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鵬
(張峰水庫建設管理局,山西 沁水 048200)
張峰水庫輸水工程末端調蓄水池工程地質評價
孫鵬
(張峰水庫建設管理局,山西 沁水 048200)
根據張峰水庫一干末端調蓄水池的工程地質勘察成果,對該區(qū)地質進行綜合評價,得出該調蓄池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并提出了相關處理建議。
張峰水庫;調蓄池;壩基
張峰水庫一干末端調蓄水池位于陽城縣演禮鄉(xiāng)南坡莊東北約300m處一沖溝溝腦部位,為半挖半填四周圍封型式,其中東壩主要為填方區(qū),西壩為挖方區(qū),北壩和南壩為半挖半填區(qū)。設計池底高程為700.0m,壩頂高程為711.5m,正常蓄水量為50×104m3。
調蓄池位于西小河右岸一沖溝近溝腦處,沖溝走向為N87°E,溝底寬150~300m,長約450m。地形起伏不平,地勢總體西北高東南低,地面高程為708.5~745.5。現(xiàn)沖溝上游已被棄土和棄渣回填,地形呈臺階狀。
蓄水區(qū)及壩區(qū)發(fā)育地層主要為新生界第四系松散堆積(Q)及古生界石炭系上統(tǒng)山西組(C3s)碎屑巖等。其中現(xiàn)代人工堆積(QS)主要分布于調蓄池東部東壩、南壩和北壩壩址區(qū);第四系全新統(tǒng)洪沖積(Q4pal)主要分布于調蓄池東壩區(qū);第四系中更新統(tǒng)洪積(Q2pl)主要分布于該調蓄池沖溝兩側和溝腦處溝底部;石炭系上統(tǒng)山西組(C3s)主要分布于調蓄池和壩區(qū)底部。
該調蓄池為一半挖半填四周圍封型式,池底地層巖性主要為現(xiàn)代人工堆積,巖性主要塊碎石,磚塊,雜填土及煤屑等,結構松散,土質不均,厚0~15m,具強透水性;第四系中更新統(tǒng)洪積淺紅、棕紅色低液限粘土,稍濕,堅硬-硬塑狀,一般具弱透水性;石炭系上統(tǒng)山西組灰、深灰色砂質頁巖、粉砂巖夾中細粒砂巖。建議對調蓄池蓄水區(qū)進行整平并挖除東南部人工填土。再者,池底存在不均勻變形問題,建議對挖除后池底進行碾壓或夯實。
調蓄池池底開挖后,建基面地層巖性主要為中更新統(tǒng)洪積低液限粘土和山西組深灰色砂巖、砂質泥巖、泥巖等。該低液限粘土層厚度較薄,且下伏基巖巖體中節(jié)理裂隙較發(fā)育,且受風化卸荷作用,節(jié)理裂隙均有一定張開,一般具中等透水性,構成滲漏通道。綜上分析,調蓄池蓄水后,池底存在滲漏問題,建議對池底進行全面防滲處理。
4.1 東壩壩基工程地質條件分析及評價
東壩壩基地形起伏不平,地面高程為705.0~713.7m。壩基為人工堆積塊碎石,磚塊,雜填土等,結構松散,土質不均,厚2.0~30.0m。其下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洪沖積卵石混合土,結構松散,厚0~2.3m。下部為第四系中更新統(tǒng)洪積低液限粘土,稍密,可塑~硬塑,厚度0~6.0m。下伏基巖為石炭系上統(tǒng)山西組砂質頁巖、粉砂巖夾中細粒砂巖,巖性較硬,強風化層厚2~3m。
東壩段壩基為人工填土、卵石混合土和強風化基巖結構松散,局部有架空現(xiàn)象,而且承載力低,不能滿足設計要求,建議全部清除,將壩基置于弱風化巖體和低液限粘土層上。壩基建基面巖性主要為砂巖、砂質泥巖、泥巖等,巖體中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巖體具中等透水性,為滲漏層位,壩基存在滲漏問題,應對壩基進行防滲。建議壩基弱風化巖體承載力為250~350kPa,低液限粘土承載力為90~100kPa。
4.2 西壩壩基工程地質條件分析及評價
