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翻譯倫理研究的跨學科反思

2017-04-11 11:19:43歐陽東峰
社會工作與管理 2017年2期
關鍵詞:倫理學譯者倫理

歐陽東峰

(廣東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廣東 廣州,510006)

翻譯倫理研究的跨學科反思

歐陽東峰

(廣東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廣東 廣州,510006)

通過梳理翻譯倫理研究在西方發(fā)展的學科脈絡,指出翻譯倫理行為植根于價值并體現(xiàn)價值,因此翻譯倫理研究應該回歸倫理學的價值論源頭,并借鑒價值倫理學考察翻譯活動和翻譯現(xiàn)象,進行基于價值基礎的翻譯行為本質(zhì)、結構和級序研究,力求更好地推進翻譯倫理研究。

翻譯倫理研究;價值倫理學;跨學科

20世紀以來,翻譯研究經(jīng)歷了“兩次轉向”和“三大突破”,兩次轉向指語言學轉向和文化轉向,三大突破指從一般層面上的語言間對等研究深入到對翻譯行為本身的深層探究;不局限于翻譯文本本身的研究,而是關注譯作的生產(chǎn)和消費過程;不把翻譯看成是語言轉換間的孤立片段,而是放到一個宏大的文化語境中去審視。[1]翻譯研究不再局限于語言本身,而是擴展到權力、社會、文化、歷史、意識形態(tài)等,在翻譯研究多元視角的背景下,重視譯者,回歸倫理,聚焦于道德價值觀念體系中的關系和行為,致力于翻譯研究的跨學科建設成為研究熱點。關注“人倫之理”的倫理學建立在人際交往、倫理認識、道德觀點和價值實現(xiàn)的基礎上,與跨語言跨文化的翻譯活動息息相關,成為翻譯研究的重要理論資源之一。

一、翻譯倫理研究的發(fā)展

霍姆斯(Holmes)1972年在“翻譯研究的名與實”里提出了翻譯學的目標是觀察、描寫、解釋和預測客觀現(xiàn)象,但卻未包括譯者的翻譯倫理行為選擇。同樣遺憾的是,在馬克·沙特爾沃思(Mark Shuttleworth)和莫伊拉·考伊(Moira Cowie)主編的《翻譯研究詞典》以及莫娜·貝克(Mona Baker)主編的《翻譯研究百科全書》里也都沒有收錄“翻譯倫理”的詞條。在譯學發(fā)展史里,倫理一直都是重要議題,最早提出“翻譯倫理”概念的是法國理論家安托瓦納·貝爾曼(Antoine Berman),首見于1984年《異的考驗——德國浪漫主義時代的文化與翻譯》。他認為翻譯是旨在實現(xiàn)倫理目標的“創(chuàng)作(writing)”和“信息傳遞(transmitting)”,任何全盤否定外國作品的異質(zhì)性的翻譯為“壞的翻譯(bad translation)。”[2]

2000年美國翻譯理論家勞倫斯·韋努蒂(Lawrence Venuti)將貝爾曼1985年撰寫的《翻譯及對異的考驗》(Translation and the Trials of the Foreign)譯成英文,在該文里貝爾曼提倡“以異為異”(receiving the Foreign as Foreign),并稱之為翻譯行為的“正當倫理目標”。[3]譯者對待原文,理應具有道德上的責任和義務,受到道德層面上的約束,而不應壓制和阻擋“異”的進入。

貝爾曼的思想影響了韋努蒂。特別是在20世紀80年代翻譯研究之文化轉向的影響下,建立在對等和忠實基礎上的傳統(tǒng)倫理觀念受到批判和沖擊,1992年韋努蒂在《反思翻譯》的序言里通過“抵抗式翻譯”(resistant translation)[4]表達了反對流暢翻譯、支持異化策略的主張。之后他在1995年《譯者的隱身——翻譯史論》和1998年《翻譯的丑聞——差異倫理探索》中進一步延續(xù)了自己的觀念,明確提出了反抗后殖民話語色彩的“差異倫理”(ethics of difference),[5]主張顛覆歐美中心主義和文化自戀,這一倫理觀內(nèi)在的道德取向是抵制權力、關注弱小。至此,倫理的介入擴大了翻譯研究的邊界,雖然翻譯倫理的內(nèi)涵仍不夠清晰,但這一介入引發(fā)了更多的學者對此產(chǎn)生興趣。

