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四個全面”戰(zhàn)略思想的歷史邏輯

2017-04-11 03:10崔新生蔣成貴
社會科學家 2017年3期
關鍵詞:四個全面小康社會依法治國

崔新生,蔣成貴

(1.中國人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872;2.河南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河南 洛陽 471023;3.安徽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四個全面”戰(zhàn)略思想的歷史邏輯

崔新生1,2,蔣成貴3

(1.中國人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872;2.河南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河南 洛陽 471023;3.安徽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四個全面”戰(zhàn)略思想的提出有著深厚的歷史邏輯。從“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不改革開放就是死路一條”到“全面改革開放”,從“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從“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到“全面從嚴治黨”,始終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過程相適應的。

四個全面;戰(zhàn)略思想;歷史邏輯

所謂歷史邏輯就是始終尊重歷史發(fā)展的方向,始終沿著歷史進步的邏輯前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思想的提出是立足于深厚歷史土壤之中的,有客觀歷史基礎。這一思想沒有割斷歷史,更沒有否定歷史,而是以歷史為前提和基礎的。通過歷史回溯,厘清“四個全面”戰(zhàn)略思想的歷史邏輯,不僅延伸了對“四個全面”戰(zhàn)略思想時代意蘊的認識,而且也拓展了對“四個全面”戰(zhàn)略思想科學內涵的理解,更增強了對“四個全面”戰(zhàn)略思想的信心和信念。

一、從“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進入以改革開放為特征的新時期。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說:“我們要實現(xiàn)的四個現(xiàn)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xiàn)代化。我們的四個現(xiàn)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xiàn)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所以,我只能說,中國到那時也還是一個小康的狀態(tài)?!皇且粋€小康的國家”。[1]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報告正式把鄧小平提出的20世紀末實現(xiàn)小康目標的構想確定為今后20年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從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紀末的二十年,我國經濟建設總的目標是,在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力爭使全國工農業(yè)的總產值翻兩番,即由一九八〇年的七千一百億元元增加到二〇〇〇年的兩萬八千億元左右?!盵2]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十二大作出了“分兩步走”的戰(zhàn)略部署:“前十年主要是打好基礎,積蓄力量,創(chuàng)造條件,后十年要進入一個新的經濟振興時期。這是黨中央全面分析了我國經濟狀況和發(fā)展趨勢之后作出的重要決策”。[2]十三大報告在十二大的基礎上提出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三步走”戰(zhàn)略:第一步,到1990年實現(xiàn)國民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00年,使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

到1990年,我國整體已擺脫貧困,基本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經濟社會發(fā)展步入小康社會階段。1990年,黨的十三屆七中全會對“小康目標”作了更加詳盡描繪的基礎上,指出:“所謂小康社會,是指在溫飽的基礎上,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達到豐衣足食。這個要求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實;既包括居民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huán)境的改善?!盵3]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和21世紀第一個十年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把中國農村實現(xiàn)小康當作一個跨世紀的奮斗目標而予以高度重視和強調,這意味著農村的小康建設已經正式成為當時國家戰(zhàn)略發(fā)展的基本內容。按照鄧小平“三步走”的偉大構想,到2000年,經過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奮斗,中國小康社會建設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人民生活在總體上實現(xiàn)了小康目標。

我們所實現(xiàn)的總體小康,還只是一種較低水平的小康。許多人剛剛解決溫飽問題,還有一部分人連溫飽都還沒有實現(xiàn)。與此同時,民主、法治、教育、醫(yī)療以及社會保障等,都與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目標有著較大差距。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矛盾仍然沒有改變。在這種背景下,2000年10月,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決議指出:“我們已經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化建設的前兩步戰(zhàn)略目標,經濟和社會全面發(fā)展,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這些都是帶有階段性、根本性的變化。從新世紀開始,中國將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xiàn)代化的新的發(fā)展階段……這是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4]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思想。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中國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需要經濟更加發(fā)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們生活更加殷實。因此,在2000年中國實現(xiàn)“總體性小康”的基礎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成為中國2020年要實現(xiàn)的宏偉藍圖。從總體性小康到全面小康表述意義的轉變,表明黨進一步深化了對“小康社會”的認識。

