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游記》中有很多鮮活而典型的司法案例,反映了明代法律文化及法律制度,也部分地反映了唐末宋元時期的法律制度及佛、儒、道各家法律思想。這些案例中,“強盜”與“監(jiān)守自盜”兩個案子較為典型。悟空對兵器和披掛的索取行為,借助了暴力威脅和精神強制,無論是按照唐律、明律,還是按照我國現行法律,該行為都已經超出了借用或贈與范圍,符合搶劫(“強盜”)罪相關要件。而孫大圣偷吃蟠桃案,可能涉及盜竊罪、職務侵占罪、貪污(“監(jiān)守自盜倉庫錢糧”)罪等。仔細分析,可知:按照現行法律審判,孫大圣犯了貪污罪,按照明代法律審判,孫大圣犯了“監(jiān)守自盜倉庫錢糧”罪,而且數額特別巨大。
關鍵詞:西游記;案例;強盜;監(jiān)守自盜
中圖分類號:I207.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西游記》是一部膾炙人口的神話小說,也是一部法律文化巨著,體現了作者對法制理想的追求。比如小說的主人公孫悟空曾經大鬧龍宮、地府,是法律秩序的嚴重破壞者;甚至還大鬧天宮,成為最高統(tǒng)治者玉皇大帝的反叛者。他的眾師弟們當初也都曾經是程度不同的“違法”者。比如:八戒借醉酒調戲仙女嫦娥、沙僧打碎琉璃盞,連唐僧的白龍馬(小白龍)也因火燒夜明珠而違反了統(tǒng)治秩序和規(guī)則。但是,悟空等人在受到法律的制裁與教戒后,不僅成為守法者,而且還成為懲罰妖魔鬼怪犯罪的嚴厲而公正的執(zhí)法者。這樣,《西游記》全篇主線就成了違法——伏法——守法——執(zhí)法的歷程。因此,《西游記》的重大價值不僅在于文學方面,還應當包括其所揭示的法律文化!《西游記》法律文化價值,主要是通過鮮活而典型的案例來直接或間接表現明代及部分唐末宋元時期的法律制度,闡述佛、儒、道各家法律思想。因此,我們探究《西游記》法律文化的途徑之一,是分析與研究小說中數以百計的案例故事。以下謹選取悟空“強盜”兵器披掛與大圣“監(jiān)守自盜”蟠桃兩個案子加以分析。
一、孫悟空龍宮“強盜”兵器披掛案
如果要描繪孫悟空的形象特征,他手里的那根神奇無比的金箍棒是必不可少的。這個“如意”兵器是怎樣得到的?是借來的租來的還是搶來的?圍繞著它,還有一樁發(fā)生在龍宮的“強盜”案件。
古代刑律中的“強盜”也就是我們今天刑法中的“搶劫”,我國臺灣地區(qū)和一些國家的刑法中現今仍然以“強盜”罪代替“搶劫”罪。
《西游記》第三回敘述了孫悟空得道成仙榮歸花果山故里之后,雖然勇武過人,但是手中兵器卻“著實榔槺”。在老猴的建議下,悟空到東海龍宮索兵器,要披掛。
見到龍王,悟空道:“我自生身之后,出家修行,得一個無生無滅之體。近因教演兒孫,守護山洞,奈何沒件兵器。久聞賢鄰享樂瑤宮貝闕,必有多余神器,特來告求一件?!盵1]20從悟空的這句話中,可以看出,悟空先說出了自己的本領:出家修行練就了一個無生無滅的身體,接著直接說出意圖:告求一件兵器。“告求”有無“借用”的意思呢?從字面上看,“告求”是請求給予的意思,沒有借用后再歸還的意思?!抖膛陌阁@奇》卷二七有“告求”這個詞的用例:“群盜大驚,一齊下馬,跪在路旁,告求饒命。”從整個《西游記》情節(jié)來看,悟空從來沒有想過將金箍棒歸還給東海老龍王,也沒有任何歸還的行動。也就是說,悟空龍宮索兵器從一開始就有索取、不再歸還的意思。那么,這是否構成強盜(搶劫)罪?
