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閆 張亞蓉
(西北大學文學院,中國西安710127)
“V+起來”語義探討及其對外漢語教學策略設計
柴閆 張亞蓉
(西北大學文學院,中國西安710127)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V(動詞)+起來”結(jié)構(gòu)一直是留學生習得的難點。究其原因,一是學生自身因素,二是“V+起來”本體語義復雜繁多?;谡Z料分析與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總結(jié)“V+起來”五種語義分類并統(tǒng)計五種語義的使用頻次,結(jié)合對外漢語教材,進行了相應教學方法的探討。以期對“V+起來”結(jié)構(gòu)的教學有所助益。
V+起來;動詞;語義;教學策略
“V+起來”的傳統(tǒng)語義一般分為四類:趨向意義、結(jié)果意義、時體意義和評價意義(劉月華,1998;黃伯榮、廖旭東,2011;房玉清,1992;賀陽,2004;李敏,2004;齊滬揚、曾傳祿,2009)。例如:
(1)他坐起來,重新穿上衣服。(陳忠實《白鹿原》)
(2)高加林慌忙坐起來,兩把穿上了衣服。(路遙《人生》)
(3)本來,羅漢大爺可以逃回村子,藏起來。(莫言《紅高粱》)
(4)雙方爭吵起來,鄰居一個潑皮躺到姜家挖開的地基溝內(nèi),工匠師傅無法施工下去。(王蒙《活動變?nèi)诵巍?
(5)說起來苦根才剛滿五歲,他已經(jīng)是我的好幫手了。我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和我一起干活,他連稻子都會割了。(余華《活著》)
(6)光頭小小年紀就知道了自己的價值所在,他明白了自己雖然臭名昭著,可自己是一塊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余華《兄弟》)
例(1)(2)中的“坐起來”表示趨向意義;例(3)中的“藏起來”表示結(jié)果意義;例(4)中的“爭吵起來”表示開始意義;例(5)中的“說起來”表示評價意義;而例(6)中的“聞起來臭”在語義上等同于“聞起來的話,臭豆腐很臭”,這并不是主觀的評價,而是臭豆腐“聞起來臭”的客觀情況,所以并不能直接概括為“評價意義”(吳為善,2012)。套用現(xiàn)存的分類方法會造成語義混淆,直接影響“V +起來”構(gòu)式的教學。針對上述分類不精準的現(xiàn)象,本文選了20部具有代表性的當代文學著作作為語料[1],對“V+起來”構(gòu)式和相關(guān)語句進行篩選甄別,按動詞類型,總結(jié)出5類語義分類方法,并據(jù)此進行教學順序和教學方法的探討。
“V+起來”構(gòu)式的語義指向,可分為趨向意義和非趨向意義2個大類。動詞“起來”賦予該構(gòu)式的基本意義,表示空間中豎直方向上的動作路徑,即為趨向意義,而隨著動詞“起來”的語法化,“V+起來”構(gòu)式不僅可以表示空間中豎直方向上的動作路徑,還引申到水平方向表結(jié)果義,進而發(fā)展為可表開始義、主觀評價義以及假設義,上述4種可統(tǒng)歸為非趨向意義。所選語料中“V+起來”構(gòu)式共出現(xiàn)3197次,各類動詞將從中進行篩選。
