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
摘要:小學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與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配合“新課標”的實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在積極地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但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依然存在很多問題。
關(guān)鍵詞:小學 閱讀教學 問題 措施
【分類號】G623.23
作為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一直廣受關(guān)注,備受重視。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是學生、教師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遍喿x既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從本質(zhì)上說,閱讀是一種運用概念進行吸收、判斷、推理以及內(nèi)化的過程。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頭戲,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強弱高低不僅直接影響到他們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同時還會影響到他們對于外界信息的理解與處理。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瓦 · 阿 ·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這就說明了閱讀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教學有著重要的地位。閱讀有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開拓小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更有助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
一、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有效的閱讀教學目標
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前提。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之前,缺乏對文本的深入研究,只是按照教師參考書對課本的解讀來制定其教學目的與教學計劃;有的教師則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而不是從學生角度考慮,這就忽視了教學實際。由于教學目標缺乏有效性,這就使得教師在組織學生討論問題時,看似熱火朝天,實則脫離討論話題,很難達到預定教學目標。
(二)學生個性化閱讀被淡化輕視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以自己的思考和經(jīng)驗代替學生自身對文本的感悟與思考。課堂上,雖然增加了師生對話與生生對話,但卻減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閱讀過程由教師包辦代替,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學生對文本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例如,課堂中很多教師在上閱讀課時,首先在 PPT 上展示了要提的問題,要求學生帶著這幾個問題去閱讀課文。這樣雖然看似提高了課堂效率,但是學生的思維卻被束縛在了這幾個問題上,很難有自己對課文的獨特理解了。
(三)學生缺少足夠的課外閱讀時間
盡管我們正在逐步推動中小學教學改革,但到目前為止,中小學各學科的教育現(xiàn)狀還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zhuǎn)。對于很多學校、教師、學生而言,應試依然是教學活動的根本目的。學生的課內(nèi)、課外時間被大量的習題和各種補習班所充斥,學生缺少必要的閱讀時間。學生即使有閱讀時間,也缺乏合理的時間安排和良好的閱讀指導。很多小學語文教師認為,課外閱讀是學生自己的事,與教學無關(guān),因而很少給予正確的引導與點撥。而小學生還沒有形成正確的辨別好壞的能力,這就造成了他們形成了不良的閱讀習慣,即使有好書,也缺乏細讀的良好心態(tài)。這些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痼疾,嚴重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提高。那么,應如何讓語文教學走出這樣的泥淖呢?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一)制定切實有效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決定課教學活動的方向,對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展開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制定切實有效的教學目標,以保證教學計劃的順利進行。教師制定教學目標時要結(jié)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知識、能力”,“過程、方法”這三個維度考慮。在語文教學中,三者是有機整合在一起的。例如,《巨人的花園》這一刻的教學目標可以這樣制定:
(1)通過自學、檢查、交流,學會本課生字及它們所組成的生詞,結(jié)合語境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想象作者所給我們呈現(xiàn)的畫面;
(3)抓住花園和巨人的變化,運用對比的朗讀感悟方式體會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及其心理變化,明白不要自私,要關(guān)愛他人,與他人分享美好的事物,分享快樂。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依據(jù)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根據(jù)學生特有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通過建立師生之間之間的情感氛圍,創(chuàng)設(shè)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習者在情境中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的一種教學模式。例如,在講《烏鴉喝水》一文時,教師可以在提前制作一個烏鴉模型,準備一個瓶子、一些石子和水。這些教具是為了給學生演示烏鴉喝水的過程,并讓學生思考烏鴉為什么喝不到水,烏鴉最終通過什么方法喝到了水。最后引導學生思考一下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故事,自己是如何解決的。
(三)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良好的習慣是提高效率的源泉。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而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不是短時期內(nèi)能夠養(yǎng)成的,需要學生在長期的語文實踐中點滴積累,語文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多讀,更要引導學生多練,持之以恒。
小學階段是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培養(yǎng)的關(guān)鍵時期。語文教師應把培養(yǎng)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教師不僅是學生閱讀的引導者、組織者,更應該是他們的欣賞者。教師應參與到學生的閱讀活動中去,引導學生“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
參考文獻:
[1] 蘇群燕.關(guān)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語文學刊,2011(17).
[2] 李誠.淺談小學語文中有效的課內(nèi)外閱讀方法[J].語文學刊,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