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同學在進行了大量作文訓練之后依然對寫好高考作文缺乏信心,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大家對在高考時會遇到什么樣的題目心中沒底。雖然要想提前預知高考作文題目無異于癡人說夢,但高考作文命題卻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特別是每年進行高考備考之時,全國各省市的重點中學都會命制大量的作文試題對高三學生進行訓練,而命制這些試題的老師極有可能會參與本省市的高考作文命題工作。這樣一來,就使得這些重點中學命制的作文試題與本年度的高考作文試題有了一種直接的聯(lián)系。所以,我們特開設“名校金題”欄目,每期對全國各省市重點中學高三年級的作文備考試題與優(yōu)秀例文進行展示,并邀請該校的語文名師對試題進行全方位的分析、解讀,以期讓大家在第一時間準確把握本年度高考作文的命題趨勢。
試題展示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
“校園霸凌”事件日漸成為社會熱點之一。近日,北京某名校一名10歲男童的家長在網(wǎng)上發(fā)文,稱孩子遭到同班同學的霸凌,被其用廁所垃圾筐扣頭。事后孩子出現(xiàn)“急性應激反應”,失眠、易怒、恐懼上學,家長也質(zhì)疑校方處理不當。但有老師認為家長對此事多有夸大,將其定性為“開了一個過分的玩笑”,屬惡作劇。校方認定其為“偶發(fā)事件”,尚不足以認定涉事學生構成校園“欺凌”或“暴力”行為,并主張讓校園問題回歸校園處理。此事經(jīng)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發(fā)酵后,引發(fā)公眾強烈關注。
對此事件,你有何看法?請圍繞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不得抄襲,書寫規(guī)范。
寫作導引
本題材料設置的情境是真實事件,因此屬于時事類材料。該材料非常切合高考全國卷作文命題貼近生活、關注社會、重視學生思辨能力的考查要求?!靶@霸凌”或者校園惡作劇常發(fā)生在學生身邊,所以,以此話題寫作文,他們定有話可說,關鍵是“怎么說”和“說什么”。這就需要好好審題立意了。
本則材料一共六句話,分四層。第一句交代事件,“校園霸凌”成為社會熱點。第二、三句交代事件緣起,北京某名校一男童家長網(wǎng)上發(fā)文,稱孩子遭受霸凌,并出現(xiàn)嚴重后果。第四、五句交代事件發(fā)展,老師、校方認為家長夸大其詞,此事只是孩子間的“惡作劇”,是“偶發(fā)事件”。第六句,事件發(fā)酵,引爆輿論。材料核心是一起在校園內(nèi)發(fā)生的學生之間的行為(姑且稱為“傷害”)所引發(fā)的雙方(多方)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受害”學生家長認為行為惡、后果重、處罰過輕;“施害”方家長、老師以及學校認為此事只是熊孩子的惡作劇,是偶發(fā)事件,至多算作過分的玩笑。媒體和廣大網(wǎng)友意見不一。意見分歧處,恰恰就是我們思考的落腳點。
因此,要寫作本篇文章,需先確定主旨觀點。對本材料可以進行多元解讀、多元立意。學生、家長、學校、媒體等都可以作為立意角度。如何界定“校園霸凌”,它與玩笑如何區(qū)分?學生之間如何相處,家長的做法及態(tài)度,校方的作為,媒體的作用等等,都可以引發(fā)我們的思考。我們可以做如下立意:
從事件認知角度:向“校園霸凌”說不;莫把欺凌當玩笑;玩笑有度,欺凌有罪;玩笑不要開過頭。從學生成長角度:和諧共處,用愛育花;保護未成年人,講愛,也要講規(guī)矩。從學校管理角度:立德樹人也要立規(guī)樹人,事后“撇清”不如事前“分清”,不要用和解掩蓋病灶。
以上立意應該說都是切題的。而以下立意,如“愛學生就是愛未來”“孩子無知和大人無智”“名為愛,實為害”“矯情的家長與不負責任的學?!薄巴撇ㄖ鸀懪c推動立法”等,要么偏離材料,要么觀點偏激,應視為偏離題意或基本符合題意。
名校簡介安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創(chuàng)建于1903年,是安徽省教育廳唯一一所直屬的省示范高中。1955年,被定為安徽省第一批重點中學;2000年,又被定為安徽省第一批省級示范高中。學校堅持積極實施“人文和科學雙輪驅(qū)動,教師與學生兩翼齊飛”的發(fā)展戰(zhàn)略,高考和競賽成績保持高位運轉(zhuǎn)。2016年高考理工類一本上線率為82.61%,文史類一本上線率為85.92%。2016年的學科競賽共有51人次獲安徽省一等獎,獲全國金牌8枚。
