生研討課在我校實施才短短3年,有很多方面值得總結和反思。為了進一步提高針對“化學世界的分子奧秘”新生研討課的教學效果,我們也積極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上課體會提出意見。其中一些同學指出,由于小組同學來自不同的專業(yè),課后安排也各不相同,很不容易找出一致的時間在一起進行課前討論學習,建議我們在網上溝通交流,可以借助班級博客、QQ空間、微信群等網絡媒介進行學習討論。
“化學世界的分子奧秘”新生研討課作為面向全校新生的公共基礎課程,在幫助學生適應新環(huán)境、轉換學習方式、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科研能力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們會繼續(xù)學習、總結經驗,不斷改進新生研討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例如建立網上學習平臺等,同時我們還會繼續(xù)完善課程考核體系,幫助大一新生盡快完成學習方式的轉換,盡早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積極主動投入新階段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參考文獻
[1]丁宜麗. 新生研討課: 美國本科教育的特色課程[J]. 中國大學教學,2005(8):58-59.
[2]劉俊霞,張文雪.新生研討課:一種有效地新生教育途徑[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6):146-148.
[3]張紅霞. 美國大學的新生研討課及其啟示[J]. 中國大學教學,2009(1) : 93-96.
[4]黃愛華.新生研討課的分析與思考[J]. 中國大學教學,2010(4):58-60.
[5]江樹勇,劉思嘉,趙立紅,等. 多元智力論對工科大學新生研討課建設的啟示[J]. 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09(6): 76-78.
[6]徐小軍,潘存云,張 湘. 研究型大學新生研討課教育理念探析[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6):29-31.
[7]俞麗莉,程海正,程先華. 開設納米技術新生研討課的實踐與體會[J]. 中國大學教學,2013(8):38-40.
[8]趙先英,周小霞,蒲文丹,等. 化學類課程面向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開設新生研討課的實踐與思考[J]. 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5(28):315-316.
[9]左丹英,王羅新,顧紹金,等.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yè)新生研討課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 高分子通報,2016(10):115-118.
[10]周 祎.新生研討課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山東化工,2015(23):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