1995年,芬蘭翻譯理論家安德魯·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指出,倫理學的道德原則主要是功利(utilitarian)原則和道義(deontic)原則,道義概念是一個表示責任的概念,下分三層:人類行為概念、規(guī)范概念和價值概念,分別支配行為、規(guī)范和價值。切斯特曼溯本求源,找到倫理學和哲學的關系,并借助哲學中的價值論(axiology)觀點提供了可以分析翻譯倫理的參照體系,為研究翻譯倫理的產(chǎn)生、根源和變化提供了依據(jù)。兩年后,切斯特曼進一步提出翻譯倫理研究來源于倫理學理論二分法,一是功利(utilitarian)倫理,一是契約(contractual)倫理,翻譯是建立在契約和對話之上的,是譯者作為信息接受者和信息發(fā)出者的“一個人的對話”。[6]他還將翻譯倫理分為宏觀倫理和微觀倫理、描寫性倫理和規(guī)定性倫理,并認為注重翻譯過程和翻譯策略的微觀倫理,以及揭示譯者價值觀念的描寫性翻譯倫理才是目前研究的焦點。[4]

2001年,國際學術翻譯刊物《譯者》(The Translator)出版??痘貧w倫理》(The Return to Ethics),其中切斯特曼提出了再現(xiàn)(representation)、服務(service)、交際(communication)、規(guī)范(normbased)和承諾(commitment)的五種翻譯倫理模式,旨在倡導譯者倫理行為的職業(yè)化。[7]安東尼·皮姆(Anthony Pym)認為翻譯倫理應不局限于微觀層面上的翻譯單位和文本等值,而是在更高層面上的主體互動,翻譯倫理研究的范圍走出了傳統(tǒng)的忠實觀,內(nèi)涵意義從文本關系擴大到社會和文化交際關系。[8]

縱觀翻譯倫理研究的發(fā)展,從施萊爾馬赫的二元論到貝爾曼首次提出“翻譯倫理”和“以異為異”,從韋努蒂為顛覆文化霸權倡導“抵抗式翻譯”和“差異倫理”的理念,到切斯特曼整合倫理學與翻譯研究,衍生出翻譯倫理研究模式,至此,翻譯倫理從理論研究和操作框架都受到學者關注,但側重點有所不同。

貝爾曼扎根于文學和哲學的研究背景,強調(diào)文學性和哲學意義的傳遞,而韋努蒂是一位后殖民大潮里的文化研究學者,他雖然考察的范圍都是翻譯中的道德態(tài)度,但研究視角各異,研究目的也相去甚遠。然而從更高的層次來看,他們都是在文化研究與哲學研究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藉此去除本族語的固有化,與渴望翻譯帶來異域體驗的異化翻譯倫理是同出一轍的。切斯特曼則將翻譯倫理模式訴諸于倫理學的架構,從契約論、功利論、價值論等出發(fā),擬定翻譯倫理研究的可操作性框架,還原倫理的本原關系,使這一研究從形而上學的意識形態(tài)討論走向譯者與文本、與委托人、與目的語讀者、與文化規(guī)范、與職業(yè)道德的具體研究。

翻譯研究因其雜合的特征而借助于其他學科的理論系統(tǒng)和研究方法,倫理學是翻譯倫理研究的重要學科來源,切斯特曼的拓展使倫理學回歸到價值哲學的基點。倫理學究其實質(zhì)是一門研究價值以及如何實現(xiàn)價值的科學,價值主體在行為過程中可能面臨多種價值沖突,并通過該主體的價值標準衡量之后,進行行為上的決策,因此這一決策既反映主體的個人認知和需要,還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制約。翻譯倫理研究的現(xiàn)有發(fā)展使價值倫理學的介入成為可能和必須,因此價值倫理學的理論來源和倫理學的研究方法,將會使翻譯倫理研究得到重大啟發(fā)。

二、價值倫理學對翻譯倫理研究的啟發(fā)

在西方,“倫理”源于古希臘文ethos,首見于荷馬史詩,原意指共同居住之地,后進入拉丁文ethica,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形成了ethics一詞,倫理學衍自哲學,到公元前4世紀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科倫理學》里才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存在,有了道德品性和道德行為規(guī)范的涵義。[9]之后,倫理學從哲學研究獨立出來成為一門真正意義的學科,研究對象為道德和人際關系中的規(guī)律與準則。對于倫理學的研究對象,說法較多,涉及各種層次,包括至善、道德規(guī)范、道德行為和道德品質(zhì)、價值、義務、幸福等,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即倫理學是“關于道德問題的學說,是道德思想、道德觀點的系統(tǒng)化、理論化”。[10]《大不列顛簡明百科全書》將倫理學定義為哲學的一個分支,“具有判斷人類行為正確或錯誤的最終價值和標準的性質(zhì),該術語同樣適用于其它道德價值或原則的系統(tǒng)和理論”。[11]該定義側重于倫理學為可用來判斷人類活動對錯的終極價值及標準。

