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寶安區(qū)福永街道下十圍小學 張統(tǒng)飛
閱讀教學中的一字之妙
文/深圳市寶安區(qū)福永街道下十圍小學 張統(tǒng)飛
我在研讀教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文中常有一些看似平常,實則蘊藉極深的字眼。這些字眼,猶如一口富含精神與意味的文字泉眼,又如劃過浩瀚星空的流星,深深地吸引著我,讓我沉醉其中,細細品來,發(fā)現(xiàn)這些燦若珠璣的文字,不僅會說話,有表情,還有顏色、味道和溫度……
就理解而言,體會文章字里行間蘊藏的內(nèi)涵是核心,沒有對詞語精準、深刻的理解,學生就不可能深入到語言文字的內(nèi)部,去領(lǐng)略課文深藏的韻味和情感。我在教老舍先生的 《貓》時,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認為大貓性格古怪,小貓活潑可愛,由此得出老舍先生喜歡小貓,不喜歡大貓的結(jié)論,學生的這一感受明顯有悖于作者寫貓的初衷,我沒有簡單生硬地去否定,而是帶領(lǐng)學生再次細讀文本: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讓你給它抓癢。抓住“蹭”字進行體悟:怎樣是蹭?蹭蹭你的同桌,說說感受。學生通過做動作,理解了 “蹭”是親熱地,輕輕摩擦的意思,再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你什么情況下蹭過誰? (如做錯事向媽媽撒嬌等),這樣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感受到了“蹭”這個動作,蘊涵著濃烈的親熱與喜愛。
“蹭”字這一微妙、隱秘的表達,營造出一份人與貓的脈脈溫情。細細咀嚼, “蹭”字統(tǒng)一了貓古怪性格的矛盾與沖突,也讓學生在比較和品悟中,觸摸到了作者正話反說的情感脈絡,深切地感受到老舍先生的語言情味。
閱讀教學中要抓的漢字,不一定是生字新詞,而應該是閱讀教學中的核心字,關(guān)鍵詞。對這些字詞進行細品,對整篇文章的把握,往往能起到四兩撥千斤之效。
如我在教學 《尊嚴》一課時,發(fā)現(xiàn)第四段中的兩個 “蹲”字大有嚼頭, (原文:思量片刻后,杰克遜大叔說: “小伙子,你愿意為我捶捶背嗎?”說著就蹲在這個年輕人跟前。年輕人也蹲下來,輕輕地給杰克遜大叔捶背)。拋出問題:杰克遜大叔為什么不舒服地坐著讓年輕人捶背,而選擇 “蹲”著?年輕人已經(jīng)疲憊不堪,為什么也“蹲”著呢?讓學生帶著這一問題表演這一片段,學生在表演 “蹲”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體會到他們對彼此的 “尊重、敬重”。 兩個“蹲”字,還點燃了學生積累名言的熱情,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也使哈默自尊、感恩的形象更加清晰;杰克遜大叔善良、懂得尊重別人的形象更加豐滿。尤為可喜的是,學生對課文為何以 “尊嚴”為題的理解呈破竹之勢。
對 “蹲”一字的推敲,使文字由單薄變得厚實,使文本內(nèi)涵由抽象變得具體可感,而學生在文字中暢游后體悟到的情感,如同深扎在泥土中飽經(jīng)歲月風霜的青松,愈發(fā)顯得蒼翠挺拔。
美文 《桂花雨》里的桂花香飄十里……而 “搖花樂” 的獨特體驗,更是讓學生們回味無窮,浮想聯(lián)翩。
課文運用對比的手法,提及杭州的桂花,講 “我”常到那兒去賞花,也常帶一大袋桂花給母親,可是母親卻說: “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我抓住 “都是桂花,為何母親卻覺得家鄉(xiāng)的桂花更香?”這一問題,給學生制造了思維上的矛盾沖突,當學生 “不憤不啟 不悱不發(fā)”時,適時抓住 “搖”字進行品讀: “搖下來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鮮。如果讓它開過,落在泥土呢,尤其是被風雨吹落,比搖下來的香味就差多了”,讀這幾遍后,有學生作恍然大悟狀:原來杭州的桂花是撿的,沒有搖下來的香味濃啊。馬上有學生表示反對: “課文中并沒有說在杭州時送給母親的花是撿的,也有搖下來的可能啊”; “就是,雖然杭州是風景名勝之地,但只說桂花樹是在一座小山上,沒說那里是風景區(qū),那就有可能是作者搖下來的”; “不可能搖,因為課文說那是 “賞花”之處,如果搖花就顯得太沒公德心了”; “作者能寫出這么美的課文,說明作者是一個挺有素質(zhì)的人,有素質(zhì)的人怎么可能做這樣沒素質(zhì)的事,所以只能是撿拾的”……一時間,思維的火花被點燃,學生你來我往,唇槍舌劍,課堂上 “硝煙四起”。學生能深入文本,積極思維,生成了這節(jié)課的意外之喜,讓課堂久久地浸潤在濃郁而悠長的香氣里。
有了上述的自主思辯,學生對理解母親的話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原來,我們是用嗅覺來分辨香味的,而母親卻是用心,帶著思鄉(xiāng)之情去判斷的。正所謂月是故鄉(xiāng)明啊。沒想到一個簡單的 “搖”字,竟搖出了一堂花香四溢的 “思辯樂”。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