(一)趨向意義
由趨向動詞和“起來”搭配,表示趨向意義,表示動作行為的運動軌跡由下向上(呂叔湘,1980;朱德熙,1982;劉月華,1998;黃伯榮、廖旭東,2011;房玉清,1992;賀陽,2004;李敏,2004;齊滬揚,2009),如圖一。
圖一趨向意義
圖中,A代表動作路徑的起點,A’代表路徑的終點,例如:
(7)啞巴把我們一個個提起來,扔到一邊。(莫言《豐乳肥臀》)
(8)“胡說!”德順爺爺一下子站起來,“你才二十四歲,怎么能有這么些混賬想法?”(路遙《人生》)
同類動詞有:站、爬、跳、坐、抬、舉、飛、提、扶、拉、立等共計68個,頻率為46%。
(二)結(jié)果意義
動作的完成伴隨著空間與時間的變化過程,產(chǎn)生某種結(jié)果。(呂叔湘,1980;朱德熙,1982;劉月華,1998)如圖二所示:
圖二結(jié)果意義
圖中,A是動作發(fā)生的時間點,A’是動作結(jié)束的時間點,箭頭代表動作發(fā)生的時間過程。一個動作的完成會產(chǎn)生結(jié)果。例如:
(9)又來到學校,回憶起來大學的點點滴滴,感覺時間過得好快。
(10)隨著組織的完備,公司的各項規(guī)章也逐漸建立和完善起來。
為了方便教學,并根據(jù)動詞在“V+起來”構(gòu)式中所表達的意義類型和運用情況,本文將這些動詞分為5類,分別是凸起類、聚合類、隱藏類、回憶類、和完成類動詞。例如:
(11)就這樣,李光頭一次次地失去了陽光,他在陰暗的屋子里過了一天又一天,他的臉上沒有了嬰兒們的紅潤,他的腮幫子也沒有了嬰兒們鼓起來的肉。(余華《兄弟》)
同類動詞有:鼓、膨脹、挺、撐、頂、漲、涌、隆、冒共計9個,頻率為1%。
該類動詞與動詞“起來”都具有動作“自下而上”的趨向意義,因此組成的“V+起來”構(gòu)式表達動作“自下而上”產(chǎn)生了“凸起”狀態(tài)的結(jié)果,可歸結(jié)為凸起意義。
(12)紅槍隊長杜解元來不及召集隊伍,只能把十幾個家丁和長工集合起來,用棗木杠子頂上大門。(莫言《豐乳肥臀》)
同類動詞有:卷、包、盤、捆、收、連結(jié)、連、累積、加、聯(lián)系、合、團結(jié)、疊等共計53個,頻率為2%。
該類動詞的共同點是:表示的動作具有指向性,這里的指向性是從邊緣到中心聚攏。所以,該類動詞賦予“V+起來”構(gòu)式表達動作對象從離散狀態(tài)作用到聚合狀態(tài)的集中趨向,而非單一的自下而上,故可歸結(jié)為聚合意義。
(13)也許你命硬,把什么都藏起來了,頌蓮抽出了手,說,別鬧,讓雁兒看見了會亂嚼舌頭。(蘇童《妻妾成群》)
同類動詞有:藏、蓋、抓、躲、收、關(guān)閉、埋、蒙、扣、罩、鎖、遮、掩飾等共計22個,頻率為2%。
該類動詞均表示“掩蓋”“藏起”之意,與“起來”結(jié)合成為構(gòu)式后表達出一種隱藏的狀態(tài),強調(diào)動作執(zhí)行的結(jié)果,淡化了趨向的過程,故可歸結(jié)為隱藏意義。
(14)這一切又如此可惡,使她一想起來只覺得牙根又酸又癢。(王蒙《活動變?nèi)诵巍?