倫理行為亦稱道德行為,是“道德主體在一定的道德價值觀念指導下,在實踐中表現(xiàn)出來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和社會的行為”。[12]倫理行為選擇是指行為主體在面對多種行為方案的情況下,在一定的道德意識和價值觀念指導下,根據(jù)一定的道德標準進行價值判斷后,自覺自愿、自主自決地進行行為“價值取舍的道德活動”。[11]作為既是社會人又是自然人的道德主體來說,選擇行為既是個人心理的反映,也受社會環(huán)境的制約,是道德主體在價值沖突中根據(jù)個人的認知和需要,是為達到某種目的而進行的抉擇,因此倫理離不開行為規(guī)范、道德標準和價值判斷。

倫理學以價值哲學為基礎和指導,王海明提出倫理學是一門以利益為基礎的表明善惡關系的價值科學,它研究道德行為的“價值”以及“價值的制定方法、制定過程和實現(xiàn)途徑”。[13]19世紀中期德國哲學家洛采(Lotze)首先將價值范疇引入哲學,到1906年烏爾班(Urban)將“價值論”引入力作《評價:其性質(zhì)和規(guī)則》,由此價值成為哲學的主題。20世紀初價值倫理學宣告誕生,它建立在哲學現(xiàn)象學的理論基礎上,以奧地利的布倫坦諾、德國的舍勒和哈特曼為創(chuàng)始人,主張價值是有級序結構的,內(nèi)分各層等級,價值倫理學研究倫理的價值,即具有“善惡好壞(或正當與不當)意義的價值對象(行為、存在和關系等)”。[14]這種實踐的哲學強調(diào)行為主體對社會的理解和反思,以確保價值的實現(xiàn)。

德國哲學家、價值倫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舍勒的《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zhì)料的價值倫理學》被視為倫理學經(jīng)典之作,它批判康德的形式主義倫理學,提出了質(zhì)料的價值倫理學。該學說源于現(xiàn)象學、倫理學,特別是現(xiàn)象學崇尚直觀和本質(zhì),闡明了個體和群體的價值定位,認為倫理學具有與生俱來的價值內(nèi)涵,價值存在光譜狀的等級秩序。[15]

雖然源于胡塞爾的現(xiàn)象學,但舍勒的觀點與其有別,認為價值不依賴于客體存在,也不依賴于主體體驗,而是自存性的領域,他按價值的基本性質(zhì)從高到低設計了四層縱向價值樣式。[15]

第一,神圣價值(極樂與絕望);

第二,精神價值(喜悅與悲傷);

第三,生命價值(高貴與卑微);

第四,感官價值(適意與不適意)。

這四種價值等級分別對應結構上的橫向分布,最頂端的價值是神圣價值,這種價值來源于宗教行為和感受;第二級是精神價值,有三個種類——“公正與否的判決價值、事關美丑的審美價值、探索真理的知識價值”;[16]第三級是生命價值,舍勒認為這類價值不僅包括生物的共同特性,還涉及高層次的人類獨有的高貴與卑微;最低一級的是感官價值,按給主體帶來的愉快程度分為適意和不適意的序列,感官的反映具有生物體的特征和喜好,因此是非常個性化的,基本上主體會偏好適意,但如果有相反的選擇,意味著更高一級的價值樣式值得偏好,足以使其承受不適意的情況。舍勒的這四級價值的分類,級別越高越不可替代,帶來的精神上的滿足感也越強。

舍勒按等級劃分價值,對價值形而上學的貢獻尤為突出,其后繼者哈特曼在另一本系統(tǒng)研究整個價值領域及其規(guī)范原則的力作《倫理學》里描繪出了價值的立體結構框架圖,并確定了價值的強度與人的需要之間的正比關系。[17]董世峰對該書做了較好的譯介,董世峰在書中寫道,哈特曼認為價值實現(xiàn)的機制受制于價值主體的雙重決定:“一是主體根據(jù)價值所做的決定,由洞察力、判斷力、價值注意構成;二是具有目的性的,被現(xiàn)實中的直接動因決定?!盵18]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chǎn)生的。[19]由此可見,價值要符合社會的發(fā)展和個體的需要,它不是單純的主觀或客觀,而是既離不開客觀事物,又必須依靠主體對客體的認識行為,是主體的主觀能動與外界事物的客觀存在的統(tǒng)一。在從“is”到“ought”的休謨難題中,休謨認為不可從“是”推出“應當”,即不可從實然推出應然,這是因為單靠事實不能得出價值判斷,按照價值倫理學的道德價值推導法,從事實推導出價值必須參照主體的道德價值標準,即以可然為中介,針對一系列的行為選擇,就能實現(xiàn)從實然到應然的推理過程,得出既源于事實又符合主體需要的行為價值。