經過新世紀最初十年的快速發(fā)展,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了新進展。2011年我國經濟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5083元,城鎮(zhèn)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80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977元,城鎮(zhèn)化率達到51.3%,初步建立了制度性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與此同時,民主法治、精神文明、生態(tài)建設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大進展。2012年,黨的十八大根據(jù)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進程,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出發(fā),將全會主題定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和新愿景。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改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雖一字之差,但卻標志著我國“小康社會”建設進入最后的關鍵階段,也標志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成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新目標。面對環(huán)境狀況的不斷惡化,黨的十八大報告從五個方面充實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取得重大進展”,繪制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宏偉藍圖。201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之際,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是我們決戰(zh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綱領性文件?!督ㄗh》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戰(zhàn)略和舉措,目的就是要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兩個百年的第一個奮斗目標。

二、從“不改革開放就是死路一條”到“全面深化改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全黨工作的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全會指出:“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fā)展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場廣泛、深刻的革命?!盵5]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改革開放的正式發(fā)動,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廢除人民公社,又不走土地私有化道路,而是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充分結合、雙層經營,解決了我國社會主義農村體制的重大問題。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將改革從農村轉向城市。這個決定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商品經濟,突破了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tǒng)觀點。首次將社會主義與商品經濟結合起來,這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發(fā)展,為全面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這也標志著中國的改革正在走向深入。

針對中國在改革進程中出現(xiàn)了是物價波動較大、市場秩序混亂、重復建設嚴重等問題,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作出了《關于治理經濟環(huán)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其目的是通過治理經濟環(huán)境、整頓經濟秩序、調整完善政策等手段,為進一步深化改革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經濟環(huán)境。1992年初,鄧小平在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時,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思想理論問題,特別是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關系問題,并明確指出“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fā)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盵6]

1992年黨的十四大在對改革開放以來偉大實踐進行了總結,并明確指出了“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在堅持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經濟成分和分配方式為補充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為主要內容,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同經濟、政治的改革和發(fā)展相適應,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為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盵7]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標志著改革開放進入了制度創(chuàng)新時代,改革不再像以往一樣在計劃經濟框架內進行。創(chuàng)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不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也不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8年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農業(yè)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總結了農村改革二十年的基本經驗,并指出了實現(xiàn)我國農業(yè)和農村跨世紀發(fā)展目標必須堅持的十條基本方針。這次全會標志著全黨對我國農村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更加深刻了,加強農業(yè)和農村工作的自覺性更好了,這是一次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提出的戰(zhàn)略部署的重要會議,對于開創(chuàng)我國農村和農村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根據(jù)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加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的戰(zhàn)略部署,作出了《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議》,自此我國市場經濟改革進入了“完善新體制”階段。2007年黨的十七大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的偉大歷程,鮮明地提出了“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8],并作出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的部署。2008年10月,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系統(tǒng)回顧總結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農村改革發(fā)展的輝煌歷程和寶貴經驗。為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推動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決定》對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等作了規(guī)定。

2012年黨的十八大首次使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的提法,同時將改革的目標與發(fā)展的目標一起并列提出。黨的十八大報告在闡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后,又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五個方面闡述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與此相應,改革的領域不斷拓展、豐富,逐步形成了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tài)的“五位一體”改革布局。我國的改革開放從一開始就是改革與開放的有機統(tǒng)一,改革需要開放,開放促進改革。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這一點。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確定的主題為“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明確“開放也是改革”,把改革和開放有機統(tǒng)一起來,有助于我們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超越了以往以經濟改革為主體的傳統(tǒng),根據(jù)黨的十八大對21世紀上半葉特別是未來十年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總體布局的需求,進行“五位一體”體制改革的系統(tǒng)設計、頂層設計和總體設計,將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十八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中國進入了全面深化改革階段。

三、從“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1978年12月,鄧小平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中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盵5]1978年12月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原則,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道路。1982年,我國對憲法進行大的修改,并強調了憲法的尊嚴和權威,指出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yè)事業(yè)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并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通過的《黨章》總綱部分中規(guī)定,“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986年9月,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指出要繼續(xù)貫徹執(zhí)行十一屆三中全會關于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的方針,在堅持黨的領導和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上,改革和完善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以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