夏吉中,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在教學、科研上齊頭并進是夏老師不懈的追求,不僅所教班級高考和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試成績在安徽省同類學校中位居前列,而且參與了“活動式教學”“新課程理念下文言文教學改革實驗”“‘督導式主體讀寫實驗”等多項國家級和省級課題的研究,多篇文章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中學語文教學通訊》《學語文》等中文核心期刊上發(fā)表。
名師簡介
佳作展評
勠力同心,向“校園霸凌”說不
文/ 凌 晨
近日,北京某名校一男童家長在網(wǎng)上發(fā)文,稱孩子長期遭受同班同學的霸凌,后來發(fā)展到被同學用廁所垃圾筐扣頭。但老師認為這只是“過分的玩笑”,校方也聲明只是“偶發(fā)事件”。此事件一經(jīng)發(fā)酵,立即引發(fā)公眾強烈關注。
如果這位家長所述情況屬實,那么這的確是比較典型的“校園霸凌”事件,學校、老師、欺凌學生的家長就不能用“孩子之間的玩笑”或“偶發(fā)事件”等說辭來進行解釋、教育和開導?!靶@霸凌”層出不窮,我們必須要對其說“不”!
首先,需要家庭教育參與。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時不應該只注重孩子的學業(yè)。學習成績固然重要,孩子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素養(yǎng)卻更重要。道德素養(yǎng)不高的孩子成績再好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心理健康出現(xiàn)問題的學生往往會變?yōu)楸┝Φ氖┬姓?,在學校也更容易成為“校園霸凌”的主角。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時時為孩子播種下善良和感恩的種子,引導孩子去“惡”向“善”。
其次,需要學校積極參與。學校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引導者,是學生的人生規(guī)劃師。學校不僅僅只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思想的傳播者?,F(xiàn)在很多學校都成了培訓機構、高考工廠,或者競賽孵化器,只負責學生考試,其他一概省略。一旦出事,能捂則捂,不能的話也多采用息事寧人的態(tài)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不是積極應對,著手解決。在對待“校園霸凌”的問題上,學校的態(tài)度必須旗幟鮮明,積極干預,向欺凌者亮劍,亮法規(guī)。
再次,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參與?!靶@霸凌”事件并不是“偶發(fā)事件”,我們要真正認識到“校園霸凌”事件的社會危害性,推動國家立法,盡量避免校園欺凌事件發(fā)生。我們不能因施暴方是未成年人而對其加以縱容,“未成年”三個字不是護身符,更不是“免死金牌”。我們不能讓“惡”者揚“惡”,讓“弱”者變“惡”。
最后,還需要我們青少年自己的努力與參與。我們在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應對自己在道德素養(yǎng)和品德培養(yǎng)方面提出高標準,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時時提醒自己,遵循中華傳統(tǒng)文化美德,投身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通過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約束,避免“校園霸凌”事件的發(fā)生,成為德行和學識并舉的新時代好少年。
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攜起手來,勠力同心,向“校園霸凌”說“不”。
點評
這篇文章最大的特點是觀點鮮明、論證嚴密、說理全面。第一段引述材料,第二段旗幟鮮明地亮明觀點,向校園“霸凌”說不。論證時層層推進,“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結(jié)構清晰,層次分明。收束處再次重申觀點,加以強調(diào)。整篇文章完全不像我們以往見到的“學生體”說理文,往往論證不足,只能靠事例來湊,或闡釋不清時干脆不做分析??梢哉f這是一篇難得的考場一類文。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17年3期