翻譯倫理層面上的問題也就是如何認識和對待自我與他者的關系問題[20],因此,有研究者早先提出可以從翻譯職業(yè)倫理和譯者個人倫理來構建翻譯倫理[21],實際上,翻譯實踐就是由“人”(作者、譯者、讀者等)、“本”(源語文本與目的語文本)、“世界”(文本世界與現(xiàn)實世界)構成[22],翻譯倫理研究討論的就是涉及人際關系、人與文本的關系以及人與世界的關系。從價值倫理學的角度來看,該研究包涵了價值主體與客體、價值主體與其他主體、價值主體與自身的關系,當牽涉到具體的翻譯現(xiàn)象時,以具體的社會歷史背景為參照,以翻譯實踐為中介,研究價值主體(譯者)的需要、動機、目的、能力等,是可以通過價值客體、其他價值主體和該主體本身的性質(zhì)、特點、功能、影響、關系等,以道德價值推導法為工具從事實過渡到價值,探討譯者如何受制于個人倫理、社會倫理等多重規(guī)約,在翻譯活動的過程中做出翻譯倫理行為選擇,通過體驗、改寫和操縱文本,處理個人與文本、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譯者從翻譯選材到文字處理都不可能做到價值中立,或是持有懸擱價值主體的主觀態(tài)度,而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價值認識的限制。譯者在選擇翻譯材料和采取翻譯策略時必然會考慮到不同價值層級及其相應的價值空間大小,價值高度中的級序只提供了參數(shù),該參數(shù)是共享的,靠個人化的操作來實現(xiàn)的,因而不會出現(xiàn)兩個一模一樣的譯本。翻譯行為選擇受價值的制約,譯者的價值取向既與文本和環(huán)境有關,也與翻譯的各方主體如原作者、贊助人、讀者等有關,譯者很難對涉及的各方同時負責任,因此在進行取舍時會受到價值高度及內(nèi)部級序的制約。

翻譯倫理研究通過借鑒價值倫理學的成果,可以理順倫理與價值、價值與規(guī)范、規(guī)范與行為的層級關系,探討由各種子系統(tǒng)組成的價值體系如何影響價值主體的行為選擇,以及價值級序如何層層支配管轄,在多種價值取向起沖突時價值主體如何取舍的問題,對深化現(xiàn)有的翻譯倫理研究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結語

自20世紀下半葉以降,在描寫譯學和思考文化差異的思潮背景下,翻譯研究提出“回歸倫理”,催生了翻譯倫理研究,本文按照歷時的方式呈現(xiàn)了翻譯倫理在西方發(fā)展的學科脈絡,分析了每一個歷史階段對翻譯倫理的不同解讀,認為翻譯學科因開放多元,需要其它學科的滋養(yǎng),而植根于哲學的價值倫理學因其發(fā)展完善,理論扎實,為翻譯研究在原理和方法上提供了啟發(fā)。通過借鑒價值倫理學的研究成果,從價值倫理學的角度考察翻譯活動和翻譯現(xiàn)象,拓展切斯特曼的翻譯倫理研究模式,分析譯者選擇的偏好、原則、價值行為表現(xiàn)等,是對翻譯倫理研究的豐富,也是思路和方法上的良性互動。

切斯特曼的翻譯倫理研究模式使倫理學回歸價值的探討,價值倫理學成為翻譯倫理研究的重要學科來源。研究者可以通過厘清價值倫理學的研究者舍勒和哈特曼的觀點,回歸倫理學的價值論源頭,從學理上揭示倫理價值的結構與級序;通過價值倫理學為翻譯倫理研究帶來的新的理論視角和研究方法,分析在譯者與他者的不同價值關系和價值沖突中,譯者如何通過衡量與決策,做出受外部環(huán)境的制約和內(nèi)心認識的驅(qū)動下的價值抉擇,實現(xiàn)價值高度,拓展價值空間,反映翻譯行為的價值力量,從而拓展翻譯倫理學的研究模式,完善翻譯倫理研究。

[1]謝天振. 當代西方翻譯研究的三大突破和兩大轉向[J].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5):110-116.