從索取兵器的情節(jié)來看,東海老龍王并沒有真心贈送的念頭?!褒埻跻娬f,不好推辭,即著鱖都司取出一把大捍刀奉上,”[1]20送給悟空大捍刀僅僅是礙于情面而非自愿;“龍王心中恐懼,又著鯾提督、鯉總兵抬出一柄畫桿方天戟,”[1]20這次老龍王欲送給悟空畫桿方天戟是因為恐懼,更非贈送意愿。“老龍王一發(fā)害怕道:上仙,我宮中只有這根戟重,再沒什么兵器了,” 悟空笑道:“古人云,愁海龍王沒寶哩!你再去尋尋看。若有可意的,一一奉價。”龍王道:“委的再無?!盵1] 20最后才依龍婆之計無可奈何地告知悟空金箍棒的安放之處,龍王夫人本意是盡快打發(fā)悟空離開龍宮,讓龍王龍子盡快脫離危險。悟空拿到金箍棒后,“你看他弄神通,丟開解數,打轉水晶宮里,唬得老龍王膽戰(zhàn)心驚,小龍子魂飛魄散,龜鱉黿鼉皆縮頸,魚蝦鰲蟹盡藏頭?!盵1]20這說明東海老龍王給悟空兵器,是受到暴力脅迫,迫不得已處分自己龍宮的財產。之所以說是脅迫,是因為悟空通過在龍宮舞槍弄棒,顯示自己力大無比及無人可敵的武功,對被搶劫人龍王及其眾臣民具有強大的威懾力,又加之當場實施的武力威脅,從而達到了精神強制目的,使東海龍王君臣產生恐懼而不敢反抗,被迫交出財物(金箍棒)。因此,悟空索兵器借助了暴力脅迫因素。至于悟空索要披掛,則更是借助暴力威脅:悟空道:“當時若無此鐵,倒也罷了,如今手中既拿著它,身上更無衣服相趁,奈何?你這里若有披掛,索性送我一副,一總奉謝?!饼埻醯溃骸拔臎]有,如有即當奉承?!蔽蚩盏溃骸罢?zhèn)€沒有,就和你試試此鐵!”龍王慌了道:“上仙,切莫動手,切莫動手!待我看舍弟處可有,當送一副?!睎|海老龍王被迫擂鼓撞鐘,招來其弟南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閏。三海龍王趕到后,南海龍王敖欽聞言,大怒道:“我兄弟們點起兵,拿他不是!”老龍道:“莫說拿,莫說拿!那塊鐵,挽著些兒就死,磕著些兒就亡,挨挨兒皮破,擦擦兒筋傷!”幾個龍王害怕,將金冠、金甲、云履奉送給孫悟空。悟空都穿戴停當之后,使動如意棒,一路打出去。[1]21東海老龍王已經被悟空的功夫手段和威懾嚇破了膽,這恐懼也迅速傳給了三海龍王們,眾龍王在感受到強大的精神恐懼之后,被迫交出披掛。
悟空對兵器和披掛的索取行為,無論是按照唐律、明律,還是按照我國現行法律,該行為都已經超出了借用或贈與范圍,符合搶劫(“強盜”)罪相關要件,是非常嚴重的罪行。
二、孫大圣“監(jiān)守自盜”案
有句歇后語:孫悟空看桃園——監(jiān)守自盜?!氨O(jiān)守自盜”即盜竊自己經管的財物,是一種職務犯罪,出自《漢書·刑法志》:“守縣官財物而即盜之。已論命復有笞罪者,皆棄市?!鳖亷煿抛ⅲ骸凹唇衤桑ㄌ坡桑┧^主守自盜者也。”
那么孫大圣偷吃蟠桃是否構成監(jiān)守自盜罪?《西游記》第五回“亂蟠桃大圣偷丹”描述到:一日,見那老樹枝頭,桃熟大半,他心里要吃個嘗新。奈何本園土地、力士并齊天府仙吏緊隨不便。忽設一計道:“汝等且出門外伺候,讓我在這亭上少憩片時?!蹦潜娤晒?。只見那猴王脫冠服,爬上大樹,揀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許多,就在樹枝上自在受用。吃了一飽,卻才跳下樹來,簪冠著服,喚眾等儀從回府。遲三二日,又去設法偷桃,盡他享用。[1]35
在該案例中,根據明朝法律,孫大圣有犯“監(jiān)守自盜”之嫌?!洞竺髀伞ば搪伞けI賊》“監(jiān)守自盜倉庫錢糧”律條:“凡監(jiān)臨主守自盜倉庫錢糧等物,不分首從并贓論罪。并贓謂如十人節(jié)次,共盜官錢四十貫,雖各分四貫入己,通算作一處。其人共盜五貫,皆杖一百之類并于右小臂膊上刺盜官錢糧物三字。每字各方一寸五分,每畫各闊一分五厘,上不過肘下不過腕,余條準此?!甭晌闹械摹氨O(jiān)守”即唐朝法律中的“監(jiān)臨主守”之意。《唐律·名例二·十惡反逆緣坐》:“即監(jiān)臨主守,於所監(jiān)守內犯奸盜略人,若受財而枉法者亦除名。”監(jiān)臨在廣義上,包括主守。監(jiān)臨內之人及物,稱為所部?!氨O(jiān)臨”有所管或管轄之意。監(jiān)臨官一般手握實權,負有監(jiān)督領導的責任。監(jiān)臨官也不限于官品的高低,只要職掌其事,即為監(jiān)臨官。[2]