表示回憶的動詞一共有5種,分別是:想、記、回想、回憶、回首,頻率為3%。
此類動詞表示人的心理活動,與“起來”組成的構(gòu)式中趨向行為已不復存在,僅表示心理活動的完成,可歸結(jié)為回憶意義。
(15)李光頭和宋鋼像野草一樣被腳步踩了又踩,被車輪輾了又輾,可是仍然生機勃勃地成長起來了。(余華《兄弟》)
同類動詞有:成長(長)、建立、發(fā)動、弄、培養(yǎng)、發(fā)展、煽動、干、創(chuàng)建等共計32個,頻率為3%。此類動詞與“起來”搭配而成的構(gòu)式,表示動作完成的結(jié)果,達到了一定的目的,歸結(jié)為完成意義。
綜上,根據(jù)結(jié)果意義構(gòu)式中“起來”的本義趨向性由強到弱,將結(jié)果意義細分為凸起意義、聚合意義、隱藏意義、回憶意義以及完成意義五個小項。
(三)開始意義
“V+起來”表示一個動作從無到有或者繼續(xù)下去。例如:
(16)逗得親家那張冷峻的臉繃不住就暢笑起來。(陳忠實《白鹿原》)
(17)小兒子象往常那樣親熱地來到他身邊和他磨蹭,被他一巴掌打在了炕中間,孩子便尖叫著哭起來。(路遙《平凡的世界》)
同類動詞有:叫、哭、笑、動、打、響、跑、吃、罵、咳嗽等,這類動詞都可以延續(xù),共計100個,頻率為32%。
(四)評價意義
(18)這塊玉,我看起來挺不錯的,晶瑩剔透,但是專家說這是用硫酸處理過的,是贗品。
(19)雖然事情過去了很多年,但是提起來仍然很生氣。
“V+起來”表示說話人主觀的意見和評論,通過語料的檢索,發(fā)現(xiàn)表示評價意義的動詞有四個:看、說、想和提,頻率為8%。
(五)假設意義
針對前文對例(6)的解析,顯然該處的“V+起來”不可簡單歸結(jié)為“評價意義”。再如:
(20)這話聽起來有些逆耳,可是仔細想想還是有道理的。
(21)這件衣服看起來很漂亮,但穿起來不太合身。
這類句子的共同點在于謂語形容“V+起來”,而非句子的主語。比如“臭豆腐聞起來比較臭,吃起來特別香”中,臭豆腐在“聞起來”的狀態(tài)下“臭”,在“吃起來”的狀態(tài)下“香”,這里的“V+起來”做為小主語,此處“起來”已虛化為助詞(吳為善,2012)。
在學習英文的時候,也會遇到類似的句子,例如:
(22)She glares atme if Igo near her desk.
如果我走進她的辦公桌,她就會瞪我。
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和When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所表達的語義相同:
(23)She glares atme when Igo near her desk.
當我靠近她的辦公桌,她就會瞪我。
這兩個句子雖然一個是條件假設句一個是時間狀語從句,但是表達的語義相同?!叭绻勂饋淼脑?,很臭”,這是一個條件假設句,此句等同于“聞起來臭”,同理,“如果吃起來的話,很香”等于“吃起來很香”。所以,這類構(gòu)式“V+起來”等于“如果+V”。
同類動詞有:聽、走、比、談論、穿、吃、論、過、叫、聞等共計32個,頻率為3%。假設意義與評價意義不同。假設意義可轉(zhuǎn)化為“如果+V”,然而評價意義不能轉(zhuǎn)化為“如果+V”。
以上5種義項頻次與占比不同,對其數(shù)量做降序排列,見表1。
表1 五種義項頻次及占比
由表可知,“V+起來”的五種義項中,趨向意義頻次與占比最大,其次是結(jié)果意義和開始意義,最后是評價意義和假設意義。占比由高到低依次為:
趨向意義>開始意義>評價意義>回憶意義(假設意義、完成意義)>聚合意義(隱藏意義)>凸起意義。
各項意義的占比高低可以作為教學順序的參考。
近幾十年,對外漢語教材的種類越來越多,成為很多高校的基礎教材,現(xiàn)今使用較多的分別是北京大學出版的《博雅漢語》(李曉琪等,2004)、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的《發(fā)展?jié)h語》(武惠華,2005)和《新實用漢語課本》(劉詢等,2009)。上述教材關(guān)于“V+起來”涉及義項的安排見表2。
表2 教材中關(guān)于“V+起來”的義項分布
對教材中出現(xiàn)該結(jié)構(gòu)的各類義項進行統(tǒng)計,見表3。
表3 教材中“V+起來”各項意義統(tǒng)計