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要用完備的法制來規(guī)范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要學會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做到改革開放與法制建設的統(tǒng)一。1996年2月,江澤民第一次明確提出“依法治國”,并指出:“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是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和政府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重要方針”。[9]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報告中第一次把“依法治國”確立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明確提出:“繼續(xù)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盵10]十五大第一次用“法治”代替“法制”,提出了“法治”目標,這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治國目標的認識上發(fā)生了一次飛躍,是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的重大改革,也是對鄧小平民主法制理論的發(fā)展。1999年3月,九屆人大二次會議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載人了憲法,使它成為憲法規(guī)范,具有根本大法的最高法律效力,成為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各政黨和組織的根本的活動準則。

十六大是中國民主法制建設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第一次明確地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并把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與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并列,一道確定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這標志著中國在建國方略、國家制度建構上徹底摒棄了“人治”的影響。2006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作出《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法律意識,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法制化、規(guī)范化,逐步形成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盵11]黨的十七大報告更是在強調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同時,十七大報告中亦提出了一系列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切實可行的戰(zhàn)略方針和措施,包括: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實現(xiàn)黨的執(zhí)政行為法治化、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努力提高全社會成員的法律意識與法治觀念。2011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

2012年,黨的十八大根據(j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形勢新要求,做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和戰(zhàn)略部署,將法治上升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同時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到“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制方式來處理改革、發(fā)展及維穩(wěn)能力”。重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這意味著中國未來要形成系統(tǒng)完整的“法治體系”,意味著黨員干部要時刻用法律的標尺來衡量自己的行為,要學會運用法治的思維和方式,來“依法執(zhí)政”和管理社會。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確定為主題,通過的《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任務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jiān)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guī)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xiàn)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稕Q定》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十八屆四中全會的部署是對依法治國的全面部署、系統(tǒng)部署,而且著眼于長遠,著眼于建立一整套基本定型的制度體系。

四、從“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到“全面從嚴治黨”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把全黨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重新恢復和發(fā)展了黨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針對“文化大革命”所遺留下來的黨內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問題,1983年10月,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整黨的決定》,圍繞“統(tǒng)一思想”和“整頓作風”兩大任務,計劃用三年的時間分期分批對黨的作風和黨的組織進行一次全面整頓。1987年11月,黨的十三大指出“幾年來,偷稅漏稅、走私販私、行賄受賄、執(zhí)法犯法、敲詐勒索、貪污盜竊、泄露國家機密和經濟情況、違反外事紀律、任人唯親、打擊報復、道德敗壞等現(xiàn)象在某些共產黨員中屢有發(fā)生。”[12]對那些經不起考驗的黨員,僅僅依靠教育是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的,因而“必須從嚴治黨,嚴肅執(zhí)行黨的紀律。”對那些敗壞黨和人民事業(yè)的腐敗分子,必須采取堅決清除的方針,一經發(fā)現(xiàn)立即處理。

十三屆四中全會之后,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根據(jù)黨所處的國內外環(huán)境的重大變化和肩負的歷史使命,在對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經驗的高度概括和總結的基礎上,指出:“在中國,要團結凝聚十一億多人民,通過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集中力量把經濟搞上去,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關鍵在黨;要深化改革,成功地創(chuàng)建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關鍵在黨;要堅持‘兩手抓’,搞好兩個文明,關鍵在黨;要保持社會政治穩(wěn)定,實現(xiàn)國家長治久安,關鍵在黨。”[7]“當今中國的事情辦得怎么樣,關鍵取決于我們黨,取決于黨的思想、作風、紀律、組織狀況和戰(zhàn)斗力、領導水平。黨的性質、黨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所處的地位、黨肩負的歷史使命,要求我們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4]思想上從嚴治黨,就是要對黨的各級組織、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從嚴要求,決不能使共產黨員在思想上混同于一個普通的老百姓。政治上從嚴治黨,就是要求黨員始終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不移的政治立場、旗幟鮮明的政治態(tài)度、嚴明的政治紀律、高度的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感性。組織上從嚴治黨,就是鞏固黨的民主集中制,“無產階級政黨所以具有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就是因為它根據(jù)馬克思主義原則形成的思想統(tǒng)一。”[3]之后,黨不斷健全各項制度,逐漸形成一套從嚴治黨的制度機制。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全局出發(fā),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需要,總結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功經驗,不斷推進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2003年,在黨的十六屆二中全會上,胡錦濤明確指出,要以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為重點,從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和制度上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13]自此,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堅持以堅定理想信念為重點加強思想建設,堅持以造就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為重點加強組織建設,堅持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為重點加強作風建設,堅持以健全民主集中制為重點加強制度建設,堅持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形成七大建設協(xié)調推進的總體布局。2011年,胡錦濤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的講話中,在總結90年的發(fā)展歷程的基礎上,指出“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正式并及時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始終保持黨的肌體健康”是保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的根本點之一。