根據我們今天的法律,孫大圣所犯罪名比較復雜,可能涉及盜竊罪、職務侵占罪、貪污罪等。
首先,偷吃的蟠桃因其價值大是符合犯上述各罪的客體構成要件的。蟠桃可能是極其名貴的補品或補藥:“前面一千二百株(蟠桃樹),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體健身輕。中間一千二百株,層花甘實,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紋緗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 [1]34大圣幾乎把所有的大蟠桃都據為己有,“犯罪數額特別巨大”,遠遠超過《大明律·刑律·盜賊》“監(jiān)守自盜倉庫錢糧”律條規(guī)定的處絞刑(死刑的一種)的標準:四十貫。
盜竊罪盜竊的是別人占有的財物,大圣偷吃的是自己監(jiān)管或者說占有的財產,不成立盜竊罪。大圣偷蟠桃利用了職務之便,那么定為職務侵占罪可否恰當?根據我國現行法律,職務侵占罪的主體是普通成員,不具有“國家公職人員”身份。但是,大圣絕非天國中的一個普通成員。玉帝在封賞悟空時曾說過:“那孫悟空過來,今宣你做個齊天大圣,官品極矣,但切不可胡為?!庇竦圻€下令“在蟠桃園右首起一座齊天大圣府,府內設二司:一名安靜司,一名寧神司。司俱有仙吏,左右扶持。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賜御酒二瓶,金花十朵”。[1]33這說明大圣在天庭至少也是個享受著相當于現在“正部級”待遇的有極高“官品”的“高級公職人員”。因此,按照今天的法律,孫大圣具備貪污罪的可能性較大,而非職務侵占罪。我國現行刑法規(guī)定的貪污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和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行為。根據《西游記》第五回的有關情節(jié)描述,及土地和七位仙女等證人證實,“高官”孫大圣不是盜取、騙取而是利用職務之便侵吞自己所監(jiān)管和占有的蟠桃這一天庭御用之物。因此,大圣偷吃蟠桃行為,無論行為主體還是行為的客觀方面,都符合貪污罪的犯罪構成。
貪污罪還需要“故意”這一主觀要件,那么孫大圣偷吃蟠桃是故意還是過失呢?且看《西游記》第五回的情節(jié)描述:“一日,見那老樹枝頭,桃熟大半,他心里要吃個嘗新。”[1]35看來大圣絕非誤摘誤吃蟠桃這種稀世之物,而是故意侵吞。
綜上分析,按照現行法律審判,孫大圣確實是犯了貪污罪;按照明代法律審判,孫大圣犯了“監(jiān)守自盜倉庫錢糧”罪,而且數額特別巨大,遠遠超過四十貫。按《大明律·刑律·盜賊》“監(jiān)守自盜倉庫錢糧”律條:侵吞四十貫就要處以斬刑。按今天的我國《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規(guī)定,貪污數額特別巨大,也要被處以無期徒刑甚至死刑。
參考文獻
[1](明)吳承恩.西游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彭蕾,王芳.論《唐律疏議》對監(jiān)臨官犯罪的規(guī)定及啟示[J].理論界,2009(1).
作者簡介:趙科學,博士,淮海工學院法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李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