西壩壩基地形較為平緩,地面高程為710.9~717.0m。壩基局部分布有人工堆積塊碎石,磚塊,雜填土等,結構松散,土質不均,厚0~2.0m。其下為第四系中更新統(tǒng)洪積低液限粘土,稍密,可塑~硬塑,厚度0~5.0m。下伏基巖為石炭系上統(tǒng)山西組砂質頁巖、粉砂巖夾中細粒砂巖,巖性較硬,強風化層厚2~3m。
西壩段壩基為人工填土和強風化基巖結構松散,局部有架空現(xiàn)象,而且承載力低,不能滿足設計要求,建議全部清除,將壩基置于弱風化巖體和低液限粘土層上。壩基建基面巖性主要為低液限粘土及砂巖、砂質泥巖等,由于該低液限粘土層厚度較薄,且下伏砂巖、砂質泥巖巖體中節(jié)理裂隙較發(fā)育,且均有一定張開,巖體具中等透水性,為滲漏層位,壩基存在滲漏問題,應對壩基進行防滲。建議壩基弱風化巖體承載力為250~350kPa,低液限粘土承載力為90~100kPa。
4.3 南壩壩基工程地質條件分析及評價
南壩壩基地形較為平緩,地面高程為712.3~713.4m。壩基上部為人工堆積塊碎石,磚塊,雜填土等,結構松散,土質不均,厚0~3.0m。其下為第四系中更新統(tǒng)洪積低液限粘土,稍密,可塑~硬塑,厚度0~3.5m。下伏基巖為石炭系上統(tǒng)山西組砂質頁巖、粉砂巖夾中細粒砂巖,巖性較硬,強風化層厚2~3m。
南壩段壩基為人工填土和強風化基巖結構松散,局部有架空現(xiàn)象,而且承載力低,不能滿足設計要求,建議全部清除,將壩基置于弱風化巖體和低液限粘土層上。壩基建基面巖性主要為低液限粘土和砂巖、砂質泥巖、泥巖等,低液限粘土層厚度較薄,且下伏砂巖、砂質泥巖巖體中節(jié)理裂隙較發(fā)育,且均有一定張開,巖體具中等透水性,為滲漏層位,壩基存在滲漏問題,應對壩基進行防滲。建議壩基弱風化巖體承載力為250~350kPa,低液限粘土承載力為90~100kPa。
4.4 北壩壩基工程地質條件分析及評價
北壩壩基地形起伏不平,地面高程為699.4~720.0m。壩基為人工堆積塊碎石,磚塊,雜填土等,結構松散,土質不均,厚0~35.8m。其下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洪沖積卵石混合土,結構松散,厚0~5.0m。下部為第四系中更新統(tǒng)洪積低液限粘土,稍密,可塑~硬塑,厚度0~5.5m。下伏基巖為石炭系上統(tǒng)山西組砂質頁巖、粉砂巖夾中細粒砂巖,巖性較硬,強風化層厚2~3m。
北壩段壩基為人工填土、卵石混合土和強風化基巖結構松散,局部有架空現(xiàn)象,而且承載力低,不能滿足設計要求,建議全部清除,將壩基置于弱風化巖體和低液限粘土層上。壩基建基面巖性主要為砂巖、砂質泥巖、泥巖等,巖體中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巖體具中等透水性,為滲漏層位,壩基存在滲漏問題,應對壩基進行防滲。建議壩基弱風化巖體承載力為250~350kPa,低液限粘土承載力為90~100kPa。
調蓄池為半挖半填四周圍封型式,建議對調蓄池蓄水區(qū)進行整平并挖除東南部人工填土。其次,池底存在不均勻變形問題,建議對挖除后池底進行碾壓或夯實。再者,調蓄池蓄水后,池底存在滲漏問題,建議對池底進行全面防滲處理。
調蓄池壩基主要為人工填土、卵石混合土和強風化基巖,結構松散,局部有架空現(xiàn)象,而且承載力低,不能滿足設計要求,建議全部清除,將壩基置于弱風化巖體和中更新統(tǒng)洪積低液限粘土層上。壩基存在滲漏問題,應進行防滲。
S156.1
C
1004-7042(2017)08-0051-02
孫鵬(1986-),2007年畢業(yè)于山西水利職業(yè)技術學院水利水電建筑與工程專業(yè),助理工程師。
2017-06-11;
2017-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