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豐
“綠色活化石,古老防洪堤”,說的是江西省宜豐縣潭山鎮(zhèn)洑溪村千年古樹長廊。
洑溪村古樹長廊是一條環(huán)抱村莊的古老長廊,整個長廊莊重大方、古樸雄壯、氣勢不凡,同時還有防洪、防風、防火、防盜等作用。
長廊修建于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距今有1000多年歷史。長廊全長近800米,高3米、底寬4米、頂寬3米,兩側外墻采用30×40厘米見方二三百公斤重的麻石堆砌而成,中間用夯土筑實,石與石連接用石灰漿混合而實砌,塊石之間錯落有致,堅固耐用,可抗擊較強洪水侵襲。從長廊整體結構來看,帶有堤壩構造和風水長廊景觀意境,既是堤又是廊。
為何在這小小山村修建這樣一條古長廊呢?經(jīng)考證得知,宋雍熙一年(公元984年)仲夏,一場罕見的特大洪水將洑溪村莊(古名“沙隴村”)夷為平地,造成當時全村居住著由江西婺源遷居洑溪的吳氏子民20余戶200余口人無家可歸。重建家園之際,吳氏族民請來一個名叫陳洪的風水先生指點迷津。陳洪手握羅盤,從村頭看到村尾,從東邊瞧到西邊,指出:“洑溪屬平陽之地,村后為石潭和逍遙兩河交匯點,春夏雨量充沛,來水面積廣闊,兩河之水直沖村莊,如一馬平川,洑溪怎不受洪水之災?為避免洪水毀村之災,你們必須繞村修建一擋水長廊,確保全村安居樂業(yè)。”吳氏族民按照陳洪指點施工,用了7個月時間修建成這條長近800米的護村長廊。為確保長廊堅固耐用,族民們在長廊上栽種了樟樹、羅漢松、柏樹、楠樹等幾百株樹苗,并制訂出護廊護樹族規(guī)。據(jù)吳氏族譜記載,長廊上所有石塊、夯土、樹木任何族民不得動用和毀壞,違者輕則在祠堂前示眾,重則沉塘自盡。同時,要求所有族民每年義務栽樹修廊,提倡本族在外任職官員回鄉(xiāng)省親時在長廊上種一株紀念樹,以示對長廊愛護敬仰。
長廊修建完成后,村子里再也沒有遭受洪水之災。全村人丁興旺,風調雨順,到宋朝末期由當初的20余戶200余人發(fā)展到50余戶500余人。近年有水利專家參觀洑溪古長廊后,贊嘆說這是中國少有的古老村級防洪堤岸。
隨著年代變遷,洑溪古長廊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生長在古長廊上的羅漢松、楠木、樟樹、柏樹、國槐等珍貴樹種雖歷經(jīng)千年,仍郁郁蔥蔥,互相交錯,綠蔭如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