教材中“V+起來”的教學順序見表4。
表4 教材中“V+起來”的教學順序
由表3、表4可知,現(xiàn)行對外漢語教材存在以下不足:
內(nèi)容上對于“V+起來”的用法的講解不夠全面,表示回憶意義的“V+起來”有兩套教材沒有涉及;且3套教材均未涉及“隱藏意義”、“凸起意義”和“假設意義”。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不可能將所有的動詞教授給學生進行記憶和背誦,因此,在講解語義時,首先應該講解高頻率動詞,見表5。
由表5可知,語料中“V+起來”五種意義中的高頻率動詞數(shù)量和占比差別較大,做降序排列為:
趨向意義>開始意義>評價意義>回憶意義>假設意義>聚合意義>隱藏意義>完成意義(凸起意義)。
表5和表1結(jié)果一致,占比最多的義項是“趨向意義”、“開始意義”和“評價意義”。且3套教材中,排在第一的的是趨向意義,其次是開始意義,與語料研究結(jié)果一致。本文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只考慮數(shù)量而不考慮教學難度也不可取。比如評價類動詞是一個封閉的集合,只有四個動詞:“看”、“說”、“想”和“提”;與之類似,回憶類動詞也是一個封閉的集合,共包含五個動詞:“想”、“記”、“回想”、“回憶”和“回首”。因此,評價類和回憶類動詞應安排在初級階段的教學中,數(shù)量較少,便于教學。綜上,“V+起來”的教學順序應為:
趨向意義>開始意義>評價意義>回憶意義>假設意義>聚合意義>隱藏意義>完成意義(凸起意義)。
表5 高頻率動詞統(tǒng)計
結(jié)合各類意義中高頻動詞的占比,得出教學順序見表6。
表6 基于詞頻的教學順序
留學生使用“V+起來”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偏誤。在中介語語料庫[2]中檢索“V+起來”的相關(guān)偏誤,發(fā)現(xiàn)誤加、遺漏和誤代三種偏誤(魯健驥,1994)在各項語義中皆有分布,如表7所示。
表7 三種偏誤在各項語義中的分布
取具有代表性的偏誤例子,如:
(24)連續(xù)三天三夜挖,才聽見流水聲。
(25)不過,世界上也曾有過許多失敗而不再站的人,因為如果挫折太嚴重,一個人的素質(zhì)和適應力再強,他也得屈服。
(26)我已經(jīng)學了四年的漢語了,剛開始的時候因漢語有很多跟母語不同的地方,覺得很難,但是時間過了,再說越來越習慣起來,以后覺得好多了。
(27)你們算算看一個人一天吸一盒煙,一個月吸三十盒,雖然價錢是不高,但是積累也不少。
(28)想起過去,學習上沒人管教,曾經(jīng)留級,現(xiàn)在回想很后悔。
例(24)和(25)的偏誤類型是遺漏,例(24)中應改為“挖起來”表趨向意義。例(26)為誤加偏誤,“習慣起來”表示從某一個時刻開始,越來越習慣,語義重復,應改為“越來越習慣”或者“習慣起來”。例(27)為遺漏偏誤,應改為“積累起來”,例(28)也是遺漏偏誤,應改為“回想起來”。
針對留學生在習得“V+起來”過程中出現(xiàn)的偏誤,結(jié)合上文所述的語義分類,本文總結(jié)出四類較為簡便直觀的教學方法。
(一)圖示法
在進行趨向意義的講解時,可以借助圖示的方法,如圖三。
圖三“趨向意義”圖示
從位置1到位置2,動作是由下向上的。搭配的動詞也具有【+向上】的方向性,包含的動詞有:跳、拿、站、抱、撿、拉、挖等。
用簡單的圖示講解,再加以教師的動作,可增加學生的興趣,豐富課堂活動。
開始意義的教學,亦可采用圖示法,動作從時刻1開始,經(jīng)過時刻2、時刻3……一直持續(xù)下去。
圖四“開始意義”圖示
當具有聚集、集合義項的動詞和“起來”結(jié)合時,“V+起來”具有聚合意義,存在聚攏的趨向,圖示表示為:
圖五“聚合意義”圖示
圖示可以讓學生有空間上的感知,同時可輔以動作,比如把兩本書放在一起,把書包收起來等。
同樣地,圖示法還可用于凸起意義的教學。
圖六“凸起意義”圖示
和“起來”搭配表示“凸起”意義的動詞有:鼓、挺、膨脹、漲。用圖形的方法,一目了然。
圖七“隱藏類”動詞圖示
隱藏意義與凸起意義的教學方法相同,使用圖示同時配以動作,啟發(fā)學生習得“藏起來”等。
(二)情景釋義法
情景釋義即通過具體的情景,讓學生在體驗中理解語法點內(nèi)容。例如對于評價意義的教學,可采用:
1.情景一
教師拿著一張蛋糕的圖片,問學生:這是什么?