2012年3月1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指出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是我們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進程中經受住各種經驗、化解和戰(zhàn)勝各種危險的重要法寶,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命、自我提高能力。黨的十八大將純潔性建設提高到黨的建設“主線”地位,并且在黨的建設的總體部署中指出我們黨自十五大以來一直強調的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十八大結束后不久,黨中央統(tǒng)一部署,在全國各地區(qū)、各部門分期分批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2014年10月8日,習近平在這次活動總結大會上,明確提出了從嚴治黨的八點要求,并指出“今天這個大會,是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行總結,對鞏固和拓展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全面推進從嚴治黨進行部署?!盵14]雖然這時我們黨還沒有明確提出“全面從嚴治黨”的概念,但是其指導思想、路徑、要求、措施等已經被基本闡發(fā)出來了,形成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基本思想。2014年12月,習近平在江蘇調研時明確提出了“協(xié)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不僅明確提出“全面從嚴治黨”命題,而且第一次將“四個全面”有機地結合到一起,提出了“四個全面”戰(zhàn)略思想和戰(zhàn)略布局。

從“四個全面”戰(zhàn)略思想提出和形成的歷史過程看,“四個全面”戰(zhàn)略思想立足于治國理政全局,是統(tǒng)領中國發(fā)展的總綱,是妥協(xié)處理好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關系的關鍵。它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zhàn)略方向、重要領域和主攻目標。

[1]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237-238.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人民出版社,1986.14;16.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人民出版社,1991.1401;413-414.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人民出版社,2001.1369;1105.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讀(上)[M].人民出版社,1987.4;25.

[6]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370.

[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人民出版社,1996.11;327.

[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M].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810.

[9]江澤民文選(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06.511.

[1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人民出版社,2000.30.

[1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652.

[1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人民出版社,1991.52.

[1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人民出版社,2005.152.

[14]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0-9.(2).

D616

A

1002-3240(2017)03-0046-05

2017-01-02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習近平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貢獻研究”(16DJ710015)和河南科技大學基金項目“中國共產黨民族復興思想研究”(2015SQN003)的階段性成果

崔新生(1978-),河南駐馬店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河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研究;蔣成貴(1988-),安徽亳州人,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法學博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研究。

[責任編校:趙立慶]

猜你喜歡
四個全面小康社會依法治國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凝聚三秦巾幗力量 決勝全面小康社會
依法治國 法平天下
為小康社會提供健康保障
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與新媒體發(fā)展的關系探析
“德”“法”辨證與依法治國
大同夢想與小康社會
關于依法治國若干問題
堅持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依法執(zhí)政
“四個全面”清晰展現(xiàn)戰(zhàn)略布局
固安县| 黄平县| 旌德县| 灯塔市| 岐山县| 吴川市| 霸州市| 恩平市| 普兰县| 突泉县| 海阳市| 临夏市| 依安县| 汉川市| 得荣县| 长子县| 田林县| 东方市| 张家界市| 肇庆市| 隆安县| 临高县| 东阿县| 武冈市| 蕉岭县| 巢湖市| 高碑店市| 神木县| 岱山县| 同心县| 仁化县| 望都县| 开远市| 林西县| 南岸区| 昌吉市| 竹山县| 河池市| 贵州省| 常熟市| 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