[2]BERMAN A. The Experience of the foreign: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in romantic Germany[M]. Translated by HEYVAERT S.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2: 5.

[3]BERMAN A. Translation and the Trials of the Foreign[C]// VENUTI L.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285-286, 288.

[4]VENUTI L. Rethinking Translation[M]. New York: Routledge, 1992: 4.

[5]VENUTI L. 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Towards on ethics of difference[M]. New York: Routledge, 1998: 81-82, 188.

[6]CHESTERMAN A. Memes of Translation: 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 Theory[M].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Benjamins, 1997b: 170-171.

[7]CHESTERMAN A. Proposal for a Hieronymic Oath[J]. The Translator, 2001(2): 139-154.

[8]PYM A. Introduction: The Return to Ethics in Translation Studies[J]. The Translator, 2001(2): 129.

[9]亞里士多德. 尼各馬科倫理學[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27.

[10]郭廣銀. 倫理學原理[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11-12.

[11]BRITISH C. Britannica Concise Encyclopedia[C].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8: 555.

[12]田秀云. 倫理學概論[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185,188.

[13]王海明. 新倫理學[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7,13.

[14]萬俊人. 現(xiàn)代西方倫理學史(下卷)[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7.

[15]舍勒.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zhì)料的價值倫理學:為一門倫理學人格主義奠基的新嘗試[M]. 倪梁康,譯. 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4:121-127.

[16]曼弗雷德. 舍勒的心靈[M]. 張志平,張任之,譯. 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6:19-23.

[17]HARTMANN N. Ethics: 2 volumes[M].New Brunswick & London: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3: 75-225, 225-384,454.

[18]董世峰. 價值:哈特曼對道德基礎的構建[M].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6:206-207.

[19]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3:406.

[20]劉云虹、許鈞. 異的考驗——關于翻譯倫理的對談[J]. 外國語,2016(2):70-77.

[21]陳順意. 論翻譯倫理——基于切斯特曼翻譯倫理的思考[J]. 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109-113.

[22]胡牧. 翻譯研究:回歸現(xiàn)實世界——對“文化轉向”的再思考[J].中國翻譯, 2011(5):5-10.

(文字編輯:賈俊蘭 責任校對:鄒紅)

Cross-disciplinary Reflections on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Ethics

OUYANG Dongfe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ethics in the wes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ranslation ethical behavior roots in value and embodies value. Hence,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ethics is supposed to trace back to the origin of value. Only by applying ethics of values to the research can translation ethics be analyzed in the nature, structure and order of value.

translation ethical studies; ethics of values; cross-disciplinary

H059

A

1671–623X(2017)02-0088-05

2015-12-17

■ 基金課題: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二十世紀《西游記》外籍譯者英譯單行本研究”(16YJC740054);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度項目“外語學科專項”“《西游記》外來譯者之英譯單行本研究”(GD16WXZ22);2015年廣東省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背景下工科院校MTI本地化翻譯人才培養(yǎng)的改革試點研究”(261573425);2014年廣東工業(yè)大學“質(zhì)量工程”項目“工科院校中以翻譯能力為核心的英漢科技翻譯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261541443)。

歐陽東峰(1976— ),女,漢族,講師,博士,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研究中心名譽博士后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翻譯理論和翻譯史研究。

歐陽東峰. 翻譯倫理研究的跨學科反思[J].社會工作與管理,2017,17(2):88-92.

猜你喜歡
倫理學譯者倫理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譯者的適應與選擇
開拓·前沿·創(chuàng)新與學科建設——簡評《中醫(yī)生命倫理學》
“紀念中國倫理學會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國倫理學大會”在無錫召開
倫理學研究(2021年1期)2021-03-11 05:19:36
論新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yǎng)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00
倫理批評與文學倫理學
醫(yī)改莫忘構建倫理新機制
元話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外語學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3
“蟻族現(xiàn)象”的倫理學思考
建始县| 濮阳县| 民县| 镇远县| 米易县| 宁明县| 双城市| 景宁| 宿州市| 巴塘县| 宝山区| 剑阁县| 罗平县| 琼海市| 雅江县| 哈密市| 双江| 高邮市| 曲沃县| 抚松县| 鄂尔多斯市| 通城县| 横峰县| 锡林浩特市| 辛集市| 毕节市| 黑龙江省| 东台市| 布尔津县| 卢氏县| 秦安县| 吉安县| 台江县| 太谷县| 青岛市| 龙州县| 雅安市| 且末县| 石阡县| 莲花县| 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