學生:這是蛋糕。
教師:蛋糕好吃嗎?
學生:好吃。
教師:那加上“起來”怎么說呢?
學生:看起來,蛋糕很好吃。
然后教師寫道:看起來,這個蛋糕很好吃。
2.情景二
教師拿出一張照片,是同學們第一次出去玩的照片。
教師:同學們,這是什么?
學生:這是照片。
教師:什么時候的照片?
學生:一起去鐘樓的時候。
教師:那一起去鐘樓的時候開心嗎?那一天怎么樣?
學生:非常開心,很好玩。吃了各種各樣的小吃,有肉夾饃、羊肉泡饃等等。
教師:對了,想起來,那天很開心。
教師寫道:想起來,一起出去玩兒的時候很開心。
那天,想起來,很開心。
通過以上情景,將“看起來”“想起來”等表示評價意義的“V+起來”構(gòu)式穿插于自然的情景對話之中,讓學生在情景聯(lián)想中理解和掌握此處構(gòu)式所表達的意義。
而對于回憶意義的教學,亦可適用情景釋義法。
3.情景三
教師拿出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種西安特色美食:biangbiang面,然后教師寫下這個字:
教師:這是什么?
學生:面條。
教師:什么面條?
學生:不知道,忘記了。(有的學生搖頭,有的學生點頭)
教師:這種面條我們吃過,記得在哪兒嗎?
學生:在回民街。
教師:對,我們吃過,但是我們忘記了,這時我們可以說‘我想不起來了’。如果記得,可以說‘我想起來了’。
教師寫道:我想起來了。
我想不起來。
教師:現(xiàn)在想起來了嗎?
學生:想起來了。
教師:指著黑板上的biang這個字,問學生,這個字認識嗎?
學生:對不起,我想不起來。
教師:這是biangbiang面的biang字。上次去回民街的時候我們一起吃過,對嗎?
學生:啊!是的,我想起來了。
教師:有些事情我們見過,但是時間長了,忘記了,我們說‘我想不起來了’;我們想了一會兒,又記得了,我們可以說‘我想起來了’。
此處“想起來”表示回憶意義,因此可以擴展為:“想不起來”和“想了起來”。但是表示主觀評價意義的“想起來”不能擴展。
將表示回憶意義的“想起來”構(gòu)式置于生動的情景對話之中,教師易于描述,學生易于理解。
(三)公式法
除了用圖示的方法,對于開始意義也可以用公式法:“V+開始”=“開始V+動作一直進行下去”。
例如:哭起來=開始哭,并且一直哭下去。
笑起來=開始笑,并且一直笑下去。
說起來=開始說,并且一直說下去。
假設意義也可用公式法講解,例如:
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
=臭豆腐聞的時候很臭,吃的時候很香。
=如果聞的話,臭豆腐臭,如果吃的話,臭豆腐香。
“V+起來”=“……的時候”=“如果……”:
吃起來=吃的時候=如果吃的話。
唱起來=唱的時候=如果唱的話。
聽起來=聽的時候=如果聽的話。
說起來=說的時候=如果說的話。
公式法較為簡潔明了,通過對公式的套用,能夠使學生準確記憶構(gòu)式所表達的意義,加以練習可更好地理解和鞏固。
(四)對比法
對比法將完全相反或相近的構(gòu)式進行比較,通過辨析二者意義上的不同區(qū)分應用場景,避免混淆。
例如趨向補語的教學中,學生常常會混淆“起來”與“開始”?!癡+起來”表示開始意義時,是指這個動作突然發(fā)生,是沒有提前規(guī)定和預定的,而“開始+V”除了含有動作突然發(fā)生的意義外,還包括事先安排好的動作開始了。例如:
(29)他把疼哭了的女兒架上脖子在院子里顛著跑著,又逗得靈靈笑起來。(陳忠實《白鹿原》)
(30)十一月十五號,暖氣開始供應了。(馮唐《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
例(29)中“笑起來”等同于“開始笑”,但是例(30)中的“開始供應”不能換成“供應起來”。因為暖氣供應的時間是提前確定的,并不是突然開始的一個動作。
綜上所述,“V+起來”的教學方法統(tǒng)計見表8。
表8 “V+起來”教學方法統(tǒng)計
此外還應針對不同的課堂情況隨時改變教學順序和方法,口語課和寫作課的順序顯然不應該相同,在口語中,更常用假設意義和評價意義,因此可以首先講解這兩個意義,同時多加練習和鞏固。
本文在總結(jié)現(xiàn)有研究的基礎上,選取語料,通過統(tǒng)計分析,對“V+起來”構(gòu)式的動詞指向意義分類進行研究,得出對外漢語教學中對于此構(gòu)式的教學順序,進而進行教學方法的探討。取得的研究成果有:
(一)提出了“V+起來”構(gòu)式的5種語義分類:趨向意義、結(jié)果意義、開始意義、假設意義、評價意義;又針對結(jié)果意義構(gòu)式中的動詞類型,細分為凸起意義、聚合意義、隱藏意義、回憶意義以及完成意義。彌補了現(xiàn)存研究中分類不明確,動詞歸屬不明晰的不足。
(二)根據(jù)各類意義在語料中出現(xiàn)的占比,結(jié)合現(xiàn)有教材,對5種意義在初級、中級、高級漢語教學中的教學順序進行探討,因水平制宜,更加有利于各層級學生的教學。
(三)針對“V+起來”構(gòu)式不同的語義類別,設計實現(xiàn)圖示法、情景釋義法、公式法、對比法等不同的教學方法,利于教學者實施,易于學習者接受。
注釋:
[1]語料取自《白鹿原》、《北京北京》、《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萬物生長》、《豐乳肥臀》、《紅高粱》、《生死疲勞》、《過把癮就死》、《玩的就是心跳》、《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人到中年》、《兄弟》、《活著》、《一個人的圣經(jīng)》、《黃金時代》、《活動變?nèi)诵巍?、《平凡的世界》、《人生》、《三重門》、《妻妾成群》等20部作品,共計280余萬字。
[2]語料來自北京語言大學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
房玉清:《“起來”的分布和語義特征》,《世界漢語教學》,1992年第1期。
賀陽:《動趨式“V起來”的語義分化及其句法表現(xiàn)》,《語言研究》,2004年第3期。
黃伯榮、廖旭東:《現(xiàn)代漢語》,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李敏:《論“V起來”結(jié)構(gòu)中“起來”的分化》,《煙臺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李曉琪主編:《博雅漢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劉月華主編:《趨向補語通釋》,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88年。
劉珣主編:《新實用漢語課本(1-6)》,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4年。
呂叔湘主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年。
魯健驥:《外國人學漢語的語法偏誤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1994年第1期。
齊滬揚、曾傳祿:《“V+起來”的語義分化及相關(guān)問題》,《漢語學習》,2009年第2期。
武惠華主編:《發(fā)展?jié)h語》,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5年。
吳為善:《“V起來”構(gòu)式的多義性及其話語功能》,《漢語學習》,2012年第4期。
朱德熙:《語法講義》,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
Research on Semantic Reference and Strategy Design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for“V+qilai”
CHAIYan&ZHANG Yarong
(Faculty of Liberal Arts,Northwest University,Shaanxi Province,Xi`an 710127 China)
“V(verb)+qilai”structure has always been the difficulty of students’acquisition.It is not only because of the students’own factors,but also due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V+qilai”semantics are complex on a large extent.Corpus analyse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re used to summarize the five semantics“V+qilai”classifications.Teaching methods are designed based on frequency of semantics in corpora and combined existing teachingmaterials,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teaching of“V+qilai”.
“V+qilai”structure;Verb;semantics;teaching strategies
H195.3
:A
:2221-9056(2017)02-0226-11
10.14095/j.cnki.oce.2017.02.010
2015-10-20
柴閆,西北大學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對外漢語教學的理論與方法。Email:mkittychai@163.com
張亞蓉,西北大學文學院講師,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研究方向為對外漢語教學的理論與方法。Email:vivid1979@n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